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與藝術的淵源

2021-02-13 原創版畫

關於希特勒,人們只知道他是納粹頭目、戰爭狂人,他與藝術有什麼關係,卻鮮為人知。

拋開歷史是非功過,單就個人而言,阿道夫·希特勒的各方面的個人才華絲毫不亞於當世的眾多名人,只不過人們在談論到他時只會注意他對世界所造成的傷害,而忽略了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華。他的最初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畫家,可是貧困和戰爭改變了這一切!

年輕的時候,阿道夫·希特勒的夢想是成為靠藝術吃飯的「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他的美術功底不錯,崇尚古典風格,他也曾經為藝術創作而備受煎熬。可惜,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落榜了。於是,忽然他仿佛發現自己才能應該在政治上,「1918年11月9日,我已下決心做個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

看看阿道夫·希特勒的畫,其中也不乏溫情和美,這不由得讓人遐思,如果阿道夫·希特勒畫畫的抱負得到施展,世界大戰是否就不會發生……

他19歲那年前往維也納,報名上藝術學院繪畫學校,但由於繪畫習作得分不及格而未被錄取。他也沒有能被建築師學校錄取,因為他中學沒有畢業,不符合該校招生條件。儘管如此,阿道夫·希特勒仍留在維也納直到1913年。他沒有職業或就職目標,在用完他繼承的遺產和起初領到的孤兒補助金之後,就依靠當臨時工和畫風景明信片餬口。他在收容所裡過夜,白天的時間用於看戲,在這座古老的帝都溜達,大量閱讀書籍,但毫無系統。他通過閱讀這些書籍獲得了不完全的教育,這對他後來的全部思想和行動有深遠的影響。

阿道夫·希特勒曾經希望成為一個畫家。他在中學時期的課業成績,只有繪畫一門是「優」,後來他立志研究「博大精深的德國藝術」(阿道夫·希特勒語),19歲時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因為考試成績差而未被錄取。(入學考試成績評語是:「繪畫成績不夠滿意」)阿道夫·希特勒對此一直耿耿於懷,認為藝術學院沒有錄取他「世界肯定蒙受了重大損失」。有人曾為維也納藝術學院的歷史性錯誤扼腕嘆息,如果他們錄取阿道夫·希特勒,也許他不會成為禍害人類的納粹狂人。

這個夢想成為畫家的人,在1933年成為德國的「偉大領袖」。他上臺不久,就發動了「文化革命」。(阿道夫·希特勒宣稱,納粹運動是一場大革命,包括政治革命、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在先破後立的政策指引下,將6500件現代藝術精品從德國各博物館、美術館裡清除出來。

不光是德國的現代派,塞尚、高更、凡高、馬蒂斯、畢卡索……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一夜之間統統成為垃圾。因為在阿道夫·希特勒看來,現代派藝術家都是「自由化嘗試」的可疑分子,他們的作品都是「有毒的花朵」。

他最擅長的是街景水彩畫——可以看見彈痕的磚瓦房、靜靜杵著的街燈、高高聳立的教堂、街道上沒有一個人,這裡的生命仿佛全被捲走、被炸光、被趕跑,一個被摧殘過的小鎮。畫的作者曾在這樣的小鎮生活過許多年,但他最終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成為畫家,於是他改變了志向,並且在後來的選擇上獲得了「非凡」成功。他的名字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畫大多送給了朋友,還有一些被德國博物館拿來拍賣,價錢不低。而其中4幅水彩畫,更是讓希特勒的朋友兼攝影師和美國軍方爭奪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直到日前美國最高法院才將畫判給美國軍方。阿道夫·希特勒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的畫有朝一日會成為眾人爭相收藏的對象,當然,人們看中的也許並不是畫的藝術價值,而是阿道夫·希特勒臭名昭著的身份。

與希特勒對諸如裸體之類很保守的觀念相反,他容許畫家和雕刻家創作男性和女性裸體。男性裸體被表現成負責、英勇、有力的英雄形象,女性裸體被表現為優雅、純潔、胸部豐滿、腹部平和、大腿修長苗條的淑女形象。他們有時被表現為北歐人的形象,可能是因為許多人喜歡北歐人的自然美,但是有時也表現膚色深的人。應當注意這一點與歷史宣傳的不同,歷史宣傳說,儘管德國人中幾個世紀以來都有少量的北歐人,但是他們不是北歐民族而是阿爾貝斯民族。因此,最可能的是,藝術家以及普通人欣賞少數民族的藝術形象,而不是要用這個形象來承載民族優越性的觀念。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我們總是被這個瑣碎的問題所吸引:在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喜歡吃什麼?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一、如何得知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當然,沒有人記錄他的飲食。
  • 「阿道夫·希特勒」贏得納米比亞地方選舉
    (觀察者網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2月3日報導,在納米比亞奧沙納(Oshana)區選區的一場地方選舉中,一位來自執政黨「納米比亞人組黨」、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Adolf Hitler Uunona)的男子以85%的選票成功當選為翁蓬賈(Ompundja)選區議員。
  • 納米比亞「阿道夫·希特勒」譴責國際媒體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納米比亞贏得地區選舉的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Adolf Hitler Uunona)譴責國際媒體將他比作第三帝國領導人,這樣做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他並推測,他自己之所以受到如此關注,是因為背後有對手作崇。
  • 關於阿道夫·希特勒你可能不知道的9件事
    黃石國家公阿道夫·希特勒是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遭唾棄的人物之一。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人,他策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這些事件導致至少4000萬人死亡。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成了無數書籍、紀錄片和電視節目的主角。下面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以及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關於他的事實。隨母姓阿道夫·希特勒幾乎就是阿道夫·希克格魯伯。阿道夫·希德勒。
  • 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阿道夫.希特勒
    1924年的這一天,希特勒從蘭茲堡監獄獲釋。他因為參與啤酒館暴動而被關押了8個月1936年8月15日,柏林奧運會上,希特勒面對一個激動的美國女人,被突如其來的熱情嚇了一跳正在參觀拿破崙墓的希特勒,這位獨裁者此時可能在想:如果這個男人還在,我就永遠到不了巴黎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與南斯拉夫的奧爾加公主在談話在1941年5月5日,德國的哥德哈芬港,希特勒在海軍上將呂特晏斯和上校林德曼的陪同下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歡迎大家走入今天的《今日說法》-阿道夫·希特勒傳     希特勒與1889年出生於奧地利一個小鎮上。可笑的是,這位未來的德國元首竟然一開始並不是德國人。這裡提一句題外話,奧地利人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讓世人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卻是奧地利人。
  • 非洲也有個「阿道夫·希特勒」,網絡走紅上熱搜
    據外媒報導,近日,在納米比亞奧沙納區的地方選舉會議上,一名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烏諾納的政客贏得了超過85%的選票, 他的名字與德國納粹首領阿道夫·希特勒幾乎一模一樣,當他的全名上被公布後,迅速在網絡上走紅。
  • 男子自己改姓希特勒 給兒女取名阿道夫與愛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6日報導,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的男子伊西多爾•西斯•坎貝爾(Isidore Heath Campbell)近日通過法律途徑,成功將自己的姓改為「希特勒」。
  • 阿道夫·希特勒的56年(1)不幸的開始
    照片上的這個人我們都認識,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動者,屠殺600萬猶太人的種族劊子手。
  •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 Adolf Hitler, Film Fanatic 萊妮·裡芬施塔爾在電影《意志的勝利 Triumph des Willens (1935)》的片場 納粹藝術從未流行起來,其建築未曾建造或者說已被摧毀
  • 弗洛姆:阿道夫·希特勒是戀屍症的實例
    第十三章 惡性侵犯:阿道夫·希特勒,一個戀屍症的實例前言心理分析性的傳記旨在回答兩個問題:(1)推動一個人的驅力是什麼?是什麼熱情迫使或影響他做出他所做的行為?(2)使他這些特有的熱情(性格特徵)得以發展的,是什麼樣的外在與內在條件?
  • 阿道夫·希特勒的出世│看「千秋帝國」從興起到覆滅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因為這個小小的城鎮坐落在兩個日耳曼國家的邊境上,而我們年輕一代的人至少已把竭盡全力統一兩國作為我們畢生的工作??在我看來,這個邊境上的小城市成了一項偉大使命的象徵。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個孩子。這個奧地利海關小職員是個私生子,39歲以前一直襲用他母親的姓氏施克爾格魯勃。希特勒這個姓在母系和父系祖先方面都出現過。
  •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 | Filmgoer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電影迷Adolf
  • 瘋狂迷戀德國法西斯頭子阿道夫·希特勒的女性們後來怎樣了?
    提起世界歷史上罪惡滔天的人,德國法西斯頭子——阿道夫·希特勒可以說是首當其衝了。可這個行走在陸地上的撒旦,現實世界中的惡魔,卻引起一些女性的瘋狂迷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也是那些女性自身的悲劇。
  • 活在希特勒陰影下的妹妹
    這年的9月初,哥哥阿道夫去了維也納,那裡的藝術學院在召喚他。現在,兄弟姐妹中只剩下妹妹保拉獨自在家,還有個駝背的姨媽相伴。姐姐安吉拉只是定期過來看望。保拉得給病重的母親餵水,幫她擦乾淨額頭,然後一籌莫展地看著因疼痛而縮成一團的母親。當阿道夫從維也納回到家中,克拉拉已經奄奄一息。做哥哥的突然戲劇性地過問起妹妹的教育來。「阿道夫翻了翻妹妹的作業簿,認為小保拉讀書不夠用功,辜負了母親的期望。
  • 希特勒背後的女人,隱姓埋名數十年,元首寄生活費,下場卻極悽慘
    (圖)保拉·希特勒也許,在獨裁者的眼裡,親情只是一種無足輕重的東西。阿道夫·希特勒便是這樣,偶然會想起小妹妹保拉·希特勒,便隨意寄去一些禮物,而這些卻幾乎都是被人挑剩下的垃圾東西。而已經18歲的哥哥阿道夫卻對家務不屑一顧,他都從來去體諒年幼的妹妹一人照顧重病母親將要面對多麼大的困難。阿道夫心裡裝著的一直都是他自己的那些計劃。九月份剛剛來臨,他便遵循著藝術的召喚,到維也納去報考了藝術學院。阿道夫就這樣走了,希特勒家的兄弟姐妹中便只剩下小妹妹保拉獨自在家。她必須要照顧病重的母親,給她吃飯餵水,不停地擦拭額頭上的汗珠。
  • 希特勒的畫,魔鬼的另一面
    這幅畫看起來平淡無奇,但能拍出如此高的價格,全得益於它的作者——阿道夫 • 希特勒。一旦波蘭問題解決,我就結束我的政治生涯,回去幹我的藝術。」 這是希特勒1939年二戰爆發前,在和英國駐德大使內維爾•亨德森聊天時說的話。希特勒稱,在維也納和慕尼黑的8年歲月中,他靠賣畫為生,畫了上千幅畫。
  • 1920年,阿道夫 希特勒從流浪漢開始崛起
    實際上,阿道夫希特勒最開始是以極普通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當他第一次向人們走近時,留給他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卓絕的才華,而是窮困潦倒所賜予他的衣衫襤褸;讓世人最感震驚的不是其雄辯的口才,而是飽受饑寒交迫折磨所留下的營養不良和瘦弱---按照熟人的描述就是『仿佛一陣風都會吹到』;讓旁人最感詫異的與其說是他非凡的直覺和勇氣,不如說是他怪誕乖張的舉止。
  • 希特勒陰影下的女人:7歲喪父14歲喪母,一生未婚,60歲病逝山中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奧地利裔德國人。阿道夫的父親是一名海關小職員,一共經歷了3次婚姻,生育了6個孩子,最終成活下來的,除了阿道夫外,還有他的親妹妹保拉·希特勒以及同父異母的姐姐安吉拉。
  • 她是希特勒一生的情人:愛攝影的運動達人愛娃,為何愛上希特勒
    如果向各位讀者提到愛娃布勞恩這個女士,很多人都會把她和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聯想在一起。確實,兩人一生的羈絆實在是太多。愛娃曾經作為這個法西斯頭子的情婦長達13年之久。然而以「妻子」的身份和他相處,僅僅只有一天。二者之間究竟有怎樣一段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