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4 俗世讀書人

緣起俗語

先輩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傳下了很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歷經千年而不衰

俗語包含了: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業氣象、生活竅門、婚喪習俗等等。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很明顯說的就是:婚喪習俗上那些事。

一喪三年緊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所以說喪葬如果辦不好,是很容易招人敝垢的。

故,一般是打腫臉充胖子。

一喪三年緊,古代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呢? 01

需要置辦壽衣、壽鞋、棺材、冥錢紙幣、麻衣、孝服等等,這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02

古人比較迷信,需要請風水先生來找一個風水墓地,這個開銷就更大了,一般都要找好多天,還得好吃好喝的供著。

03

古代喪葬制度是說:棺槨要在家停留三個月(實際上基本沒有),但是就算十天半個月,棺槨在家,親朋好友的吃飯住宿肯定要你出的。這是一批大開銷。

04

古人還崇尚陪葬品,都是把逝者最喜歡的東西、最貴的東西、去定製一些黃金玉石用來陪葬。一大筆固定資產埋了黃土。

05

守孝三年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從這句話看出,守孝三年的原因是:你是三年才從父母的懷中離開的,那父母離去,讓你守孝三年。

守孝這三年長子啥也不能幹,只能在破茅草房裡給父母守孝。在農耕社會,作為主要勞動力的男人去守孝了。那麼這三年能過的好嗎?

至於現代攀比之風日益盛行,那費用就更不好說了,簡單的羅列下:

去世前在醫院費用+棺材+墓地+置辦酒席+入殮+煙花爆竹+道士超度等等

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流水席,沒有個10多萬是絕對搞不定的。而農村裡一下子肯定拿不出這麼多,要去借貸。

所以說:「一喪三年緊」,是有道理的。

「一婚窮十年」。

這句話,個人覺得主要是盛行於現代。古代主要是經過: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後,婚姻就正式成立。費用也主要是:彩禮、媒婆、酒席,總結起來還好的。

現代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一些女孩子嫁人的時候,提的要求越來越離譜。而男方沒辦法只能砸鍋賣鐵的去湊錢。

大致算了下要哪些錢:

1、

很多女方都要求,南方需要在城市買房、買車。房子付個首付50萬,買個車子20萬,這個費用還不算是一二線城市的買房的費用;

2、

聘禮我們這邊18.8萬算是少的。

3、

酒席的費用,一般男方2-3天,女方2-3天,這個費用算起來10來萬也要的。

4、

去接新娘,請的婚車6-8輛算少的,平均一輛1000元/天,加上菸酒紅包,沒個2W搞不下來。

5、

婚禮司儀了,煙花爆竹、錄像攝影、婚紗照、婚戒等等

加起來100多萬!還有房子的貸款要還。

這個沒個十年很難緩過來,運氣差點存款少的20年都未必緩的過來。畢竟結婚後生養孩子也是一筆大開支。

所以說:「一婚窮十年」,也是有道理的。

總結

雖然現在國家提倡「移風易俗」但是觀念一但形成,哪有那麼快可以消除的。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您認為呢?

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真的有意義嗎?
    大家都聽過「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句話,其實這句農村俗語在古時候具有很強的現實含義,在今天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這句俗語早就失去了它的現實含義。所謂一喪三年緊是說,家裡如果死了人三年內家庭經濟非常緊張,從古就有一個說法「大孝三年不利」意思就是家裡死了父母,三年之內一切都不順利,並且在古時候「百善孝為先」,孝是首先考驗一個人品質的,而如果在長輩去世後子女必須守孝三年,這期間不能隨意的串門,不能做大事,家裡更是不能辦一些喜事,而且三年之內不可以隨意的談笑。
  •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
    「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這確實是很多農村的陋習形成的,也是農村人心中不得不說的痛點,並且呈現出越是窮、越是偏遠的地區越嚴重的現象。 1、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是有根裡的原因的。
  • 農村俗語:「一喪三年窮,一婚半生困」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最近,有人在百度問答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喪三年窮,一婚半生困。但我不知其意,故沒有作答。昨日,碰到我的初中老師,我便對老師提及了這句俗語,想讓老師給我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含義,老師聽後如是說:一、一喪三年窮在古代的時候,「孝」字當先。雖然也有忤逆之子的存在,但忤逆之子是非常少的。一般來說,絕大部分子女都是非常孝順的。
  • 俗語「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有很多人會把運氣看的特別重要,在古代就有觸了黴運,就要找些事情來衝喜的說法,農村中就有許多老話是關於運氣的,有些帶著迷信的色彩,但其中又蘊含著很多道理,那可是先輩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 農村俗語丨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放在以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過去,大多數人都很窮。搬家要耗費財力、人力,所消耗的費用,窮人是難以承受的。說白了,還是因為太窮。如今,這樣的說法就設有意義了,雖然搬家要一筆費用,但不會因搬家而至窮。
  •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古人說: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文/樂聊歷史眾所周知,在我國5000多年的歷史傳承之中,誕生了非常多優秀而燦爛的文化,而這些文化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文化之中,有很多都是老百姓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依靠經驗總結而出的。
  • 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寧要窮後富、不要富後窮」到底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也廣為人知。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的先人通過自己親身經驗總結而來。這些俗語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還能流傳到現代。其實原因正是太過貼近我們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是啥意思?這兩句話,一個說的是家庭中妻子德行的重要性;一個說的是人在落魄貧窮之時的生存法則。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俗語「五喜來家能人輩出,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啥意思?有道理嗎?
    你只有認真的學習,打心眼裡喜歡,才能真正的理解其真正的意思,才能全面的認識。就比如俗語,初聽覺得比較糙,但細細品味,才發現句句是大實話。因為它是人們千百年來勞動人們在實踐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道理。就比如下面的這則俗語「五喜來家能人輩出,五樹進宅人窮家敗」,現在聽來十分有趣,仔細揣摩又感覺有那麼一絲道理。
  • 俗話「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看似「其貌不揚」,卻也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當然,俗語的認知,隨著社會生產力以及科技不斷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變化,有些俗語也就因此「沒落」,這也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必然!
  • 俗語「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改門是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俗語說「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這話有什麼道理呢?這改門和遷墳,都是風水學中的大學問,這玩意兒就是玄學,你要說有啥科學道理,完全沒有。但你要說打心眼裡不信吧,真遇事兒了,又不得不慎重。再如窗戶改門,俗語有說「窗戶改門,必將死人」,這是因為在古代,人們蓋房子的時候,就把風水、格局都定好了,此時如果你再要把窗戶改成一道門,那麼整個房間的風水格局都會隨之改變,犯了風水,就必將給家庭帶來負面影響。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俗語:紅皮蘿蔔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說農村的俗語,現在年輕人知道的都少了,但是老年人卻沒有忘記,這是祖先留給後代最寶貴的財富。下面這兩句俗語,知道的農民,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了,你聽說過嗎?你知道這兩句俗語背後是啥意思嗎?①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有人解釋「丈夫」,說一丈之內才是夫。
  • 俗語:「家中三喜能人出,門前四樹輩輩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內裡是邏輯經驗總結。古代社會中,古人將生活經驗總結出來,供後輩學習。時間久了,就形成龐大的俗語體系。相比詩詞歌賦,俗語顯得市井,但從傳播角度看,俗語傳播度遠高於詩詞。俗語:「家中三喜能人出,門前四樹輩輩窮」肯定有人聽過,三喜和四樹是生活中的表現。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俗語都很熟悉,因為家中的老人經常會說上幾句。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因為他語言簡單易懂,沒有那麼深奧,不想詩詞歌賦那麼辭藻華麗,讓人很難理解其中深意。俗語內容雖然簡單,大部分都是幾個字而已,但是一字千金,其中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如果領悟到其中的真正含義,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有很大幫助。
  • 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
    提要:俗語「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完美,我們的老祖宗用一句俗語給出了我們答案。那便是人生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有一個家庭,有老婆做飯,有地產糧,有棉襖遮寒就知足常樂活著,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的活著。它其實講的是男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古時候的底層勞動人民要求不高,只要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家人能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就覺得很幸福了,這充分反映了過去貧窮的年代,人們的理想嚮往也是非常低的,人生的目標也是非常低的,這是適合當時的社會。那麼放到現在,這句老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