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

2021-02-08 時點傳播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豆瓣 7.4   IMDb 7.3

導演: 克裡斯丁·杜瓦
編劇: John Pielmeier / G. Ross Parker
主演: 羅伯特·卡萊爾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3-05-18
片長:  USA:240 min
又名: 希特勒:惡魔的復活

這部電影非常的真實的再現了希特勒的發家史,我們看到,他的確有作為領袖的潛質:愛國,善辯,有遠見,陰險狡猾(客觀的講就連希特勒的敵人也是如此),善於收買人心等等。但其在亂局中最終成為大獨裁者的基本條件就是兩個不變的真理:「槍桿子裡出政權」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希特勒留下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也就是這部電影的出發點。(來自「豆瓣詞條」)

英國思想家埃德蒙·柏克說過:「有一種東西,並且只有這種東西恆久不變,它先於這個世界而存在,而且也將存在於這個世界自身的組織結構之中:它就是正義。」

但面對在正義面前蟄伏著的邪惡,柏克警示道:「只要善良的人們袖手旁觀,邪惡就會高奏凱歌。」這便是描述希特勒崛起的影片《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片首出現的「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的由來。

六十年來,不斷有人試圖揭開希特勒當年成功的謎底。為何一個誕生了萊布尼茲、康德、赫得、洪堡、萊辛、歌德、席勒、巴赫和貝多芬的偉大國家會選擇了一個惡魔作為首領?而這個惡魔又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的?在後人看來這是多麼匪夷所思啊!

美國CBS出資拍攝了電視電影《希特勒:惡魔的崛起》上下兩部,試圖通過攝影機重現德國歷史上那段黑暗的時光,並從中尋得答案。影片播映後,立即榮獲了當年艾美獎七項提名,並最終奪得了年度最佳藝術指導及最佳音效剪輯兩項殊榮。

希特勒曾在《我的奮鬥》中說他從他在維也納窮人中間的生活中,學到了日後需要知道的一切。「維也納過去是,而且現在仍舊是我一生中條件最艱苦的學校,雖然也是最徹底的學校。我剛踏進這個城市時還是一個孩子,離開時卻已成人,性格也變得沉靜嚴肅了。」「在這個時期中,我形成了一種世界觀,一種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一切行動的鞏固基礎。除了我當時打下的基礎之外,我後來很少需要學習什麼東西,也不需要改變什麼東西。」

正是維也納的流浪經歷使他能夠忍受一次大戰時前線的骯髒,以及蝨子、泥濘和惡臭並從不抱怨,這是他政治生涯成功的一個獨特品質。


也正是在維也納,希特勒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反猶主義者,這給日後的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猶太人都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還是在維也納,希特勒開始由崇尚藝術轉而熱衷政治,他仔細研究社會民主黨成功的經驗並總結出建立一個群眾運動、掌握在群眾中進行宣傳的藝術以及利用他所說的「精神上和肉體上恐怖」的價值,以及掌握政權必須取得教會、軍隊、內閣或者國家元首等強力部門的支持等重要認識。

仍舊是在維也納,從前那個人前羞澀的希特勒發現了說話的神奇力量並開始嘗試在公眾場合演講,經年的磨練後,終於成就了日後那震驚世界的最富煽動性的口才與演講。但遺憾是,影片關於希特勒維也納生活的重大轉折點體現的不夠準確。

因為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希特勒,所以這終究是一部美國式影片,雖然影片力圖還原歷史真實,但整部影片的德國味道卻不算濃烈。這也是沒辦法的,只有醜化希特勒,才能美化德國人民。

電影開頭語:「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言外之意是,德國人大多是好的,只不過當時沒有作為。這有洗白嫌疑。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惡人的數量壓倒性勝利。電影最後沒有演,老總統死了,希特勒舉行一次全民公投,85%的人投給希特勒,他才成了「元首」。

所以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電影的立場:必須醜化希特勒,他是個野心家、瘋子、大忽悠、投機者、變態、戀物狂。元首必須死,因為德國必須活。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但其在亂局中最終成為大獨裁者的基本條件就是兩個不變的真理:「槍桿子裡出政權」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希特勒留下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也就是這部電影的出發點。(來自「豆瓣詞條」)這便是描述希特勒崛起的影片《希特勒:惡魔的崛起》片首出現的「惡人勝利的唯一條件是好人不作為」的由來。
  • 影評 | 《惡魔的崛起》:歷史的真實
    電影主要講述了阿道夫·希特勒幼年到1933成功崛起的故事。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1913年,希特勒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國家-德國。作為一名民粹主義者,希特勒立馬加入了德國的軍隊,成為了一名一戰的德國士兵。可是,好景不長。德國的戰敗也慢慢的成為了必然。人們被希特勒的個人魅力(Chrisma)所吸引。放到現在,希特勒就是個大傳銷頭子。他的言論就像長繩一樣拋給了深淵的人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納粹黨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黨。經歷了啤酒館暴動和幾次國會選舉的失敗後,希特勒意識到了如果他想要掌權,他還得再使一些不一樣的「手段」
  • |電影| 希特勒 惡魔的崛起
    阿道夫希特勒,人們聞之變色的一個人物,與他聯繫在一起的詞大多是可怕的,「納粹」,「集中營」,他對猶太人的殘忍,他充滿蠱惑力的演講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啤酒館事件後,希特勒不再把自己視作為繼任領袖鋪路的「鼓手」,而把自己視作真正的元首。▲ 在獄中,希特勒改變了納粹黨上位策略。他摒棄了革命,而將拉攏選票作為目標希特勒在獄中可以會客,他的許多黨派同盟後來都成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重要人物,恩斯特·羅姆、威廉·弗利克和阿爾弗雷德·羅森堡曾多次造訪希特勒。
  • 意志的勝利及作為宣傳的電影
    《意志的勝利》及作為宣傳的電影小巷裡的賣碟小販又翻出一張DVD,說:「這也是德國的。」封面上有一位鋼盔戰士的灰色半身像,背景是影印成紅色的納粹黨黨旗,右下角立著身著黃色制服的希特勒。這是納粹德國時期導演萊尼.裡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最著名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 Triumph des Willens》。「禁片哦。」
  • 《惡人傳》:全員惡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惡人
    然而,反對的聲音亦有之,這些觀眾認為電影中的人物警不警、黑不黑,沒有一點這個角色應該配備的智商,甚至豆瓣上有網友直言道:&34;那麼,《惡人傳》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然而它又不像《極限殺手》《疾速追殺》這一類電影充滿著暴力美學,完全可以用一種純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些電影。《惡人傳》所呈現出來的&34;,充滿著人性的扭曲與邪惡。
  • 電影《意志的勝利》中希特勒的四次演講
    《意志的勝利》是由UFA電影公司製作的戰爭紀錄片。
  • 《惡人傳》影評 惡人有惡報
    作為合作的條件如果張老大先抓到兇手兇手就歸張老大處理,如果是泰錫先抓到那就歸法律處理。兩人欣然接受。兇手果然再次作案。這次作案卻留下了線索,兇器被掉落在路邊被張老大的手下找到。張老大心生一計,利用這把兇器把自己的死對頭老許給解決了,順便栽贓給這個連環兇手。
  • 審判希特勒:啤酒館政變和納粹德國的崛起
    希特勒的罪惡政權由此走上崛起之路。金先生對這場失敗政變做出了精彩的敘述,其中亦可窺見一眾惡人的嘴臉,日後他們的罪惡將籠罩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弗雷德裡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華爾街日報》本可以阻止希特勒上臺的早期刑案審判……作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的金以生動的筆法將這場早年的審判呈現了出來。
  • 希特勒罕見彩色照片,每一張都見證了惡魔的崛起之路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時期希特勒的彩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看看希特勒的那段「輝煌」時期。而正是這一時期,希特勒脫下軍裝走入政治場,利用德國人民的反抗情緒,取得了德國的大權。
  • 全球著名的「四大惡人」,希特勒墊底,中國有一人上榜!
    在歷史的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的英雄偉人,他們猶如繁星,光耀青史,同時也誕生許多臭名昭著的惡人,他們稱霸一方,殘忍無道。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全球著名的「四大惡人」,希特勒只能墊底,中國卻有一人上榜!他是誰呢?
  • 二戰惡魔也有柔情?6件趣聞,勾勒出希特勒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這句話看似只是一個請求,但卻擊中了無數人的淚點,當然也說明了希特勒的殘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犯下的種種罪行,讓希特勒與惡魔二字直接畫上了等號,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面。但作為二戰惡魔的希特勒也有柔情?6件事,勾勒出希特勒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且聽飛魚細細道來。希特勒是素食主義者?
  • 惡人也需要價值觀支撐
    我今天才知道,有那麼多人認為電影裡的反派、惡人內心不需要任何價值觀的支撐。
  • 全世界都低估了希特勒
    然而脫離歷史條件來談任何問題都是不科學的,並非德國人民都是受人擺布的白痴,而是希特勒迫使他們把對他的懷疑轉化為對自己的懷疑——不過他使用的不是強力,而是成就,令人信服的成就。 不談希特勒的成就,就無法解釋千百萬德國人對他的狂熱崇拜和絕對服從。
  • 韓國7.7分電影《惡人傳》:你以為的惡人真的是惡人嗎?
    早就有粉絲私信我讓我講一下韓國的電影了,正巧最近看了前段時間特別火的一個韓國犯罪電影《惡人傳》,男主角馬東錫,是我從《釜山行》開始就特別喜歡的一個男演員,今天就來講講這部電影吧。先簡單給大家梳理一下電影劇情:講的是韓國某個城市,黑幫橫行,甚至到了收買警察局長的地步。
  • 希特勒把電影《意志的勝利》搞成了納粹政治宣傳,所以也「應該將希特勒作為電影人加以審判」
    「應該將希特勒作為電影人加以審判」(Gilles Deleuze,Pourparlers,1972-1990,Minuit,2003,p.98)。在希特勒的導演下,全世界都成了現實活生生的慘烈電影,遍及生活的各個角落。就像納粹紀錄片《意志的勝利》靠宏大場面操控觀眾——政治成為畫面,這個政治畫面的延伸,就是戰爭場面。
  • 希特勒回來了!
    希特勒甦醒在原納粹德國總理府的院子裡,是不是很熟悉?這正是歷史上希特勒自殺的地方。醒了之後希特勒感受到了世界的詭異,死黨馬丁鮑曼和鄧尼茨不知道竄到哪兒了;看到現代化的都市與繁華的街道讓他以為「噢耶!我們勝利了」,因為在希特勒心中第三帝國勝利後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於是他自信的走到布蘭登堡門向他的臣民揮手致意,並問問今兒個是几几年幾月幾號,可沒人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