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春天》是由陸慶屹執導的紀錄片,於2019年1月4日在中國上映。陸慶屹導演以真實的家庭生活為背景,自己的父母為主角,記錄了他們4年裡的日常生活的故事。本片曾在2018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了最佳紀錄長片獎,併入圍了同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
2012年導演陸慶屹在豆瓣上寫了兩篇叫《我爸》《我媽》的日記,還建了個相冊叫《回家》,雖然是普通的生活場景卻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陸慶屹便決定拍下視頻記錄時間的流逝。
《回家》相冊裡,導演拍的父母
此前網絡有傳本片成本不足1500元,其實導演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曾公開了成本:「現在有說《四個春天》是花了1500塊錢拍的。其實1500塊是買三腳架的錢,拍視頻的相機原來就有。學習剪輯,推掉了很多活兒……《四個春天》成本大概幾萬塊錢吧。」
而這部成本僅幾萬的紀錄片,卻在豆瓣評分高達8.9,入選豆瓣電影top250。看完《四個春天》覺得《春日宴》的詞與本片有種莫名的契合,「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我把原詞改了改,用三個願望聊聊《四個春天》。
導演的父親陸運坤學生時代組過校園樂團,自學了十多二十多種樂器,二胡、小提琴、笛子......吹拉彈唱無一不通,母親李桂賢愛好唱山歌,是當地有名的「山歌天后」,時常在做事的時候也唱上兩句,夫妻二人時常一起聽音樂、種花、養魚、登山、縫紉,生活平淡卻常懷詩意。
影片的開始是父親跑步健身,母親準備年夜飯的畫面。質樸、平淡的基調貫穿了整部電影,全片沒有華麗的布景與特效,由一個個瑣碎而又日常的生活鏡頭組成,與其說是電影,更像是一部私家攝影,卻流淌著最自然的情感流露。父母輩的愛情不是轟轟烈烈與跌宕起伏的劇本,是閒暇時互相為對方理髮,是興致而來的琴瑟和鳴,是在被子女起鬨交杯酒時也不免嗔怪一句:「看都不看我一眼。」
柴米油鹽知食味,粗茶淡飯共白頭。布滿雙頰的的皺紋是漫長時光裡,相濡以沫的見證。
第一個春天,活潑開朗的大姐歸家給全家人帶來了很多歡樂,結尾母親提了一句姐姐得了病,特意給姐姐準備了黃糯飯;再次見到姐姐,是第二個春天,姐姐和導演一同返家去醫院探望生病的二伯,之後全家人登山旅遊。登山由姐姐隨性的歌聲開始,隨後畫面中人聲消失,只留山間泉鳴,最後萬物沉寂,以一組旅遊照片組成結尾。
再次出現人聲,是姐姐躺在病床上痛苦的呻吟與掙扎。鏡頭再轉是一個月之後姐姐的葬禮,白髮人送黑髮人。此處的畫面切換很像侯孝賢導演,對生離死別的悲傷沒有過多的渲染與刻畫,姐姐前後狀態的強烈對比便足以讓人體會到人世無常與父母的痛心疾首。
姐姐逝世多年後,父母依然會在餐桌上為姐姐留位置,在姐姐的墓地前種上好看的植物。父母一生所願,不過子女常健。
影片的兩張正式海報裡均出現了三隻燕子,燕子在影片中有三處鏡頭,貫穿了全片。
第一處鏡頭是在外漂泊的姐姐和導演趕在父母金婚五十周年前夕回到老家,父親高興地說「今年燕子又來了」,母親讓父親少高興點,「到時候這些燕子一走,心又灰幾天」。導演與哥哥姐姐三人長大後,便各自離了家,對於父母而言就像是燕子總在春來時才歸巢。
第二次出現是2012年,由父親掌鏡,一手拍攝。導演的父母從97年起便有了用影像記錄時光歲月的習慣,父親對自己的家庭與生活飽含熱愛,在拍攝小燕子的時候解說「它還是很捨不得離開它老窩」。
第三次出現是2016年第四個春天,燕子繞梁,母燕哺育小燕,萬物復甦。此時已是姐姐離世多年,年邁的父母恢復了樂觀的心態,澆花、吹蒲公英、彈奏樂器,重新拾起對生活的熱愛。
一家人又來到了姐姐的墳前,唱著小曲聊著家常。一轉眼,又是幾個十年過去了。
四季縱流轉,離燕仍歸巢。春天有三願,但願長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