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徹這部戲,多年後《十月圍城》和《遠大前程》,仍在致敬

2020-09-05 江陽沽酒客

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顯然我覺得對於那些洗稿和搬運工來說,他們沒弄懂這句話的意思。

人家是讓你學會一種模式和套路,並且融入自己的思想從而進行升華,這種抄站在巨人肩膀上發揮完全可以。比如在這點上,香港那些年,王晶和劉鎮偉是這方面的高手。

後來依然如此。幾年前陳可辛的《十月圍城》讓大家熱血沸騰了一把。後來陳思成整了個電視劇版的《遠大前程》,瞬間覺得很高大上,而且人物個性十足。殊不知這些都是香港一個著名導演,幾十年前就玩剩下的。當然有時代的限制和張徹的個人愛好,他的這部戲顯然沒有考慮太多的其他情節,一部九十分鐘多一點的電影,有七十多分鐘的打鬥,全片雖然情節不怎麼樣,但是同樣沒有尿點。

《十月圍城》提升的高度是保護孫中山的安全,《十三》則是盜取漢奸通敵的證據。我覺得觀念是一樣,正義先行。當然到了陳思成的《遠大前程》則是用來十三太保加點周星馳《功夫》元素,再加舊上海大亨勢力,搞得非常熱鬧,不過你去張徹的電影裡基本能找到影子,我不是說二位拍的不行,反而各種成就了一種新的觀影爽感和經典,但是對於《上海灘十三太保》則已經很多人不知道了。這個未曾在國內公映,但是錄像帶的年代,它決定讓很多七零後和八零後足夠震撼。多年以為,我們再度重溫,才發覺,這個陣容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浪子葉不凡

張徹的弟子悉數出場,真的讓人應接不暇。有的今天還依然活躍,甚至名氣超過當時。

那麼假如你也有興趣了解或者回味,就讓江陽沽酒客跟你一同通過圖文來回顧一下。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陽剛味最濃烈的張徹導演,就拍攝過古裝版《十三太保》,取材自唐朝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的故事。

1984年,不是張徹最好的年代,但是他1980年代初期,已經離開邵氏組建長河公司,《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就是這個時期拍的,因為傅聲的去世,故而由劉德華頂上了。

學生

後面還有幾部來大陸拍的就是被吐槽一遍的《西行平妖》以及其他幾部片子,這裡我不想提,整個八十年代張徹的電影除了《上海灘十三太保》以外,其他的真的有點力不從心,當然今天看起來卻有很多歡樂。

這部《上海灘十三太保》正是他晚年齊集眾弟子奉上的大作。

照道理,這般人物,手下能人輩出,他要「開麥」怎麼輪也輪不到一個外人。但世事無常、福禍難料。電影開拍伊始,原計劃飾演學生的傅聲因車禍離世。無奈之下,只能找同樣高鼻大眼,臉頰有幾分嬰兒肥的劉天王頂替。

據劉天王回憶「張徹那時的身體狀況已經不行了,常在片場打瞌睡。弟子們孝順,怕驚擾了他,只得挪開機器,躡手躡腳的開工。」

不得不佩服這位老爺子,打著瞌睡都能掌控全局,拍出了的電影依舊保有如此強烈的個人風格,熱血熱到爆,偏心偏到肚臍眼。

十三太保、一夫當道、浪子富翁,教頭快刀,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菸嘴、長槍難逃。

上海大亨沈剛夫,人稱一夫當道,手下有十三太保,其中的「豹」是兄弟倆,所以十三太保實際上是十四個人。這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投靠了汪偽政府人。作為一部「三觀」過硬的華語電影,我們將不可避免的鑑證一場十三太保之間的內耗。而引出這場內耗的正是一紙「汪偽政府與日本人籤訂的賣國密約」。

這部電影是群戲,但是又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空間,後期並沒有太多混戰,因為按照張徹的習慣,一路下來,沒十來分鐘就會有人領盒飯,你想看洪金寶那種群戲,對不起,在張徹這裡不給,但是最後的大戰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今天這裡的人,恐怕劉德華名頭最響,但是縱觀當時的情況,劉德華一是撿了個大便宜,二是在這些人面前他還真是華仔。

影片一開始,一個有些發福的男人在表演開鎖技巧,類似於神偷,他叫黑帽子,並不是十三太保裡的人,這個人是張徹大弟子獨臂刀王王羽扮演的,雖然這個時候他已經過氣,而且心思不在演戲,這位老兄不僅電影裡是著名的獨臂刀王,現實中他更加精彩讓人咂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閱,這裡不介紹了。

邀請他開鎖的高先生扮相非常儒雅,當年不知道他是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姐夫李公甫的扮演者江明,原來江明演革命志士還有點味道。

這裡盜取就是炫技,輕鬆得手,去到了上海一夫當道之稱的沈剛夫求助。這個人就是十三的頭,沈的扮演者陳觀泰,也算七十年代動作明星,而且練家子,打過比賽,年輕的陳觀泰長的不是那種帥氣的感情,還有點憨厚,馬永貞確實經典。不過這個人真的適合留鬍鬚,儼然一副大佬模樣。

情節在這裡沒有什麼交代,反正這個上海幫派老大,覺得這個忠義的事情值得做,於是就讓自己最得力的手下一一保護,也就是十三太保,可惜其中有人已經叛變了,長槍難逃是第一個叛變的,他是李修賢演的,此人後來是警察專業戶,感覺張徹並不很重用或者喜歡他,但是後來也闖出了自己的名堂,最讓人津津樂道就是他跟周星馳的矛盾,反正不曉得到底為什麼,周星馳不說,他也不高興就這樣了。

當然沒有殺到高先生,用國內流行的一句話叛徒沒有好下場,說實話,接下來就是各具特色的人物保護高先生的流水帳,菸嘴是由江生飾演的,眼鏡是個裁縫,王鍾演的,這兩個都是好人,當然命不長,接下來登場的是反派「熊虎鷹豹」,其中熊為王青;虎為陸(鹿)峰;鷹為陳星;大豹為戚冠軍;小豹為尤少嵐。除了豹子兄弟,餘下的皆是張徹電影中慣用的反派演員。

學生劉德華,富豪梁家仁,這裡有個槽點就是富翁的妹妹跟劉德華談戀愛,不過張徹顯然一直討厭這種東西,張徹的戲,女人不是花瓶,是擺設,甚至是累贅,這個妹妹充分展示了累贅是什麼樣的。除了會哭,會喊救命之外,別無所長。富翁為她分神,喪了性命,而和她相好的學生也為保護她與「虎」同歸於盡。以前倒是沒有什麼,這些人大家成熟了不少,跟小時候看的感受不一樣,如今一般看的人都會罵這個妹妹,也是悲劇啊。

浪子這個名號永遠屬於姜大衛,也是唯一不用脫衣服上場打架的人,這就是大家愛說的張徹偏心。而李中一飾演的少爺與浪子聯手,幹掉了熊與豹。而後浪子為了掩護高先生撤退而死。身負重傷的少爺,則繼續護送高先生逃跑。

最後少爺護送高先生到了碼頭,此時十三太保中只剩下教頭沒有登場了。按常理推斷,教頭與快刀一戰,將是本片最終的對決。教頭是由狄龍飾演的。而由程天賜飾演的快刀項方則是一身喪氣的「滅門白衣」,且打到一半便開始脫衣服。反正記住張徹電影打架,越愛脫衣服,越容易死。

當然快刀的死,完全還有他為名所累,本來跟教頭他想比高低,發覺教頭不但武功比他高,還充滿正義,自己簡直想跟他做兄弟,最後他覺得道義也不能違背,不如死了吧,這個快刀也是個耿直人,一般人反正學不來。

最後當然高先生被順利送走,結果十三太保,死的就剩一兩個了。以後也沒辦法稱雄了。

這部戲,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恐怕雖然精彩,還是有點吃不消,因為有一部分人很難理解張徹為什麼那麼喜歡打,其實在打裡面能講出故事的,張徹和徐克都有一套包括吳宇森,但是到了今天,為了給大家更多的想像和刺激點,這種純粹的以打為主,一路通關的戲我覺得很少有人能拍了,即便十月圍城,也是致敬和圓自己的夢想罷了,像張徹那樣拍幾十部一直打的,很難,也難怪今天陽剛之氣越來越少,再說,今天清一色小鮮肉時代,讓他們一路打的話,這個特效製作恐怕超過星球大戰,因為顯然他們不願意親自下場,所以還是偶爾老片翻看回味吧。

相關焦點

  • 《遠大前程》,寂靜無聲
    文 │穀雨《遠大前程》播出後,最先受到觀眾「炮火」攻擊的,不是劇中大反派,反而是第一主角,陳思誠。「油膩」「浮誇」成了觀眾透過角色洪三元,給演員陳思誠打上的標籤。即便是在開年《唐人街探案2》裡他的導演才華被誇上了天,但到了《遠大前程》裡「小赤佬」洪三元的身上,輿論似乎就完全不一樣了。
  • 《遠大前程》影評
    《遠大前程》影評(二):名名著改編 英國絕對世界第一  名名著改編 英國絕對世界第一 名著改編 英國絕對世界第一 老婦人很陰森,老房子很有歷史感。 想起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哦 年輕人=在花園的愛情很美。 鐵匠的房子很鄉村,絕對英國範!
  • 遠大前程一共有幾部?有第二部嗎? 遠大前程三部曲是怎麼回事
    電視劇《遠大前程》正在熱播中,關於該劇有沒有續集,第二部有沒有開始投入拍攝,是否能夠原班人馬回歸成為了觀眾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那麼《遠大前程》一共有多少部,還有沒有續集,第二部還能和大家見面嗎?
  • 80年代的十月圍城,大師張徹的經典之作,劉德華僅有6分鐘劇情!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愛國志士高宗武、陶希聖,帶著賣國賊汪精衛和日本人籤訂的賣國協議,打算逃出上海灘,趕赴香港,以便在香港向國人公開這份賣國協議。看到這個故事梗概,或者有的網友立刻想到另一個影片:《十月圍城》。不錯,其實兩部影片情節類似,因而,本片又被稱為八十年代的十月圍城!
  • 《十月圍城》——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明天
    毫無疑問,《十月圍城》是今年華語影壇製作最精良的商業電影之一。作為「人人電影」的開山大戲,它集中了兩岸三地的精英,面向全球觀眾,可以說是香港電影理念與大陸人文背景的一次完美契合。從劇情上說,「二十四小時八義士對抗五百殺手」是個商業電影常見的「局」。
  • 【十月圍城】九帝一後!
    十月圍城Bodyguards and Assassins由陳德森執導,陳可辛監製,電影匯集九大影帝和一影后超強陣容!於2009年12月18日在中國上映。2010年,影片獲得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等多個大獎。
  • 【每日一部電影】《十月圍城》
    但《十月圍城》沒有提供這樣的主題升華空間,影片結束時的字幕,列舉了刺殺事件後革命黨策劃的一系列起義,直至最後的辛亥革命,這是要為了給這些人的犧牲一個意義上的判定,但這毫無說服力。儘管喊了很多的革命口號,但這種人為斧鑿痕跡過重的荒唐假定所造成的技術性失誤,還是讓《十月圍城》在本質上淪為膚淺的闖關遊戲。
  • 揭《十月圍城》細節 女一號劉筱筱換了38套戲服
    鍾漢良(左)、劉筱筱在《十月圍城》中。   由鞠覺亮執導,鍾漢良、張曉龍、劉筱筱、吳剛、吳孟達聯袂主演的年代傳奇大戲《十月圍城》正在江蘇城市頻道「第一劇場」熱播。播出之後,網友們反響強烈,紛紛讚揚老中青三代演員搭戲看點十足,鍾漢良一人分別飾演兩角,在「男神」和「吊絲」之間無障礙自由切換。   作為「2014年最受期待電視劇」《十月圍城》開播以來廣受各方關注。
  • 專訪《遠大前程》製片人,披露你不知道的幕後細則
    「這是我們真誠創作的一部戲,我們希望帶著一份責任心,讓大家看到我們在認真做事。」《遠大前程》開播以來,該劇製片人董萌的手機不斷收到各種和他討論新劇的信息,「大家都在看,也覺得好,我就很欣慰。」「這是我們真誠創作的一部戲,我們希望帶著一份責任心,讓大家看到我們在認真做事。」《遠大前程》由芒果影視、象山悟空影視、騁亞影視聯合出品,陳思誠擔任監製和總編劇,謝澤、陳熙泰執導,匯集了陳思誠、佟麗婭、袁弘、郭採潔、趙立新、倪大紅、劉奕君等一眾優秀演員。該劇於2018年4月1日起在湖南衛視播出。
  • 【星惜天下】人生如戲 | 香港電影金像獎導演陳德森 《十月圍城》後再啟徵途
    2009年,用十年時間籌備的《十月圍城》上映,陳德森導演更憑執導該片榮獲了2010年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十月圍城》也獲得當年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八項大獎,成為當年最受歡迎也最成功的合拍電影。黃梁燕:拍十月圍城過程中同多位巨星合作,怎麼樣安排戲份可以讓這麼多大牌都有得發揮?
  • 《造夢者》:「少年阿里」的勇氣和遠大前程
    這部副標題名為「馬雲和他永遠的『少年阿里』」的紀錄片,基調中透著一股豪俠氣,鏡頭裡在時代的朝暉夕陰中佔風使帆的馬雲正似那個「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的呂洞賓。紀錄片和日記一樣,只分兩種:一種是寫的時候就明確了是要給他人看的,另一種則直面內心、直面瑣碎的樂與痛。後一種的價值往往更高,比如《曾國藩家書》與《蔣介石日記》。
  • 遠大前程插曲 金志文熙熙攘攘完整歌詞介紹
    《遠大前程》由陳思誠擔任監製和總編劇,董萌擔任總製片人,謝澤、陳熙泰執導,陳思誠、袁弘、佟麗婭、郭採潔領銜主演,由芒果影視、象山悟空影視、騁亞影視聯合出品,芒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發行,以20世紀20年代的大上海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
  • 《遠大前程》在京舉行發布會 陳思誠「五年磨一劍」熱血開啟逐夢季
    獨樹一幟的喜劇風格、電影級別的畫面質感以及和眾多戲骨實力演員的保駕護航,使得該劇自籌備期以來就備受觀眾和粉絲期待。發布會上,《遠大前程》首度曝光了「莫問前程」版終極預告,演員各色形象輪番登場,別樣又生動的時代眾生相逐一浮現眼帘,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縝密有序的細節鋪墊,時而緊張、時而輕快的劇情走向,看的在場媒體熱血澎湃,全場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熱潮。
  • 《十月圍城》幕後那些事,周星馳張國榮原本參演,謝霆鋒因戲救命
    但是他的作品卻是非常的有名; 例如《十月圍城》,《一個人的武林》等等均是其知名佳作。》作為導演陳德森近乎十年的努力; 所以在陳德森心中《十月圍城》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分量。
  • 還記得十年前的《十月圍城》嗎?李宇春電影首秀,謝霆鋒演技巔峰
    在電影《十月圍城》中除了眾多老戲骨表現依然出色之外,還有兩位演員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分別是李宇春和謝霆鋒。李宇春銀幕首秀2005年憑藉「超級女聲」年度總冠軍的稱號開始火遍中國,李宇春的中性風在當時引發了熱潮,而她也成為2005年後華語樂壇最具革命性與指標性的流行歌手,他獨特的中性嗓音,也讓她成為了當時的標誌性人物。
  • 《十月圍城》序(第277期)
    媒體轉載請聯絡bianjubang@163.com我一直主張電視劇劇本要有可拍性,同時要有可讀性。可惜兼具這兩性的劇本在當前如鳳毛麟角。看了電視劇《十月圍城》的片子,又讀了《十月圍城》的劇本,兩性兼具,不勝欣喜。這倒不是因為我和劇作者有所謂的師友之誼。最早跟我說這個劇本好的人是這個戲的投資人,請我務必看看片子看看劇本,他們想把這個劇本發給一些年輕編劇,讓他們作教材看,問我是否達到了這個高度。
  • 《遠大前程》天津衛視二輪播出,引暑期檔追劇熱潮
    時隔四個月,《遠大前程》相繼在天津衛視、湖北衛視二輪播出,填補了暑期檔電視劇市場中民國題材劇的空白,而且從市場反饋來看,其收視能力也不容小覷。
  • 《遠大前程》盤點劇中令人血脈噴張男人戲,劉奕君咆哮眼神狂圈粉
    《遠大前程》是陳思誠繼《北京愛情故事》之後第二部傾注心血的電視劇作品,陳思誠擔任編劇監製及主演 ,更是有一幫老戲骨傾情演繹,強大的演員陣容吸引了許多觀眾的觀看。20世紀的大上海風起雲湧,變化莫測,聚焦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的作品不在少數。
  • 陳思誠的《遠大前程》,絕不止是他個人的傑克蘇大秀
    年代大劇《遠大前程》已經播出過半,是時候聊一聊這部話題電視劇。這是在《北京愛情故事》之後,陳思誠時隔多年又一次主導電視劇作品。
  • 《十月圍城》:我們還是需要神話的
    所以,在我看來,《十月圍城》也是一部神話片——當國家消亡的神話被民族國家的神話所取代時,《十月圍城》的骨子裡無非是又一部《建國大業》,只不過後者囿於具體指向而主要局限在海峽一隅傳播,《十月圍城》則把落腳點放在了兩岸都能接受的「中華民族最大公約數」那裡,明後年就是民國建國百周年紀念,想必《十月圍城》劍指金馬獎,已是司馬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