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美》作詞:呂永新 作曲:羅亦歡 演唱:王文捷 王新鵬
繁華的時代,喧鬧的街市,
古老的騎樓老街,顯得有些陳舊,
可這座城市的過往,
就藏在古街的一條條小巷裡,
一個個舊舊的院落裡,
和在這裡住了一輩子的老人,
他們臉上的皺紋裡。
第一怪是「無雨大水來」
這是汀江上遊洶湧而來的洪水造成的
為防水淹
老街兩旁的騎樓的底層都建得特別高
第二怪是「無田有谷曬」
這是因為住在鎮裡的都是富人
到秋收時租戶進鎮來交租
因而稻穀就在城裡曬了
第三怪是「無男肚會大」
這是因為男人都外出謀生去了
留下女人在家帶老攜幼
故造成外人的誤解
那斑駁的牆面
破損的門窗
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風雨衝刷之後
仿佛在告訴人們這裡曾經的繁華和風韻
時間來到上世紀50年代
於是這裡就有了一家公私合營飯店
曾經的公安機關駐地
過去的服裝廠
理髮店、鐘錶檔
都還是過去的老樣子
走在騎樓老街
一呼一吸之間,美味充斥鼻間
處處飄香
麵條在滾燙的熱水中翻騰旋轉
師傅嫻熟地撈起麵條,把握時機不差分毫
熱騰騰的麵條撒上蔥末、肉碎兒
淋上一小勺自家熬製的豬油
再來一碗剛出鍋的「三及第」或肉丸湯
豐盛的早餐開啟了老街的一天
這也是屬於客家人獨特的記憶
筍粄,晶瑩剔透的粄皮裡包裹著
翻炒過的筍絲豬肉,
一口咬開,
筍絲的脆爽融合豬肉的香氣,
這才是家鄉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它被做成餃子狀,
也許是表達客家人對中原地區生活的一種懷念。
陳仁活攝
老街上仍舊還有許多人居住,
其中不乏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人,
他們當中有些人
從出生便未曾離開過老街。
廖俊鴻攝
杜友農攝
他們有些已經四世同堂,
現在子孫加起來有三五十人。
孝順的子孫搶著接他們一起住,
老人們總說:
我們不去,在這古街好,門一開就是人,
我從小這裡長大,
古街近百年的事兒我都記得。
樓正瑋攝
問他們的長壽秘訣:
喜歡笑,心態好,粗茶淡飯從不挑。
老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它保存下來,流傳至今,
因為那些老牆舊瓦古建築,
更因為它的古文化底蘊。
這條始建於明清時代的老街,
它的街頭巷末都是厚重的。
時光荏苒,
它始終冒著記憶中的煙火氣。
它藏著最質樸的美好。
老街巷裡的居民,
是這座古城最好的讀者。
文中圖片除標註作者出處的,其他均來自哇哇自在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