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2021-01-15 南方小琦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汙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汙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

為此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張居正的觀點是:海瑞做人正派,當官卻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件事情看出來。

同時代的姚叔祥在《見只編》中記錄了一件事:海瑞有一個五歲的女兒,有一天,海瑞見她在吃一塊餅,就問餅是誰給的。女兒回答是一個家僮給的。海瑞立刻大怒:「你是個女子,怎麼能隨便接受家僮的餅餌?你不是我的女兒!你如果立即餓死,才配作我的女兒。」女兒大哭不止,接著就不吃不喝,家裡人千方百計讓她吃點東西,她都拒絕,直到第七天終於餓死了。

海瑞為了遵守封建禮教,不惜餓死女兒,這樣沒有絲毫親情的人,對女兒都如此這般,對其他人更是不留絲毫情面,這樣的人怎麼能在官場中混下去。

隆慶三年(1570年),海瑞升調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去應天擔任巡撫。轄區包括應天、蘇州、常州、鎮江等地,這些地方多為江南富庶的魚米之鄉。海瑞早就憎恨大戶兼併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併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也正因為如此,海瑞深受百姓的愛戴,叫他「海青天」。

海瑞推行政令氣勢猛烈,豪強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機揭發告狀,世家大族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人。海瑞還裁減郵傳冗費,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張羅供應,因此怨言越來越多。

而且,海瑞為了顯示自己是清官,向著老百姓,只要是窮人告狀,他不分青紅皂白,一概判窮人贏。這樣一來,窮人倒是皆大歡喜,但富人都嚇跑了。所以,在海瑞任期內,蘇州的賦稅差不多降低了一半。就因為海瑞把富有的蘇州府搞成這個樣子,所以張居正掌權之後接受教訓,堅決不再起用他。

直到萬曆十二年(1584年),張居正去世之後,已經七十二歲的海瑞才被明神宗朱翊鈞重新重用,任命海瑞為南京右僉都御史。

雖然張居正一直不用海瑞,但海瑞卻用「工於謀國,拙於謀身」八字中肯而準確的評價了張居正,不能不說海瑞的胸襟氣度,

相關焦點

  • 海瑞一生為官剛直清廉,為何張居正不願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個字
    有讀者留言: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有過交往。可為何身以帝師身份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位讀者的問題可以這樣來問,「為何張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
  •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改革為何沒有重用道德模範海瑞?
    張居正的官場之路平步青雲,但反觀海瑞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雖然官位品級也在升,但為官經歷卻十分坎坷,甚至還曾被打入地牢過。 在萬曆年間,由於皇帝年幼登基,還不能掌握執政大權,這時候張居正升任明朝首輔,開始了他官場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 被稱為「海青天」的海瑞,為何就是得不到上司張居正的重用?
    海瑞一生清貧,可能成為很多人詬病他雖然請正卻死腦筋,不務實。但實際上海瑞是個實幹派,為官多年,海瑞秉公執法,十分廉潔,人民愛戴,官員懼怕。甚至說,海瑞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所到之處,富商抱頭鼠竄,官員戰戰兢兢,而結果就是當地賦稅銳減,經濟發展陷入癱瘓。
  • 海瑞一生清廉愛民,為何得不到朝廷重用?專家:是你也不用
    但無論如何,只要是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時代有貢獻的人,都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從而藉助這個平臺實現人生的價值。然而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官清廉,百姓也都非常喜愛他,但是他在官場上卻一直不得志,這個人便是海瑞,那麼他為何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呢?專家:是你也不用。海瑞生活在明朝中後期,這是一個什麼年代?
  • 為什麼一心要改革的張居正堅決不用海瑞?
    這一段短短的文字,也基本交代了張居正為何終生不用海瑞的箇中緣由,即「憚瑞峭直」。所謂峭直,即嚴峻剛直,不徇私情。而海瑞的峭直,簡直到了不近人情、不知變通的地步。以張居正一貫機變、通脫、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個性,自然和海瑞這樣的「奇葩」人物尿不到一壺,雖然不至於十分反感,但要讓他重用海瑞,卻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看到,在張居正把持朝政的那段時期,海瑞這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基本上是被「晾」了起來,無人問津。
  • 海瑞清正廉明、嫉惡如仇,卻不被改革家張居正重用,原因如此
    那麼,以海瑞之嫉惡如仇、廉潔奉公,為什麼得不到明代改革家張居正的重用呢? 《明史》說:「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還說:「海瑞秉剛勁之性,戇直自遂,蓋可希風漢汲黯、宋包拯。苦節自厲,誠為人所難能。」 此種品性,確實值得人們學習,值得人們讚佩,值得社會大力推崇。
  • 海瑞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為什麼?
    把這個清廉放在張居正和海瑞之間對比,這與是否主導萬曆中興沒有一毛錢關係。從別的角度來說,倒還能說得通。海瑞生活在自己的「烏託邦」的槓精海瑞確實古代官場中的標杆人物,但他也是官場中的一朵奇葩。周濂有一句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海瑞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 海瑞名揚天下 為什麼張居正卻不願意用
    這裡為什麼要提到他,因為他跟海瑞一樣都是清正嚴明,不畏權貴。但為什麼我們只知海瑞而少聽到道同。因為海瑞以舉人身份最終官至朝廷二品要員。歷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民間稱之為『海青天』並光榮獲得年畫中最後一個『門神』名額。道同卻在番禺知縣任上因得罪永嘉侯朱亮祖而被明太祖朱元璋賜死。
  • 海瑞一生清廉沒能挽救大明,張居正半生貪腐卻主導了萬曆中興
    海瑞到任後,大力推行清丈土地,打擊豪強兼併土地。但是海瑞這個人,清廉是清廉,但是有時候也是矯枉過正,在應天巡撫任上,就被奸詐的刁民,抓住他憎恨豪強的特點,到他這裡誣告,當時有不少世家大族被海瑞給冤枉了。這些是海瑞為官任上的一些主要施政舉措,然後我們從他的一些奏疏中來看看海剛峰的政治主張。
  • 一代名相張居正的領導術,為何重用戚繼光,不用海瑞,其中有深意
    張居正是誰?明朝萬曆年間的第一任內閣首輔。張居正於嘉靖26年考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這個職位厲害嗎?肯定的,我們讀儒林外史都知道,那個範進和胡屠戶的故事。翰林院類同於朝廷的智囊機構,人們習慣稱在裡頭供職的官員為「詞臣」,若為皇上講學,則稱為「講臣」。我們所熟知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都是如此。張居正身任庶吉士的兩年期間,也只是獲得了一個閒職,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實權。
  •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
    為什麼海瑞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卻不被朝廷重視?海瑞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民愛民,廉潔奉公,但他的官場生涯並不順利,最高官至右參議、監察御史,相當於中央派來的地方紀檢組長。海瑞在仕途之初就被任命為淳安知府,以其一心為民、廉潔奉公、不徇私情,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海瑞寫的《公安通緝令》因為批評明世宗無能而名聲大噪,他也因此被捕入獄。按常理說,海瑞是個正直的官員,為什麼不被朝廷使用呢?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海瑞自身的性格,二是當時官僚環境的影響。
  • 張居正棄用海瑞,說明一種用人智慧,叫「好人未必能做好事」
    張居正與海瑞是同時期的歷史名臣,他們為萬曆皇帝撐起一片「萬曆中興」。奇怪的是, 海瑞是萬曆皇帝的能臣幹將,張居正是大明王朝的首輔,二人卻「老死不相往來」,張居正始終拒絕重用海瑞 ,這是為何。不妨先從「酷吏」與「循吏」說起。
  • 被海瑞評價「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悲劇是為何故?
    「讀史使人明智」,明朝的歷史一直為世人看重。《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都是大火的書籍,海瑞、張居正更是研究明史不可忽略的人物。海瑞的清正廉潔,為世人所傳頌,張居正推行變法,生前榮耀至極,死後差點被開棺戮屍,境遇差別之大,令人唏噓。《易中天中華史》系列中,易先生將《嚴嵩與張居正》單獨書為一本,足見其看重。
  • 海瑞連皇帝都敢罵,被張居正棄置了十餘年,為何卻不敢罵張居正?
    明朝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優秀的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新政」,就是由張居正輔佐明神宗所達成的。當時,明神宗朱翊鈞還年幼,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張居正手中。在張居正執掌大權的十幾年間,有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員海瑞,卻被張居正一直棄置不用。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我們在說海瑞時,不能不提到張居正,他們同時代人,按說張居正當政,推行「一條鞭法」時,海瑞是堅定的執行者,張居正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海瑞是一名鐵面無私的清官。張的政黨亦多次將海瑞推薦給張居正,可張居正一生卻並未重用海瑞,史家一般認為是海瑞過於正直,以自己高潔情操,從不附黨營私,所以他在官場上應該屬於中立派。
  • 海瑞不適合做官,除了清廉一無是處?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海瑞,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因一生與貪官汙吏作鬥爭,所以在民間一向有「海青天」的美名。不過,近年來隨著影視劇和地攤文學的普及,人們對海瑞的看法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海瑞空有「清廉」之名,毫無從政之能,於國於民所做的貢獻還不如大貪官嚴嵩。
  • 嘉靖稱海瑞有比幹的才能,為什麼海瑞還是混得不咋地呢?
    在古代,能打上清官標籤的人並不多,北宋的包拯算一個,明朝的海瑞亦是一位,據說,歌頌包拯的著名小說《七俠五義》裡就有很多有關海瑞辦公斷案的影子。海瑞不僅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有膽識有能力的能臣,就連明朝的嘉靖都說海瑞有比幹的才能,那麼既然嘉靖這麼評價他,為何沒有重用他呢?
  • 海瑞一生不知變通,反而官場升官不斷,究竟是為何?
    明朝海瑞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觀海瑞的一生,我們無不為其剛正不阿的人格所折服。海瑞代表了傳統士大夫階層最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如今的社會,靈活變通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中之重,不懂得變通無論走到哪裡都混不好,容易受到很多人的排擠最終導致失敗。而海瑞卻是這樣一個例外,他固執到極點,但卻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這是為何?
  • 遊走在歷史與虛構之間的海瑞
    ,則是把萬曆朝張居正做過的事情移花接木到了嘉靖身上,更不用說呂芳、楊金水、何茂才、沈一石這些壓根不存在的人物了。在導演張黎、編劇劉和平以及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等演員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以其史詩般的品格徵服了眾多的歷史愛好者們。其中尤以嘉靖、海瑞這兩個主角刻畫的「最像那麼回事」。為何一個虛構的海瑞依然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呢?這不得不歸功於創作者們對歷史人物精髓的成功把握。只要掌握了歷史人物的核心精神,不管劇情怎樣安排,人們總會願意相信,這就是他曾經做過的事情。
  • 心理學:海瑞,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為什麼不能施展出他的理想?
    文/夢嫻君海瑞,一個至清的清官,一個道德化身的大人物,一生經歷坎坷,三起三落。妻妾眾多,但是留下的兒女都不幸夭折,晚年漆下無子女,無好友,自己的理想抱負也沒有實現,悲憤而死,死後連一點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清廉至極,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