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如何破局的?

2021-02-07 言他君


劉和平老師的《大明王朝1566》中卻給出了一個形象完全不同的海瑞,或者說至少《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不僅不是無用,反而是「大明王朝的一把神劍」,若想要對付貪臣墨吏,推行新制,只有倚仗他。


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更別說,海瑞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浙江的了。



海瑞能成為臨終才幡然悔悟的嘉靖帝嘴裡的「大明神劍」,第一條自然是他的忠。就像海瑞面對內閣論罪時的自述那樣,,他海瑞海剛峰上「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的兩個目的不是封疆入閣與青史留名,他第一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第二是為了大明的天下蒼生。



嘉靖其實也不是不明白海瑞的忠心,就像他和秉筆太監黃錦(實際上的內侍,從小到大的玩伴)吐槽的那樣,有的時候他真的煩海瑞這樣的人,但他心裡頭完全明白海瑞絕無二心,所以最終還是扭扭捏捏的放過了海瑞。


只不過,如果我們將海瑞的境遇與劇中另一位因為朝廷的政治鬥爭而提上來的高翰文高大人、王潤蓮王大人相比一下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個被評價為「蠢直」的海瑞不僅一點也不蠢,反而在和嚴黨的鬥爭中,處處透著一股「奸」。



高翰文高大人出身詩禮之家,說難聽點祖上十八代都是做題家,到了他這一代也是做題做進了翰林院。如果在翰林院好好呆著,不為了胸中那股子書生意氣上書「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估計也不至於落得個被從家譜逐出,生不許進高家門、死不許入高家墳的下場。


本想著為國為民一把的高大人怎麼就落到了這番田地?直接原因是他中了鄭泌昌、何茂才夥同楊金水沈一石等人的美人計,根本原因是他只會讀「拿來做事百無一用」的聖賢書。即便任職前得了胡部堂指導,了解了自己的策略在實行中會被豪強官僚扭曲成什麼樣,但根本不知官場險惡的高大人萬萬想不到,這世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盤外招」。


最終在議事廳中被心知肚明的鄭泌昌、何茂才等人懟的有話不能說,有字不能籤。



王潤蓮就有些不同了。王潤蓮雖然家境不錯,但並未點翰林的他是基層政務官出身。家境不錯、心地又好、也有能力,這幾點放在歷朝歷代的父母官身上都是極為不易的,這幾點保證了王潤蓮有足夠的底氣做個又清廉又勤政又愛民的好官。


之前一直在富庶之地崑山任知縣的王大人因此就比只會讀聖賢書的高知府強上一籌。面對嚴黨等人為了一己私利的咄咄逼人,王潤蓮首先算了一筆帳,指出當下的「以改兼賑」策略無法滿足改稻為桑的農民們的基本生活所需,又對各位上官動之以情,希望他們想一想這點東西他們自己夠不夠。


只是,王潤蓮有心肝,浙江的嚴黨和大小官吏心肝大概是有所缺失的。面對上官的冷麵黑心,王潤蓮也沒辦法。



直到海瑞出手,嚴黨才第一次在博弈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對手。這個人家境貧寒卻不貪汙受賄,這個人苦於無嗣卻不貪花好色,這個人舉人出身卻比很多進士出身的官員要難對付十倍百倍。


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更別說,海瑞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浙江的了。



姜文的《邪不壓正》在上映後從非正規渠道流出了姜文與凱文史派西的一段對手戲彩蛋:掉光了牙的藍青峰問自己在美國的老友,他在這盤下了超過十五年的棋裡,到底打錯了哪一張牌以至於自己牙都掉光了。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假牙科醫生擺著一副難以言喻表情回答了他:既然是下棋,你打哪一張牌都不對。



高翰文是不懂官場險惡,王潤蓮是不願(至少不願這麼快)撕破臉皮,但明明是舉人出身但卻一直仕途不順,直到需要先鋒隊去當救火隊長的時候才被臨時提拔為淳安縣令的海瑞不僅懂,還願意,更特別擅長掀桌子。


浙江這場圍繞「改稻為桑」的局,天時(嘉靖需要推行這個國策解決財政問題)地利(浙江的災情迫在眉睫)人和(獨立王國鐵桶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全都不在清流這一邊,因此無論清流在這場棋局上打出什麼牌,都沒有用。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把棋盤掀了,直接與盤踞在浙江的嚴黨肉搏


如果海瑞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繼續在這盤必輸的棋上,按照官場規則與嚴黨等人打牌,那麼海瑞海剛峰真的會死在淳安縣,更沒有萬古流芳的《治安疏》了。


但胡部堂說的也不假,海瑞在浙江能鬧出那麼大名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朝廷裡有人希望他鬧出名堂,不然以他的官位,直接掀桌子的後果還是萬劫不復。海瑞運氣不錯,沒有在肉搏的時候趕上嘉靖與裕王的選舉大戲


嗯,海瑞曾任南平教諭,是一位教育系統出身的官員。


相關焦點

  • 吃不起肉卻能三妻四妾,海瑞是如何做到的
    文/四季文史海瑞的侄女婿梁雲龍所寫《海忠介公行狀》記載,海瑞一生有過三位正妻和兩位妾室,原配妻子因沒有子嗣而被休,第二任妻子過門僅一個月又被休,原因被猜測是海瑞的母親不喜歡,第三位妻子王氏比較爭氣,為海瑞生育兩子一女,只可惜,兒子也夭折,而當時海瑞就已經有了一房妾室
  • 大明王朝:一步走錯,滿盤皆輸,海瑞怎麼就莫名其妙通倭了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8期——改稻為桑深度解析篇4:前情回顧:大明王朝:你我皆凡人,詳解芸娘是如何對高翰文施展「仙人跳
  • 海瑞罷官(縮編)
    9.第二天,李平度把徐瑛請到府臺衙門,商量如何了結洪阿蘭一案。徐瑛送上兩份禮帖——華亭知縣黃金二百兩,松江知府黃金三百兩,請求從中照應。三人串通好,開庭時由徐家奴才徐富作證,定下洪阿蘭誣告鄉官之罪。 16.海瑞問他們為何不告,鄉民說:「客官有所不知,知府李平度、知縣王明友都是大大的贓官,上下都是贓官,我等如何敢告?」鄉民們準備到蘇州新任撫臺衙門去告,說,「海青天」,定能替百姓做主。
  • 《大明王朝1566》百姓人家門神的海瑞,無後又如何?慘乎?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又名嘉靖與海瑞。可見海瑞在這部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黃志忠飾演的海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以至於觀眾對這個角色充滿了爭議。一種說法:如果你現實裡有個海瑞這樣的朋友或者親戚,你肯定沒好日子過?如果你丈夫是海瑞,我肯定你每天活在地獄中。
  • 海瑞罷官到《海瑞罷官》——一個清官引發的浩劫
    應天巡撫海瑞微服出訪,路遇洪阿蘭,查明真相,判處徐瑛、王明友死罪,飭令退田。徐階買通太監、權貴,妄圖罷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識破奸計,斷然處斬二犯,然後交出大印,慨然罷官歸裡。《海瑞罷官》1959年4月,毛澤東針對幹部中不敢講真話的問題,提倡學習海瑞「剛正不阿,直言敢諫」的精神。
  •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弄清楚這些歷史事實以後,《海瑞罷官》怎樣歪曲了階級關係,就清清楚楚了。海瑞要鄉官退田,是要地主向農民退還土地嗎?不是。《明史》及幾個海瑞傳記都寫明,海瑞要求鄉官退田是退出「受獻」的土地。「公嚴厲以治,下令受獻者悉退還,或許贖回。」這是削弱兼併,打擊大地主。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為此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 「人民的名義」——《海瑞罷官新編》
    然後提到了劇目對海瑞的塑造:《海瑞罷官》是怎樣塑造海瑞的?在這個歷史劇裡,吳晗同志把海瑞塑造得十分完美,十分高大,他「處處事事為百姓設想」,「是當時被壓抑,被欺負,被冤屈人們的救星」,他不但是明代貧苦農民的「救星」,而且是社會主義時代中國人民及其幹部學習的榜樣。
  • 海瑞的下限是很多明代官員的上限
    真正讓海瑞流芳千古的歷史緣由,實則是圍繞在海瑞身上的重重矛盾。這是一種理想與現實之間劇烈的衝突而造成的矛盾,是海瑞與明代朝廷體制的一次正面抗衡。從這個方面來說,海瑞是不幸的,因為他與世俗洪流抗爭一生是沒有任何結果的,但同樣的,他的結局是幸運的,因為會有無數的人在記憶中刻畫海瑞的名字。
  • 生意不好做,如何破局?
    商業思維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餐飲企業,如何破局?餐飲企業如何實現自增長?我們今天的主題叫「破局,復甦」,昨天到這個酒店(峰會舉辦地)之後我很確信復甦完全沒有問題。你在這個局裡有沒有「破局」,你能不能從這個局裡邊跨越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如何找到「破局」的方向。不變的是過去,未來會一直變。在不斷變化的未來當中找到確定性,做可以確定的事情,從而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 大明王朝7:海瑞質問,眾人啞口無言,海瑞能否完成使命?
    海瑞的一番話懟的整個浙江潘臬司道啞口無言,而就在海瑞的嚴詞質問下,鄭何二人喪心病狂,在大堂之上與海瑞劍拔弩張。最終的毒計出手了,何茂才在昨夜偷偷放走了倭寇井上十四郎,讓他假扮成客商賣糧給淳安的百姓,然後派兵當場把他們抓住,誣陷其通倭的罪名,由於他們昨日剛剛被海瑞放走,鄭泌昌逼海瑞立刻帶臬司衙門的兵去淳安,將受冤無辜的災民正法,否則同樣以通倭罪論處,但是他們還是小看了海瑞,如果他只是一介直臣,那麼在他之後的大明朝是無法掀起滔天巨浪的。而此時的高翰文已經心力交瘁,正欲為海瑞爭辯卻當場暈倒在大堂之上。
  • 海瑞罷官:看海瑞身上那些坦蕩做人,胸懷天地正氣的人生大智慧!
    海瑞明朝嘉靖年間,出生於海南瓊山縣的海瑞(海剛峰)開始了他的仕途之道。當海瑞在福建南平擔任教諭時因其剛直的性格惹怒了延平府的御史,然後就被御史各種找茬,弄得海瑞狼狽不堪。於是,海瑞一氣之下準備撂挑子,最終被他的好友朱鎮山給勸阻了。而這次經歷也給海瑞好好上了一課:在混濁的大明官場,僅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先當別人的學生,後當別人的老師。很快,腦袋開了光的海瑞就將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用到了自己的仕途上。
  • 視頻|歷史上的監察官:海瑞
    海瑞的科舉之路並不順暢,十年寒窗苦,海瑞成為一名舉人,竟然用了二十多年時間。公元1550年、1553年,海瑞兩次千裡迢迢進京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公元1558年,海瑞出任淳安知縣。從踏進朝廷衙門報到的這一刻起,他便開始了一生向大明王朝腐敗勢力全面宣戰的不歸之路。
  • 海瑞-大明之神劍,唯有德者方可致之
    「海瑞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對他的生平行事應該如何評論,人們曾經發生過尖銳的爭執。這爭執一直延續到多少年以後還會成為問題的焦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有"海青天"之譽。
  • 從《海瑞罷官》到《方方日記》
    《海瑞罷官》   今天的年輕人,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可能都沒有聽說過《海瑞罷官》以及《海瑞罷官》引發的故事。由於這塊是歷史禁區,我就儘可能簡略地講。 中國歷史上說起清官,大家都會想起兩大IP,一個是海瑞一個是包拯。然而海瑞和包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包公是一個技術型複合型人才,而海瑞是一個道德標杆型的大IP。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說海瑞是一個「古怪的模範官僚」。   《海瑞罷官》的情節寫的是隆慶年間的事,這年海瑞五十四歲。   當時前任首輔徐階告老還鄉,居住在蘇州。
  • 「乘風破浪的姐姐」都是如何破局的?
    這幾位30+小姐姐在對待規則時似乎更多一些從容和淡定她們沒有被規則束縛,她們知道自己有其他的選擇 也許這就是她們自身的堅定與底氣來自歲月的歷煉與沉澱讓她們知道如何與規則相處,如何去打破僵局 這個困住我們的規則的確就像是一個僵局在我們的成長中也難免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僵局你會發現那就像是一個死循環把你死死的困住讓你無法改變 打破規則、打破僵局是我們每個人在這一生中都會遇到的挑戰
  • 嘉靖稱海瑞有比幹的才能,為什麼海瑞還是混得不咋地呢?
    在古代,能打上清官標籤的人並不多,北宋的包拯算一個,明朝的海瑞亦是一位,據說,歌頌包拯的著名小說《七俠五義》裡就有很多有關海瑞辦公斷案的影子。海瑞不僅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有膽識有能力的能臣,就連明朝的嘉靖都說海瑞有比幹的才能,那麼既然嘉靖這麼評價他,為何沒有重用他呢?
  • 海瑞與柯克:兩位諍臣的不同命運
    與柯克相比,海瑞的遭遇更富有戲劇性。他先是被問成死罪,但是未及行刑,嘉靖皇帝便撒手歸西,留下這麼個難纏的臣子,正好成了萬曆小皇帝第一批赦免、獎掖的對象。這個結局至少表明,海瑞的「罵」並非無理取鬧,而是「據理力爭」,否則他如何博得聖上的青睞?柯克的情形亦復如此。不然,詹姆士一世何以對他如此禮遇,而不直接送他上斷頭臺?看來在他們身後,確實有著某種權威,就連皇上也要禮讓三分。這種權威便是傳統。
  • 歷史解密 || 包公與海瑞有哪些不同
    海瑞參加過兩次會試,但是都沒有考中,於是他堅決放棄科考。同年,海南政使司指派海瑞到福建做教師。後來,海瑞被任命為淳安的知縣大人,那時候的淳安案件特別多,但是海瑞一人便把這些難斷的案子一舉攻破,從此深得民心。海瑞平時的生活也是非常節儉的,他穿著布衣,吃粗茶淡飯,還命令家裡人種菜自給自足。晚年的明世宗不理朝政,只知身居內宮,祭祀求福。
  • 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
    可海瑞見到嘉靖仍然沒有改變,就決定繼續上書,大家都勸他不要上書,可他還是做了。然而,海瑞卻不像其他大臣那樣,遭到嘉靖帝重處,僅僅是被關了一段時間。嘉靖荒廢朝政,勸諫的大臣皆被重處,為何卻對海瑞從輕發落呢?有的人認為,海瑞是出了名的直臣,如果嘉靖處死他的話,對他的名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他不敢這樣做。雖說此話也有一定道理,但嘉靖對其從輕發落,很明顯不是這樣考慮的,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