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五大處事法則,你若讀懂,終身受益

2021-02-13 國學文化

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曾說:「《三國演義》是一部經世治國之書,也是一部有情有義之書。」對於許多人來說,《三國演義》不僅是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更是一座歷經滄桑的人生大課堂。

《菜根譚》有言:「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繪畫講究留白,做事講究變通,懂得給自己留退路的人,才能進退自如。

要說《三國演義》中的「逃跑專家」,那自然非劉備莫屬。

劉備在創業前期,可謂是將36計中的「走為上計」發揮到了極致。

無論是面對呂布的反戈一擊,還是曹操的突然襲擊,他都能化險為夷,成功脫身。

究其原因,則是劉備平日裡做事,時常為自己留有餘地。

有一次,劉璋的親信張松途經荊州,受到了劉備的盛情款待。

張松素來欽佩劉備的才能,又見他如此禮賢下士,便在席間勸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

對於張松的提議,劉備不置可否,只是熱情地從旁勸酒。

後來,張松又派他的好友法正,前來詢問劉備的想法。

酒過數巡,法正低聲問劉備:「張松昔日的提議,您考慮得怎麼樣了?」

劉備聽後,緩緩答道:「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

劉備的這句話,蘊藏著極深的處世智慧。

他不是不想奪益州,而是在預估這件事的風險,從而事先給自己留好轉圜的餘地。

如果過早表態,那麼事情一旦敗露,不僅圖謀益州的計劃會落空,日後還會給自己多樹一個強敵。

後來,他收到劉璋的邀請,提兵入蜀。

這一路走來,他一面與劉璋互通書信、表示友好,一面收買人心,於沿途所經之地布下自己的親信兵馬。

可謂是每行一步,都留有兩手準備。

正是如此,劉備才能在他人的地盤上混得風生水起,最後成功蠶食益州,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

人生就如一盤棋,有時候,「留有餘地」要比步步緊逼更加高明。

步步緊逼雖能得一時之利,卻也有後顧之憂,而留有餘地就像一道護身符,讓你的人生不致陷入僵局。

話不要說得太滿,事不能做得太過。

只有這樣,當你山窮水盡之時,才能夠有峰迴路轉的機會。

學會留餘地,人生之路自會越走越寬。

把目光延伸到別人身上,平心靜氣地去思考,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還有人比關羽更狂,那這個人非禰衡莫屬了。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過於狂傲,常常口不擇言、目中無人。荀彧是當時的一代俊傑,德行智謀俱是一流,然而就是這樣的賢人,卻被禰衡稱作「臉可弔喪」。後來,孔融將禰衡推薦給曹操,禰衡表面上雖然應允了,但心裡卻很看不起曹操。有一次,曹操讓他演奏樂器,他竟當眾脫衣,擊鼓叱罵。曹操雖然惱怒至極,但又怕落下不能容人的惡名,於是便饒他一命,把他送到荊州劉表那裡去了。被送到劉表處後,他仍舊目中無人,惹得劉表心中不快,於是又把他送給了性情急躁的黃祖。這黃祖是一介武夫,他可不像曹操、劉表一樣顧忌自己的身份名聲。當禰衡再一次狂性大發時,黃祖二話不說便將他給殺了。有句俗語說:「喜歡聽的,耳朵就不背,心裡也明了;不喜歡聽的,耳朵就背,心裡也搞不明白。」恃才傲物,處處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其實不過是井底之蛙。「張魯犯界,乃癬疥之疾;劉備入川,實心腹之大患。」其實,在劉璋心裡,帶著不足萬人入川的劉備才是「癬疥之疾」。但他沒想到,就是這「癬疥之疾」,最終讓他落了個傾家蕩產的下場。生活中的細節就如同鞋子裡的一粒沙,雖然微小,但如果不加以重視,便會有把腳磨破的風險。赤壁之戰時,黃蓋借著東風,帶了二十隻裝滿硫磺、焰硝等點火之物的船來向曹操詐降。曹營眾人都在為黃蓋來降而高興,惟有謀士程昱眉頭緊鎖。如果糧食在船中,船必然穩重,吃水深;如今這些船,全都輕飄飄地浮在水面。況且今晚東南風颳得這麼急,他們怕是要採用火攻之法,我們不能不防啊!」正是對細節足夠重視,才使得程昱準確無誤地識破對方計謀。只可惜此時的曹操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否則也就不會有後來大敗而逃的狼狽相了。朱自清曾說:「細節就是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細。」由細節入手,乃知乾坤有容;以細節為基,方可節節攀升。

說到有始有終,「義絕」關羽那是當之無愧的。

建安五年,曹操突然發動對劉備的襲擊,措手不及又實力懸殊的劉備軍瞬間便被打散。

在亂軍之中,劉備僥倖逃脫,而關羽卻因走投無路,不得已降了曹操。

曹操十分看重關羽的才華,一心想要把他收入麾下,甚至還打出了感情牌。

張遼和關羽本是老朋友,曹操為了留住關羽,便讓張遼私下裡去探探關羽的口風。

當張遼問關羽今後有何打算時,只見關羽仰天嘆道:

「我知道曹公對我極好,但是劉將軍待我情義深重,我發誓和他同生共死,永不背叛!」

大丈夫說到做到,不久之後,關羽打聽到了劉備的下落。

他毅然決然地掛印封金而去,並說出了一句名言:

「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

正是關羽的有始有終,成就了他的千秋忠義名。

唐代詩人盧仝曾說:「人生何所貴?所貴有終始。」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但卻可以做到有始有終。

人活一世,千頭萬緒,我們常常在一念之間就改變了原來的初衷,轉而做出另外一種選擇。

這正是因為我們缺乏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要知道,無論是成就一番事業,還是塑造高尚人格,都離不開一個「恆」字。

惟有善始善終的恆心,才能讓生活中的美好成為永恆。

蘇東坡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了曠達通透的人生境界。世間之物,來去無常,我們更應正視人生中的得失,擁有時懂得珍惜,失去後也不必嘆惋。曹操擔心劉備和呂布強強聯手,於是便用了一招「驅虎吞狼」之計。劉備向來以漢室宗親自居,自然不能抗旨,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帶著關羽出發了。劉備既沒有狠狠斥責他,也沒有因為失了城池而憤恨不平,他只是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劉備看淡得失的「寬舒氣象」,不僅讓關羽、張飛深為折服,也為日後成就大業奠定了基礎。看得開的人,往往都有一雙慧眼,能透過眼前的得失,看到遠處的風光。看不開的人,則會一葉障目,為眼前小利沾沾自喜,為眼前小失悲痛欲絕。凡事看開一點,無論是鮮花與掌聲,還是挫折與失敗,都一笑而過。魯迅說,每個中國人身上都有「三國氣」,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三國》。

讀《三國》,讀的不僅是奇謀秘策、刀光劍影,更是世道人心、人情冷暖。

它如同一座「智慧寶庫」,內裡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我們隨手拈來,便可以受用終身。

事前留有餘地,才可進退自如;事後看淡得失,方是智者氣象。

以細節為基礎,以謙虛為準則,以有始有終為信念,這才是成功的秘訣。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洞見(DJ00123987)旗下專欄作家。洞見,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五大處事法則,你若讀懂,終身受益.
    著名文學評論家孟繁華曾說:「《三國演義》是一部經世治國之書,也是一部有情有義之書。」它寫盡了英雄情義,道盡了世間人心。對於許多人來說,《三國演義》不僅是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更是一座歷經滄桑的人生大課堂。在這座人生課堂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處世哲學。其中更有五大經典做事法則,值得我們細細玩味。
  • 高明的三條處事法則,很少有人明說,但是能讓你受益終身!
    高明的三條處事法則,很少有人明說,但是能讓你受益終身!文/處世大絕學人生在世離不開朋友,朋友是你在生病時默默的關心,朋友是你在開心時第一個來祝賀你。一個喜歡在背後說長道短的人,也會在別人面前說你的壞話,一個在別人面前忠厚老實的人,也會給你最赤誠的愛。
  • 三條社交「潛規則」,讀懂受益終身
    世上沒有不帶傷行走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明白:天不渡人,人需自渡。分享三條社交潛規則,讀懂受益終身。01做人少管閒事,也要少說閒話講一件小事。等電梯的時候,碰見一對夫妻在吵架,我默默地站到了邊上。他的隨從忍不住說:「老爺,有人在罵你,沒聽見嗎?」他回答:「你聽錯了。」隨從說:「沒錯,他罵的就是你的名字。」他說:「世上不只我一個人叫婁師德,他肯定在罵別人。」這時,那人越罵越狠,隨從又說:「老爺,您聽,那人在罵您是畜牲。」
  • 若能讀懂受益終身
    若能讀懂受益終身。在古代,「三」只是一個泛指數字。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三光」可以解釋為三種時光,而「三慌」則是三種令人發慌的事情。第一、早起三光時間就像東去的流水一去不復返,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有限的時間或生命。對於一個人而言青春年少時,才是人生中最寶貴的階段。一旦錯過了這段美好的時光,就只能留下無盡的感嘆和回憶。
  • 夜讀丨三條成年人的社交「潛規則」,讀懂受益終身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之所以能從一個織席販履的街頭小販成長為雄霸一方的諸侯,這得益於:重情,靠譜。諸葛亮曾在《出師表》裡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2021年最新7大生存法則,讀懂受益一生
    今天,有書君為大家總結了2021年的7大生存法則。很多人的生活複雜且痛苦,就是沒有理解生活的本質,這7大法則關乎每一個人,讀懂了順遂一生。01 對待小人,要麼心狠,要麼裝傻佛語中,有這樣一個經典提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 《三國演義》中的4副對聯:你若看懂,一生受益
    經過層層博弈,終究是諸葛亮勝了司馬懿幾分。在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算計後,他仰天長嘆:棋逢敵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縱使司馬懿一生慧眼識人,機智隱忍,仍不忘告誡自己戒驕戒躁。作家梁曉聲曾經寫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早些年,他曾擺地攤兒賣書,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蹲在他面前挑挑揀揀。   梁曉聲慫恿道:「都買了吧!
  • 【人生感悟】人生路上五句話(終身受益)
    這裡有幾句話,看了或許會讓你終身受益。 人生路上有三看:一看遠、二看寬、三看淡 1.看遠 即尋找目標,尋思境界。飛翔充盈人生,境界提升人的形象。給思維插上翅膀,就要打開心靈的門窗,走上山岡,站得高看得遠。
  • 有什麼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
    讓人終身受益的人生哲理有許多,但讓我們受益匪淺、深入人心的人生哲理有下面這三條:一、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旅行,不必太在意結果,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有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為人處事,不能半途而廢,要善始善終,即要對得起別人,也要對得起自己。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凡事只要盡心盡力,人生便可無怨無悔!
  • 揭秘《易經》的奧秘:讀懂裡面的這1個精髓,受益終身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曾說過:讀懂《易經》你就能讀懂生活。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據《論語》記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是到五十餘歲才讀《易經》麼?當然不是,而是《易經》包涵天地真理,孔子自認年輕時閱歷太淺,無法從中得到收穫,於是在"知天命"年紀開始專心鑽研。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讀懂了老子這句話終身受益
    是說回歸是道的運動需要,柔和是道的運用法則。「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間萬事萬物因為有而存在,而有也是因為無才產生。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老子在《道德經》第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等章節裡,老子從各方面論述了「道」的理論。
  • 孫子兵法:讀懂5大思維模式,受益一生
    基於此,大可不必將《孫子兵法》簡單的視為「兵書」來看,應該將其視為頂層謀略架構,其思維精髓不僅適用於兵家、更適用於一切事物環境下的應對,能夠讓你在運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途徑。孫子兵法換言之,讀懂並領悟了《孫子兵法》中的5大頂尖思維模式,學會謀略,便能夠應對自如的尊上馭下,成為一個精通謀略的人,從而受益一生。
  • 重讀《聊齋志異》,總結出這三條處世智慧,讀懂一條受益終身
    木母又找機會對女兒說:你婆婆如果一定叫你守寡,決不能給她好臉色看。金母聽後越加氣憤,當晚金生色託夢給金母,希望她能兌現承諾,不要為難媳婦,金母雖然心中有氣,為了讓兒子安心便也含淚答應了他的請求。若木母格局能大一點,不唆使女兒改嫁,或許女兒也不會名聲盡毀,臨死也不得善終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育人先克己,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是女兒最好的教材,格局大的母親目光長遠,不會為眼前的蠅頭小利所惑。
  • 站好渾圓樁受益終身!
    第二十五章中也有,如:「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等等,知道了人是自然的產物,就要遵循自然法則,也是道的法則,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追求物質的同時,也要有精神的享受。道德經在第十二章中,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的教導,在第四十四章中教導:「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 16個字點出社會現實法則
    而《鬼谷子》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則比縱橫更為龐雜,因為它的核心針對的是社會法則,而鬼谷子的的追求就是「社會聖人」。在開篇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 你若真的讀懂《西遊記》,就看透了人間百態
    如今再讀孫悟空,方知人生的生存法則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有多少單位也是外行領導內行,不懂業務的坐在第一把交椅上瞎指揮,又有多少人忠心耿耿為領導辦事,為事業打拼,到頭來落得一身埋怨,受排擠,遭到打擊報復,但是又能怎樣呢?人在人眼下不得不低頭!為自己,為家人,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忍」吧,有些路,你必須自己走。孫悟空亦然,因為他追求的目標更高,他一心想被早日封神。
  • 民間故事集《三言二拍》,揭露最真實的人性,讀懂中國人的處事智慧
    」從《聊齋》、《江湖奇俠傳》、《封神榜》講到《三國演義》、《三俠五義》……寥寥數語,便把人物性格裡的善惡美醜、光輝陰暗描繪得栩栩如生。所以也無怪乎,不論是學術界人士,還是菜攤的小販;也不論兒童,還是耄耋老人,都愛聽他的趣味解讀。
  • 墨菲定律:三個受益一生的黃金法則
    當時真正的發現並去研究它,你會找到人生的某種規律。今天我為大家總結出了三個重要的法則,懂得它你將受益一生。02動力來源於監督我們是否會有這樣一種感受,不論你現在處於學習或者還是工作的狀態,沒有領導或者老師看著你的話,你就什麼都不想做
  • 擁有這幾張歷史地圖和人物關係圖,讀懂原著從此愛上三國演義
    陸柏熺讀三國第2期東漢及三國諸侯割據分布記得第一次讀原著三國演義是上初二的時候,的確有些費勁,對三國演義中所提到的地理位置幾乎是一片空白,重點是還有一些生僻字不認識,閱讀困難致使我淺嘗輒止。讀懂三國演義掌握其中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幾大重要戰役的分布比較重要,首先是第一回桃園結義中張角勢力分布及東漢末年的州郡劃分。
  • 6個讓人很舒服的溝通技巧,看完受益終身
    恰到好處的目光接觸。萬能讚美公式:當你做X時,我感覺到Y。(或是「我感覺到Y,當你做X的時候。」)比如: 「你給我做早餐時,我感到受寵若驚。」「你能想起我,讓我非常感動。」 套用這個公式去表達,不僅能幫助我們避免「空洞」的恭維,也能幫我們表達出清楚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