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之殤》——當殘酷融進現實

2020-08-29 煥煥帶你看影視

今年三月,在澳大利亞上映過凱特·布蘭切特製作並主演的一部劇《無界之殤》。在中國,很多人因劇中的舞技片段,誤以為這是一部普通的愛情歌舞片。可事實是,這是一個改編自真實事件難民題材的作品並且是一部佳作。

而且《無界之殤》還被選為柏林的開幕,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這部六集的迷你電視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Cornelia Rau是一名德國婦女,她小時候住在澳大利亞,2004年被視為精神不健全的非法移民,關押在巴克斯特拘留所長達一年。

醜聞一經曝光,就引發澳大利亞婦女組織的強烈抗議,以至於國會介入調查。

故事一開始,這個衣衫襤褸的金髮女郎像被什麼東西追趕一樣,在茫茫沙漠中奔跑,但看不清臉。

隨著鏡頭的快速變換,漂亮的空姐登上飛機,帶著聖誕禮物匆匆回家。兩個孩子的父親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過著快樂的時光。

在阿富汗還有一個家庭。他們似乎背著包要遠行。一切都顯得平靜有序。

Sofie小時候父母不認識她。即使在聖誕節,她也在進屋前屏住呼吸。母親希望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嫁給另一個像她姐夫威廉一樣的富商。

桌上的不快讓Sofie逃到了她的精神淨土,一個擁有鼓勵和幫助的療傷舞蹈中心。

出乎意料的是,當主事人拿到足夠的錢時,他毫不猶豫地把抑鬱的索菲踢開。「邪教」培訓班和家庭的雙重打擊,讓Sofie在黑暗中跳入大海,想遊到未知的國度。

同樣逃離的還有Ameer一家,他們以政治避難的名義從阿富汗航行到印度尼西亞,逃到澳大利亞。走私商人又把所有人的錢都騙走了,將他們留在了印度尼西亞。Ameer用他的生命作為支撐,把妻子和他的孩子送到船上,希望他們能到達大洋彼岸。

Cam,有兩個年幼的兒子,獄警微薄的薪水不足以讓妻子過上他想要的好日子。他想從枯燥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但他的良心和責任緊緊地束縛著他。

是命運的安排吧,三個不同的人就這樣在巴克斯特難民拘留中心見面了。

與其他關注離散敘事和身份建構的難民電影文本一樣,《無界之殤》也是真實的。在越境衝突中,完成了想像共同體的構建。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難民和夾在中間的工作人員三方的態度都被完整地記錄下來,語氣客觀而現實。

對於這樣的困境,沒有一個完整而堅定的解決方案,也沒有一個充滿說道的解決方案。它只是隨著情節的發展展現了人物的方方面面。

我們會看到Cam的掙扎。當他以人道的態度面對這群難民時,他幫助孩子們擺鞦韆,儘可能放鬆監管,以保持一種尊重感。但他得到的卻是暴亂和難民的人身攻擊。

我們還將看到另一位女長官Clare的崩潰。當她面對人事調動,以一貫的鐵腕作風控制看守所時,她也目睹了Ameer與妻兒團聚、分離的心酸。

此外這部劇真實地展示了政府的兩難處境,試圖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移民問題,同時維護邊境安全。

如何讓人們意識到這些難民不僅僅是麻木的數字,而是鮮活的你我。

於是他們通過塑造Sofie戲劇性的「流亡」身份,她被「邪教」組織清除,並與分散的難民群體產生共鳴。在這樣壓抑的環境下,他們都失去了正常生活的目標,家人、朋友和家庭成了幻想。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五年沒有離開了,他們在這裡經歷了死亡。

而那些守在中心的衛兵,他們也經歷了沉重的打擊。他們眼睜睜地看著家庭分居,承受著上級「躲避媒體」的壓力,把自己建立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目標上,變得更加無情。

凱特·布蘭切特與其他三位製片人,難民收容根本沒有什麼解藥,而作為藝術創造者所能做的只能儘可能的給觀眾最真實的景況寫照,讓觀眾理解並感同身受。

而這恰恰是對觀眾最好的答卷。

相關焦點

  • 《無界之殤》舉行記者會
    《無界之殤》舉行記者會 時間:2020.02.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當殘酷照進現實,大魔王新劇你們都看了麼?
    月初的時候,「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擔任製片並出演的新劇《無界之殤》在澳大利亞ABC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國內不少帳號順勢放出了大魔王在劇中秀舞技的片段,讓好多人誤以為這是一部稀鬆平常的愛情歌舞片。其實不然,在柏林電影節開幕並被Netflix購買全球放映權的《無界之殤》走的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難民題材路子,目前豆瓣評分8.3分,小眾得很,僅有108人打分,屬於典型的小眾佳作。
  • 揭秘:電影《八佰》殘酷的歷史現實,四行倉庫英雄之殤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在感慨《八佰》中奮戰的英雄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戰爭的殘酷,《八佰》帶給我們的除了感動,還有英雄末路的悲涼與無奈。&34;大丈夫光明而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對死生之義求仁得仁,泰山鴻毛之旨,熟慮之矣。今日縱死,而男之英靈必流芳千古。故此險惡之環境,男從未顧及。如敵劫奪之日,即難成仁之時。人生必有一死,此時此境而死,實人生之快事也"。這句話是在《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第270頁有具體記錄的。
  • 《以家人之名》三兄妹「其樂融融」的背後,也逃不過殘酷的現實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其樂融融的背後,其實摻雜了太多的殘酷的現實。再加上父親的善解人意,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就成了吃一鍋飯的一家人,他們相處得其樂融融。可是殘酷的現實哪會有那麼好心呢?而在大人的世界裡,又哪裡有那麼多的善意呢?因為大人世界裡存在的複雜,讓所有純粹的關係變得不再簡單了。
  • 魅無界設計方若非:設計無界,藝術無界
    5月27日,以「設計無界,藝術無界」為主題,魅無界創始人方若非女士分享了她在跨界路程上的經驗與感悟。
  • 家無邊 愛無界:義大利家具大牌Fendi Casa的融融暖意
    言語之中儘是融融暖意,這份真誠也打動了許多中國粉絲的心。其實,Fendi從來不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就像旗下的家居線Fendi Casa在奢華的外表下,更潛藏著一顆柔軟的心。今日,我們一起跟隨羅浮宮進口館的腳步,探索Fendi Casa的溫柔一面。
  • 無界沉浸,愛普生光影照進未來
    (原標題:無界沉浸,愛普生光影照進未來) ——轉載自《環球時報》
  • 青蛙之殤
    一篇《牛蛙之殤》在這個開學季火了起來。前一段時間,讀到小兵隨筆之《望子成龍》,文中說「當代中國,望子成龍已深深印在家長的腦海裡,熔化在基礎教育的血液裡,落實在全社會的行動上」,此話正好點中了老教授之類家長的心理穴位。現實社會是多元性的,假如全是「龍的天下」,社會還將是正常的社會?一國之君只有一個,若要是人人都當國王,那必然是兵戎相見,「牛蛙之殤」實屬正常,何必再要厭世呢?
  • 周杰倫《止戰之殤 》,夢在遠方~
    編舞:薛珊舞者:冉楊 王子銀 劉澤男 徐文婷 舒萌 周雪穎 王晨冉 李亞萌 李璐璐 覃麗 楊傲 葉奇凡 肖夢 皮安琪 夏小樂 王曼 籍夢文 阿柯 吳彩迪 陳丹敏 孫安娜 美楪 薛珊周杰倫的《止戰之殤《止戰之殤》這首歌收錄在《七裡香》專輯中,在磁帶的背後有著周杰倫親手寫的一句俄語,翻譯過來就是「我希望這個世界充滿和平,我希望和我愛的人永遠在一起」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夙願,這首歌寫出了戰爭的殘酷,也表達了周杰倫對和平的嚮往。止戰之殤,夢在遠方,點燃生的燭火,照亮回家的路,燈光猶在,歌聲悠揚。
  • 止戰之殤---
    《止戰之殤》是一首周杰倫以反戰為主題立意的,具有高度藝術性和人文關懷的經典作品。
  • 奧斯卡短片《回憶積木小屋》:溫情回憶之下殘酷又溫柔的現實之殤
    將來,開啟回憶之門,記憶的片段並未被時間的海水淹逝。才知道它曲折灌溉的悲喜,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穆旦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型時代」以風火之勢席捲,微信、微小說、微博等等迅速普及,短視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微電影也以「微投資不微利潤、微成本不微技術、微片長不微深度」的創作。在人們心中佔據一席之地。
  • 《無所畏懼》殘酷現實
    前五集半故事推進,算常規講一個故事,緩緩而進,給人背後埋藏巨大陰謀感,用五集半時間來鋪墊、展開、剝開,如果繼續圍繞這個故事核心再繼續展開,恐怕還要五集半。只是,故事到了第六集後半段,就戛然而止,用後半集的十多分鐘,完成了故事的勉強附會的反轉和結束;一種觀眾被吊起胃口,準備要長久戰,接受震撼,誰知突然被喊停,說「不玩了,回家吃飯去了」,然後隨便編一個藉口就走人了。
  • 一首歌時間 | 周杰倫的《止戰之殤》,你聽懂了多少?
    《以父之名》與《夜的第七章》兩首詞作在手法寫作上均側重於敘事,篇幅長而華麗,風格陰沉,的確適合稱為「黑暗姊妹篇」——這大約也是因為二者的詞作均為黃俊郎之故。反觀《止戰之殤》《夜曲》《威廉古堡》三首曲目,無論在風格、內容還是寫作手法上都異於前二者,所以將其中的任何一首並稱為「黑暗三部曲」似乎均不妥帖。這並不是說《止戰之殤》不如《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優秀。
  • 照進現實的《親愛的自己》:銷售如人生,很殘酷,但卻很真實
    《親愛的自己》:一部照進現實的百姓日常近期爆火的都市劇《親愛的自己》又一次像《三十而已》一樣,照進了現實。劇中的張芝芝《闞清子飾》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公司小職員,家庭賢妻,到因學費交不起而被迫轉崗銷售的唯一家庭支柱。老公生一次病後,才知道,生存壓力有多大。
  • 《天上再見》曝戰爭之殤片段 4.30展開絕美復仇
    《天上再見》曝戰爭之殤片段 4.30展開絕美復仇 《天上再見》「戰爭之殤」片段 時長:03:24 來源:電影網
  • 【執行普法案例】論執行之殤—探視權
    如果這是個童話故事,接下來就該是「從此,大家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般美好的結局,但是,現實總是充滿了殘酷。那天,孩子跟隨奶奶回來,因為近期家庭的吵鬧,孩子一聽到有人大聲說話,就變得十分害怕,不願與人多交流,加上從小由奶奶帶大,又長時間未跟媽媽見面,更願意自己在一邊奔跑玩耍,並不願與媽媽交流。從孩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對父母離婚前後的情感之殤給孩子帶來的無法磨滅的傷痕。
  • 無界之自戀
    在孩童的感知中,並無主客之分,主即客,客即主,孩童是無界的。客體之於孩童,如同天地,天人一體。穩定、安全又有足夠靈活空間的客體,就是「天覆地載,萬物方生」,基本的生存結構。反之,則是天崩地裂,生從何來?所以,共生期,客體具有無可辯駁的強大和籠罩性,是孩童的天然需求。
  • 愛樂之城:一個用美好故事講述的殘酷現實
    【 壹 】電影《愛樂之城》放映恰逢情人節,特別多觀眾為之著迷。 故事很簡單,浪漫歌舞,甜美懷舊,也很殘酷十足。電影最後十分鐘,Mia和Sebastian在分開五年以後重逢。Mia和丈夫飯後散步,無意中走進一家爵士酒吧。
  • 給所有喜歡無界的人
    或是喜歡破解謀殺之謎、傾聽故事的玩家們。對於彼此而言,這段在無界裡結識且成為朋友的經歷,是意外的收穫。我們平時總會說,劇本遊戲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東西,也許是成長、是快樂、是與各位成為朋友。但我們很少提過,它給我們帶來的這段主持人和玩家之間、跨越身份的友情。
  • 紀錄片《南京之殤》:獲「日間艾美獎」,在西方主流媒體播出
    80多年後,紀錄片《南京之殤》回顧他們的人生遭遇,講述他們與大屠殺之間的故事,解讀他們的心路歷程。同時,他們也為人們再次審視那場人類文明史上慘絕人寰的浩劫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引起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深層次思考。大型紀錄片《南京之殤》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全額投資,與美國A+E電視網絡合作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