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對燕姿的寬容 不過是對自己的溺愛

2021-01-10 搜狐網
孫燕姿《克卜勒》亞洲發布會

  搜狐娛樂訊 (文/HXL)關於孫燕姿,你是否有一腔寬容和溺愛。

  「只要她還在唱就好la」...

  這句話,落在孫燕姿身上,一遍一遍應驗。總有那麼一兩個歌手,是我們說這句話的對象,比如王菲...比如...此時按照堆排比的習慣,我應該還要再寫幾個「比如」的,但很遺憾,我頓了頓筆,想不出。當我想寫他人時,我竟發現自己有一堆反駁自己的理由。你懂得。

  這似乎也印證了當年的某條報導,記者讓王菲選自己的接班人,王菲頓了頓說,孫燕姿吧。

  孫燕姿嗎?當我們還沒有來得及討論孫燕姿是否成為了王菲的接班人時,孫燕姿已然攻上了很多人的心裡。無需多言多少的感情在songs of Yanzi Sun中萌芽開始開花結果,或者枯死凋零墜落,有個能陪伴左右的,就夠了。

  聽眾要求的多嗎?好像不多,不多嗎?似乎又很多。

  「能有幾個能做到孫燕姿a」...

  的確,孫燕姿的每張作品,都能穩定保持在良好線以上。即便口碑銷量雙滑鐵盧的《完美的一天》,也並沒有成為孫燕姿歌路上的槽點。

  只是實事求是,《是時候》是唯一讓我失望的作品,但它仍保持了大眾的良好接受度。只是於個人而言,時隔四年的一張回歸大作,在音樂性上,只有略帶World Music色彩的《世說心語》讓我眼前一亮。

  用一張太想收復版圖的商業之作回歸,是聰明的商人,而非優秀的音樂人。在印象中,近些年值得稱道的音樂回歸之作,非林憶蓮《蓋亞》莫屬。

  《蓋亞》的金曲封后不禁又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朋友問我的一個問題:「你從樂評人的角度出發,分析一下燕姿還能金曲封后嗎?」

  彼時《克卜勒》單曲剛派臺,我頓了頓,說應該不太可能了。現在《克卜勒》全碟上架,我依然持同樣的觀點。

  我的感覺,金曲獎封王封后大致五種情況:你新人實在太出色(楊);你老人取得大突破(蔡);你一直優秀,我推你下把你扶正;你輝煌時我沒給,你沒落了我補你一個(周);你就是創作NB我拿你沒轍(蔡)。

  少了的那個括號,屬於燕姿。而《克卜勒》離上述哪一個,似乎都有點遠。但這仍然不否認《克卜勒》是一張優秀的專輯,至少,它比《是時候》段位高得多。

  「她得不得獎又怎樣,只要他還在唱歌」。也許你沒意識到,你對燕姿的無私寬容,實際上是對自己的溺愛。

  「其實我只是不想告別那段回憶ba」...

  這點私心,其實誰都有。戀愛過,留下的一張電影票,一紙開放單據,甚至一團好幾年前,粘過對方眼淚的破紙巾,都有人留著,成為所謂的「相愛的證據」。

  但當你發現,這個證據成為一首歌,一首來自燕姿的歌時,你捨不得丟棄,只能溺愛。

  好多人說《克卜勒》平淡的像杯水,沒有爆點。可我覺得,這恰好是沒有了《咕嘰咕嘰》的《逆光》,沒有了《空口言》的《是時候》,喜歡的人把它們當做一顆糖,遺憾的是,加了糖的水再也變不回來。

  但孫燕姿變回來了,至少,音樂是。「克卜勒」的專輯概念是費了心的,一眼看出的摩斯碼,至少蘊含著須深入研究的小秘密。專輯的大部分作品,找回了從前的感覺,但不是通過舊的編曲和模式化的路子。「不用老路」但仍可以做回自己,這點尤其難能可貴。

  「又像生了個孩子一樣」,孫燕姿在《克卜勒》的發布會上如是說。聽了那麼多年,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孫燕姿,可能見的人太多了,沒什麼特殊感覺。除了當天灰濛濛的霾和熱乎乎的會場,其次,就剩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Repeat Tune了。

  但這個孩子,沒有加入那個孩子的基因。怕的是,孫燕姿也不能免俗加入一首燕子版「搖籃曲」,很慶幸,孫燕姿沒有,她似乎在有意保留自己音樂境界的純淨度。這種純淨,從《錯覺》,從《銀泰》,從《雨還是不停地落下》都可以聽得到。像白開水一樣的《克卜勒》,似乎蘊含著極其純淨的無限大。

  我似乎也不能「免俗」地寬容孫燕姿,雖然我實事求是道出我對她音樂的不滿意,就像《天使的指紋》臨尾了她那句讓人出戲的「看花開無聲」,好多人都不會無視,相反,好多人也在用檢視蔡依林的放大鏡,來檢查孫燕姿。

  但我懂,好多人就像孩子一樣,不管十幾歲,二十幾歲,甚至三十幾歲,都不可以聽到一句孫燕姿的「壞話」。因為對孫燕姿的寬容,不過是對自己的溺愛,溺愛那個在燕姿歌裡的自己,溺愛那段回憶,溺愛那首相愛的證據。

  你,懂得。

http://music.yule.sohu.com/20140305/n396080295.shtml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樂 HXL http://music.yule.sohu.com/20140305/n396080295.shtml report 5128 孫燕姿《克卜勒》亞洲發布會搜狐娛樂訊(文/HXL)關於孫燕姿,你是否有一腔寬容和溺愛。「只要她還在唱就好la」...   

");}

相關焦點

  • 感覺對了我要出發,因為燕姿來長沙.
    Kepler live in Changsha(視頻末尾燕姿把這句歌詞唱了兩次)上周六(4/25)晚,長沙的夜空比素日更顯燦爛,孫燕姿攜「2015克卜勒世界巡迴演唱會升級版」登陸長沙賀龍體育中心,久違了十一年再來「星城」舉辦大型戶外售票演唱會,同時又是今年升級後的克卜勒巡演在華中地區的唯一一站,在開唱消息公布後,長沙站就成為今年最具話題性和關注度的城市
  • 克卜勒巡迴演唱會 孫燕姿「同類」獻西安
    當在唱到《克卜勒》專輯中的大熱歌曲《尚好的青春》時,這首充滿了青春年少的懵懂與對純真歲月的追憶的歌曲,一把淡淡的吉他映襯著燕姿娓娓道來的歌聲,再度引起全場萬人大合唱,分外感動的燕姿也在現場肺腑坦言「樂迷們就是自己永遠的青春!」。
  • 孫燕姿復出 新單曲《克卜勒》網易雲音樂首播
    》,燃燒了燕姿兩年多的時間,一點一滴地付出所有,一心一意地注入於歌曲旋律。>>>>[點.擊.試.聽]孫燕姿新歌《克卜勒》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1月15日報導 1604年,天空中出現了一顆超新星,連續三個星期,散發出最閃亮的光芒,不分白晝跟黑夜,人們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看見它,這顆超新星被世人命名為克卜勒。至今,仍為世界上最耀眼的一顆星。
  • 之《克卜勒》篇
    (最終)2019年7月12日,在陳情令天津見面會,他在現場給歌迷唱了這首《克卜勒》。雖然他自己也沒想到,甚至沒有任何準備,只能清唱。#肖戰# 《克卜勒》唱的是與小飛俠的約定!為何取名為「克卜勒」?孫燕姿做出讓所有歌迷感動的解答:「克卜勒是一個超新星的名字,這顆星星是從16世紀開始到現在,第一顆在白天可以用肉眼看到星星,在那時這顆星星足足在白天閃亮了三個星期之久。
  • 燕姿,你是獨特的存在.
    有些人,因為喜歡燕姿而結識,有人愛你所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17年的時光變遷,有多少人都走散了,又有多少人找到了彼此…愛或不愛,散或不散,燕姿依然還在…燕姿加盟《我想和你唱》第二季,獻出自己綜藝首秀。一向低調,鮮少露臉的燕姿,這回在自稱頭號粉絲的韓紅「巨大的面子」,和幾近哽咽的死磕下,敗下陣子。
  • 燕姿與歌迷合唱《半句再見》超虐
    燕姿出場就是不一樣!歌迷嗨到爆!氣氛太熱烈!收音室都要被震爛了!接下來說正事!燕姿和出場的三組姿迷選手合唱【神奇】大家感受下實力爆棚的三組選手的熱力唱功以及你姿美妙的聲音吧!第三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小女生,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這個小姑娘帶著克卜勒的卡牌,在尋找MV裡面你姿出現過的那些瞬間。仿佛也在你的身邊,走過許許多多的地方,只為離你更近一點,看到它就會想起你。這是一份持續多年的信仰。加油!
  • 孫燕姿:《克卜勒》
    錄唱《克卜勒》時,孫燕姿已經懷孕四五個月,錄完之後她就休息了一段時間。歌曲的孕育過程之長,為樂壇少見。從選歌起,到懷胎四月時錄音,接下來的樂器演奏、合音、混音、以及後制母帶,每一個過程,孫燕姿不斷地於細節中苛責自己,傳達出她最真實的情感。製作後期甚至研究起各式音樂載體播放器,希望能確保最高音質的呈現。她想藉此作品鼓勵大家,尋找自己的夢想並且努力做到最好。
  • 校園MV《克卜勒》 (重播)
    《克卜勒》於浠彤 唱(升初三的學姐)(原唱:孫燕姿)        歌曲充滿了創意
  • 燕姿
    燕姿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電機系教授,母親當老師,上面有個姐姐叫孫燕佳,下面的妹妹叫孫燕美,孫燕姿的名字是咋來的呢?因為她是二女兒,也就是「次女」,這倆字上下一懟,可不就是個「姿」嘛,她爹媽也真是夠省事兒的
  • 六年後,燕姿你笑的還是那麼美
    在節目中,孫燕姿將和自己的歌迷一起合唱,被問起希望遇到怎樣的歌迷,孫燕姿表示,「真心喜歡音樂的,做歌手蠻多年了,我想知道我的歌對他來說有什麼意義。我想聽故事,聽他們經歷過的事情。」」雖然對目前的工作安排守口如瓶,但燕姿還是透露自己的新專輯已經在馬不停蹄地製作,至於具體發行日期,孫燕姿表示還是先保密,「但今年一定會發。」
  • 麻湧一中 校園MV《克卜勒》
    《克卜勒》於浠彤 唱(原唱:孫燕姿)        歌曲充滿了創意、個性,也讓聽者帶著神秘的嚮往和探索去體驗這首歌
  • 一首歌引發的天文討論:「 克卜勒」原是超新星?
    孫燕姿《克卜勒》專輯造型歌詞裡全是「你儂我儂」或是「擦狼黑」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粉絲們那挑剔的耳朵了,於是,天后孫燕姿頗有概念感的新歌「克卜勒」立刻高大上了起來。「克卜勒」其實是天文物理學之父克卜勒(kepler)名字的音譯,由於包含一定的專業天文知識,所以不少宣傳中都附上了「克卜勒」的名字解釋。昨天,死理性派聚集的果殼網針對媒體宣傳中的一段與「克卜勒」有關的文字提出了質疑。天文愛好者「Steed」解釋,事實上,克卜勒超新星肉眼可見的時間段其實還不足一年,但在天文學歷史上的確佔有一席之地。也許,聽完歌去學一學靠譜的天文學,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