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和納粹德國的崛起

2021-02-16 每日藝文志

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審判。


希特勒的罪惡政權由此走上崛起之路。


入圍2018年猶太季刊-溫蓋特獎(JQ-Wingate Prize)和2018年坎迪爾歷史獎(Cundill History Prize)長名單

內容簡介:

1923年11月8日傍晚,34歲的阿道夫•希特勒衝進慕尼黑一家啤酒館,朝天鳴槍,宣布發動革命。17個小時後,他的這番壯舉就只剩下了一連串的毀滅。被警方追捕的希特勒出逃。他的政治生涯似乎已經到了盡頭。

《審判希特勒》講述了此後這場事關重大的刑事審判的真相,希特勒和另外9名嫌疑人在本案中被控重大叛國罪。遠至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的各國記者蜂擁來到慕尼黑,見證一場持續四周的聳動奇觀。到最後,希特勒得以將啤酒館政變的慘敗轉化為一場大勝,令剛剛成立不久的納粹黨大為受益。正是這場審判給了希特勒嶄露頭角的機會,為他的煽動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助他不可思議地走上了一條通往權力的路。

書評推薦:

無論在英文、德文還是任何一種文字的世界裡,本書都是關於希特勒審判的絕對權威。

——彼得•羅斯•蘭奇(Peter Ross Range),《1924——造就希特勒的一年》(1924: The Year That Made Hitler)作者。

引人思考……《審判希特勒》給出了一個教科書般的例子,說明煽動術具有轉敗為勝的威力。本書以揪心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先進國家墜入混亂深淵的過程,以及這場混亂帶來的慘痛損失。金先生對這場失敗政變做出了精彩的敘述,其中亦可窺見一眾惡人的嘴臉,日後他們的罪惡將籠罩德國乃至整個歐洲。

——弗雷德裡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華爾街日報》

本可以阻止希特勒上臺的早期刑案審判……作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的金以生動的筆法將這場早年的審判呈現了出來。藉由深刻而吸引人的文字,他敘述了希特勒如何將一場官司變成一個舞臺,用來展示自己惡毒的煽動手段——以及將一段短暫的牢獄時光變成他的政治跳板。

——《全美書評》(The National Book Review)

金用充滿活力的節奏詳述了1923年那場失敗的政變,以及此後的審判。希特勒走入法庭時是個可憐蟲,出來時卻已經頂著領袖的光環……金的文字中迴響著普裡莫•萊維和漢娜•阿倫特的聲音。這三位作者,在當下都是值得一讀的。

——路易斯•馬烏利(Luis Mauri),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晨報》

在有關這個惡名昭彰的歷史人物的生平撰述中,一個最關鍵卻最被忽視的時刻可能是在1924年4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案宣判]……大衛•金用一種透徹而生動的方式重現了全程,其中包含大量細節。他的量刑比慕尼黑的法官們要嚴厲許多。

——戴維•巴雷拉(David Barreira),El Español網站(西班牙)

逾600頁的宏大故事,作為迄今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最完整撰述,本書將是很難趕超的,值得給予最高的評價。卓越的史學家大衛•金寫下了一則精彩、詳盡、嚴謹、史料翔實的故事。簡單說,這毫無疑問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

——何塞•瑪麗亞•馬努埃爾•加西亞-奧蘇娜•羅德裡格茲(José María Manuel García-Osuna Rodríguez),Todo Literatura網站(西班牙)

研究紮實,敘述動人……這是英文世界首次以書的篇幅介紹希特勒審判,對我們理解現代極權主義有著重要意義。

——戴維•霍拉漢(David Holahan),《基督科學箴言報》

通過庭審記錄、警方文件和新聞材料,包括從蘭茨貝格監獄檔案中發現的近500份文件,金剖析了一場造成災難性後果的庭審。

——阿根廷《12頁報》(Página 12)

本書用某種頗為駭人的方式記載了一個失敗者反敗為勝的故事——以及一個民主國家司法系統的全然失能。對所有的歷史愛好者,我只想說:去看這本書!

——漢斯•克裡斯蒂安•戴維森(Hans Christian Davidsen),德國《弗倫斯堡報》,2019年10月月度最佳圖書

最初步入法庭時,阿道夫•希特勒只是個垂頭喪氣的失敗者。離開法庭時卻成了未來的希望……金利用了3000頁的庭審記錄,在巴伐利亞檔案館裡發現了不計其數的資料,並且幸運地取得[蘭茨貝格監獄文件]……透徹之餘又不乏精彩。

——赫爾曼•維恩霍夫(Herman Veenhof),荷蘭《荷蘭日報》


作者簡介:

大衛•金(David King)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四部歷史和敘事非虛構作品,包括《光之城的死亡事件》(Death in the City of Light)和《審判希特勒》。作為一名擁有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的富布賴特學者,金曾在肯塔基大學教授歐洲史。他是美國-斯堪地那維亞基金會(American-Scandinavian Foundation)會士、國際拿破崙學會(International Napoleonic Society)會士,被他的高中母校選入學校「名人堂」。他的書被譯為十餘種語言,兩家好萊塢製片廠購買了電影改編權。他與妻子和孩子生活在肯塔基州列剋星敦。

譯者簡介:

經雷,2006 年取得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碩士學位,2006~2012年在中國電影出版社擔任編輯,2013年至今為《紐約時報》中文網翻譯編輯。翻譯作品有亨特•湯普森的《懼恨拉斯維加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和安德魯•斯卡爾(Andrew Scull)的《文明中的瘋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等。

目錄:


第一篇 啤酒館
1. 貝格勃勞凱勒
2. 吃不飽飯的億萬富翁
3. 四發子彈
4. 德國尤利西斯
5. 「聒噪、粗陋、刺耳」
6. 流光溢彩的都市
7. 哈佛的饋贈
8. 新政權
9. 「安全送達」
10. 反政變
11. 主動權
12.野蠻之輩
13.午夜慕尼黑
14.第264號令
15.「我不是膽小鬼」
16.決斷時刻
17.大院裡
18.希特勒的外國軍團
19. 浴血之地
20. 逃亡
21. 人質的劫難
22. 新十一月罪人
23.遺囑
24. 絕境
25. 審判前的審判
第二篇 法庭
26. 「我們不會害德國」
27. 被告人希特勒
28. 供認與曲解
29. 閉門審理
30. 辯方的攻勢
31. 無知的傑作
32. 一杯苦酒
33. 弗裡克博士
34. 第一證人
35. 檢察官的黴運
36. 當務之急
37. 「古怪的先生」
38. 危險的遊戲
39. 逃脫毀滅的命運
40. 第十三天
41. 是政變,不是政變
42. 大爆發
43. 暗示
44. 希特勒保鏢出庭
45. 大轉變
46. 「叛國者生正逢時」
47. 從慕尼黑到瓦爾哈拉
48. 最後的陳詞
49. 結束與開始
50. 名字說明一切
第三篇 監獄
51. 7號牢房的愷撒
52. 面對面
53. 謊言、愚蠢與懦弱
54. 「持續的威脅」
後記

相關焦點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啤酒館暴動是成長期的納粹黨(1919年剛剛成立)和幾名右翼分子發起的嘗試——企圖顛覆他們憎恨的魏瑪共和國。希特勒的庭審是由一位支持納粹的法官主持的,在德國國家媒體十分希望報導希特勒事件之時,這位法官為希特勒提供了一個影響廣泛的公共平臺,用於傳播納粹思想。
  • 《第三帝國的到來》13 :啤酒館暴動
    1921年11月初,獲釋不久的希特勒又帶頭在啤酒館鬧事,納粹黨徒與社會民主黨人大打出手,啤酒杯在屋內橫飛。不久,納粹黨徒為自己裝備了指節金屬套、橡皮棍、手槍,甚至手榴彈。如此肢體暴力成為納粹運動中的新特徵。在這樣的背景下,納粹黨內準軍事組織,創立於1920年初的「會堂保衛」組的迅速發展,不久改稱「體操與運動部」。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他加入了「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納粹對希特勒無疑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他發現了自己真正的天賦和熱情所在。那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演說能力去鼓舞、煽動和精神上的操控民眾。在他的演講中,他承諾了德國民眾會帶領德意志走向繁華、他把所有的一戰戰敗的罪責都推到了猶太人身上,義憤填膺的批判這個社會,激發了民眾潛藏於內心的民族仇恨。
  • 納粹最後的元首:希特勒為何拋棄戈林,選擇了他當繼承人?
    希特勒在1945年,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在戰爭即將走到失敗的終點時,他的命運也即將走向了終點。明眼人都能看到希特勒這個瘋子不死也快了,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動心思想要尋找出路了,畢竟49年加入國軍的傻子不多。本來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是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雖然戈林鼠目寸光,就是因為他才導致德國納粹沒有航母,但希特勒這傢伙也聰明不了哪去,說起來兩人還挺配。
  • 炸死希特勒!納粹統治下德國貴族"拯救世界"計劃
    1938年9月,國際形勢高度緊張,希特勒威脅要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不惜動武。國防軍的許多高級軍官和外交部官員相信德國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一旦開戰德國將會失敗。本著救國的精神,他們開始密謀,打算發動政變,衝入總理府,殺死或者劫持希特勒,推翻納粹黨政府。這就是所謂「九月密謀」(也叫奧斯特密謀)。
  • 曬曬「一戰名將、納粹奶媽」魯登道夫
    」及衍生出的反左反猶理論、為推翻軟弱無能的魏瑪共和國政府不遺餘力地策劃組織了1920年的「卡普政變」、再與他發現的「千裡馬」希特勒聯手發動了1923年的「啤酒館政變」、參與了1925與興登堡競選總統活動;個人作品與著述:回憶錄《我對1914~1918戰爭的回憶》、《總參謀部及其問題》及《總體戰》等。
  • 納粹德國的崛起:天使還是魔鬼?
    「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歷史上可怕的人物。」一位當代的德國歷史學家如是說。然而納粹德國給世界帶來六十年前的那場浩劫,卻不僅僅是因為希特勒品性的緣故。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納粹黨從在野黨一躍而成了德國主要的執政黨。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是在危機中執掌大權的。
  • 二戰德國頭號戰犯戈林的一生
    他曾被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在納粹黨內影響巨大,卻在最後以叛國罪被捕;他是一戰德國的王牌飛行員,卻淪為長期的嗎啡中毒者,在紐倫堡審判處以絞刑的前夜離奇自殺。希特勒對戈林頗為讚賞,他說:「我交給他的是一群粗野的烏合之眾,但他在很短時間裡就把他們打造成一支為數11,000人的勇猛之師。」在啤酒館政變中,戈林在槍戰中不幸中槍。衝鋒隊隊員將他抬上車逃離現場,為躲避追捕,戈林逃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並受到當地納粹支持者的歡迎。然而,戈林的傷勢嚴重,子彈深深地嵌進了他的體內。
  • 當了12年德國元首的希特勒,為何到死軍銜還是下士?看完後明白了!
    這個命題是錯誤的,希特勒早已經沒有了所謂的「下士軍銜」,一般情況下,只有德國陸軍元帥或者美國五星上將這樣的頂級軍銜獲授者,才有終身保留軍銜永不退役的資格,否則軍銜會隨著軍人退出現役而不復存在。普魯士軍官團在私下裡稱謂納粹元首為「波希米亞下士」,更多的是一種嘲笑和蔑視。
  • 納粹集中營「美容師」,羅伯特·萊伊
    達豪集中營寬大鐵門上的「勞動帶來自由」納粹德國惡魔在二戰期間大量設立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及滅絕營、瘋狂實施大屠殺的滔天罪行早已廣為人知
  • 《我的奮鬥》難看到納粹死忠粉都讀不下去,何以蠱惑千萬人
    這本書,就是臭名昭著全球公認的大毒草——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拜仁州又稱巴伐利亞,是希特勒和納粹黨起家之處,希特勒正是在其首府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暴動,寫作和出版了《我的奮鬥》。二戰勝利後,盟國一致同意徹底肅清納粹思想,《我的奮鬥》自然也在盟軍封殺清單上。在東德等蘇東國家這不是什麼問題,只需要一道行政命令就可以讓《我的奮鬥》永不見天日。
  • 從希特勒的畫作與藝術之路,絕對想不到他會殺人如麻
    戰後,希特勒被安排監聽一個很小的黨派—德國工人黨,很快他就以第七名組員的身份加入了,希特勒憑藉卓越的口才迅速控制了工人黨。1923年,希特勒通過武力控制了巴伐利亞的幾位頭面人物,發起了所謂的啤酒館政變,不過很快被鎮壓,希特勒也判了五年監禁,此時的希特勒因為對政府的無情抨擊已經開始有了一批追隨者。一年後被特赦。
  • 「二戰風雲11」希特勒崛起七章·二——在小啤酒館發布的25條綱領
    1920年2月24日,德國工人黨正在霍夫伯勞豪斯啤酒館中裡舉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集會。希特勒正站在高臺上面,面對對湧動的人群慷慨陳詞。希特勒長於演講,並且極其善於用煽動性的語言調動人們的情緒。在這一次機會中,希特勒公布了與德萊克斯勒和弗德爾三個人共同擬定的德國工人黨25條綱領。
  • 元首的班底:納粹德國的權力結構
    1945年11月21日審判納粹戰犯的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開庭。從這天起直至1946年10月1日,紐倫堡法庭對歐洲軸心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領袖進行數十次軍事審判。被告共計22名。70年後的今天,我們重讀這段歷史,揭開納粹德國的權力結構,認清被告席上的元首班底。1945年8月下旬,未來將組成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的英美法蘇四國代表正在倫敦緊張地整理著被俘德國高級軍政官員的名單,以便從中篩選出需要起訴的第一批首惡。
  • 希特勒的上臺,全憑「忽悠」嗎?
    二戰結束後,在政治上要清算納粹,矯枉必須過正,就要把它批倒批臭,還要對其歷史妖魔化。這是我結合兩位老師的演講,談自己的一點感想。 ●希特勒為什麼能夠在當時的德國崛起? 接下來,我用幾分鐘的時間來談一談希特勒的問題。對希特勒,我們首先要做到政治正確,對他進行政治上的批判。
  • 《喬喬的異想世界》當中的希特勒青年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少年衝鋒隊於1923年啤酒館政變失敗後在表面上銷聲匿跡,但仍保持著地下活動,最終在納粹黨重組一年後,大德意志青年運動被正式命名為德意志勞動青年的希特勒青年團(Hitler Jugend Bund der deutschen Arbeiterjugend)。
  • 希特勒的六大天王:圖二活得最好,圖七死在希特勒手上
    這六個人是德國納粹的重要人物,輔佐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使得納粹成為德國控制者。這六個人涉及思想、軍事等,有的是希特勒的導師,有的是希特勒繼承人,有的是希特勒重要幫手。他們和希特勒一道,將德國帶入戰爭的軌道,但他們歸宿不盡相同。有的死於內鬥,有的在戰後被清算,有的自殺。
  • 納粹德國戰敗後, 希特勒的「黃金列車」駛向了哪裡?
    很多人應該觀看過美國歷史戰爭電影《盟軍奪寶隊》,影片講述了1944年二戰尾聲,由希特勒代表的納粹德國全線崩潰前夕,為了保護德國法西斯在歐洲各國掠奪的人類藝術瑰寶和珍貴歷史文物
  • 完結 | 希特勒死了,但納粹還沒有
    我是筠蛋,歡迎大家每周四在這裡跟筠蛋一起看德國的故事~不過……這周四是個特殊的周四,這次就是筠蛋的德國史故事最後一次更新了……▼音頻版從第一次以「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開始的德國故事,已經講了長長的兩年啦,大家陪筠蛋看過了日耳曼人的蠻野,中世紀德意志的分裂,新德國的統一崛起,兩次世界大戰的慘劇……從最初純文字到後來加入音頻,在這裡認識了不少常來追文的盆友
  • 希特勒青年團「佩劍」——二戰德國主要佩劍詳解
    青年近衛軍——希特勒青年團 佩劍希特勒青年團創立於1922年,當時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該組織以慕尼黑為基地,為衝鋒隊招募新隊員。少年衝鋒隊於1923年啤酒館政變失敗後被解散,其後在1926年重建,命名為希特勒青年團。重建後重點為納粹黨招募年輕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