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屏幕的大蛇、巨鱷、狂鯊,為何國產怪獸片非得可著這些使勁禍禍

2021-01-08 四哥叨電影

2018年,一部《大蛇》橫空出世,票房分帳5078萬,創造了至今仍未被打破的網絡電影票房分帳記錄,也開創了網絡電影怪獸片的先河。

2019年《水怪》、《巨鱷》、《大雪怪》三部影片票房分帳也均破了1000萬,幾部怪獸片的狂飆突進,掀起了這類題材的浪潮。

2020年2月上映的《巨鱷島》目前票房分帳已接近1500萬,一場殘酷的「百獸爭王」戲碼上演的如火如荼。

而與怪獸片在網絡電影市場賣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怪獸題材院線電影的一敗塗地:無口碑,無票房,成績慘澹。

2012年打著「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旗號的《百萬巨鱷》上映,但視效粗糙,故事欠奉、服化道審美等各方面短板明顯,豆瓣僅有4.9分,收穫1200萬票房。

2014年科幻、驚悚、災難題材的《食人蟲》上映,以食人蟲賣點,主打3D效果,豆瓣僅有3.1分,2200萬票房。

2015年災難驚悚片《異種》,30年代金剛特技水平的怪獸,「裝神弄鬼」的劇情,最終收穫豆瓣3.3分和500萬票房。

此後的《異獸來襲》也是慘澹收場,差評都集中在對於劇本故事和視覺特效上,甚至張藝謀導演的《長城》由於受西方資金幹涉,中國傳統怪獸「饕餮」也被西化了,沒有形成國產特色和本土化的優勢。

那麼此番怪獸類型片在網絡電影異軍突起,是因為咱們找到了成熟的工業製作標準和模式了麼?

出於好奇,四哥找到了某機構整理的近幾年國產怪獸網絡電影(包括備案未上映)的片單,這答案或許從這表格裡就能看出端倪。

1、怪獸類型:模仿西方照搬照抄

怪獸片發展至今已經80多年了,可以說原有的種類基本上已經窮盡,而國內大多數怪獸片還處於對國外已有影片模仿的初級階段。

像什麼《大蛇》、《蛇王》、《大蛇2》;水怪類的有《水怪》、《海怪》、《河妖》、《水猴子》、《黃河水怪》、《長白山天池水怪》;

至於獸類,那就更多了,《巨獸》、《荒野巨獸》、《山海巨獸》、《巨獸風暴》、《巨獸來襲》……

連好萊塢一向專屬的侏羅紀也不放過,恐龍系列接踵而至,《殺出侏羅紀》、《血戰侏羅紀》、《侏羅紀崛起》、《恐龍世界》、《狂暴迅猛龍》……

模仿不可怕,但不能一直停留在模仿階段,只有在模仿中進行創新,才有可能真正讓這個題材發揚光大,而且即便是怪獸片,大家想看的也是個性化、獨特、與眾不同的怪獸片,而不是山寨版的怪獸片。

2、怪獸取名:普遍簡單粗暴直接

通過這個片單還能看出,國產怪獸片的取名套路簡直是普遍簡單粗暴直接,不僅「獸」、「怪」、「巨」、「異」等字樣出現最多,而且一般就是用「環境」+「體型」+「特定詞彙」+「怪獸」進行組合。

「環境+怪獸」的例子有《海灘異獸》、《深海大魚》、《深海蛇難》、《地心獸》、《泥潭巨怪》等;

「體型+怪獸」的例子,《大蛇》、《巨鱷》、《大狂蜂:起源》、《大章魚》、《大腳怪》等;

「特定詞彙+怪獸」類型的,特定詞彙包括但不限於異形、災、狂暴、奪命、史前、幽靈等,比如《幽靈螳螂》、《蟑潮》、《狂暴迅猛龍》、《蟲災之奪命狂蛛》等。

更有甚者覺得兩兩組合還不夠吸引眼球,多重組合隨之出現。比如「環境+體型+怪獸」的多重組合,《巨鱷島》、《異域巨蠍》、《龍潭巨獸》、《荒野巨獸》等;

還有「特定詞彙+體型+怪獸」的多重組合,《狂暴大蜈蚣》、《變異九頭蛇》等。

也有像《地心歷險之史前巨獸》、《極寒之深空怪形》這種組合非常全面的片名,一看就是為系列影片做準備的。

總之這些片子打眼看下來,連名字都讓人傻傻不分清楚,如何還能區分美醜好壞。

3、怪獸扎堆:何以出新何以取勝

記得當年《大蛇》火爆之後,就有專家表示,《大蛇》很可能會帶來一撥生物災難類型的網絡電影的出現,畢竟跟風而作是很多人認為的潮流和捷徑。

如今,雷同的題材、相似的創意魚目混雜,扎堆在一起,不僅在製作上難以創新,還勢必會造成大家的審美疲勞。

雖然怪獸片在網絡上的繁榮,也未必是壞事,但作為製作方,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網絡電影市場不可能容得下所有「怪獸」。

國外的怪獸電影,更多的是以怪獸為影片主角,人、怪對抗為主題的,帶有災難、驚悚、冒險等元素的科幻電影。影片中的怪獸包括但不限於巨型獸、未知生物,既有憑空想像的(如哥斯拉、異形),也有以動物為原型發展出來的(如金剛、巨鱷、巨鯊),與中國傳統意義中的怪獸頗有偏差。

國產的怪獸片與其照貓畫虎,不如好好研究開發「中國製造」,我們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僅一部《山海經》就能演繹出無數精彩的「怪獸」故事。

如果能從《山海經》等中國傳統神話歷史宇宙系列中找靈感,進行怪獸題材的本土特色開發,更多關照中國人的精神人文需求,可能誕生一部像《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國本土特色的怪獸電影。

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巨鱷》17萬預約量上映,國產怪獸VS好萊塢怪獸,差的是什麼?
    不得不說,《大蛇》之後,整個市場都在創作怪物宇宙。如今到了2019競爭下半場,見真章的時刻到了。繼《水怪》6天分帳過千萬,優酷「怪獸電影宇宙」又添新成員——《巨鱷》。並且,後者創造了優酷網絡電影歷史以來的最高預約量:17萬。如此高位的預約量,對於正片有效點擊的轉化成績無疑不俗,這部分揀紅利的冒險、動作怪獸大片,成色幾何?
  • 「怪獸風」再起!網絡院線能一改國產怪獸片的票房慘澹嗎?
    怪獸電影全民皆嗨 國產「怪獸」卻慘遭滑鐵盧2014年,傳奇影業出品的《哥斯拉》第一部全球上映,上映首日以3850萬的票房成績開創2014年度北美地區首日票房新紀錄;內地首映當日以7000萬人民幣刷新2014年引進片記錄,最終收穫了全球近5億美元的票房。
  • 從5000萬票房的《大蛇》,看國產怪獸電影的未來
    本該充滿了緊張刺激氣氛的怪獸片,最後變成了不合邏輯的搞笑片。這一直是國產電影的短板之一。不過在2018年9月份上映的電影《大蛇》卻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以5000萬票房的出色成績,刷新了觀眾對國產怪獸電影的理解和認知。說起與蛇有關的怪獸片,就不得不讓人想起了最為經典的《狂蟒之災》系列。
  • 觀眾為何就好國產土味怪獸片這一口?
    問題是,這波怪獸電影崛起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中國過去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現在卻突然多了這麼多爆款?爆款頻出的怪獸電影,能出現我們本土的《哥斯拉》嗎?乘風破浪的網絡怪獸電影,能造出國產怪獸宇宙嗎?這顯然告訴了國產網絡電影創作者們和平臺一件事:怪獸網絡電影,有得搞!於是2019成為網絡電影的「怪獸年」,《大蛇》《水怪》《巨鱷》生物怪獸三部曲首先集齊。
  • 爆款頻出的「怪獸片」,能否帶領國產網絡電影「殺」出重圍?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個月上線的網絡電影中,包括《大蛇2》《巨鱷島》等多部「怪獸」題材電影競相登場且創造亮眼成績,作為一個亞類型題材,過去在院線電影市場不被大眾看好的「怪獸」片為何能成為網絡電影界的新寵呢?
  • 「三分之二不賺錢」,怪獸「網大」還有戲嗎?
    2012年,號稱 「首部國產驚悚怪獸電影」的《百萬巨鱷》上映,該片集結了大S等明星,但最後僅以1285萬票房慘澹收場。這個元素必須得來源於現實生活,和中國文化有一定相關度,不能太過於科幻,好萊塢式的憑空去創造一個新事物。綜合考慮下來我們認為蛇是最符合的。」
  • 投資700萬,國產災難片,《龍潭巨獸》是如何翻車的
    近日,一部國產災難網絡電影《龍潭巨獸》上線!對於國產災難片來說,是網絡電影的常客,畢竟這類題材深受大家歡迎。年初,羅嘉良主演的《巨鱷島》以800萬的成本,斬獲超1400萬的分帳票房,可謂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再早的《大蛇》系列兩部,更是累計斬獲超7000萬的票房。所以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災難影片的市場歡迎程度。
  • 《巨鱷風暴》R級驚悚黑馬片,沒有鬼,卻從頭害怕到尾!
    總之,《巨鱷風暴》沒有淪為一部低劣的賣弄殺戮和血漿的廉價B級片,成為近些年鱷魚題材電影中為數不多的「小精品」。要知道,在驚悚/恐怖電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自然類生物裡,鱷魚幾乎是與鯊魚、蛇並列的明星級角色,但就影響力以及影片質量來說,鱷魚驚悚片其實一直是拖後腿的。
  • 中國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
    國產怪獸電影部分作品2012年,國產怪獸電影《百萬巨鱷》走進院線,被認為是中國首部特效驚悚怪獸電影。而接下來,這些即將播出的「上百部怪獸網絡電影」,在範大冰看來也都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怪獸電影,更像是北美的B級片:「這些項目都是一些小體量的,打著怪獸題材擦邊球的網大,所以質量上,在我看來90%都不會太好。」談到怪獸電影如何做本土化的問題時,範大冰用了韓國怪獸電影《漢江怪物》舉例。該影片中的怪物是受到美國軍方遺留下來的核廢料影響而出現變異。
  • 《哥斯拉2》上映了,但中國怪獸電影在哪裡?
    影片中的怪獸包括但不限於巨型獸、未知生物,既有憑空想像的(如哥斯拉、異形),也有以動物為原型發展出來的(如金剛、巨鱷、巨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狹義的怪獸電影。在中國經常出現的奇幻、神話類的題材並不包括在內。目前國產怪獸電影分為兩大類,國產怪獸電影和與海外公司達成的中外合拍片。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國產怪獸電影。
  • 盤點十部可看的怪獸電影,你看過幾部?
    對後世的影響就不談了,反正作為B級片可以名垂影史已經足夠震驚全家了。5、《鐵血戰士》;故事很沒勁,外星生物獵殺特種兵的故事,裡面的人物行為都缺乏動機,簡單的獵殺和反獵殺,鐵血戰士的面部特效在當時是很不錯的了,就是它的第一視角實在難看,一個熱成像拍那麼長時間,有些坑爹,整體質量比與其齊名的《異形》相差太遠。
  • 我們和最核心的人聊了聊「怪獸宇宙」
    尤其當9月底,《水怪》2594萬,《巨鱷》1488萬,《大雪怪》1370萬聚齊優酷網絡電影暑期檔的主力前三,《大蛇》折桂後,題材創新帶來可見的市場紅利。 從蛇、水猴子、鱷魚到雪鯊、雪怪,這些形態各異,個性鮮明的怪獸通過優酷平臺一舉「闖入」大眾視野,成為舉重若輕的娛樂內容載體。相應地,「優酷怪獸宇宙」的概念似乎漸成「新晉共識」。
  • 全面解析本土怪獸電影緣何成網絡院線票房新寵
    公開數據表示,《大蛇》投資700萬,在優酷獨家上映3個月以來,取得5000萬觀影人次,5078萬票房的成績。導演林珍釗在接受業內媒體採訪時透露,《大蛇》獲得了近725.48%的投資回報率。國產怪獸電影在院線和口碑上長期處於劣勢地位,投資方對該題材電影也秉持懷疑態度。一定程度上來說,《大蛇》的出現,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
  • 怪獸災難巨製《狂暴巨鱷》驚魂上映 人鱷大戰一觸即發
    怪獸災難巨製《巨鱷風暴》將於今日在騰訊視頻獨播,搜救小隊深入無名荒島上演絕地求生,未知水域殺機四伏,小隊遭遇重重困難,這場人鱷大戰就此展開,隱藏在背後的驚天陰謀更是呼之欲出。 巨鱷毀天滅地,叢林殺機四伏,毒霧森林、奪命沼澤、未知水域、原始部落野人……逃生阻力重重。由於資本家的商業陰謀,無數鱷魚淪為這場陰謀的陪葬品,惡意的科學實驗導致鱷魚的繁殖系統被破壞,一系列蝴蝶效應導致叢林往昔不在,基因突變的巨鱷多次攻擊人類,畫面殘暴不堪。
  • 71部「怪獸」網大來襲,誰能成為「百獸之王」?
    而且這些怪獸片不僅題材扎堆,有些影片連片名也極其相似。《大蛇》之後,出現了兩部《蛇王》,分別由上海畫馳影業和杭州傳影文化備案立項。《水怪》之後,出現了《海怪》《河妖》《水猴子》《黃河水怪》《長白山天池水怪》。《巨鱷》(北京黑巖星球,已上線)之後,又出現了《巨鱷》(北京森廣文化),還有《巨鱷島》《狂鱷》《狂暴巨鱷》,傻傻分不清楚。
  • 國產網絡驚悚怪獸電影《大蛇》系列沒看夠,來看看它的前輩多威武
    自從《金剛》和《哥斯拉》被搬上大熒幕後,近些年怪獸電影開始受到觀眾的喜愛,而作為愛蹭熱度的網絡電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於是各種網絡怪獸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質量卻令人不敢恭維,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恐怕也就是《大蛇》系列了。
  • ...可看的怪獸電影,你看過幾部?|鐵血戰士|哥斯拉|變蠅人|極度深寒...
    對後世的影響就不談了,反正作為B級片可以名垂影史已經足夠震驚全家了。5、《鐵血戰士》;故事很沒勁,外星生物獵殺特種兵的故事,裡面的人物行為都缺乏動機,簡單的獵殺和反獵殺,鐵血戰士的面部特效在當時是很不錯的了,就是它的第一視角實在難看,一個熱成像拍那麼長時間,有些坑爹,整體質量比與其齊名的《異形》相差太遠。
  • 《百萬巨鱷》:石頭爸、大S玩轉賣萌鱷魚
    武漢有線—CHC高清電影—今日播出:CHC高清電影323頻道2014年10月29日23:38 《百萬巨鱷
  • 史詩級災難片《巨獸來襲3》特效堪比好萊塢,這怪獸絕對硬核
    國產怪獸電影數量少之極少... 在兩年之前,國產怪獸電影起步晚,沒錢、沒技術、故事單調,數量稀少,口碑評分普遍較低,票房成績也很慘澹。沒有一部代表作。 但2018年一部怪獸題材網絡電影《大蛇》在優酷視頻獨播,引起了業內的矚目。截至發稿,《大蛇》已經累計獲得1.1億次播放量。公開資料顯示,其700萬的投資成本可以得到5000萬的分帳,這相當於院線1.3億元的票房成績。這樣的成績已經打敗了大部分登上院線的國產怪獸影片。
  • 祝《大海怪》順利開機,即將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怪獸宇宙新紀元
    生而敬畏那些未知的事物,而這些恐懼和崇拜最終會變成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靈感,電影自然也不例外。伴隨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國產怪獸電影橫空出世~第一部出現在中國的內地怪獸電影是12年的《百萬巨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