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雲異構,隔屏共交流 讓基於國際理解的項目式學習有效「落地」

2020-12-20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實習編輯 陳昊昱 通訊員 邵歡歡)6月9日下午,杭州市江幹區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培訓2020年第三次集中研修課程之「我與世界:基於國際理解的項目式學習」在杭州凱旋教育集團南肖埠小學A樓二樓階梯教室舉辦。本次活動延續前兩次線上線下直播混融的研修形式開展,首次推出跨學科聯動課堂《探尋動物世界》,並與上海市普陀區聯建小學進行同課異構,並面向全網直播。

  

  活動特邀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姜英敏作主旨演講。杭州凱旋教育集團理事長、特級教師嚴國忠作總結指導。上海市普陀區聯建小學校長、黨支部副書記馮雪,杭州市江幹區教育國際交流指導中心主任楊春英,杭州市江幹區教育發展研究院課程指導部主任曾宣偉,杭州市江幹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政策資訊部主任和江幹區項目式學習負責人汪湖瑛等區內外專家參加圓桌論壇。杭州凱旋教育集團南肖埠小學校長、書記,江幹區名師林霞全程參與研修活動。本次研修還在上海普陀區聯建小學設立分會場,南小教師線下參與研修,參加線上觀摩的除了江幹區16所學校的「種子教師」之外,還有泛長三角國際理解教育聯盟20餘所項目學校師生代表,其中湖北恩施市逸夫小學全校80餘名教師集體參加觀摩。

  此次研修活動由杭州市南肖埠小學國際理解教育教研組長鄭海英老師主持。

  【國際理解 主旨演講】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姜英敏作《國際理解教育,理解什麼,怎樣理解?》主旨演講。姜英敏教授從三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國際理解教育案例介紹。姜英敏教授通過兩個課例的介紹,展現了近年來國際理解教育開發的現狀。並提及兩個課案目的都是讓學生通過對全球共生、全球責任的思考形成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二、國際理解教育,理解什麼,怎樣理解?主要探討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過程中需要明晰的理論問題。姜英敏教授根據國際理解教育的理論來源,把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內容分成四大類:世界和平、全球競爭力、全球化對策、全球共同問題。並提及國際理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國際理解素養——學會作為「世界中的一員」的知識儲備、能力、態度。培養國際理解素養要以「講好中國故事,懂得傾聽別人的故事,學會與世界人民創故事」為目標,需要由內而外達成「堅實的國家民族認同、包容的胸懷、全球責任意識」三個核心要素。

  三、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怎樣做?姜教授介紹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形式:國家課程、地方校本課程、學校活動、國家交流。同時指出在實施過程中應該避免國際了解教育、國際誤解教育。最後,姜教授提供了近年來國際理解教育可開發的主題,強調最重要的是構建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體系,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尊重多樣性的品質,學會與全球人民和諧共生,從而成為全球的一員。

  【聯動課堂 探尋動物世界】


  南小科學學科教師徐佳穎、音樂學科教師張幸合作展示了聯動課堂《探尋動物世界》。首先張幸老師通過視頻引出鳥兒也是身邊最常見的野生動物。然後由小組匯報的形式進入課堂:「文藝小組」通過詩配樂朗誦的方式讓我們感受了古人對鳥兒的喜愛和讚美;「觀鳥調查」小組通過演講、鳥類自然筆記展覽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鳥兒的形象美;「生活用品調查」小組通過作品展覽、圖片展覽、服飾展覽以及解說的方式介紹了鳥羽和鳥紋在生活在還有很多的用途;「美食調查」小組通過PPT+視頻的方式展示研究結論:人類馴養鴨子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美味的鴨子。

  學生匯報後,徐佳穎老師播放「生物多樣性」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野生動物需要人類嗎?組織學生按「需要或者不需要」分小組辯論,交流表達並反思:人類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進一步引出人類應該保護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保持距離。最後,徐佳穎老師列舉了歷史上的幾次重大疫情啟示大家:人類並非是地球的「主人」,人類無法獨立生活在地球上,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最後,師生一道在「保護野生動物」從我做起的橫幅上,鄭重籤名!

  【同課異構 探尋動物世界】

  上海市普陀區聯建小學高希睿老師進行同課異構,以「你還好嗎?」為話題,進行「珍稀野生動物急需保護」的項目式學習展示。

  「護甲小隊」用PPT報告目前穿山甲是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呼籲人們拒絕野味,拯救動物也保障人類健康;「愛豚小隊」以PPT形式報告了白鰭豚已成鯨目動物滅絕之一,並解釋了「功能性滅絕」的概念以及造成滅絕的原因都在於人類破壞環境,呼籲全球加強宣傳,保護野生動物,不要讓野生動物活在影像中;「尋鶴小組」通過「連一連」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到白頭鶴目前全球數量不到一萬隻,處於瀕危級別,播放白頭鶴的自白呼籲國家、人類保護白頭鶴:「萌象」小隊介紹了猛獁象體型相當於現代大象的十代甚至二十倍,卻因山林大火頻繁爆發,全球氣候變暖,人類獵食、製作皮毛導致滅絕,並播放視頻總結出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幹擾,百分之九九的物種走向了滅絕,呼籲人類保護野生動物刻不容緩;「愛䴉小隊」介紹了朱䴉具有保護價值和觀賞價值,但由於朱䴉的繁衍能力低下導致朱䴉數量越來越少,通過視頻、朱䴉數量變化折線圖,作出朱䴉家族將會越來越興旺的預測。

  每組匯報完畢後,教師都及時進行評點,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吃野味、破壞環境、侵佔動物家園、自然災害、人類活動幹擾都會導致野生動物瀕臨滅絕。最後,高老師請學生思考人類可以通過什麼舉措保護珍稀動物?學生紛紛提出了如各國設立法律,學會垃圾分類,改善動物生存環境等措施。課堂結束之際,師生共同呼籲人類保護野生動物迫在眉睫。

  【專家評課 圓桌論壇】


  隨後進行的是一場跨地、跨界的頭腦風暴,兩地專家馮雪校長、楊春英主任、曾宣偉主任圍繞「項目式學習與國際理解素養提升」進行圓桌論壇,汪湖瑛主任主持。

  汪湖瑛主任表示此次活動充分體現「融」字,形式上做到了線上線下融通,地域上做到了杭州上海兩地融匯。內容上做到了項目式和國際理解教育融合,兩地不同領域的專家體現出了融智。

  兩地專家首先對展示課作了評點。

  上海聯建小學馮雪校長對兩節課、三位教師給予高度評價:兩地同課異構,三位教師專業素養極高,學生知識掌握紮實,課堂氛圍活躍。在課堂實踐中能由淺入深,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質疑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兩堂課都能堅持育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著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沒有為了國際理解教育而國際理解教育,體現了三個「融」:融入:國際理解教育融入學校的培養目標;融合:融合了多學科,實現從學科滲透到學科統整,從學科統整到學科融入;融通:兩堂課都體現了項目建設課程化,課程實施項目化。馮雪校長進一步指出,在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並在此過程中形成有效的遷移。

  曾宣偉主任認為兩堂課有兩點十分值得肯定:一是課堂讓學生站在臺上,拿著自己的作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項目式學習最基本的要素;二是在學生展示的時候,視野與思路寬闊的,從動物視角到人文視角伸向到歷史視角,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不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生命體。曾主任進一步指出,人類所有的實踐、體驗最後要回歸到極簡主義,要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就要過極簡的生活,要從我們做起,從小事做起。

  楊春英主任表示兩堂課見證了連接,見證了從身邊的小鳥到世界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連接,真正地探索了世界。在國際理解教育實施過程中兩堂課都體現了人文與科學的整合。一、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親身交流,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使學生懂得熱愛自然,與環境和諧相處;二、在親身體驗中培養學生愛心、責任,珍愛生命;三、通過社會實踐懂得珍惜資源,培養學生更寬闊的視野,更高的格局;四、在詩歌、音樂中學會欣賞;五、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學生情感。在國際理解教育中要更關注科學和人文的整合,倡導過節儉的生活,注重精神世界。

  緊接著,三位專家就「如何以項目式學習推進國際理解教育?」闡述觀點。

  馮雪校長以「項目式學習——讓國際理解教育真實的發生」為主題分享觀點,指出在項目式學習中有很多要素:挑戰性的問題、持續性的探究、真實性的項目、學生的發言權選擇權、過程中的反思評價等等。這些要素都激發學生探究樂趣,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疑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介紹,在推進國際理解教育的過程中,聯建小學學校、教師和學生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有了更多的教學挑戰,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重構知識,創造想像,跨學科備課,進行有效銜接;項目式學習為學校國際理解課程增加了真正的實施理念,使學校教育朝向未來,使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更加明晰。

  楊春英主任認為了南小從幾年前的國際了解教育走到今天真正在做國際理解教育,成效顯著、特色鮮明。她引用姜教授的話釐清了什麼是國際理解教育:使學生尊重多樣性,學會與全球人民共生,成為全球的一員。她認為項目式學習本質是學習而不是項目,在堅守中達己達人,希望項目式學習能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地學習和成長。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教學中以國際理解理念為指導,實現教育觀念、師生角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教學管理和規則的全面變革,讓教師自發研究和學習,並在此基礎上開展項目式學習,真正為學生全球視野奠定基礎。

  曾宣偉主任即興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微報告。他引用了毛澤東的「系統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調查研究客觀實際狀況的濃厚空氣」這句話表示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要理論實踐相結合,國際理解教育也應該把知識傳授和理論實踐相結合,回歸教育的本質,關注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當今中國式教育是一種缺睡眠式學習,缺實踐性學習。因此在做國際理解教育的時候要注重「善」的教育,從學生的日常起居出發,從學校的常規活動出發;要堅持「合格性評價」,關注每一個學生是否達到合格的要求,而不是把視角投向班級群體的整體分數以及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分數差距。以課程標準為標準,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在完成學科教學的同時帶著項目去研學,增加活動教學時間,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讓教師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方案設計、產品製作等高階認知策略和行為,加深對學科概念的深度理解,並實現在真實情景下的遷移和應用。

  觀課老師通過掃描二維碼也留下自己的點評。例如點周瑩老師發言此次課堂把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主動探究擺在第一位,由淺入深地探索人與動物之前的關係,課堂富有感染力,引人深思。

  【總結指導 頒獎合影】


  最後,嚴國忠先生為此次研修作總結指導。嚴理事長表示本次活動真正落實了三點:一、一堂大餐大家分享。北師大專家的主旨演講使我們明確了國際理解教育,在專家理論指引的基礎上推進南小國際理解教育;二、兩堂生動的項目式學習課堂展示,兩地的同課異構都用探索的精神對項目式學習進行了探討,把主陣地讓給學生,把講臺變成學臺;三、三位專家的點評都用了三個「三」。面向未來人的成長,我們的課程育人要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為未來孩子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嚴國忠先生對未來課程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不管是國家課程還是拓展課程,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課程的學習過程要吸引學生,課程的學習評價要引導學生,未來的學生綜合素養評價一定不會是單純的紙筆測試,一定會讓類似於項目式學習的實踐評價真實發生,讓課程育人水到渠成。

  之後,嚴理事長、楊春英主任兩位老師為我校執教老師徐佳穎、張幸老師頒發證書,見證成果!

  2020年,杭州市江幹區國際理解教育「種子教師」研修項目緊扣全球疫情大背景,將項目式學習這碗「米飯」與「糧食危機」「災難教育」「人與動物」等研討話題合理搭配,呈現出了同中有異、穩步進階、漸入佳境的教育風景!「種子教師」們將用好《我與世界》,共創課程資源,變革教學方式,培養高階思維,讓國際理解教育「深一度」!

相關焦點

  • 了解世界 擁抱世界 杭州南肖埠小學探索「國際理解教育」
    而同一時間,在上海市普陀區聯建小學,語文教師高希睿也帶著孩子們探索同一主題,兩地進行了線上的同課異構。此次活動是以「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國際理解教育」為主題的「種子教師」第3次培訓。新學期剛開始兩個月內,南肖埠小學已經承辦了兩期這樣的培訓,來自江幹區16所學校與長三角國際理解教育聯盟20餘所項目學校師生代表一起,探討國際理解課程如何上。
  • 【聚焦項目式學習】農林下路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線下自主,線上...
    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是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的特色課程,然而,當項目式學習遇上「宅家」學習,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應該怎麼開展探究活動呢?隨著線上課程的全面落地,英語科組延續空中課堂的精彩,結合疫情防控和本學科特點,開展線下自主、線上交流的英語項目式學習。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從實驗的統計數據來看,相較於傳統教學模式,基於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綜合翻譯能力方面有明顯優勢,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對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滿意度較高。  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於能力本位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研究(2017jyxm0436);安徽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2019mooc274);巢湖學院一流課程建設項目:英漢/漢英筆譯(ch19ylkc015)。
  • 項目式學習促成長!濟南市景山小學開展項目式學習培訓活動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又稱「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真實情景,問題化驅動的項目式學習,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備受追捧。但目前關於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中存在很多誤區,例如項目式學習被片面理解為學科融合課程,被固化為知識與技能的訓練等。
  • 同課異構展風採,攜手共進促成長——知新小學第二輪賽教課活動
    本次活動共分語、數、英、藝體4個教研組展開,由各教研組長具體負責組織。學校聘請了聯盟校延職附小和創新實驗小學專家評委與校委會成員共同組成了各科評委團,對此次比賽進行公開、公正的打分評判。整個環節大家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語文課堂「同課異構」的無限魅力!思維敏捷數學組課堂上,四位上課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豐富靈動的教學方法,孩子們精彩的思維躍動,教學溫情如水地流淌,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課堂盛宴!
  • 千裡送教情意長 湛柳攜手共發展
    本次活動分為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分別針對小學科學、數學、語文、英語、道德與法治,初中生物、數學、化學、歷史,高中地理、化學共12個學科進行活動。具體內容為送教老師與活動地老師各上一節課(同課異構)以及專家評點交流並作專題講座。
  • 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2020年度第一批項目...
    考核指標:形成能適應多種智能形態的認知計算框架,構建大規模、共享開放的跨媒體常識知識庫,提出並實現通用認知測試方法;在對抗決策、人機混合或自主學習中形成和常識結合的認知理論,顯著提升現有算法在開放環境下的魯棒性;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開放認知智能水平國際評測體系。
  • 全國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 鹽田區10個項目獲評一等獎
    鹽田區共13個項目參加展評,最終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美好鹽田》、鹽田區外國語小學東和分校《探研沙頭角河》等10個項目獲評一等獎。據悉,本次全國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活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600多所學校的800多個項目參評,1萬餘名師生參與。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及區屬9所學校(幼兒園)的60餘名師生參加活動。
  • 拓課雲攜手LiveVideoStackCon 2018,助推在線教育開啟新「視」界
    分享了拓課雲針對在線教育各個場景下的音視頻課堂解決方案。這是拓課雲在全行業內首次公開亮相分享,與行業內眾多頂尖音視頻專家同場交流。以下為陳勇冀演講內容實錄:在線教育產業存在已久,最早是以錄播和點播這種方式來進行,後期直播式的在線教育開始出現,在娛樂直播平臺發展起來以後,教育的直播類產品也像像雨後春筍一樣,火爆起來。
  • 合肥新康中學:同課異構教學 構建精彩課堂
    本次活動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陽光中學朱學軍老師和新康中學韋秀珍分別以《電流與電功》進行同課異構教學。韋秀珍老師的課以生活實例的演示引入,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緊接著通過水流讓學生感受電流做功,激發學生對電流做功的思考,先做定性分析。再通過創設情境、分組做實驗,通過小燈泡的亮暗程度,來反映電流做功的多少問題,給出電流做功概念及其公式單位。
  • 廣東「僑」字號中學開展「同課異構」
    12月3日,廣東華僑中學聯合中山市華僑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等「僑」字號中學開展以「聚焦新課堂助力新高考」為主題的「廣東省華僑中學聯合體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聚焦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新課堂教學研究,研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與管理。同時,廣東華僑中學邀請了汕頭華僑中學、順德德勝學校的教師前來參觀交流。
  • 飛槳推出異構參數伺服器架構,異構硬體高效組合,訓練速度提升65%以上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飛槳框架 2.0 版本基於工業實踐,創新性地推出了大規模稀疏異構參數伺服器功能。眼看著就要到「雙 11」就要到了,對於廣大網購愛好者來說那絕對是不可錯過的狂歡時刻!
  • 《國際貿易實務》基於「雲班課+智慧職教平臺+微信群」的課程線上...
    授課教師:王豔 在線學習方式 本課程以「雲班課+智慧職教平臺+微信群」為在線學習及交流平臺,多方式多平臺為學生構建便利及有效的學習環境。
  • 開平教育局在「第五屆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學術研討會暨2020年度...
    12月10日,由中國教育信息化創客教育研究中心、國際StarT項目學習共同體、張家港市教育局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全國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學術研討會暨2020年度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活動」在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拉開帷幕。
  • 日照五蓮這些青年教師在全省「同課異構」喜獲大獎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近日,2020年第五屆「中國好教育」山東齊魯聯盟「同課異構」教學比武大賽日前落下帷幕,日照市五蓮縣第一中學有五位青年教師報名參加了比賽。齊魯聯盟聯合體「同課異構」教學比武大賽旨在展示各校課堂文化特色,展現教師個人教學風格,推動小組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迄今為止,這項大賽已經舉辦了五屆,組織嚴密,公平公正,在全省有較大的影響力,成為檢驗各參加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金石。
  • 深度學習用於多模態語義學習簡述
    我國也同樣重視「跨媒體」研究,國家科技部於2011年11月啟動了973計劃項目「面向公共安全的跨媒體計算理論與方法」,對「跨媒體」的表達建模、語義學習、挖掘推理和搜索排序等核心問題開展了理論研究。目前,媒體計算需要重點解決的兩個難點是消除「異構鴻溝」和「語義鴻溝。
  • AI算法瞬間學習理解96種語言 斬獲國際權威競賽冠軍
    AI算法瞬間學習理解96種語言 斬獲國際權威競賽冠軍打破語言藩籬,重建巴別塔是人類的遠古夢想,如今全球化語境下,更是一種當務之急。如何做到多語言交流和跨語義理解,也是人工智慧的"聖杯"課題。最近,百度人工智慧模型ERNIE-M,取得自然語言領域最新進展,它通過一個算法可以學習並同時掌握 96 門語言,不僅刷新5項經典多語言理解任務的世界最好成績,還一舉超越谷歌、微軟、臉書,問鼎國際權威多語言理解評測榜單 XTREME,邁出人工智慧領域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突破性一步,並在相關真實工業場景中落地,發揮出實際應用價值。
  • 項目式學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利器
    我們從2016年起以深圳市第三幼兒園為實驗場域,並聯合北歐國家的合作者,致力於探索可持續發展教育在幼兒園的落地,並形成了利用具有變革性的項目式學習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經驗。把握「黃金標準」,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幼兒是解決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過程中積極的利益相關者和參與者。
  • 中國聯邦學習「五大流派」
    FATE項目不僅提供了20多個聯邦學習算法組件、比如 LR、GBDT、CNN 等,覆蓋常規商業應用場景的建模需求,還特別提供了一站式聯邦模型服務解決方案,涵蓋聯邦特徵工程、模型評估、在線推理等。更重要的是,它給開發者提供了實現聯邦學習算法和系統的範本,大部分傳統算法都可以經過一定改造適配到聯邦學習框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