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懷中的小嬰兒轉眼間學會了站立和行走,便有了「在不安世界裡尋求安全感」的訴求。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你的孩子是否膽小而總是缺乏自信?
你的孩子會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或者被欺負嗎?
有調查顯示,接近20%的孩童正在受到焦慮症的影響,而這已成為現今兒童較為普遍的精神狀況。假如你以為只有成年人才會「真正的焦慮和恐懼」,那麼你是否知道,成年人心理癥結的根源來自哪裡?這些癥結正是來自於Ta的原生家庭,根植於Ta的童年。
心理學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恐懼是這樣總結的:
嬰兒期——陌生人恐懼
幼兒期——分離焦慮和環境恐懼(1歲左右出現,持續至幼兒園後期)
小學期——現實危險恐懼(如天災,意外,壞人,疾病,藥物等)
中學期——個人比較與社會認同焦慮
高中期——身份認同焦慮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但「獲取幸福」——毋庸置疑,是一種強大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建立於完善的自尊自律人格體系,更來源於孩子們「本自富足」的心靈。當一次次面對人生各種挑戰和「焦慮源」時,他們能夠憑藉自身能力從容應對,甚至可以影響周圍的人,並終將這種能力傳遞給他們的下一代。
為此,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把「心靈成長」教育放在首位。十年前,歐洲多家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和疾病療愈的協會和團體,共同發起了旨在「幫助兒童遠離焦慮,克服恐懼心理」的項目,除了專業性的講座和課程,更強烈的訴求來自於如何將項目理念普及至家庭教育,當他們在國際書展上遇到了澳洲TBC環球出版集團,這個有著近40年歷史的澳洲老牌出版商時,這個項目的「落地」終於得以實現。
「我也會害怕」心靈繪本系列(英文原版系列名「who’s afraid」),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承載著愛與關懷,誕生了。
「動物,是全球小朋友共同的夥伴,它們的故事,會更具備接納性從而幫助到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孩子們。」
「who’s afraid」系列一經面世,就收到了孩子、家長和老師的熱烈反響,並在短短幾年間陸續被譯為20多種語言,發行至歐洲、南北美洲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收穫讚譽無數。
抱持著這樣的情懷,著繪者們將「我也會害怕」系列的主角設定由6位性格各異的小朋友改為最終的6位動物主角:
一隻堅守淺灘懼深海的小鯊魚;
一隻天生怕水的小水獺;
一隻有社交障礙的小棕熊;
一隻不敢展翅的小山鷹;
一隻患了恐高症的小長頸鹿;
一隻抗拒夜晚的小貓頭鷹。
這套書正是以積極樂觀的主題,幫助孩子們認識到自我焦慮的根源,找到自己強大內心的潛力,同時讓父母理解孩子內心狀態,避免從大人角度看孩子的「問題」,各種巧妙地方法隱藏在字裡行間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當我們翻至故事的結尾,會看到那充滿恐懼和無措的小眼神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閃爍著的,堅定、積極、樂觀、自信的目光。
6位受困於心理障礙的動物夥伴都是幸運的,因為它們紛紛得到了家人、朋友、親朋長輩的接納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被以巧妙、愉悅、簡單有效的方式疏導,真正從心底裡打開癥結。
除了暖人心,啟發愛的故事本身,我們在閱讀時還能充分感受到創作方對畫面的用心設計,個性鮮明的角色,分別來自於生活在完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我們能從優美細膩的畫面和色彩中,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風貌,雪域高原的遼闊,茂密森林的夜色,能身臨其境地了解到這些動物夥伴的生活習性。閱讀本身,就如一場旅行。
從發現,認識,到懂得,學會,再到相信和最終自我突破之後,所獲得的自信滿滿與無所畏懼,每一本書,每一個故事,都見證孩子們每一個踩下的堅實腳印,每一寸與無所畏懼縮短的距離,見證孩子們突破自我的努力。
親子情感像滿滿充溢在孩子們內心小屋中的美妙滋味,而焦慮感和恐懼症會為這美妙小屋設下一道緊鎖的心門。
強行而入即便短期打破壁壘,但同時會對整個小屋造成破壞,更多心防會因此層層聳立。
作為家長們的盟友,我們想做的就是發現和傳遞這樣一把可以打開心門的神奇「鑰匙」,並讓「解鎖過程」儘可能地簡單易行。
這套書畫風暖萌,色彩柔和,環保綠色印刷,更是讓孩子們安心享受閱讀好時光。
一百多年前,世界教育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和改革家蒙臺梭利女士曾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寫過一段話,這段話成就了其建立的蒙氏教育體系的核心理念,並感染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和教育者。今天,我們也援引這段話,與大家共勉:
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個偉大的使命,他們是唯一能夠和必須拯救自己孩子的人,因為,他們具有社會中組織起來的力量,並能在共同生活的實踐中採取行動,他們必須意識到自然界託付使命的意義,這個使命超越社會,因為他們的手中確實掌握著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