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老師的《大明王朝1566》中卻給出了一個形象完全不同的海瑞,或者說至少《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不僅不是無用,反而是「大明王朝的一把神劍」,若想要對付貪臣墨吏,推行新制,只有倚仗他。
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更別說,海瑞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浙江的了。
海瑞能成為臨終才幡然悔悟的嘉靖帝嘴裡的「大明神劍」,第一條自然是他的忠。就像海瑞面對內閣論罪時的自述那樣,,他海瑞海剛峰上「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的兩個目的不是封疆入閣與青史留名,他第一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第二是為了大明的天下蒼生。
嘉靖其實也不是不明白海瑞的忠心,就像他和秉筆太監黃錦(實際上的內侍,從小到大的玩伴)吐槽的那樣,有的時候他真的煩海瑞這樣的人,但他心裡頭完全明白海瑞絕無二心,所以最終還是扭扭捏捏的放過了海瑞。
只不過,如果我們將海瑞的境遇與劇中另一位因為朝廷的政治鬥爭而提上來的高翰文高大人、王潤蓮王大人相比一下的話,我們會發現,這個被評價為「蠢直」的海瑞不僅一點也不蠢,反而在和嚴黨的鬥爭中,處處透著一股「奸」。
高翰文高大人出身詩禮之家,說難聽點祖上十八代都是做題家,到了他這一代也是做題做進了翰林院。如果在翰林院好好呆著,不為了胸中那股子書生意氣上書「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估計也不至於落得個被從家譜逐出,生不許進高家門、死不許入高家墳的下場。
本想著為國為民一把的高大人怎麼就落到了這番田地?直接原因是他中了鄭泌昌、何茂才夥同楊金水沈一石等人的美人計,根本原因是他只會讀「拿來做事百無一用」的聖賢書。即便任職前得了胡部堂指導,了解了自己的策略在實行中會被豪強官僚扭曲成什麼樣,但根本不知官場險惡的高大人萬萬想不到,這世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盤外招」。
最終在議事廳中被心知肚明的鄭泌昌、何茂才等人懟的有話不能說,有字不能籤。
王潤蓮就有些不同了。王潤蓮雖然家境不錯,但並未點翰林的他是基層政務官出身。家境不錯、心地又好、也有能力,這幾點放在歷朝歷代的父母官身上都是極為不易的,這幾點保證了王潤蓮有足夠的底氣做個又清廉又勤政又愛民的好官。
之前一直在富庶之地崑山任知縣的王大人因此就比只會讀聖賢書的高知府強上一籌。面對嚴黨等人為了一己私利的咄咄逼人,王潤蓮首先算了一筆帳,指出當下的「以改兼賑」策略無法滿足改稻為桑的農民們的基本生活所需,又對各位上官動之以情,希望他們想一想這點東西他們自己夠不夠。
只是,王潤蓮有心肝,浙江的嚴黨和大小官吏心肝大概是有所缺失的。面對上官的冷麵黑心,王潤蓮也沒辦法。
直到海瑞出手,嚴黨才第一次在博弈中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對手。這個人家境貧寒卻不貪汙受賄,這個人苦於無嗣卻不貪花好色,這個人舉人出身卻比很多進士出身的官員要難對付十倍百倍。
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更別說,海瑞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來到浙江的了。
姜文的《邪不壓正》在上映後從非正規渠道流出了姜文與凱文史派西的一段對手戲彩蛋:掉光了牙的藍青峰問自己在美國的老友,他在這盤下了超過十五年的棋裡,到底打錯了哪一張牌以至於自己牙都掉光了。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假牙科醫生擺著一副難以言喻表情回答了他:既然是下棋,你打哪一張牌都不對。
高翰文是不懂官場險惡,王潤蓮是不願(至少不願這麼快)撕破臉皮,但明明是舉人出身但卻一直仕途不順,直到需要先鋒隊去當救火隊長的時候才被臨時提拔為淳安縣令的海瑞不僅懂,還願意,更特別擅長掀桌子。
浙江這場圍繞「改稻為桑」的局,天時(嘉靖需要推行這個國策解決財政問題)地利(浙江的災情迫在眉睫)人和(獨立王國鐵桶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全都不在清流這一邊,因此無論清流在這場棋局上打出什麼牌,都沒有用。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把棋盤掀了,直接與盤踞在浙江的嚴黨肉搏。
如果海瑞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繼續在這盤必輸的棋上,按照官場規則與嚴黨等人打牌,那麼海瑞海剛峰真的會死在淳安縣,更沒有萬古流芳的《治安疏》了。
但胡部堂說的也不假,海瑞在浙江能鬧出那麼大名堂,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朝廷裡有人希望他鬧出名堂,不然以他的官位,直接掀桌子的後果還是萬劫不復。海瑞運氣不錯,沒有在肉搏的時候趕上嘉靖與裕王的選舉大戲。
嗯,海瑞曾任南平教諭,是一位教育系統出身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