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共享員工」可謂席捲了全行業的關注。很多企業也在疫情期間了解到「共享員工」的概念,並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解決自己的用工問題。「共享員工」和「靈活用工」之間有何關係?以及「共享員工」是否有望成為一種大眾化常態化的用工模式?此次,我們有幸邀請到萬寶盛華大中華副總裁徐一平女士就之前收到的一些來自企業及媒體提出的問題展開一系列分享。
「共享員工」屬於「靈活用工」的一種
「靈活用工」的特點在於靈活,時間和空間上的靈活。通過資源的精準匹配,讓最合適的人在最合適的時間地點幹最適合的工作。
萬寶盛華大中華作為率先將「靈活用工」概念引入國內的企業,開展靈活用工服務以來一直包含了「共享員工」這個概念。「我們的外包員工就是共享的。我們通過客戶不同的需求,把一個員工共享到不同的客戶端去交付工作任務。比如我們和員工籤兩年的合同,他在一個客戶端呆三個月,結束以後我再把他派到別的客戶端,這是非常普遍的我們靈活用工的落地方式。」 靈活用工的誕生源於很多企業用人需求存在波段性,如果按照旺季的需求來招人,在淡季可能產生過高的人力成本,特別是對於毛利較低,依賴高周轉的企業,需要通過靈活用工的手段來釋放成本壓力,提高用工效率。經過此次疫情,相信有更多企業感受到靈活用工模式相較於傳統用工模式的優越性,萬寶盛華大中華一直也在通過靈活用工和企業共克艱難。
自發調配進行「員工共享」還是人力資源公司合作「靈活用工」?
近日,據一項由清華大學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大學發起的,針對995家中小企業的調研顯示,有62.78%的企業認為,近期主要的運營成本壓力來源於員工工資和企業五險一金。
針對這一問題徐一平女士指出:「目前很多公司都面臨很高的人工成本,有可能或多或少會進行人員調整。有一些行業會出現短時間人員的冗餘,同時也會有一些行業在疫情中興起,出現大規模的增長。靈活用工目前能夠做到的是快速進行供給與需求的調配。在調配的過程中,可以植入一些簡單的通用技能培訓,以及人員的職業規劃,可以更好地做到人崗匹配。此外,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風險的把控。」
以這次盒馬生鮮喊話其他餐飲企業,發出「招工令」為例,可能屬於企業自行調配人力資源的行為。其中牽涉大量政策、法律、以及各方權利、義務與責任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如果企業目前還不具有有效地規避「共享員工」潛在風險的能力,還是建議有類似需求的企業通過專業人力資源第三方公司,通過靈活用工調配企業之間的用工需求。或許有一些企業還會有這樣的顧慮,在和一些人力第三方公司合作時,存在權責劃分不清晰,響應速度緩慢,外包員工的質量與自身員工的質量存在差異等諸多問題。「尋找一家專業的合作夥伴就顯得尤為重要。」徐一平女士強調。
萬寶盛華大中華疫情期間 「靈活用工」的舉措
疫情期間,對內對外我們的工作重點都是通過自己擅長的人力資源服務協助企業和員工共克時艱。
對外,我們根據疫情階段的特點結合客戶的實際情況,推出了更高效的疫情期間的「靈活用工」服務產品,諸如:線上面試,線上溝通,服務熱線,及時協助客戶處理疫情期間的用工突發問題及突發事件。
此外,我們還免費開放了萬寶盛華大中華一系列的數位化服務產品,希望在疫情期間,助力企業更高效的工作,提升遠程辦公和自主管理的便捷度。 對內,我們通過自有的數位化平臺ManpowerCare為外包員工植入了一系列實用的通用技能培訓,包括人員的職業規劃,時間管理,遠程辦公溝通策略,商務談判,人際溝通等,幫助員工充分利用空餘時間,抓住發展機遇,也為疫情後實現更精準的人崗匹配打好基礎。
目前市場上的靈活用工服務大部分更關注如何實現供給與需求的適配,然而調配的過程中員工個體的發展往往是為人所忽視的問題。萬寶盛華靈活用工密切關注對員工專業技能的提升,幫助他們在每個職業發展階段,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並助力他們實現自我突破。 從「靈活用工」到「共享員工」,其背後的邏輯其實並沒有發生很大的改變。「共享員工」的被接受被傳播讓我們看到在現今多變的商業環境下,「靈活用工」服務所蘊含的更多可能性。這或將成為一個契機,打破企業對於傳統用工模式的思維定式,推動靈活用工走向常態化,催生出新的工作場景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