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有幾大「雷區」。
一是漫改、小說改電影,用不同的媒介講述同一個故事之時,容易導致衝突,造成「想討好所有人」,卻「得罪了所有人」的後果。
二是驚悚、靈異片,因為許多不可抗力因素,最後的靈異都會被解釋為精神錯亂,或是夢境,讓觀眾大失所望。
最後一個則是怪獸電影。除開特效不足、難以讓觀眾身臨其境這個硬實力欠缺這一缺點,另外的,則是場景鋪墊以及氛圍的渲染不到位。
一個科幻故事,被活生生講成一個玄幻、甚至修仙的故事。
本該充滿了緊張刺激氣氛的怪獸片,最後變成了不合邏輯的搞笑片。
這一直是國產電影的短板之一。
不過在2018年9月份上映的電影《大蛇》卻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以5000萬票房的出色成績,刷新了觀眾對國產怪獸電影的理解和認知。
說起與蛇有關的怪獸片,就不得不讓人想起了最為經典的《狂蟒之災》系列。這個系列的設定、拍攝手法、氛圍渲染以及後來影響,都是獨一無二的。
《大蛇》作為後來者,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借鑑的地方。
比如《狂蟒2》中的主線任務,就是一群科學家遠赴非洲尋找一種叫「血蘭」的神奇植物,這和《大蛇》的主線不謀而合。
比如《大蛇》中考察隊在水上遇到會飛的食人魚,也在致敬《狂蟒》系列水上遇襲的經典片段。
其實「相似」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電影中的表現,是否能夠深深地抓住觀眾的心。不可否認《大蛇》系列有不少橋段都與《狂蟒之災》系列重合,但的確《大蛇》也抓住了觀眾的心。
牛頓不也說過嗎:我比別人站得更遠,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大蛇》成功的點,就是利用了前輩的模式,讓經典重現,然後又有和經典不一樣的地方,讓觀眾看到了它的「實力」和「誠意」。
不過也有一句話叫做「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光憑一個模仿照抄,很難一招鮮吃遍天。
如果《大蛇》只是單純的《狂蟒之災》系列的翻拍,我相信很多觀眾會捏著鼻子罵「毀了經典」。
與狂蟒之災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些輕喜劇的元素,還有一條並不清晰的情感線。在緊張刺激之餘,也讓觀眾會心一笑,得以放鬆。
而且,裡面人物的性格迥異,動機不同,有桀驁不馴的僱傭兵,也有拼命搞笑不搭邊的胖子,有為了活命不擇手段的老闆,也有男女主角這樣的會為他人犧牲的「聖母」。當一群各色各樣的人聚在一起時,人性也就成為了怪獸場面之外的討論點。
《大蛇》作為一部小成本電影,特效、演員陣容都難與其他同類型大片相比,也正因為這樣,資金、陣容的限制變相證明了這5000萬票房的含金量。
《大蛇》成功的點在哪?
想要拍好一部怪獸題材的電影,特效是重中之重,不過氛圍的渲染,以及劇情的推動,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電影開頭大蛇襲擊的日本軍隊,電影中食人魚襲擊人的動機,以及水底下、叢林中一閃而過的蛇影,無疑增強了影片的緊張感,還有豐滿了劇情,讓劇情合理化。
營造緊張恐怖的氣氛,有時候並不是靠CG拼出來的效果,而是靠背景襯託,還有一些劇情的暗示。
有人說鬼片最恐怖的不是見到鬼的時候,而是你不知道鬼會在什麼時間、地點出現的時候。這時候你的每一根神經都在緊繃,每一個毛孔都豎起。
電影明顯也是遵循了這一手法,讓大蛇在前半部分直接躲在暗處,有跡可循,但難觀其真容,觀眾就越渴望看到大蛇的真面目。這一來,製造緊張的目的就達到了。
說了影片的優點,現在來說說一些不足吧。
首先,特效真的是硬傷。觀眾都期望熒幕前的怪獸惟妙惟肖,每一枚鱗片,都極度真實,甚至咆哮噴薄而出的口水,都要像噴在他們臉上一樣。
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是打動觀眾的首要因素。
不過製作成本擺在那,也不能要求人用200塊錢買一部勞斯萊斯。
其次,場景選定,與色調的配合不夠完美。主場景裡的森林色調太亮,樹木蔥鬱但不夠「陰暗」,使得氛圍有所欠缺。在我的印象中,神出鬼沒應該與黑夜聯繫在一起,陽光明媚,色調太亮,會讓驚悚氛圍大打折扣。
或許,考察隊在傍晚登錄,大蛇在晚上襲擊,夜色會讓刺激感更上一層樓。
最後,事件背景、人物動機與主線推動的的聯繫不夠密切緊湊。
影片中的島,受到果子的影響,島上生物產生變異,但觀眾見到的只有飛魚、食人花、螢火蟲以及巨蟒。說明對島的基本鋪墊還需完善。
同樣是登島探險,《金剛:骷髏島》對島上生物多樣性的描述十分全面,就像是進入到另一片世界中一樣,讓觀眾身臨其境。
此外尋找能夠治療癌症果子的消息鋪墊不夠,真實性存疑,考察隊組織者竟然義無反顧地組織人馬。
僱傭兵裡的冷麵女,最後關頭竟然為了救男主、炸死大蛇而犧牲自己,動機是什麼,影片中的表現也十分曖昧。
背景鋪墊、劇情推動以及氛圍渲染這些,都是需要精雕細琢,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的。
總的來說,《大蛇》的出現,是一個好的徵兆,說明國產的怪獸電影題材正在發展,而不是迎合觀眾,用一些狗屁不通的故事邏輯,講述一個無法讓人相信的怪獸故事。
後來的《大蛇2》也取得不俗的成績,一樣成本不高,但票房數據十分優秀。說明了觀眾太期望看到一部完整、優秀的怪獸題材的國產電影。
近幾年,正在籌備或是準備上映的怪獸題材電影多了起來,像《重返侏羅紀》、《蟻型危機》、《雍和》這些同類型電影,在看到《大蛇》嘗到甜頭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觀眾面前。
雖然影片好不好,還未可知,但在《大蛇》成功的背景下,我們至少要也給這些怪獸們一個期待,給國產怪獸電影一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