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近日,在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當地考古專家對一個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的北宋時期的一個夫妻合葬墓。
這個墓葬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僅僅出土了四件釉陶罐,還有一些棺釘等,但是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墓葬中,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兩個相鄰墓室墓壁的中間,留了一個小窗戶相通。
圖註:湖南省寧鄉市北宋古墓發現的「過仙橋」
據專家介紹,這個洞是為了夫妻雙方在地下可以繼續交流、相會,避免了孤單。這個洞也被稱為「過仙洞」,或「過仙橋」。
這個新聞公布的時候,也恰逢網絡上著名的520表白日餘熱尚在,於是#北宋古墓發現過仙橋# 這一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搜第一的位置。許多網友都在下發感嘆古人的愛情和古人的浪漫。
其實中國古代「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愛情以及喪葬觀念由來已久,據考古資料,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磁山文化(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距今約10300年)、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位於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距今8500年 ~ 7000年)時期就有少數合葬現象。
到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也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最重要仰韶文化時期,不僅合葬現象增多,合葬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有同性雙人合葬,同性多人合葬,異性多人合葬等六種形式。
再到商周時期,夫妻異穴合葬形式普遍流行。秦漢以後,夫妻同穴合葬日漸盛行,其他合葬形式間或出現。
在《史記》中,就提到了孔子父母合葬的記載。因為孔子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孔子甚至不知道父親葬在哪裡?等到孔子母親去世之後,打算合葬,但是因為不知道父親墓葬的原因,孔子就只能先謹慎地把靈柩停放在五父衢的路旁。等到親戚朋友告訴了孔子父親安葬之處,孔子才將雙親合葬在防這個地方。
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史記·孔子世家》
可以看出,至少在春秋時期,夫妻合葬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禮儀環節。
在郭德綱的相聲中就有這樣一段:皇帝去世了叫駕崩,和尚死了稱圓寂;王公貴族死了則叫薨了;朝廷裡的士大夫則稱為不祿,顧名思義就是不吃皇家俸祿了。一般的普通人死了才叫死。
從這個段子裡面可以看出,中國人的死亡觀念和墓葬觀念中,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並不是平定的,而是和他生前的地位是緊密掛鈎的。用一句話來形容也叫做事死如生!
古代人相信人死之後,活著的時候什麼樣,死去後還是什麼樣!所以人死之後修建的陵墓、隨葬生活用品都在模仿活著的時候。
《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而夫妻組成的家庭作為社會中最基礎的存在,自然在死後也要保持「事死如生」了。
圖註:湖南省寧鄉市北宋古墓現場
依據漢代的合葬風俗,夫妻合葬一般分為「同穴合葬」與「異穴合葬」兩種形式。
同穴合葬很容易理解,就是夫妻雙方都埋在一個墳塋墓穴之中;
異穴合葬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夫妻雙方分開埋葬;
除了同穴和異穴合葬,隨著社會的發展,還誕生了並穴合葬(夫妻雙方都有單獨的墓室,但又在同一個封土之下)。
而這些合葬形式的差異其實也說明了墓主人社會地位的差異。
圖註:獅子山漢墓發現的金縷玉衣
在發現的漢代墓葬中,異穴合葬和並穴合葬的大都是貴族大墓。比如獅子山楚王劉戊墓,和羊鬼山楚王后漢墓就是典型的異穴合葬墓;
再比如徐州土山東漢彭城王墓中彭城王及其夫人墓位於同一封土下,另外還有2座陪葬墓位於該封土之下,這屬於並穴合葬墓。
另外在考古中,經常發現一些單獨安葬的墓穴,據推測,這可能是當時的普通百姓,因為經濟承受力不強,所以單獨安葬,或者是異穴安葬了,但是許多已經不可考了。
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喪葬觀念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給考古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另外,還有比較特殊的一種就是開頭提到的「過仙橋」式的墓葬了,在漢代墓葬中,其實已經有了類似的考古發現。
圖註:小龜山楚王劉注墓室,圖中石柱左側有藍光說明牌的,就是壺門;
其中徐州小龜山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中,襄王劉注和其王后就是並穴合葬,但是兩個墓葬之間有一道壺門相通;
徐州南洞山漢墓中,墓主人和他的妻子也是並穴安葬,但是在兩墓之間開鑿出來了一條斜向的通道。
這也可能是比較早的「過仙橋」或者「過仙洞」了。
隨著時光流逝,「過仙洞」也不再是貴族諸侯的專屬,普通百姓也可以在百年之後繼續享受恩愛,哪怕沒有錢修建豪華的墓地,但是在兩個墓室之間搭上一塊木板還是做得到了,或許這才是「過仙橋」的本意吧!
文/以史為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劉振東:魏晉墓葬形成晉制 並穴合葬與同穴合葬並存
死了都要愛 : 淺說中國古代的夫妻合葬墓
龜山漢墓——徐州兩漢考古傳奇②
異穴合葬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