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一生不知變通,反而官場升官不斷,究竟是為何?

2020-12-25 穎兒說歷史

明朝海瑞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觀海瑞的一生,我們無不為其剛正不阿的人格所折服。海瑞代表了傳統士大夫階層最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如今的社會,靈活變通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中之重,不懂得變通無論走到哪裡都混不好,容易受到很多人的排擠最終導致失敗。而海瑞卻是這樣一個例外,他固執到極點,但卻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這是為何?

海青天海瑞

母親的教育對小海瑞性格養成產生深遠影響

海瑞的性格養成與其小時候所受的教育分不開,在海瑞很小的時候了,其父親就因病去世了,而母親則是個非常傳統的女子。海瑞沒有因其父親的離世而自我放縱,而是聽從母親教導,母親大人說東海瑞絕不往西。所以海瑞小時候根本沒有童年可言,行為處事極其穩重。這讓海瑞有著常人難以擁有的自制力,自號「剛峰」,就是要剛正不阿,和大山一樣

海瑞畫像

長大後的海瑞將這樣的品格發揮到了極致。嘉靖三十二年,海瑞當上了人生中第一個官,福建延平府南平縣教諭,在他上任以來,嚴明紀律,整頓學風,在很短的時間內 ,海瑞的名聲傳遍了當地。嘉靖四十一年,海瑞終於當上了知縣,看到這裡富者享百畝之田,而窮者流離失所,食不果腹,海瑞心急如焚,立即下令重新丈量土地,規定賦稅。這樣當地的百姓負擔減輕,許多流亡外地的百姓聞訊也回到故鄉。

海瑞雕像

海瑞自當縣長以來,明斷疑案,深得民心。又生活節儉,吃粗糧糙米,手下的人見海瑞這般,知道跟著海瑞沒什麼油水,離職的離職,出逃的出逃,留下的只剩那麼幾個海瑞還在自己的工作場所種菜自給,將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宗旨貫徹到底。有一次海瑞母親祝壽,海瑞破例去集市買了二斤豬肉,這下可成了大新聞。浙江總督聽聞奔走相告「海瑞買肉了!買了兩斤!」可見海瑞為官有多清廉。

海瑞買肉

海瑞雖然執拗,卻為何在官場平步青雲?

海瑞雖不知變通,辦事卻很高明。胡宗憲兒子在淳安縣倒掛官吏,亂發脾氣。這件事被海瑞知道後,海瑞知道他就是胡宗憲兒子,卻說「過去胡總督巡視各個部門,命令各地方不要鋪張浪費,如今這個人身裝黃金千兩,定然不是胡總督之子!」接著沒收所得銀兩,隨後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海瑞這一招既把胡宗憲兒子治了罪,又沒有得罪自己的上司,可見海瑞辦事還是非常靈活的。在不觸及他底線的前提下他儘量將事情辦得圓滿。

海瑞雕像

海瑞之所以高升,還與他的名聲有很大關係。海瑞不結黨,不營私,在朝廷內簡直是一朵奇葩,這讓海瑞成了朝廷清正廉潔的標誌,只要海瑞不倒,就說明這個朝廷清廉的人居多,也就是這個因素,使得海瑞能夠升任右僉都御史。

參考資料:《明史》

《明朝那些事》

相關焦點

  •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改革為何沒有重用道德模範海瑞?
    張居正的官場之路平步青雲,但反觀海瑞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雖然官位品級也在升,但為官經歷卻十分坎坷,甚至還曾被打入地牢過。 在萬曆年間,由於皇帝年幼登基,還不能掌握執政大權,這時候張居正升任明朝首輔,開始了他官場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 嘉靖稱海瑞有比幹的才能,為什麼海瑞還是混得不咋地呢?
    在古代,能打上清官標籤的人並不多,北宋的包拯算一個,明朝的海瑞亦是一位,據說,歌頌包拯的著名小說《七俠五義》裡就有很多有關海瑞辦公斷案的影子。海瑞不僅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有膽識有能力的能臣,就連明朝的嘉靖都說海瑞有比幹的才能,那麼既然嘉靖這麼評價他,為何沒有重用他呢?
  • 海瑞一生為官剛直清廉,為何張居正不願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個字
    有讀者留言:張居正和海瑞幾乎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兩人有過交往。可為何身以帝師身份成為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位讀者的問題可以這樣來問,「為何張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
  • 海瑞幾乎把整個官場,包括皇帝都得罪了,為何他還能平安善終
    那麼這個人要麼就是一生默默無聞,要麼就算當了大官,也會被別人鬥下去,不得善終。 不過,明朝卻也出現了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清官,同時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清官。他在當官的過程中,從來不依附誰。不但不依附別人,並且對權宦之人還毫不客氣。
  • 海瑞一生清廉愛民,為何得不到朝廷重用?專家:是你也不用
    然而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著名的清官,他一生為官清廉,百姓也都非常喜愛他,但是他在官場上卻一直不得志,這個人便是海瑞,那麼他為何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呢?專家:是你也不用。海瑞生活在明朝中後期,這是一個什麼年代?
  • 為什麼一心要改革的張居正堅決不用海瑞?
    一位是一身傲骨、為民請命與官場格格不入的海瑞。他們屬於同一個時代,都橫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因二人性格、志趣、個人修養、理想抱負迥乎不同,故二人少有交往。《明史》記載:「萬曆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這大概是兩大名臣之間為數不多的一次交集。
  • 海瑞不適合做官,除了清廉一無是處?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海瑞,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因一生與貪官汙吏作鬥爭,所以在民間一向有「海青天」的美名。不過,近年來隨著影視劇和地攤文學的普及,人們對海瑞的看法卻有了很大的改變。很多人認為海瑞空有「清廉」之名,毫無從政之能,於國於民所做的貢獻還不如大貪官嚴嵩。
  • 海瑞在官場為何被稱為海閻王?百姓卻稱他為海青天?他是一把利劍
    海瑞絕對是大明官場的一股泥石流,官員們稱呼他為海閻王,而老百姓則稱呼他為海青天。能稱得上青天的,除了宋朝包拯包青天外,就是這位海瑞海青天了。為什麼他在官場和民間的形象截然不同呢?主要是因為這哥們的處事風格,絕對讓你耳目一新,原來當官還能這麼幹?
  • 深受百姓愛戴的海瑞,為何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
    海瑞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之一,後世人常常將其比作是包公在世,在民間擁有很高的聲望,百姓將其視作自己的救星。但是海瑞在官場上卻並不得意,朝廷對其諸多阻撓,讓其一生鬱郁不得志。海瑞的一生,先後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皇帝,可謂是四朝元老,如果他稍微鑽營一下,那麼在朝堂裡面的地位就可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然後,海瑞最高的職位不過是右僉都御史而已,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第一個原因:長期在地方上擔任職務,與老百姓接觸頗多。
  • 明朝官場的怪象:貪官為何出錢又出力,竟主動為清官去跑官?
    這究竟是為何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 海瑞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名的大清官,雖說我們昨天有篇文章提到了他私生活上的諸多不是,但並不影響他在官場領域的廉潔,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海瑞一開始是在浙江淳安當一把手,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來了一場「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反貪反腐活動,搞得那些個行賄受賄、投機鑽營之人惴惴不安。
  • 歷史解密 || 包公與海瑞有哪些不同
    歷史上,大家都喜歡把包拯海瑞放在一起比較,因為包拯和海瑞都是為官清廉的好官,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一心只為百姓。但是兩者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包拯正直不阿,但是懂得情溶於法度;海瑞剛直不阿,但是做事有些極端。
  • 海瑞是如何破局的?
    海瑞一出手就是直接將官場裡的心照不宣棄於不顧,直接點明中央派下來的新任杭州知府在一天之內就被威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掀桌子行為直接就把何茂才驚的想用武力讓他屈服。可惜海瑞字剛峰,這樣的人哪怕只是站在那裡,散發的氣勢也足以讓跟著各級上司糜爛許久的兵丁不敢造次,誰叫海瑞並無通敵失城貪賄之過呢?
  • 海瑞罷官到《海瑞罷官》——一個清官引發的浩劫
    引1587年11月13日(十月十四),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病故,享年73歲。這是一個把清官做到極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他無朋無黨、無親無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獨的一生,只為替這個國家樹立起一個清廉的標杆。
  • 海瑞一生娶三個妻子,73歲納第2個小妾,這麼窮還有錢納妾
    海瑞是歷史上面少有的清官,這一生非常的剛正不阿,而且比較廉潔,老百姓們也非常愛戴,那個時候有包青天的名號,而他的名號叫做海青天,海瑞進入到官場的時間並非多長,那個時候他已經45歲了,而且也只不過是當了一個知縣的位置。
  • 海瑞一生娶三個妻子,七十三歲納第二個小妾,窮到買不起豬肉?
    古代的時候有包青天,而他的外號叫做海青天,海瑞進入到官場的時代並不算多早,那個時候已經四十五歲了,而且也只是當了一個知縣的職位。之後一直都在官場上面浮浮沉沉,一直到萬曆十五年,因疾病死在南京,當時年僅七十四歲。當時關於他的種種經歷,其實都有歷史書籍,作者海瑞的這一生廉潔公正是毋庸置疑的。
  • 官至二品,三朝元老,剛正不阿的海瑞,憑藉什麼成為做官的典範?
    但是其實在歷史上,出現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清官,他就是曾經是三朝元老的海瑞。他的事跡也被演繹成非常多版本的電視劇來傳送,是一位我們人盡皆知的大清官。提起海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他的故事。他出生在明朝的南部,可以說那個地方是非常窮的。並且,海瑞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才開始正式當官。但是,卻一個人成了三朝元老,三十多年都穩穩噹噹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 海瑞逝世430年:說到底,我們都是一群被歷史所迷惑的人
    畢竟,海瑞是如此忠孝如此廉潔的一個人,當他做地方官時,眾人挑不出海瑞的過錯,只好為海瑞唱讚歌,將其「禮送」出境,當他官至四品成為朝廷要員時,大家也不願硬碰硬,比較穩妥的辦法便是助他升官而不使其負實際的責任,連皇帝也是如此,需要海瑞,卻不能重用海瑞。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海瑞的神化,是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共謀,廣大真心擁護海瑞的民眾也在無意識中參與了這場共謀。
  • 海瑞為官清廉至極,為何張居正卻終生不重用海瑞?
    提起歷史上的清官,就不得不提海瑞。海瑞,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海瑞是一個著名的清官,但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張居正任首輔時,就堅持一點:堅決不用海瑞。海瑞這麼清廉的一個人,為什麼張居正就是不用海瑞呢?為此當時的吏部尚書找到張居正,說海瑞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書生人言可畏,你就給海瑞個官做,何苦要得罪天下士人呢?
  • 被海瑞評價「工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張居正,悲劇是為何故?
    《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都是大火的書籍,海瑞、張居正更是研究明史不可忽略的人物。海瑞的清正廉潔,為世人所傳頌,張居正推行變法,生前榮耀至極,死後差點被開棺戮屍,境遇差別之大,令人唏噓。《易中天中華史》系列中,易先生將《嚴嵩與張居正》單獨書為一本,足見其看重。易先生從嘉靖繼統寫起,嚴嵩、徐階、海瑞、張居正、萬曆、申時行,曾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在書中得以著墨。
  • 千秋任人評說,還原一個真實的海瑞「海青天」
    1587年,一代清官海瑞與世長辭。兩袖清風,而判案又邏輯不清。嚴於律己,而又家庭不睦,一妻一妾自殺,還逼死5歲女兒。海瑞一生,蓋棺定論,史上支持者,反對者之間發生尖銳的爭執,屢屢不絕。海瑞最有名的,當然是他的清廉。官居二品,死時僅留下白銀二十兩,還不夠殮葬費用,可謂兩袖清風。舉例來說。有一次,官場傳聞,說海瑞替母親做壽,大開宴席,竟然還買了兩斤肉!當時,海瑞飯桌上吃的蔬菜,都基本出自他親自督率他人,在衙門後院栽種的。海瑞的特點是脾氣倔,認死理,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