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住在國內的人來說,這兩點無足輕重,因為大部分人平時不會接觸外刊,也不會去刷國外的網站。
但是對於海外華人來說,這是非常有害的,因為他們身邊的人會有意無意地把對中國、對華人的歧視偏見投射到每個黃皮膚黑眼睛講中文的中國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海外華人的兒女子孫從小接觸到的信息絕大多數是英文,很多二代移民只會說中文卻不認識中國字,英文的信息將決定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這些二代移民從小生長的環境、他們周圍的人對中國、對華人的看法,直接決定了他成長期間的自信心和人格發展。
目前,我作為一名海外華人,我的兒子作為將來的二代移民,能非常直觀地體會到國外人對於中國的負面看法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歧視永遠存在我從來不抱有【國外人可以不歧視華人】的夢想,因為歧視之前存在、現在存在、未來也會存在,這是人性使然。
但是內心偷偷歧視,和明目張胆的在網上發表歧視性的言論,是截然不同的。
而現在,國外社交媒體上歧視性的言論已經頻繁到令人髮指,不忍直視。
說實話,每一次看到「Chinese Shit」都讓我難過到不行,想要留言去頂回去。但是這樣的言論何其多,我又怎麼可能花無數的時間與別人辯論?
我可以選擇不去看、不去聽,因為看了聽了只會讓我難受。但是這怎麼可能?在學校讀書期間,我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我既然已經在國外工作了,我想要融入這個世界,我想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我想要往上爬,那我就必須去看、去聽。
我們需要的聲音一周之前,我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兩種:
但是問題來了,就算我的朋友圈、我的讀者、華人群體支持我的想法;就算華人熱愛我們這個民族、我們這個國家,對海外華人當前的處境並無太大幫助。
對海外華人而言,我們目前最缺的,是在英文世界裡,華人主動發出的聲音。
這樣的聲音不是在歧視言論下面跟對方互罵300回合然後被定義為小粉紅;這樣的聲音不是標準國罵然後被定義為機器人或五毛黨;這樣的聲音更不是和外媒一樣抨擊國內的各種事件然後被讚揚為言論自由的先驅者。
我們不缺以上三種聲音。我們當前最缺的,是英文的、民間的、主動的、理性的聲音。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原因如下:
1. 英文的很簡單,想要讓我們的聲音有更多非華人受眾,必須直接寫英文,讓人家能看懂我們在說什麼。
2. 民間的這個也很好理解,所有中國官媒的英文報導,老外是不信的。相對官媒來說,不管民間的聲音是真是假,英文受眾都更願意買帳。老外非常相信本國官媒,但只要是關於中國的事情,來自中國民間的聲音的影響力,遠大於官方(比如最近剛在美國出版的《方方日記》)。
3. 主動的主動發聲和被動發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打個比方,我每周更新一篇公眾號是主動發聲,因為不管有沒有人看,我都在寫,而且我寫的是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而被動是指,只有當別人跟我說,Luna你能不能寫一下這個話題,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的時候,我才去寫。換言之,我寫什麼完全取決於別人想聽什麼,完全取決於這個世界對我的期待。所以,在歧視性的言論下面留言跟帖,從本質上來說也是被動發聲。
英文世界裡,我們固然缺乏被動發聲,但當下最缺的還是主動發聲。
4. 理性的理性指的是不發表歧視、辱罵、惡意中傷的言論。
我經常看到一些愛國人士會在留言區罵回去,既然是罵回去,言語間不乏髒話粗話。雖然我們可以說,別人也說髒話罵我們,聽了很不舒服;但是別忘了,媒體是很喜歡斷章取義的。
我多次看到外媒的報導中帶有中國人發表的辱罵言論截圖和高票點讚,文章的基調和結論可想而知:你看,中國人就是沒素質,而且這樣的言論在中國還很受歡迎。文章下面的評論也可想而知:中國人民智未開,被洗腦洗慣了。
這樣的報導對中國、華人群體形象是有很大損害的,我們不能決定外媒如何截圖、如何選擇性報導,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從自身做起,不去主動發表無意義、辱罵性、歧視性的言論。
因為你要知道,就算你罵爽了,就算你骨子裡是滿腔熱血在支持中國,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言論對中國百害無益。
目前存在的聲音目前在英文世界裡面,我能看到的有以下幾種聲音:
而有些華人是用中文發出了正面的聲音,這點固然很好,但是受眾往往只是華人群體。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例子,包括了以上5種不同的情況。大家可以發現,它們或多或少滿足了以上四個要素中的一部分,但是沒有滿足全部,我們極度缺失滿足四個要素的聲音。
1經歷了漫長的思考、和一些朋友聊完之後,我決定了:既然我在英文世界中看不到來自華人民間的、英文的、主動的、理性的聲音,那麼我就要成為這樣的聲音,我就要率先發出這樣的聲音。
就算我的聲音微弱,就算我的英文達不到母語人士的水平,就算我寫的東西可能沒有人會看,我也要去做這件事。
因為我內心堅信: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我會先開始寫英文的博客,我會寫我眼中的中國,我的受眾是英文讀者。我之後也可能會做一些視頻,根據我的精力來決定。
如何保持客觀?一定有人會質疑:你為什麼要寫正面的東西?你難道看不到中國的問題嗎?你只是一個可笑的、被洗腦的、裝睡的人。
我承認,中國有很多問題,外媒的批評有些確實有道理。但是試問,**哪個國家沒有問題呢?而世界上,有哪個國家遭受的批評像中國這麼多呢?**毫不誇張的說,外媒凡是以China為標題的文章,99%是負面新聞;最讓我難過的是,就連中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降低,都是負面消息,假如文章的標題換成美國英國或義大利,底下絕對是一片歡欣愉悅讚美。
89我就想問,難道中國人配不上這樣的好消息嗎?難道沒有人因為中國的病例變少而發自內心的開心嗎?我們在同一個世界,為何遭遇截然不同的待遇?
如果外媒、外國人都做不到絕對客觀,憑什麼要求我一個普通人做到毫無私慾?
至少,我不會因為國外的病例增加而歡欣雀躍,我也會真心祝願英國首相早日康復。
有人會說,批評中國是為了中國好,為了改變中國。
但是我們都知道,培養一個孩子,要適當的批評和適當的表揚,就算是無惡不作的孩子,在合理的培養下,也有閃光的地方。
對於我們的國家,難道不是一樣嗎?做得好的地方就應該表揚,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批評,但絕對不能中傷、不能貶低、不能侮辱。一個孩子會在這樣無情的聲音中喪失自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一樣。
有些人可能覺得,外媒對中國的極端批評是恨鐵不成鋼,出發點是好的,我們應該抱以理解。但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外媒絕不是為了讓十幾億中國人過的更幸福更快樂才天天罵中國,它們的根本出發點,絕對是為了閱讀量訂閱量,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讓本國的國民過的更好。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是人性;每個國家也是自私的、互相競爭的,這是常理。
身為中國人,我想要維護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是出於我的人性;我批評自己的國家,是為了讓它變得更好,但我的批評絕不是貶低、中傷、侮辱,正確的批評是提出實際的、符合國情的、建設性的意見。
關於愛國有人問我,你覺得老外愛國嗎?
我的回答是:他們愛不愛國我不知道,至少他們不以自己的國籍和民族感到羞恥、感到低人一等,就算他們的國家民族有再多的問題,他們批評管批評,總體還是持正面的態度,尤其是在外人面前,10句話裡面可能有3句負面批評,剩下的7句都是正面的。
每個正常人都有自己想要維護的東西,老外一樣,中國人亦然。我們也許對國家的現狀有諸多不滿,但是我們的國家真的一無是處嗎?我們有必要天天跟外人吐槽自己過的多麼不幸福嗎?也許我們是出於好意,但是在別人看來,一個中國人說中國不好,和一個外國人說中國不好,哪個更可信?當然是中國人說的更可信咯。
換言之,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對自己國家的負面評價,殺傷力是巨大的。海外華人尤其如此。
假設一個留學生在接受外媒採訪的時候用英文說,「我們國家如果說錯話是要被關進監獄的,我在中國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你覺得老外聽了會有什麼感覺?他們一定會覺得,我之前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那些果然都是真的,中國真的是個很可怕的國家,中國人都過得好慘。
假如我們能多關注一些我們國家好的地方,我們國家在進步的地方,在批評國家的同時,也多一點認可和鼓勵,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會不會更有自信呢?
我還經常舉這樣的例子:我研究生畢業於澳洲莫納什大學,在莫納什讀書的時候,我可以吐槽學校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是畢業之後,但凡跟別人聊起我的母校,我都會說莫納什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總體來說是一所很好的大學。
為什麼我不抓住學校的缺點、大力吐槽它多麼多麼差勁呢?因為我是莫納什的畢業生,維護母校是我的人性。在莫納什讀書的經歷屬於我的過去,它代表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為啥要天天跟別人說我讀了個很差的學校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抹黑嗎?而且最關鍵的是,我的學校並不差啊,還真挺好的,國內沒聽過的人可能這是個野雞大學,其實並不是的!!
同理:在國內生活的時候,我們可以跟身邊的人吐槽國內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是出國之後,跟別人聊起中國,我們是否可以多說一些正面的事情呢?畢竟,中國是我們生命的烙印,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都將帶著炎黃子孫的印記生活。
我們難道不希望在世界的舞臺上多得到一些尊重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別人會來尊重我們嗎?
結語所以,在英文的世界裡,我要發出的聲音是正面的、積極的,因為英文世界裡最不缺的就是對中國的批評。
而且,我不認為說中國的好話,就等於被洗腦,等於無條件偏袒,等於喪失理性客觀,等於無腦愛國。
如果一個人能拋棄自己的種族和國籍,保持絕對中立客觀,那麼這個人也許是聖人,不過聖人往往是反人性的。
我不是聖人,我就是個凡人。我是生活在海外的華人,我是希望中華民族能得到更多尊重的華人,我是承認中國有問題、卻堅信中國的優點多於缺點的華人,我是相信中國值得在英文世界中得到更多正面反饋的華人。
我決定,今後我將在英文的世界裡,主動發聲;同時我也呼籲,全世界所有會講英文的華人,都能開始在英文世界中,多發出一些來自我們的、理性的聲音。
如果你在看外媒的時候覺得憋屈,就說出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你不需要苛求自己做到完全客觀理性,因為你代表的是華人群體,不是上帝視角也不是聖人;在面對歧視性的言論時,請你克制憤怒,合理選擇回應時的文字,因為辱罵只會損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形象;如果你覺得中國有問題,批評可以、中立可以、客觀可以,但是記住,如果出發點是好的,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比單純的貶低抨擊更加有意義,同時要接受我們國家是有缺點的,努力看到我們國家的閃光點。
最後想對所有海外華人說:在國外,我們就代表了中國。為了自己和下一代,為了海外華人,為了中國,請不要保持沉默,請不要發表辱罵性的言論,更不要惡意貶低我們的國家。即使我們身在國外,即使拿到綠卡乃至換掉國籍,中國永遠是我們的根,我們終將與中國榮辱與共。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are all Chinese, think about what we can do for our nation and race, for our own good.
ABC傳媒平臺
澳洲熱門資訊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熱點關注 | 好文分享
廣告、商業合作請掃碼聯繫
電話
0426956003
+61 92801155
洽談郵箱
abcmedia@abcsyd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