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顯然我覺得對於那些洗稿和搬運工來說,他們沒弄懂這句話的意思。
人家是讓你學會一種模式和套路,並且融入自己的思想從而進行升華,這種抄站在巨人肩膀上發揮完全可以。比如在這點上,香港那些年,王晶和劉鎮偉是這方面的高手。
後來依然如此。幾年前陳可辛的《十月圍城》讓大家熱血沸騰了一把。後來陳思成整了個電視劇版的《遠大前程》,瞬間覺得很高大上,而且人物個性十足。殊不知這些都是香港一個著名導演,幾十年前就玩剩下的。當然有時代的限制和張徹的個人愛好,他的這部戲顯然沒有考慮太多的其他情節,一部九十分鐘多一點的電影,有七十多分鐘的打鬥,全片雖然情節不怎麼樣,但是同樣沒有尿點。
《十月圍城》提升的高度是保護孫中山的安全,《十三》則是盜取漢奸通敵的證據。我覺得觀念是一樣,正義先行。當然到了陳思成的《遠大前程》則是用來十三太保加點周星馳《功夫》元素,再加舊上海大亨勢力,搞得非常熱鬧,不過你去張徹的電影裡基本能找到影子,我不是說二位拍的不行,反而各種成就了一種新的觀影爽感和經典,但是對於《上海灘十三太保》則已經很多人不知道了。這個未曾在國內公映,但是錄像帶的年代,它決定讓很多七零後和八零後足夠震撼。多年以為,我們再度重溫,才發覺,這個陣容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浪子葉不凡
張徹的弟子悉數出場,真的讓人應接不暇。有的今天還依然活躍,甚至名氣超過當時。
那麼假如你也有興趣了解或者回味,就讓江陽沽酒客跟你一同通過圖文來回顧一下。
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陽剛味最濃烈的張徹導演,就拍攝過古裝版《十三太保》,取材自唐朝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的故事。
1984年,不是張徹最好的年代,但是他1980年代初期,已經離開邵氏組建長河公司,《上海灘十三太保》這部片子集中了他大部分的弟子就是這個時期拍的,因為傅聲的去世,故而由劉德華頂上了。
學生
後面還有幾部來大陸拍的就是被吐槽一遍的《西行平妖》以及其他幾部片子,這裡我不想提,整個八十年代張徹的電影除了《上海灘十三太保》以外,其他的真的有點力不從心,當然今天看起來卻有很多歡樂。
這部《上海灘十三太保》正是他晚年齊集眾弟子奉上的大作。
照道理,這般人物,手下能人輩出,他要「開麥」怎麼輪也輪不到一個外人。但世事無常、福禍難料。電影開拍伊始,原計劃飾演學生的傅聲因車禍離世。無奈之下,只能找同樣高鼻大眼,臉頰有幾分嬰兒肥的劉天王頂替。
據劉天王回憶「張徹那時的身體狀況已經不行了,常在片場打瞌睡。弟子們孝順,怕驚擾了他,只得挪開機器,躡手躡腳的開工。」
不得不佩服這位老爺子,打著瞌睡都能掌控全局,拍出了的電影依舊保有如此強烈的個人風格,熱血熱到爆,偏心偏到肚臍眼。
十三太保、一夫當道、浪子富翁,教頭快刀,學生少爺、熊虎鷹豹、眼鏡菸嘴、長槍難逃。
上海大亨沈剛夫,人稱一夫當道,手下有十三太保,其中的「豹」是兄弟倆,所以十三太保實際上是十四個人。這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投靠了汪偽政府人。作為一部「三觀」過硬的華語電影,我們將不可避免的鑑證一場十三太保之間的內耗。而引出這場內耗的正是一紙「汪偽政府與日本人籤訂的賣國密約」。
這部電影是群戲,但是又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空間,後期並沒有太多混戰,因為按照張徹的習慣,一路下來,沒十來分鐘就會有人領盒飯,你想看洪金寶那種群戲,對不起,在張徹這裡不給,但是最後的大戰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今天這裡的人,恐怕劉德華名頭最響,但是縱觀當時的情況,劉德華一是撿了個大便宜,二是在這些人面前他還真是華仔。
影片一開始,一個有些發福的男人在表演開鎖技巧,類似於神偷,他叫黑帽子,並不是十三太保裡的人,這個人是張徹大弟子獨臂刀王王羽扮演的,雖然這個時候他已經過氣,而且心思不在演戲,這位老兄不僅電影裡是著名的獨臂刀王,現實中他更加精彩讓人咂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閱,這裡不介紹了。
邀請他開鎖的高先生扮相非常儒雅,當年不知道他是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姐夫李公甫的扮演者江明,原來江明演革命志士還有點味道。
這裡盜取就是炫技,輕鬆得手,去到了上海一夫當道之稱的沈剛夫求助。這個人就是十三的頭,沈的扮演者陳觀泰,也算七十年代動作明星,而且練家子,打過比賽,年輕的陳觀泰長的不是那種帥氣的感情,還有點憨厚,馬永貞確實經典。不過這個人真的適合留鬍鬚,儼然一副大佬模樣。
情節在這裡沒有什麼交代,反正這個上海幫派老大,覺得這個忠義的事情值得做,於是就讓自己最得力的手下一一保護,也就是十三太保,可惜其中有人已經叛變了,長槍難逃是第一個叛變的,他是李修賢演的,此人後來是警察專業戶,感覺張徹並不很重用或者喜歡他,但是後來也闖出了自己的名堂,最讓人津津樂道就是他跟周星馳的矛盾,反正不曉得到底為什麼,周星馳不說,他也不高興就這樣了。
當然沒有殺到高先生,用國內流行的一句話叛徒沒有好下場,說實話,接下來就是各具特色的人物保護高先生的流水帳,菸嘴是由江生飾演的,眼鏡是個裁縫,王鍾演的,這兩個都是好人,當然命不長,接下來登場的是反派「熊虎鷹豹」,其中熊為王青;虎為陸(鹿)峰;鷹為陳星;大豹為戚冠軍;小豹為尤少嵐。除了豹子兄弟,餘下的皆是張徹電影中慣用的反派演員。
學生劉德華,富豪梁家仁,這裡有個槽點就是富翁的妹妹跟劉德華談戀愛,不過張徹顯然一直討厭這種東西,張徹的戲,女人不是花瓶,是擺設,甚至是累贅,這個妹妹充分展示了累贅是什麼樣的。除了會哭,會喊救命之外,別無所長。富翁為她分神,喪了性命,而和她相好的學生也為保護她與「虎」同歸於盡。以前倒是沒有什麼,這些人大家成熟了不少,跟小時候看的感受不一樣,如今一般看的人都會罵這個妹妹,也是悲劇啊。
浪子這個名號永遠屬於姜大衛,也是唯一不用脫衣服上場打架的人,這就是大家愛說的張徹偏心。而李中一飾演的少爺與浪子聯手,幹掉了熊與豹。而後浪子為了掩護高先生撤退而死。身負重傷的少爺,則繼續護送高先生逃跑。
最後少爺護送高先生到了碼頭,此時十三太保中只剩下教頭沒有登場了。按常理推斷,教頭與快刀一戰,將是本片最終的對決。教頭是由狄龍飾演的。而由程天賜飾演的快刀項方則是一身喪氣的「滅門白衣」,且打到一半便開始脫衣服。反正記住張徹電影打架,越愛脫衣服,越容易死。
當然快刀的死,完全還有他為名所累,本來跟教頭他想比高低,發覺教頭不但武功比他高,還充滿正義,自己簡直想跟他做兄弟,最後他覺得道義也不能違背,不如死了吧,這個快刀也是個耿直人,一般人反正學不來。
最後當然高先生被順利送走,結果十三太保,死的就剩一兩個了。以後也沒辦法稱雄了。
這部戲,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恐怕雖然精彩,還是有點吃不消,因為有一部分人很難理解張徹為什麼那麼喜歡打,其實在打裡面能講出故事的,張徹和徐克都有一套包括吳宇森,但是到了今天,為了給大家更多的想像和刺激點,這種純粹的以打為主,一路通關的戲我覺得很少有人能拍了,即便十月圍城,也是致敬和圓自己的夢想罷了,像張徹那樣拍幾十部一直打的,很難,也難怪今天陽剛之氣越來越少,再說,今天清一色小鮮肉時代,讓他們一路打的話,這個特效製作恐怕超過星球大戰,因為顯然他們不願意親自下場,所以還是偶爾老片翻看回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