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黑」導演的作品,銀幕上80分鐘的一首「宿命詩」

2021-01-08 週遊世界電影

說起香港電影,肯定少不了黑幫類型片,說起香港黑幫電影肯定少不了銀河映像,憑藉著《槍火》、《黑社會》系列、《PTU》系列,銀河映像為香港黑幫電影立下了一座座豐碑。

銀河映像的黑幫電影以黑、冷、酷、宿命感為其主要特色,而提起銀河映像時,普遍第一想到的導演就是杜琪峯。的確這個香港無線培訓班出身的導演,因為他的「黑色」才華,撐起了銀河映像的金字招牌。

但是在這個「銀河系」裡,最「黑」的還不是他。說起香港警匪黑色電影的代表,還要數以黑色三部曲著稱的遊達志導演。他曾經學過攝影,在香港無線時就曾是杜琪峯的助手。在銀河映像創立之後,他繼續擔任杜琪峯的左膀右臂。當影迷們看過遊達志的作品之後,再看杜琪峯的作品,就發現杜琪峯的「黑」明顯缺少點極限的力度。

而在所有的作品中,遊達志導演的,由梁朝偉和劉青雲主演的《暗花》是他黑色系列中的代表作,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這部片長僅僅80餘分鐘的作品,卻拍出了香港黑幫電影史詩的感覺。因為精巧的構思,炫酷的鏡頭,以及兩位男主角精彩絕倫的表演,讓這部作品將遊達志導演的「黑」發揮到了極致。

片名「暗花」指的不是花,而是黑幫發出的一種懸賞令,意在以金錢為誘惑,而索取一個人的性命。而在本片中,"暗花」僅僅是劇情的一個引子,因為這個「暗花」的陰謀絕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的直接和純粹,它對兩個主角,以及整個澳門地下黑幫組織都籠罩上了一層逃不脫、甩不掉的毀滅力量。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導演就通過旁白,伴隨著一組鏡頭的完美剪輯,將整個故事梗概全都交代了。澳門這個不大的地方,有兩個老大,一個是老資格的「基哥」(由經典港片反派方剛飾演),一個是新興勢力佐治(由龍方飾演,也是一個港片的經典反派)。兩派相互攻擊,互有勝負之後,因背後老闆洪先生不滿,準備清理門戶。迫於壓力雙方準備握手言和,而這個時候江湖傳出,基哥出500萬暗花買下佐治的性命。

正準備偃旗息鼓的江湖,霎時間又風起雲湧。遊達志的這個電影開場,可謂是「風騷」之極。為觀眾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讓看到這裡的觀眾,一下子被他從銀幕外拽到了以黑暗為基調的銀幕裡面。

而梁朝偉扮演的警察阿琛是一個黑白通吃的人物,看似在黑白兩條路上都順風順水,無論是對基哥還是其他的人物,他都能胸有成竹的面對。得到基哥命令時,看到基哥前所未有的恐懼,阿琛卻表現得對洪先生不屑一顧。認為一個過氣的老頭子,還能興起什麼風浪。

而這個橋段很好的表達了阿琛是一個理性的代表,他相信他看到的,他認為命運是可以通過努力掌控和改變的。為了解決暗花這個麻煩,他四處打探,用一些殘忍的辦法,盡他最大的努力。而這個過程中,他一邊擦汗,一邊工作的鏡頭,表明著,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他已經成為了別人的棋子。

下棋的時候,棋子和執局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在局內,一個在局外。局內人輸了被棄掉,局外人輸了就棄子。而遊達志導演所設定的該電影的故事模型,就是嚴謹的遵照了棋手和棋子的區別。

而另外一個主角是劉青雲飾演的耀東,這個人獨立在兩個勢力之外。他是由洪先生直接派出,執行任務的殺手。在影片交代的內容之外,他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和基哥的兒子榮少爺搞好關係。耀東和阿琛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認命。他嚴格按照自己,或者是洪先生授意他的計劃去執行任務。

看似強勢的阿琛,他同時擁有黑道和警察雙重勢力的支持,卻發生了諸多意想不到的意外。每次意外最初的時候阿琛會有一些小慌亂,但是瞬間之後他總能平靜下來找到應對的辦法。而耀東看似被動,卻表現得胸有成竹,但是也不時地流漏出他對於結局不樂觀的預判。

80分鐘的時間,整個的劇情導演把握的相當緊湊,可以說每一個畫面都不多餘。而整個電影的故事也被導演安排在了夜晚,更增添了影片黑暗的主基調。

整個影片的故事受限於時長的緣故,導演故意沒有放出故事的全貌,一些小的細節中,給觀眾留下了很多思考和聯想的空間。這也是遊達志導演的功力表現,雖然故事內容不全,但是邏輯關係卻絲絲入扣。就好像一個完美的弧線中間,被故意截取了幾段一樣。故事雖然不連貫,卻依然順滑流暢。

影片也故意的不交代整個的謀划過程,觀眾們能看到的僅僅是事物最終的結果表現,以結果為導向引發觀眾的焦慮無奈的情緒。電影最有魅力的地方並不是銀幕上看到的影像,而是勾起觀眾內心的想像。這一點《暗花》是一部絕對優秀的代表,它的「黑」不僅僅是表現在色彩上,在整個影片的氛圍上,更是烘託到了極致。阿琛從胸有成竹,大言不慚,到一步步走向屬於他結局的不歸路,仿佛就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指引著。

他無論是妥協還是反抗,最終都難以抵擋註定的結局。而耀東則是一直跟著那隻無形的手,他沒有絲毫的猶疑,也願意坦然接受屬於他自己的任何結果。而無論是掙扎還是接受,是反抗還是順從,他們最後都沒有逃過那隻無形的手,早已為他們帶好的無形的命運的枷鎖。

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譽為黑色經典,並不是主角最後命運的悲慘程度。而是他們的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這裡面的代表主要是阿琛,阿琛的性格讓週遊君想起了大衛芬奇的代表作《七宗罪》中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警察角色,他們都同樣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傲氣和不屑。

他們都對於自己當下的環境缺乏客觀的判斷,一味主觀和感性的認為事情是他們自己想要的結果,認為通過努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改變。他們的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恰恰反襯了影片最後更悲慘的,更黑暗的結局,他們的命運預期意識,和他們的命運實際結果形成的巨大反差,最終賦予了影片獨到的魅力。

而這種悲慘的結局,讓觀眾最直接的情緒並不是憐憫和同情。而是引發一連串的關於這個結局的思考,從宏偉的社會關係,到他們個人的性格悲劇,都和這個結局牢牢的架構在了一起,這種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邏輯架構,是遊達志導演的拿手好戲。

這種「黑」到極致的電影結局,才是銀河映像的精髓。和杜琪峯的代表作《槍火》相比,《暗花》更具有典型意義。雖然《槍火》的結局讓觀眾長舒一口氣,但是對於影片主題的升華而言,週遊君認為《暗花》則更有優勢。

遊達志的這部精悍的香港黑色警匪片,如同一首放映在銀幕上的「宿命詩」,表達了不限於警匪題材的人生主題和況味。在影片中,每個觀眾都能看到自己生活裡的影子,生活中的無奈和無力感與銀幕上的故事形成共鳴。感謝香港「最黑」的導演遊達志,他用80分鐘銀幕表達了「色香味」俱全的這部「經典黑」。

相關焦點

  • 80年代初珍貴的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訪問
    不久前在臉書上看到影友分享一部80年代初在英國電視紀錄片,叫《HongKong cinema:Film as a way of life》。影片在1983年英國電視臺channel 4播出。影片記錄了80年代初繁榮的香港影市,鬧市戲院林立,充滿香港特色的宣傳海報,火爆的午夜場。
  • 《追龍2》的盜賊末路,香港電影的浪漫宿命論
    《追龍2》的盜賊末路,讓我們在大銀幕上又過了一把梟雄癮。《無間道》裡曾志偉飾演的琛哥一句:「殺人犯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道出作為偏門之人鋌而走險的理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還是「殺人放火金腰帶」?只在龍至強一念之間。誠然我們不能歌頌犯罪,但在已知命運中將走向末路,盜賊總會選擇鋌而走險,以及」修橋鋪路無屍骸「,不如」殺人放火金腰帶」。
  • 《美國往事》:一個男人在銀幕上寫給光陰的情詩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算不上清晰,卻可以肯定存在的夢想,這個夢想也許是只在地球儀上見過的高山,也許是某個雜誌封面上欣賞到的姑娘,也許是若干年前咬牙發狠許下的承諾。在宿命和夢想之間,在現實和虛擬的呼應中,便是男人以自我為視角審視到的人生況味。隨著生命進程的演進,隨著對人生況味的品讀,男人對人生的感受,就好像時光中的一瓶窖藏老酒。
  •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人,「最黑」的女性是什麼樣子?
    吉尼斯之最: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人,「最黑」的女性是什麼樣子? 第二項,世界上力量最大的人。烏克蘭29歲大力士丹尼斯·伊利琴科肩頭能撐住5人,曾用牙齒拖動汽車。
  • 為什麼80年代的電影是香港最高水準的作品了?
    在80-90年代,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一大批優秀影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對比現在的香港片,不難看出以前的拍攝水準是相當高的,像《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等在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都屬於「殿堂級」的作品,也是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了。
  • 80歲張先,納了位18歲小妾,蘇軾寫了一首詩諷刺,最後一句經典
    因此,閱讀他的作品,讀者能體會到他對人生的詮釋。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作品傳達的精神,以及那種樂觀的態度和力量。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缺乏天才,但像蘇東坡這樣的人卻極少,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樂觀精神。但就詩本身來說,蘇東坡對於詞句的把握和運用,算得上一個難得的佳作。尤其是這樣一句話,一樹梨花壓海棠,已經成為了永恆的名言經典,即使到今天,我們仍然會在各種文章、書籍中看到,甚至會經常引用它。
  • 霍勝俠 | 香港「80後」的文化與審美轉向:以近年香港電影為例
    [16] 吳耀宗:《被壓縮的世代:香港新詩80後二十二家》,見《香港新詩80後二十二家》,香港:石磐文化有限公司,2017。[17] Robert Burron, 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Philadelphia: J. W. Moore, 1857, pp.107-108, 253.
  • 最黑的夜,最亮的光
    每拍一部電影,我都會給導演做一個攝影闡述。這個闡述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想得出來。而且我們要拍很多的試片。「最黑的夜,最亮的光」,是我的攝影闡述的標題,也是今天活動的標題。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巴別塔》的導演片尾字幕中的句子。我覺得特別符合《八佰》的精神,因為它寫的是這樣一個死亡和生存的關係。
  • 《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自述:用「詩的秩序」拍電影
    ,也延續了其《島嶼》系列的幕後陣容,依舊是陳傳興導演、廖立美擔任出品人的配備。影片海報上所截取的這句葉先生在採訪中說的話,也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了這部影片的創作者和觀眾。,到接近定剪的時候145分鐘左右,最後到了公映版的將近兩個小時。
  • 馭風者詩刊第三期詩評易渡間 --張衛強賞析黃元元(香港 )作品《這道紅將抹上了蒼穹石》
    《這道紅將抹上蒼穹》文/黃元元(香港)我在蠻荒裡等待,等待低旋的風氣流穿梭在峰巒間,鬥方裡一團濃墨散開,肆意仍在蔓延出版雜文集《直覺的程序生活》,個人詩集《窗戶為我留了一條縫》翻譯成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菲利賓文和越南文;《中英對照·中外現代詩名家集萃·黃元元短詩選》,《詩評易渡間.yuny詩評黃元元作品賞析》,行草書法集《廟前市·袁家賦》。
  • 林聰:愛上湛江的香港導演
    在林聰眼中,香港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工作、生活節奏快;而湛江的人情味更加濃,是一座非常適合生活的城市。林聰非常享受湛江的悠閒日子,他在自家的天台上種上各種花草,芳香滿園,還有各種精美的擺飾,並養了小貓、小狗和鸚鵡,日子過得自由在在。「心存詩意,處處皆詩。並不是我把日子過得詩一般,而是日子本是詩,有人讀出來了,有人讀不出罷了!」
  • 生在國外紅在香港的6位華裔電影人,有著名導演,也有實力派打星
    1、港片銀幕中的「鬼才」導演——徐克憑藉《新蜀山劍俠》、《倩女幽魂》、《黃飛鴻》、《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青蛇》、《智取威虎山》等作品,「鬼才」導演徐克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然而這位電影風格新奇、誇張的實力派導演,卻並非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徐克於1950年生在越南西貢,16歲時才隨父母移居香港。
  • 中國電影銀幕上的十大硬漢(上)
    隨著中國電影銀幕上的形象多元化,人物性格氣質年輕帥氣越來越受到青年觀眾的青睞,像吳京這樣的硬漢形象愈來愈少,本人盤點了個人喜愛的十位銀幕上的硬漢形象,供喜愛硬漢形象的朋友分享。銀幕羅賓漢張翼(1908——1983)舊中國時期的武打演員,參演了典型的中國電影《大路》,新中國成立後,他到了上影廠,繼續在銀幕上甘當綠葉。
  • 電影《詩人》成都展映 導演:每個人生命都是一首詩
    劉浩,曾執導《好大一對羊》《向北方》等影片,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詩人》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上世紀80、90年代,大西北的一座大型礦山裡,礦工李五熱愛寫詩,希望成為一名詩人,妻子陳蕙,全心全意支持著丈夫的夢想。
  • 香港導演杜琪峯的類型電影研究綜述
    關鍵詞:杜琪峯;類型電影;研究綜述   杜琪峯於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邁上電影導演的道路。此後,他先後執導多部獲得巨大票房成功的電影,如《阿郎的故事》《審死官》《八星報喜》等。1996年他與韋家輝、遊乃海等人聯合創建銀河映像電影公司,又出品多部叫好且叫座的高質量作品,以《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槍火》等片為代表,多次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可謂榮譽等身。
  • 這位80後女導演,前途不可限量
    影片鏡頭跟隨著鄧麗欣飾演的女主角張莉芳那時而輕盈,時而慌亂,時而侷促,時而又漫無目的的腳步,在點滴細節中捕捉著香港的城市脈動、生活韻律與社會百態,冷靜而抽離地審視著社會、家庭、婚姻、獨立與自由之間的關係。《金都》曾於去年的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上獲得最佳新導演提名;並於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榮獲「最佳編劇」等八項提名,最終摘得「新晉導演」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兩項大獎。
  • 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洋蔥,「最黑」的女性長什麼樣?
    世界上最大的洋蔥:「最黑」的女人長什麼樣?第二,嘴裡叼著最多葡萄的人,往嘴裡塞葡萄最多的人是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43歲的吉拉姆,在一次表演中,他在一分鐘內吞下了79顆葡萄,從而創造了嘴裡含葡萄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
  • 馭風者第三期詩評易渡間專欄--李悅嶺賞析向雲(香港)作品《縴夫淚石》
    香港詩人向雲先生創作的《縴夫淚石》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尊活著的歷史塑像,極具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凝重的文字,深沉堅定,有激越的情感隱於其中,刻畫並復原一段被歲月埋藏的歷史。    看一眼詩人描述縴夫們生存的環境,就會產生心痛與憐憫之情。「夜空漆黑/星子跌落/深谷高峽的險灘」。意象匯成的語言符號,暗示縴夫文化在一個狹隘的空間形成並艱澀發展著。
  • 她跟美麗的楊麗坤一樣 作品雖不多卻成80年代銀幕女神 如今71歲了
    比如楊麗坤,一生只主演兩部電影,一部《五朵金花》,一部《阿詩瑪》,卻足以使她成為幾代人心目中的銀幕女神。她那俏麗絕美的容顏、窈窕迷人的身段、燦如明月的笑容,都成為光影世界裡最為動人的一抹色彩。而到80年代,中國影壇也出現了一位女明星。
  • 盤點80年代歌手梅豔芳的八大金曲,你最喜歡哪一首?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80年代歌手梅豔芳的八大金曲,願大家都能放下心中的浮沉,從這篇文章中獲得溫暖。赤的疑惑,《赤的疑惑》原是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一首經典歌曲,當年在日本唱得街知巷聞。後來,被鄭國江重新填詞,由樂壇天后梅豔芳演唱,雖然已經過去三十餘年,但《赤的疑惑》仍是十分經典的。這首歌是小編非常欣賞的歌曲之一,也是梅豔芳的入行第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