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審判。
希特勒的罪惡政權由此走上崛起之路。
入圍2018年猶太季刊-溫蓋特獎(JQ-Wingate Prize)和2018年坎迪爾歷史獎(Cundill History Prize)長名單
內容簡介:1923年11月8日傍晚,34歲的阿道夫•希特勒衝進慕尼黑一家啤酒館,朝天鳴槍,宣布發動革命。17個小時後,他的這番壯舉就只剩下了一連串的毀滅。被警方追捕的希特勒出逃。他的政治生涯似乎已經到了盡頭。
《審判希特勒》講述了此後這場事關重大的刑事審判的真相,希特勒和另外9名嫌疑人在本案中被控重大叛國罪。遠至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的各國記者蜂擁來到慕尼黑,見證一場持續四周的聳動奇觀。到最後,希特勒得以將啤酒館政變的慘敗轉化為一場大勝,令剛剛成立不久的納粹黨大為受益。正是這場審判給了希特勒嶄露頭角的機會,為他的煽動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助他不可思議地走上了一條通往權力的路。
書評推薦:
無論在英文、德文還是任何一種文字的世界裡,本書都是關於希特勒審判的絕對權威。
——彼得•羅斯•蘭奇(Peter Ross Range),《1924——造就希特勒的一年》(1924: The Year That Made Hitler)作者。
引人思考……《審判希特勒》給出了一個教科書般的例子,說明煽動術具有轉敗為勝的威力。本書以揪心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先進國家墜入混亂深淵的過程,以及這場混亂帶來的慘痛損失。金先生對這場失敗政變做出了精彩的敘述,其中亦可窺見一眾惡人的嘴臉,日後他們的罪惡將籠罩德國乃至整個歐洲。
——弗雷德裡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華爾街日報》
本可以阻止希特勒上臺的早期刑案審判……作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的金以生動的筆法將這場早年的審判呈現了出來。藉由深刻而吸引人的文字,他敘述了希特勒如何將一場官司變成一個舞臺,用來展示自己惡毒的煽動手段——以及將一段短暫的牢獄時光變成他的政治跳板。
——《全美書評》(The National Book Review)
金用充滿活力的節奏詳述了1923年那場失敗的政變,以及此後的審判。希特勒走入法庭時是個可憐蟲,出來時卻已經頂著領袖的光環……金的文字中迴響著普裡莫•萊維和漢娜•阿倫特的聲音。這三位作者,在當下都是值得一讀的。
——路易斯•馬烏利(Luis Mauri),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晨報》
在有關這個惡名昭彰的歷史人物的生平撰述中,一個最關鍵卻最被忽視的時刻可能是在1924年4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案宣判]……大衛•金用一種透徹而生動的方式重現了全程,其中包含大量細節。他的量刑比慕尼黑的法官們要嚴厲許多。
——戴維•巴雷拉(David Barreira),El Español網站(西班牙)
逾600頁的宏大故事,作為迄今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最完整撰述,本書將是很難趕超的,值得給予最高的評價。卓越的史學家大衛•金寫下了一則精彩、詳盡、嚴謹、史料翔實的故事。簡單說,這毫無疑問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
——何塞•瑪麗亞•馬努埃爾•加西亞-奧蘇娜•羅德裡格茲(José María Manuel García-Osuna Rodríguez),Todo Literatura網站(西班牙)
研究紮實,敘述動人……這是英文世界首次以書的篇幅介紹希特勒審判,對我們理解現代極權主義有著重要意義。
——戴維•霍拉漢(David Holahan),《基督科學箴言報》
通過庭審記錄、警方文件和新聞材料,包括從蘭茨貝格監獄檔案中發現的近500份文件,金剖析了一場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庭審。
——阿根廷《12頁報》(Página 12)
本書用某種頗為駭人的方式記載了一個失敗者反敗為勝的故事——以及一個民主國家司法系統的全然失能。對所有的歷史愛好者,我只想說:去看這本書!
——漢斯•克裡斯蒂安•戴維森(Hans Christian Davidsen),德國《弗倫斯堡報》,2019年10月月度最佳圖書
最初步入法庭時,阿道夫•希特勒只是個垂頭喪氣的失敗者。離開法庭時卻成了未來的希望……金利用了3000頁的庭審記錄,在巴伐利亞檔案館裡發現了不計其數的資料,並且幸運地取得[蘭茨貝格監獄文件]……透徹之餘又不乏精彩。
——赫爾曼•維恩霍夫(Herman Veenhof),荷蘭《荷蘭日報》
大衛•金(David King)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四部歷史和敘事非虛構作品,包括《光之城的死亡事件》(Death in the City of Light)和《審判希特勒》。作為一名擁有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的富布賴特學者,金曾在肯塔基大學教授歐洲史。他是美國-斯堪地那維亞基金會(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會士、國際拿破崙學會(International Napoleonic Society)會士,被他的高中母校選入學校「名人堂」。他的書被譯為十餘種語言,兩家好萊塢製片廠購買了電影改編權。他與妻子和孩子生活在肯塔基州列剋星敦。
譯者簡介:
經雷,2006 年取得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碩士學位,2006~2012年在中國電影出版社擔任編輯,2013年至今為《紐約時報》中文網翻譯編輯。翻譯作品有亨特•湯普森的《懼恨拉斯維加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和安德魯•斯卡爾(Andrew Scull)的《文明中的瘋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等。
目錄:序
第一篇 啤酒館
1. 貝格勃勞凱勒
2. 吃不飽飯的億萬富翁
3. 四發子彈
4. 德國尤利西斯
5. 「聒噪、粗陋、刺耳」
6. 流光溢彩的都市
7. 哈佛的饋贈
8. 新政權
9. 「安全送達」
10. 反政變
11. 主動權
12.野蠻之輩
13.午夜慕尼黑
14.第264號令
15.「我不是膽小鬼」
16.決斷時刻
17.大院裡
18.希特勒的外國軍團
19. 浴血之地
20. 逃亡
21. 人質的劫難
22. 新十一月罪人
23.遺囑
24. 絕境
25. 審判前的審判
第二篇 法庭
26. 「我們不會害德國」
27. 被告人希特勒
28. 供認與曲解
29. 閉門審理
30. 辯方的攻勢
31. 無知的傑作
32. 一杯苦酒
33. 弗裡克博士
34. 第一證人
35. 檢察官的黴運
36. 當務之急
37. 「古怪的先生」
38. 危險的遊戲
39. 逃脫毀滅的命運
40. 第十三天
41. 是政變,不是政變
42. 大爆發
43. 暗示
44. 希特勒保鏢出庭
45. 大轉變
46. 「叛國者生正逢時」
47. 從慕尼黑到瓦爾哈拉
48. 最後的陳詞
49. 結束與開始
50. 名字說明一切
第三篇 監獄
51. 7號牢房的愷撒
52. 面對面
53. 謊言、愚蠢與懦弱
54. 「持續的威脅」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