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希特勒,人們只知道他是納粹頭目、戰爭狂人,他與藝術有什麼關係,卻鮮為人知。
拋開歷史是非功過,單就個人而言,阿道夫·希特勒的各方面的個人才華絲毫不亞於當世的眾多名人,只不過人們在談論到他時只會注意他對世界所造成的傷害,而忽略了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華。他的最初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可是貧困和戰爭改變了這一切!
年輕的時候,阿道夫·希特勒的夢想是成為靠藝術吃飯的「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他的美術功底不錯,崇尚古典風格,他也曾經為藝術創作而備受煎熬。可惜,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落榜了。於是,忽然他仿佛發現自己才能應該在政治上,「1918年11月9日,我已下決心做個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
看看阿道夫·希特勒的畫,其中也不乏溫情和美,這不由得讓人遐思,如果阿道夫·希特勒畫畫的抱負得到施展,世界大戰是否就不會發生……
他19歲那年前往維也納,報名上藝術學院繪畫學校,但由於繪畫習作得分不及格而未被錄取。他也沒有能被建築師學校錄取,因為他中學沒有畢業,不符合該校招生條件。儘管如此,阿道夫·希特勒仍留在維也納直到1913年。他沒有職業或就職目標,在用完他繼承的遺產和起初領到的孤兒補助金之後,就依靠當臨時工和畫風景明信片餬口。他在收容所裡過夜,白天的時間用於看戲,在這座古老的帝都溜達,大量閱讀書籍,但毫無系統。他通過閱讀這些書籍獲得了不完全的教育,這對他後來的全部思想和行動有深遠的影響。
阿道夫·希特勒曾經希望成為一個畫家。他在中學時期的課業成績,只有繪畫一門是「優」,後來他立志研究「博大精深的德國藝術」(阿道夫·希特勒語),19歲時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因為考試成績差而未被錄取。(入學考試成績評語是:「繪畫成績不夠滿意」)阿道夫·希特勒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認為藝術學院沒有錄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損失」。有人曾為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歷史性錯誤扼腕嘆息,如果他們錄取阿道夫·希特勒,也許他不會成為禍害人類的納粹狂人。
這個夢想成為畫家的人,在1933年成為德國的「偉大領袖」。他上臺不久,就發動了「文化革命」。(阿道夫·希特勒宣稱,納粹運動是一場大革命,包括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在先破後立的政策指引下,將6500件現代藝術精品從德國各博物館、美術館裡清除出來。
不光是德國的現代派,塞尚、高更、凡高、馬蒂斯、畢卡索……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一夜之間統統成為垃圾。因為在阿道夫·希特勒看來,現代派藝術家都是「自由化嘗試」的可疑分子,他們的作品都是「有毒的花朵」。
他最擅長的是街景水彩畫——可以看見彈痕的磚瓦房、靜靜杵著的街燈、高高聳立的教堂、街道上沒有一個人,這裡的生命仿佛全被捲走、被炸光、被趕跑,一個被摧殘過的小鎮。畫的作者曾在這樣的小鎮生活過許多年,但他最終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成為畫家,於是他改變了志向,並且在後來的選擇上獲得了「非凡」成功。他的名字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畫大多送給了朋友,還有一些被德國博物館拿來拍賣,價錢不低。而其中4幅水彩畫,更是讓希特勒的朋友兼攝影師和美國軍方爭奪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日前美國最高法院才將畫判給美國軍方。阿道夫·希特勒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的畫有朝一日會成為眾人爭相收藏的對象,當然,人們看中的也許並不是畫的藝術價值,而是阿道夫·希特勒臭名昭著的身份。
與希特勒對諸如裸體之類很保守的觀念相反,他容許畫家和雕刻家創作男性和女性裸體。男性裸體被表現成負責、英勇、有力的英雄形象,女性裸體被表現為優雅、純潔、胸部豐滿、腹部平和、大腿修長苗條的淑女形象。他們有時被表現為北歐人的形象,可能是因為許多人喜歡北歐人的自然美,但是有時也表現膚色深的人。應當注意這一點與歷史宣傳的不同,歷史宣傳說,儘管德國人中幾個世紀以來都有少量的北歐人,但是他們不是北歐民族而是阿爾貝斯民族。因此,最可能的是,藝術家以及普通人欣賞少數民族的藝術形象,而不是要用這個形象來承載民族優越性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