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情緒》:我們為什麼會對食物慾罷不能?

2020-12-24 糖半包

在我第n次抓起一把葡萄乾塞到嘴裡的時候,我感覺到了自己身心的放鬆,然而此時的肚子已經滾圓。我已經無數次地告訴自己,你看看你現在的身材,腰圓腿粗的,應該放下手裡的食物了。但是,手就好像聽不見大腦在說些什麼一樣,仍然讓我第n+1次抓起了手邊的葡萄乾放進了嘴裡……

我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很喜歡吃各種食物,南方的,北方的,甜的,酸的,辣的。但凡有機會品嘗美食,我一定第一個衝到前面。但是,我從未想過,讓我如此依賴的美食竟然是我解決自身問題的一種方式。

直到我讀了《吃掉情緒》,才發現我這樣的暴飲暴食是進食障礙的一種。它並不如我想像一般是我的朋友,我只是在用食物來自我撫慰而已,而我的內心也一直在和食物作鬥爭。

《吃掉情緒》這本書是英國註冊心理治療師茱莉亞·巴克羅伊的代表作之一。她在依戀理論、神經科學、身體治療方法的發展,以及創傷心理輔導和認知療法方面有深刻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把這些理論和案例應用於進食障礙的研究中。

在這本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來幫助讀者分析自己是否有進食障礙,以及產生進食障礙的原因。用一種非常舒服的方式去探索「你是誰」和「什麼影響了你的進食習慣」這兩個問題。給受到飲食困擾的人們帶來新的理解和啟發。

那麼,到底是什麼會導致我們對食物的欲罷不能呢?

1 早期記憶

當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養育者也就是父母給予我們的飲食習慣,會成為了我們日後對食物態度的首要原因。

「嬰兒早期進食經驗,意味著被愛,被抱持,被著涼,被保護的經歷。經歷缺失也意味著其他部分的缺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養育者也就是父母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對我們的飲食有著過多不健康的要求,雖然很多事情我們可能不記得,但是在潛意識中會對於我們飲食的態度形成影響,操控著我們的飲食習慣。

比如說,有人特別喜歡甜食,那麼有可能是對嬰兒時期媽媽給予的乳汁的懷念。有的人喜歡一次吃很多,很怕下次就吃不到這樣的食物了,那麼就有可能是在嬰兒時期養育者的每一次餵食中不能被餵飽,讓他對飢餓和食物的匱乏有了潛意識的恐懼,所以在長大後面對喜歡吃的東西,就會一次吃很多。

在養育者的家庭中,進食的方式不同,也會對進食者產生不同的影響。

比如,有的家庭喜歡一大家子坐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飯,讓孩子在愉悅的狀態下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感。

也有的家庭習慣「食不語」,在吃飯時候沒有任何溝通和交流,每個人都在吃自己的東西,偶爾的講話也會遭到父母的訓斥,孩子在潛意識中對食物就不會產生好感。

更有的家庭一到就餐時間或者就餐期間就爭吵,孩子對於吃飯這件事就會形成恐懼。要麼會非常厭惡食物,要麼就大口地吞噬食物,儘快就餐完畢遠離餐桌。

還有一些家庭把食物賦予超越就餐的意義,父母們利用食物來操控自己的孩子。食物對孩子來說也許就意味著是獎勵、懲罰、安撫或者賄賂。考試考得不好就不給吃飯,或者你這件事做好了我就帶你去吃大餐等等。

這些不好的養育方式,讓孩子們對食物有了潛意識的情緒依賴,從而也形成了他們長大以後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不合理的進食方式。讓他們通過食物來獲得小時候沒有獲得的愛,依賴和安全感。

2 情緒化進食

「不管遇到什麼事,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吃兩頓。」我想這是很多人面對食物的態度吧。這就是情緒化進食的典型表現。

在長大以後的每一個時期的變化,讓我們發現只要獲得食物就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片刻的安寧。於是情緒化進食成了我們應對環境變化,生理變化,創傷以及並不和諧的親密關係的最簡單的發洩途徑。

比如,我們一個人來到異地打拼,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總會先去大吃一頓填飽肚子,然後再去想下一步的路。又或者一個人離開家庭,到異地上學,在無法融入當地環境的時候,我們會用食物來排解內心的孤獨感和寂寞。

再比如,當我們進入青春期後,面對身材的變化,激素與荷爾蒙的變化,我們也總是會用食物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忐忑不安。也有的人遇到應激性創傷的時候,比如意外傷害,車禍等等,受到驚嚇後也會用食物來安撫自己的情緒,直到自己恢復正常。

對我們影響最深的應當屬於親密關係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每當在親密關係中進行的不順利的時候,爭吵,失戀,離婚……很多人就會出現情緒性進食的兩個極端,一種是暴飲暴食,一種就是茶飯不思。

以為沒有什麼事情是用食物解決不了的,但是食物只能緩解你當下的情緒,並不能真正地疏導和排解情緒。

所以,當你意識到自己在情緒化進食的時候,應該對這背後的深度原因有所覺察。到底是什麼讓你陷入了情緒化進食中?才能夠讓你走出無限進食或者厭食的死循環。

3 社會化因素

在《聽見她說》中,有一個單元講述了關於女性容貌身材焦慮。現代社會中用膚白貌美,A4腰,紙片人,懷孕不能胖等標籤,把對女性的身材要求節節推高,這讓很多普通的女性產生了自我懷疑和焦慮。

《聽見她說》

一些女性用十分不健康的方法,比如催吐,清腸或者飢餓等方法來減肥。但是,她們內心對這些社會化的因素會有不服氣,會產生憤怒。於是她們也將這些憤怒融入到食物當中去了。

一方面不願因臣服於這些社會化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出於憤怒,讓她們對食物有報複式的態度。在減肥期間什麼也不吃,當減肥過後就會暴飲暴食。

這樣不僅讓她們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差,過度減肥後的暴飲暴食更是將她們的體重推向新高。在這樣的往復循環中心態一崩在崩,最後徹底放飛自我沉浸在食物中。

面對這樣的狀態,首先應該停止的是自己不健康的生活狀態,催吐,清腸或者飢餓這些都是不好的生活方式。要轉換成正確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身體,通過鍛鍊和健康的方式達到讓自己滿意的身材,恢復自己的自信。

追朔自己身材焦慮的原因,並不僅僅因為外界的聲音,還有內心想要逃避的情緒和感受。對於社會化因素的態度,可以選擇一個讓自己舒服的平衡點,以取悅自己為標準,讓自己有健康、有力量、有自信。

結尾:

我們都說:「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在情緒化進食障礙中,食物不再美好,它只是變成了發洩情緒的一種工具,一個途徑。在這種情況下的進食,也感覺不到任何食物的可口和美味。

所以,讓食物回歸於食物本身。通過自己的情緒尋找到自己內心隱藏的那個根本原因,再通過專業的指導和正確途徑的自我調節,來釋放那個情緒。帶著愛和愉悅體驗食物,讓它成為自己真正的朋友,帶來充足的能量滋養自己。

相關焦點

  • 《吃掉情緒?》:被食物毀掉的女孩們,為何食物是原罪?
    今天介紹的這本《吃掉情緒?——和食物的鬥爭》,就是心理學家茱莉亞·巴克羅伊對於進食障礙進行系統心理分析的著作。當食物不再是賴以生存的稀罕物,它也就成為了心理問題的一種投射。在西方國家,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食物對於人類而言稀有珍貴,而在此之後由於科技的發展,食物變得隨處而見並且唾手而得。
  • 為什麼吃東西會讓人感到快樂?食物是這樣支配情緒的……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吃東西能讓你感到快樂?多巴胺帶來愉悅感美味食物可激活調控情緒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神經系統,促進多巴胺釋放,令人產生欣快感。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變得喜歡尋找甜的東西來吃,並且吃了甜的食物會覺得很開心。長此以往,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為了更好地生存和延續下去,就會進化出一個與生俱來的大腦系統,使我們喜歡吃甜食。甜食真的讓情緒更好嗎?
  • 為什麼真人秀讓我們欲罷不能?
    為什麼真人秀讓我們欲罷不能?最多的時候,小枚會連續刷四五個小時真人秀,從下班回到家開始,一直看到眼睛發澀,不得不放下平板電腦為止。據數據顯示,2018年,僅中國內地上線的網絡綜藝就達385檔。在19到25歲年輕用戶裡,有接近六成表示每周看綜藝節目的時長超過3小時。筆者曾參與過的真人秀《奔跑吧》什麼是真人秀?
  • 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
    為了下一代的茁壯成長,螳螂新郎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奉獻給螳螂新娘當作食物,相信凡是看過「黑貓警長」的人都這段情節記憶深刻,甚至還給很多人(包括筆者自己)的童年留下了陰影。事實上,這樣的描述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其實人們早就觀察到了大自然中的螳螂之間存在著這種現象。為什麼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呢?
  • 母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丈夫?
    大家都知道,螳螂在交配完成以後,會把公螳螂直接吃掉,為什麼母螳螂要吃掉公螳螂呢?
  • 螳螂在交配完成後,為什麼母螳螂要把公螳螂吃掉?
    ,那就是為什麼螳螂在交配完之後,母螳螂要把公螳螂給吃掉呢?在農村或者野外我們都可以見到螳螂,螳螂還是農業害蟲的重要天敵,且螳螂還是陸棲捕食昆蟲,它們常常會捕捉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等等,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它們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種有益的生物。那究竟是什麼導致螳螂在交配完後母螳螂會把公螳螂給吃掉呢?
  • 為什麼我的狗會吃便便
    你的狗狗會吃便便嗎?吃便便是狗狗的一種常見行為,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這種行為是無法接受的。所以當你看到你的狗從垃圾箱裡吃零食時,要明白這是它的天性。腸胃有問題排出的便便含有一些未消化吸收的營養成份,狗狗會認為它的便便是食物就將它吃掉。
  • 異星覺醒2為什麼卡爾文不吃掉男主揭秘 第二部劇情結局介紹
    ­  異星覺醒2為什麼卡爾文不吃掉男主揭秘 第二部劇情結局介紹。《異星覺醒2》什麼時候上映,這個問題看完《異星覺醒》的人不由自主想要知道答案,畢竟第一部中,我們知道怪物卡爾文和男主角一起回到了地球,而且好心的漁民要將他們放出來,這真的是太令人期待了,相信這幾個漁民會在第一時間被吸乾。
  •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嘴裡的食物?
    人類與動物除了外表不同,生活中你會做的,動物有的不會做。動物會飛翔和遊泳的能力,你也不會。你有的情緒動物也會有。有人傷害你時,你會恐懼。動物也同樣會恐懼。你與動物有什麼不同?它們是我們的朋友。為何當我們想吃它們時就忘記了這一點。它們為我們付出勞動成果,作為交換它們只為了有口飯吃,有個窩棚住。要求那麼低,也不要你付工錢。殘忍的主人竟然會親自宰殺它。
  • 我們為什麼看《延禧宮略》看得欲罷不能
    在追的瘋狂之際,也讓我滋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看類似這種鬥來鬥去的電視?儘管大部分僅僅是娛樂的成分多,或者說是好奇心使然(一集扣著一集,不斷設懸,不斷揭秘,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但我還是認為,這背後還有更深的邏輯。 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算計;二是有用;三是正義。
  • 磷蝦每年要被吃掉將近2億噸,為什麼還吃不完?
    人類每年都要吃掉,將近兩億噸的磷蝦,為什麼還沒有被吃光?
  • 為什麼食物能滿足心靈?帶你了解食物的療愈魔力!
    究竟食物有著什麼神奇的魔力,可以滿足人們的身心靈呢?除了食物本身真的好吃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魔力呢?其實,食物所散發的氣味也很容易勾起人的懷舊回憶呢!當我們聞到某種熟悉的味道,它會喚醒曾經存在過的昔日回憶,而且通常那些記憶都是比較開心的片段,例如:熱狗可能會勾起去遊樂園或是逛夜市的經驗、爆米花會想起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等等。
  • 為什麼我們無法表達真實的感受?
    沒人希望常年消化不良,但你可能會說:我沒有辦法啊……是的,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被迫被置於某種情境中,被動產生某種情緒,無力脫身。但就像大部分時候,你可以選擇你吃的東西,事實上,你既可以選擇你要吃的情緒,也可以在壓抑情緒時不繼續吃了。選擇情緒是高難度動作,我們先來說說如何在你吃下不合胃口的情緒食物時,放下筷子、離開餐桌。
  •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從不理性
    比起為具體的問題爭辯不休,清醒冷靜地面對我們的認知和行為中存在大量道德不一致性的事實,更能幫助我們認清人性,認清理智與情感在我們大腦中互相影響的運作方式。 以下文章經出版社授權摘自《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 臭不可聞的食物,日本人為什麼都對它欲罷不能?
    住校的同學們大概會發出羨慕的聲音吧~「能吃螺螄粉真好啊!在宿舍不能用電器、又怕室友有意見。我好像吃螺螄粉啊!」雖然還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螺螄粉的臭味,但在能吃的人眼裡,這可是美食!這就跟日本人眼裡的納豆一樣,臭不可聞,但又讓人慾罷不能!愛它的人像中毒般,每頓飯仿佛無納豆不歡。而不愛的人聞都不願意聞到。
  • 我們愛喝的奶茶裡的「珍珠」被吃掉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一起來看看
    我們愛喝的奶茶裡的「珍珠」被吃掉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一起來看看時間:2020-11-30 12:22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愛喝的奶茶裡的珍珠被吃掉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一起來看看 不少人喜歡喝奶茶其實主要是喜歡和奶茶裡面的珍珠。
  • 鄭爽為什麼會容易情緒崩潰?
    不知道怎麼了鄭爽突然有了情緒,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對於此事的分析:「鄭爽內心因為某件事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但她們並不會明確表達出來,而是會用委屈自己的方式去消化情緒這時,她們內心會產生自己受委屈的負面情緒。但是,她們並沒有很強地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當她們感受到自己消化不了時,就會去用「放低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弱弱地表達出來。他忽略了你的表達後,你的內心會產生一種「自己不被重視」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讓你內心非常痛苦,會強化你的負面情緒,情緒到達了一定程度你就控制不了了,這時,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把情緒宣洩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 黑叉齒魚,肚子彈性超大,可以吃掉自己體型十倍的食物不被撐死
    黑叉齒魚,肚子彈性超大,可以吃掉自己體型十倍的食物不被撐死 2020-12-04
  • 如果主人死了 狗會吃掉主人嗎?有人懷疑是貓幹的
    作為寵物的主人,從這些案例中他們會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場景:如果獨自死去,也就意味著被寵物吃掉。我從已發表的案例中抽出了20篇左右進行研讀,連同2015年的報告一共有63起寵物在室內咬食主人屍體的案例。在一些案例中,寵物表現出的模式是令人驚訝的,這些案列也使人們不禁疑問——為什麼寵物會吃死去的主人?以下是一些關於主人死後寵物行為最常見的誤解,以及現有法醫學能夠提供的解釋。
  • 在荷蘭,徵服味蕾的黃金食物
    不僅彩色的鬱金香徵服了荷蘭,連金黃色的食物也大行其道。炸薯條這個風靡全球的美食,英文名叫「french fries」,「french」是指削成細長條的意思。以前歐洲窮人家,冬天沒魚吃就想了個好辦法,將馬鈴薯削成細長小魚的模樣,油炸後填飽肚子。沒想到這小小的玩意兒卻成為了全世界共通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