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國家公阿道夫·希特勒是歷史上最著名,也是最遭唾棄的人物之一。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人,他策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大屠殺,這些事件導致至少4000萬人死亡。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成了無數書籍、紀錄片和電視節目的主角。下面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以及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關於他的事實。
隨母姓
阿道夫·希特勒幾乎就是阿道夫·希克格魯伯。阿道夫·希德勒。他的父親阿洛伊斯(Alois)是瑪利亞·安娜·希克魯伯(Maria Anna Schicklgruber)的非婚生,並以她的姓氏命名。然而,在他大約40歲的時候,Alois決定採用他繼父Johann Georg Hiedler的姓氏,一些人猜測他實際上是他的生父。在法律文件中,希特勒被作為新的姓氏,儘管拼寫變化的原因尚不清楚。阿洛伊斯·希特勒結過兩次婚,有幾個孩子,之後娶了克拉拉·波爾茲爾為第三任妻子。這對夫婦有六個孩子,但只有阿道夫和一個妹妹成年了。阿道夫與1903年去世的父親關係不太好,但他很愛他的母親。據報導,1907年母親死於乳腺癌後,阿道夫非常悲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
1945年希特勒自殺時,身上戴著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而獲得的鐵十字一等勳章。這一榮譽對希特勒尤其重要,因為他在戰爭中把自己描繪成英雄。儘管他在1916年的索姆河第一次戰役中負傷,但最近的研究對希特勒對戰爭經歷的描述提出了質疑。一些人認為,他幾乎沒有看到任何前線行動,而是在相對安全的團部擔任跑腿。這與他聲稱自己「可能每天都處於危險之中」的說法正好相反。此外,雖然他說他在1918年的芥子氣襲擊中暫時失明,但據稱的醫療文件稱他患有「歇斯底裡式失明」。德國投降時,他正在休養。奇怪的是,他引用的鐵十字頭等艙沒有提及特定事件的勇敢,導致一些研究人員推測,這是紀念希特勒的工齡和他與官員一般可愛,尤其是雨果·古特曼,猶太中尉建議希特勒獲得獎。
《我的奮鬥》:被禁的暢銷書
1924年,希特勒因叛國罪入獄,開始撰寫後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書籍之一。在《我的奮鬥》(Mein Kampf)一書中,希特勒記錄了自己的生活並提出了他的種族主義意識形態。該書最初分兩卷出版(1925年、1927年)。他聲稱住在維也納時已經成為「狂熱的反猶分子」。儘管《我的奮鬥》最初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但它的受歡迎程度隨著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提高而提高。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聖經,該書在德國被要求閱讀,到1939年為止,該書已售出500多萬冊。希特勒死後,這本書在德國和其他國家被禁止出版,擁有版權的德國巴伐利亞州拒絕授予出版權。然而,一些外國出版商繼續印刷這部作品,並在2016年版權過期後進入公共領域。幾天後,一本帶有大量注釋的《我的奮鬥》在德國出版,這是1945年以來的第一次。它成了暢銷書。
從火災到元首
經過一系列的陰謀詭計,希特勒於1933年1月被任命為德國總理。然而,他渴望獲得更大的權力。1933年2月27日,德國議會大樓起火併嚴重受損,他終於如願以償。雖然希特勒是否參與了德國國會大廈大火仍不確定——一個共產主義者後來被判有罪——但他利用這次事件鞏固了自己的權威。大火發生後的第二天,他監督暫停了所有公民自由,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選舉中,納粹及其盟友在國會獲得了多數席位。1933年3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授權法案,批准了希特勒的獨裁統治。1934年8月,在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總統去世後不久,德國人民投票給了希特勒完全的權力,將總理和總統的職位合併,創建了「元首和總理」(Leader and chancellor)的職位。
藝術評論家
雖然很多人都在談論希特勒作為一名藝術家的失敗生涯——他曾被維也納美術學院(Vienna Academy of Fine Arts)拒絕,為了出售自己的作品,他過著貧困的生活——但他成為元首後,對藝術的興趣似乎只增不減。雖然希特勒偏愛古典希臘和羅馬的理想化作品,但他對印象派、立體主義和達達主義等當代運動持高度批評態度。20世紀30年代,納粹開始將這種「退化的藝術」從德國博物館中移除。保羅·克利(Paul Klee)、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威廉·萊姆布魯克(Wilhelm Lehmbruck)和埃米爾·諾蘭德(Emile Nolde)的現代作品後來在1937年的一次多城市展覽中展出,被稱為「布爾什維克和猶太人頹廢作品的文化文件」。「在整個戰爭期間,希特勒下令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有系統地掠奪藝術品;據報導,他最覬覦的被盜物品是根特祭壇。這幅作品和其他作品是為了填滿奧地利林茨計劃中的「超級博物館」,也就是元首博物館(Fuhrermuseum)。
禁酒主義者,素食主義者和吸毒者
在試圖建立一個偉大的「雅利安」種族時,納粹以推行注重健康的政策而聞名。因此,據說希特勒是一個禁酒主義者、不吸菸者和素食者,這也許並不奇怪。然而,他的健康習慣被他所謂的鴉片使用破壞了。根據最近的研究,1941年,他的私人醫生Theodor Morell開始給他注射各種藥物,包括羥考酮、甲基苯丙胺、嗎啡,甚至古柯鹼。事實上,據報導,納粹黨普遍使用毒品,士兵們經常在戰鬥前服用冰毒。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希特勒有發抖的傾向,一些人認為這是由於帕金森病,另一些人則猜測這是由於他停止服用當時很難獲得的藥物。
億萬富翁
也許是受到早年貧困的刺激,希特勒似乎決心積累一筆個人財富。他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可預測的來源——從政府那裡吸走資金,接受企業的「捐贈」。然而,他也承擔了更多創造性的方案。在成為總理後,他曾下令政府購買他的《我的奮鬥》(Mein Kampf)作為國禮送給新婚夫婦,這給希特勒帶來了巨額版稅。此外,他還拒絕繳納所得稅。他利用自己的巨額財富——有人估計大約有50億美元——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收藏,購買了精美的家具,併購置了各種財產。戰後,他的財產被贈給了巴伐利亞州。
諾貝爾獎的醜聞
1939年,一位瑞典立法者提名希特勒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雖然他只是想開個玩笑,但很少有人覺得好笑。結果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提名很快被撤銷。這並不是希特勒想要的,也不是他能夠接受的。1936年,直言不諱地批評希特勒的德國記者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被提名為1935年和平獎得主。這一姿態被視為對納粹主義的譴責和對德國的「侮辱」。因此,希特勒禁止所有德國人接受諾貝爾獎,並設立了德國國家藝術科學獎作為替代。後來在第三帝國時期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德國人被迫拒絕頒發獎項,儘管他們後來獲得了文憑和勳章。
死亡和陰謀論
1945年4月30日,隨著戰爭的失敗和蘇聯軍隊的推進,希特勒在他在柏林的地下掩體中自殺,自殺。不久前與他結婚的愛娃·布勞恩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按照希特勒的意願,他們的屍體被焚燒然後埋葬。至少,這是人們普遍接受的關於他死亡的說法。陰謀論幾乎馬上就開始了——部分要感謝蘇聯。他們最初聲稱無法確認希特勒是否已死,後來又散布謠言說希特勒還活著,並受到西方的保護。在美國總統哈裡·杜魯門的追問下,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表示他不知道希特勒的命運。然而,根據後來的報導,蘇聯人找到了他燒焦的遺體,並通過牙科記錄進行了鑑定。屍體在被挖出火化前被秘密埋葬,骨灰在1970年被撒了出去,不過一塊頭骨被保存了下來,這塊頭骨上有一處槍傷,直到1946年才被發現。然而,這些消息並沒有打消人們的疑慮,直到2009年,當研究人員確定這塊頭骨碎片實際上屬於一名女性時,疑慮才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