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2021-02-13 招文論世

為何一位立志成為頂尖畫家的奧地利青年變成了禍害整個世界的魔頭

為何曾經默默無名的小鬍子可以變成發動二戰的罪魁禍首?

為何一個種族主義的戰爭狂人變成了德國的「元首」

這究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歡迎大家走入今天的《今日說法》-阿道夫·希特勒傳

 

    希特勒與1889年出生於奧地利一個小鎮上。可笑的是,這位未來的德國元首竟然一開始並不是德國人。這裡提一句題外話,奧地利人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讓世人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卻是奧地利人。回歸正題,希特勒從小都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可他的父親卻是一個對兒子控制欲極強的人。在他面前,希特勒的夢想不值一提。他所要的是希望兒子走他的老路,成為一個公務員。這種專制的父親也練就了希特勒未來極端且易怒的性格。在希特勒的父親死後,希特勒如願以償的報考了維也納藝術學院。然而,他多次報考,又多次落榜。

   這時候的希特勒仿佛遭遇了人生的重創,報考的失敗和母親的離世使他變得更加激進。在酒館裡,他就是那個時代的「鍵盤俠」,他的意識觀念逐漸形成,變成了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希特勒一方面相信自己的種族是最優秀的,另外又堅信猶太人的出現極大程度上玷汙了雅利安人的高貴血統。對於希特勒而言,振興雅利安民族的奧秘就是對外入侵,擴大生存空間,對內清除劣等種族,保持血統的純淨性。然而,這種狹隘的、激進的想法也最終使希特勒步入了歧途。

   1913年,希特勒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國家-德國。作為一名民粹主義者,希特勒立馬加入了德國的軍隊,成為了一名一戰的德國士兵。可是,好景不長。德國的戰敗也慢慢的成為了必然。戰敗後的德國深陷在革命和經濟大蕭條之中,凡爾賽條約的壓迫也使德國人民喘不上氣來。一戰的戰勝國肆意凌辱和宰割戰敗的德國。在凡爾賽條約中,戰勝國要求德國承擔所有戰爭所帶來的後果。他們被要求割地、賠款、裁軍等種種嚴厲的條約。凡爾賽條約損傷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而激起強烈的復仇欲望。這為希特勒登上德國政治舞臺打開了方便的大門。

 

   一戰戰敗後,憤青希特勒正式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加入了「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納粹對希特勒無疑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他發現了自己真正的天賦和熱情所在。那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演說能力去鼓舞、煽動和精神上的操控民眾。在他的演講中,他承諾了德國民眾會帶領德意志走向繁華、他把所有的一戰戰敗的罪責都推到了猶太人身上,義憤填膺的批判這個社會,激發了民眾潛藏於內心的民族仇恨。人們被希特勒的個人魅力(Chrisma)所吸引。放到現在,希特勒就是個大傳銷頭子。他的言論就像長繩一樣拋給了深淵的人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納粹黨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黨。經歷了啤酒館暴動和幾次國會選舉的失敗後,希特勒意識到了如果他想要掌權,他還得再使一些不一樣的「手段」

   1932年,希特勒成為了德國的總理,可他依然受到興登堡總統的控制。距離他真正的掌權,還有一步之遙。1933年2月27日,一名荷蘭共產黨員在德國國會放了一場大火,史稱-國會縱火案。眾所周知,希特勒在國會最大的敵人就是共產黨人。如果清掃了共產黨員對於納粹的威脅後,希特勒的掌權也是指日可待。人們對於這名荷蘭共產黨員的真實動機眾說紛紜。其中便有人猜測,這是希特勒的授意。納粹自導自演了這場戲,以便後面利用這個藉口來清掃德國共產黨。很明顯,希特勒成功了。他清理了大量的德國共產黨,並且通過了授權法案。這代表了希特勒擁有著無限的立法權且不需通過國會和總統的同意。這一系列的舉動,象徵了一個大獨裁者的崛起。

 

   當興登堡總統死後,希特勒站起來了!沒有人在德國再可以威懾住他。他將總統和總理這兩個職位合併為元首,成為了德國最大且唯一的掌權者。他深信只有戰爭才能使德國再次繁榮,他把整個德國綁在了駛向戰爭的列車上,無法調轉。1933年,德國提出了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這是第一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從此以後,世界走向了另一條道路,一條歷史書為我們反覆呈現的道路,一條通往戰爭、死亡和毀滅的道路。希特勒首先要突破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諸多限制,為德國解開枷鎖、完成軍備上的武裝。接下來,他將窮盡一切的外交手段,用恐嚇、敲詐和欺騙來擴大德國的領土範圍。最後,他將掀起一場世界大戰,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

    如果此篇文章閱讀量過500,我們將會為大家復盤上面所說的那條道路,重現納粹帝國的崛起與毀滅。

 

 

招文論世,一個傳遞知識的平臺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便是描述希特勒崛起的影片《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片首出現的「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的由來。
  • 阿道夫·希特勒與藝術的淵源
    年輕的時候,阿道夫·希特勒的夢想是成為靠藝術吃飯的「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他的美術功底不錯,崇尚古典風格,他也曾經為藝術創作而備受煎熬。可惜,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落榜了。於是,忽然他仿佛發現自己才能應該在政治上,「1918年11月9日,我已下決心做個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希特勒的庭審是由一位支持納粹的法官主持的,在德國國家媒體十分希望報導希特勒事件之時,這位法官為希特勒提供了一個影響廣泛的公共平臺,用於傳播納粹思想。▲政變使得希特勒被捕、受審、入獄服刑,但這將希特勒的主張在德國國內被廣泛傳播希特勒不僅承認了自己在啤酒館暴動中所犯的罪行,而且他實際上還很享受此過程。
  • 男子自己改姓希特勒 給兒女取名阿道夫與愛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6日報導,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的男子伊西多爾•西斯•坎貝爾(Isidore Heath Campbell)近日通過法律途徑,成功將自己的姓改為「希特勒」。
  • |電影| 希特勒 惡魔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人們聞之變色的一個人物,與他聯繫在一起的詞大多是可怕的,「納粹」,「集中營」,他對猶太人的殘忍,他充滿蠱惑力的演講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我們總是被這個瑣碎的問題所吸引:在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喜歡吃什麼?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一、如何得知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當然,沒有人記錄他的飲食。
  • 「阿道夫·希特勒」贏得納米比亞地方選舉
    (觀察者網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2月3日報導,在納米比亞奧沙納(Oshana)區選區的一場地方選舉中,一位來自執政黨「納米比亞人組黨」、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Adolf Hitler Uunona)的男子以85%的選票成功當選為翁蓬賈(Ompundja)選區議員。
  • 納米比亞「阿道夫·希特勒」譴責國際媒體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納米比亞贏得地區選舉的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Adolf Hitler Uunona)譴責國際媒體將他比作第三帝國領導人,這樣做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他並推測,他自己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是因為背後有對手作崇。
  • 1920年,阿道夫 希特勒從流浪漢開始崛起
    摘要本文寫於2010年4月,主要闡述希特勒青年生涯和意志世界對其崛起的價值
  •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阿道夫.希特勒
    1924年的這一天,希特勒從蘭茲堡監獄獲釋。他因為參與啤酒館暴動而被關押了8個月1936年8月15日,柏林奧運會上,希特勒面對一個激動的美國女人,被突如其來的熱情嚇了一跳正在參觀拿破崙墓的希特勒,這位獨裁者此時可能在想:如果這個男人還在,我就永遠到不了巴黎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與南斯拉夫的奧爾加公主在談話在1941年5月5日,德國的哥德哈芬港,希特勒在海軍上將呂特晏斯和上校林德曼的陪同下
  • 電影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
    Ross Parker主演: 羅伯特·卡萊爾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3-05-18片長:  USA:240 min又名: 希特勒:惡魔的復活這部電影非常的真實的再現了希特勒的發家史,我們看到,他的確有作為領袖的潛質
  • 非洲也有個「阿道夫·希特勒」,網絡走紅上熱搜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納米比亞奧沙納區的地方選舉會議上,一名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的政客贏得了超過85%的選票, 他的名字與德國納粹首領阿道夫·希特勒幾乎一模一樣,當他的全名上被公布後,迅速在網絡上走紅。
  • 影評 | 《惡魔的崛起》:歷史的真實
    電影主要講述了阿道夫·希特勒幼年到1933成功崛起的故事。
  • 關於阿道夫·希特勒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黃石國家公阿道夫·希特勒是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遭唾棄的人物之一。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人,他策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這些事件導致至少4000萬人死亡。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成了無數書籍、紀錄片和電視節目的主角。下面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以及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關於他的事實。隨母姓阿道夫·希特勒幾乎就是阿道夫·希克格魯伯。阿道夫·希德勒。
  • 瘋狂迷戀德國法西斯頭子阿道夫·希特勒的女性們後來怎樣了?
    提起世界歷史上罪惡滔天的人,德國法西斯頭子——阿道夫·希特勒可以說是首當其衝了。可這個行走在陸地上的撒旦,現實世界中的惡魔,卻引起一些女性的瘋狂迷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也是那些女性自身的悲劇。
  • 審判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和納粹德國的崛起
    希特勒的罪惡政權由此走上崛起之路。入圍2018年猶太季刊-溫蓋特獎(JQ-Wingate Prize)和2018年坎迪爾歷史獎(Cundill History Prize)長名單內容簡介:1923年11月8日傍晚,34歲的阿道夫•希特勒衝進慕尼黑一家啤酒館,
  • 希特勒,曾經的終極惡魔,現在就是個笑話丨文化觀察
    有一本充滿黑色幽默的小說《看,誰回來了》,講了希特勒「穿越」到21世紀的種種奇遇,出版後贏得了德國市場的成功,這本小說正反映了德國的代際心態變化。正如歷史學者Klaus Casar Zehrer所說:「希特勒曾經是我們心中的終極惡魔。現在他是我們心中的終極傻X。」★從2016年1月1日起,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有望解禁。
  • 弗洛姆:阿道夫·希特勒是戀屍症的實例
    第十三章 惡性侵犯:阿道夫·希特勒,一個戀屍症的實例前言心理分析性的傳記旨在回答兩個問題:(1)推動一個人的驅力是什麼?是什麼熱情迫使或影響他做出他所做的行為?(2)使他這些特有的熱情(性格特徵)得以發展的,是什麼樣的外在與內在條件?
  • 阿道夫·希特勒的出世│看「千秋帝國」從興起到覆滅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因為這個小小的城鎮坐落在兩個日耳曼國家的邊境上,而我們年輕一代的人至少已把竭盡全力統一兩國作為我們畢生的工作??在我看來,這個邊境上的小城市成了一項偉大使命的象徵。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個孩子。這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是個私生子,39歲以前一直襲用他母親的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希特勒這個姓在母系和父系祖先方面都出現過。
  •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 Adolf Hitler, Film Fanatic 甚至在第三帝國時期,關於希特勒與女演員的風流故事也在流傳,這是他從未有過的。1936年一部深受希特勒喜愛的電影《瑪祖卡》(1936)的主演波蘭女演員波拉·尼格麗,回到德國,發現她的「最簡單的願望」被「以王室命令的速度得到了滿足」,仿佛她受到了元首本人的特別保護。可是她從來沒有見過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