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楞嚴|定慧師兄和你一起學習:《楞嚴經》之佛推妄識無體
「覺觀」是內守幽閒的意識分別;這不是對外境的分別,乃是在內心守著幽閒的境界。「覺」是粗心緣慮;「觀」是細心靜住;意思是當內守幽閒境界時,剛開始是以比較粗的心去緣慮幽閒的境界,這就是「覺」;之後,心慢慢的微細,便靜住在幽閒的境界,這就是「觀」;所以「覺觀」是對內守幽閒的境界說的。所了知性是「所以能了知之性」,這是妄想心,而不是真心。
-
楞嚴經: 171 三番破識 - 分別影事不是你的真心 Discrimination Is Not Your Mind
A2正宗分(分二)B1正修具示成佛妙定 B2助道別詳護定要法 B1分三C1阿難請定 C2如來答定 C3當機獲益 C2如來答定(分二)D1正說妙定始終 D2通示全經名目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Sutra:"I do not insist that you grant that it is not the mind.
-
《楞嚴經》是偽經嗎?|佛學問答
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的確是這樣的情形,因為《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機不攝,乃是一代法門的精髓,成佛做祖之正印。所以參禪打坐的人,必須要熟讀研究這部經,才明悉五十種陰魔的境界,不會上魔王的圈套。否則,境界認識不清,不管什麼境界來臨,就執著它,便容易入魔境,為魔王眷屬。這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不但《楞嚴咒》要背的出來,就是《楞嚴經》也要背熟。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欲盡此想,須待寂滅現前,六根互用,合開成就,一六俱忘之時,方得銷滅。 【正文】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五陰銷則萬行無滯,真修能成。真修既成,妙證必克,據此則生信發解起行證果,從始至終,究竟堅固,不動不壞,題中首楞嚴三宇,全統此義。 【正文】 阿難!若復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譯文】 阿難!
-
佛教電影《首楞嚴演義》(佛教百科全書」《楞嚴經》)
蓮池大師為一代淨土宗師,禪淨雙修,著有《楞嚴經摸象記》,曾用「至精、至微、至玄、至極」八字來高度評價《楞嚴經》。「嗟乎!千生百劫,得遇如是至精至微至玄至極之典,不死心信受,而生此下劣乖僻之疑,可悲也夫!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又按圓覺經疏釋為絕待靈心,本經位位不離中道,即是絕待靈心。又楞嚴正脈說「全取正因佛性,雙兼緣了,二因為禪那體,今經三漸獲無生忍,即是正因佛性,奢摩他中用諸如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即雙兼緣了,二因也。題中諸菩薩萬行。義統乎此。」 【正文】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國王見了之後非常重視,將《楞嚴經》奉為國寶,藏在國庫裡,禁止外傳。中國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師,研究《法華經》,發明三止三觀。有一位梵僧對他說,其理論與《楞嚴經》頗相似。大師聞說,深深嚮往《楞嚴經》,特別在天台山建築一座拜經臺,天天向西方禮拜,求此經早日傳譯中國,整整拜了十八年,可惜直至圓寂仍然無法得償所願。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因咒之持誦功德,古今來不少入以《楞嚴經》屬於密宗。然以《楞嚴經》之全部脈絡義理觀察,明理、修行、證果,仍以歸入千餘年來最盛行的禪宗較為確切。且經中以律儀清淨為基楚,以密咒誦持為扶助,而正行則在反聞三昧;與純粹以咒儀為主者不同,實唯禪宗的修行法門為最相近。 從經的意義觀察,以救摩登伽之難為發起,制服劣欲,發達超三界、二乘之勝欲;從所明理,修所宗行,均合禪宗。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1集諸位同修,《楞嚴經》我們先後大概講了十遍以上,同修們對這部經都非常的歡喜。他在香港教學生就是教《楞嚴經》,跟他學的人不多,只有五、六個人,為什麼?條件太苛刻,就是一定要背《楞嚴經》,你《楞嚴經》不會背就不能入他的門。入他的門他要考試,第幾卷、第幾行馬上就要背下去,你背不下來他不收你做學生,所以他的學生背《楞嚴經》都背得很熟。不但要背經,還要背批註,他選擇的是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連經文、連批註都要背,也不容易,還有五、六個學生真能背得下來。
-
楞嚴經16 五十陰魔 01
魔境,簡單講:第一個叫做內魔,就是五陰所產生的內魔,這個不是外魔。或汝陰魔,就是你自己五陰所顯現的境界,而不認識它,指的是內魔,不是外魔。接下來就是指外,或者是復,或復天魔所作,或者是外來的力量,因為修到了一陣子,內外有一點功夫了,這個天魔不讓你成道,來找你麻煩,或者是天魔附身所作,而你不覺察,還以為自己成就無上之道,菩提之大道。或著鬼神之境,或者是跟鬼神的行徑一模一樣,好像類似鬼來附身,哇!
-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佛的舍利,有《楞嚴經》就有正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我所發的願,關於《楞嚴經》真偽問題的願。近來有幾個博士和學者們,批評《楞嚴經》不是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的,而是後人偽造的。彼大肆宣傳其事,大肆破壞其事,引起對佛法不求甚解的佛教徒,生起懷疑之心,人云亦云,跟著人家後邊吶喊,實在可憐。
-
牛角與兔角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我們這個單元要來探討「牛角與兔角」。在唯識經典中常常會出現「牛有角」以及「兔無角」這兩個名詞;那牛有牛角、兔子沒有角這兩件事情,為什麼會出現在經典中成為說法的譬喻呢?佛陀運用牛角與兔角的譬喻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
為什麼有人說《楞嚴經》是一部偽經?
而末法時期魔強法弱,故魔力令愚痴邪妄之人,謗此法門,令人不信,即無所依怙(憑恃hù);此法門即被謗、被毀,眾生不信此正法,魔於是得肆無忌憚,放心大膽地大造魔業,大成魔事,於焉一切修行人不能出於魔掌,墮於三途,遑論明心見性、修行菩提;故可知毀謗此經,即是毀去末法時期修行正法之人最大的靠山,竊取一切正修人士的護身符、以及破除魔事的無上法寶。
-
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97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為度化一切有情,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夢參老和尚講楞嚴經:第二卷 【受陰當知,亦復如是。】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4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5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6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7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8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79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80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81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82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83
-
電影:《首楞嚴演義》一部完整
那麼今天小編要為大家講的是《楞嚴經》和《楞嚴咒》的區別希望大家喜歡。《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
-
夢參老和尚 《楞嚴經》第六講(上)
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從現在念的以下是正解說《楞嚴經》。咱們前頭所講的叫序分,從阿難見佛以下就為正宗分,最後是流通分。正宗分就是講最主要的修行禪定的目的,這個正宗就是專說楞嚴定的。 阿難遇了難,經過文殊菩薩救了回來,到了法會當中,見了佛,向佛表說。他說:我很悔恨,從無始來我只是多聞,沒有修定力。
-
楞嚴法門的修持方式和楞嚴心咒的實用方法——2014年上海市之行開示之六
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佛頂首楞嚴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金剛藏菩薩 這個《楞嚴咒》是我們早課,就是我們漢傳佛教寺廟的一個早課,這個課是大家共同燻修的一種修行方式方法,它就是一個集體燻修、大眾燻修的方式方法,是為了統領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