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電影媒體Sensacine:時間是你很多電影裡的一個重要元素,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你?
諾蘭:自從我開始拍電影,就著迷於電影的運行方式,觀眾是怎麼樣觀看電影的,電影人又是怎麼創作的,著迷於這些和時間的關係。我覺得在所有媒介之中,電影和時間的聯繫尤其獨特。作為觀眾,觀感的產生,或是電影中故事的持續時間,對比坐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的時長,這之間存在著很複雜的機制。向觀眾展示這種機制,並讓他們參與其中,一直是我的樂趣。
西班牙電影媒體Sensacine:《信條》很像一部老派的經典的007電影,這算是你一直想拍的007電影嘛?
諾蘭:我一直深愛007電影,喜歡看007電影。我想拍一部間諜電影,想重現那種可能性和質感,重現童年時在大銀幕上看007的感覺,而方法就是另闢蹊徑,對其創新,選取間諜電影的一些概念,從不同的全新的角度切入進行創作,希望觀眾們能夠再次愛上這個電影類型。高速追車、飛機墜機或者是其他場面,也能給他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和激動人心的新鮮體驗。
以上採訪來自微博@諾蘭中文資訊 的原創翻譯
還記得在20年前的《記憶碎片》開場戲嘛?
照片上的圖像逐漸模糊直到消失,空白底片又回到了拍立得相機,扔掉的槍又回到了手中,射出去的子彈又回到了槍膛,被殺人的人又活了...
時間在倒流...
時間,是諾蘭電影最重要的元素。
《記憶碎片》,用倒敘來呈現失憶造成的時間混亂。
《盜夢空間》,用多層夢境來呈現不同的時間感受。
《星際穿越》,呈現引力造成的不同流速的時間,用引力波來穿越時間。
《敦刻爾克》,用陸海空的不用時間跨度來營造緊迫感。
以上所有關於時間的呈現,都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正常時間。哪怕是《記憶碎片》的倒流,也只不過是正流的倒放。
《信條》,諾蘭用最嚴謹的邏輯、最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最炸裂的腦洞,操縱了時間。
你明明看上去是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但所有事情又都是發生在我們所處的正常時空。
還記得10年前的《盜夢空間》是怎麼講故事嘛?
先讓你開開眼見識一下什麼是盜夢,再來解釋如何盜夢,最後玩個四層夢境的大盜夢。
《信條》也一樣,我們跟著無名主角,開場先見識了一下逆時狀態,然後又跟著他加入了組織跟著女科學家了解逆時狀態,最後當然就是利用逆時狀態玩個大的拯救世界。
《盜夢空間》,甭管插敘了多少關於妻子的回憶,甭管夢有幾層,依然是個正敘的故事,觀眾理解起來毫無障礙。
《信條》,則是一個全新升級的莫比烏斯環式故事,收尾相接互為因果,觀眾理解整體故事不難,但要搞清楚每一個細節,真的需要二刷三刷。
還記得我們在諾蘭電影中看過怎樣的視覺奇觀嘛?
《盜夢空間》中有折貼城市和無重力旋轉走廊,《星級穿越》中有穿越黑洞和五維空間。
從不明覺厲的感覺上來說,以往那些奇觀,基本還是只有「覺厲」,觀眾基本還不至於「不明」。
《信條》裡的奇觀,其實沒什麼大場面,被當做宣傳點的飛機幢大樓,就已經是最大的了。本片最讓觀眾大開眼界的,是把瞬時狀態和逆時狀態的人和物同時呈現在一個時空裡,這既挑戰了觀眾大腦的邏輯本能,又挑戰了觀眾眼睛的視覺本能,就真的是「不明「+」覺厲」了。
我們看了好幾十年的007電影,其實都是一個故事。
孤膽特工全球調查追蹤挫敗企圖利用黑科技大殺器毀滅世界大反派的邪惡大陰謀...
也有例外...《天幕危機》裡的大反派就不想毀滅世界,只是個受了委屈找媽媽討說法的兒子。他也曾經是軍情六處的特工/M的兒子,跟邦德算是互為鏡像的兄弟。
這正是我特別喜歡《天幕危機》的原因,是一部有突破的007電影。
從諾蘭拍007電影的角度,我看完《信條》就想到了《天幕危機》。
主角和大反派,一個跟神一樣不需要名字,一個有著跟農神一樣的名字,一個拯救世界,一個毀滅世界,也是互為鏡像,並且電影多次通過旋轉門玻璃兩側的二人對視來從視覺上呈現這種人物關係。
這應該也算是諾蘭對007電影的突破創新。
震撼而不感動,一直是諾蘭電影飽受詬病的最大槽點。吉爾莫·德爾·託羅在商業互吹中說諾蘭是情感數學家,換個說法就是,所有的情感都是精確算計的。
諾蘭電影,都有精巧的敘事手法、複雜的概念設定和震撼的視覺奇觀。這些帶給觀眾的震撼,已經無需贅述。恰恰也是因為這些,留給塑造人物、醞釀情感和演員表演的空間就非常小了,觀眾基本無從感動,角色/演員往往淪為工具人。
諾蘭電影不是沒有情感,但情感遠小於敘事、設定和奇觀。
《記憶碎片》有對妻子的愛,但更多是正敘倒敘交織的精巧敘事。《盜夢空間》有夫妻情感糾葛和回家與孩子團聚的渴望,但更多是四層夢境的複雜設定和震撼奇觀。《星際穿越》有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父女之情,但更多是黑洞、五維空間等有關時間和空間的複雜設定和震撼奇觀。《敦刻爾克》有幾十萬士兵回家的企盼,但更多是天空一小時海洋一天陸地一周的精巧敘事。
沒錯,這就是諾蘭,一個高度複雜、緊密、理性的類型片機器。
這就是諾蘭電影的特點,至於是優點還是缺點,見仁見智吧。
反正我看諾蘭電影,從來不會有收穫感動的期待,我看的就是敘事、設定和奇觀。
《信條》當然有情感,有主角和Neil的戰鬥友誼,有主角的奮不顧身,有Neil的獻身精神,有Kat對兒子的愛。但相比莫比烏斯環式的敘事、燒腦的逆時設定和瞬時逆時同時呈現的視覺奇觀,情感真的太弱了。
《信條》,史上最諾蘭!
情感是諾蘭最弱,敘事、設定和奇觀是諾蘭最強。
前者,我不在乎。後者,我爽了!
諾蘭一直拍不好動作戲,《信條》嘛...
小動作戲是主角打反派小嘍囉,沒什麼值得說的,大動作戲是主角和逆時狀態下的自己對打,有各種逆向動作,又成了視覺奇觀的一部分,也沒法用評價正常動作戲的標準去考量了。
諾蘭電影總是有很多解釋性對話,特別是有高概念的那幾部,《盜夢空間》要解釋盜夢,《星際穿越》要解釋穿越。
解釋盜夢的時候,給觀眾呈現視覺奇觀。解釋穿越的時候,好歹還有個紙筆道具。片需要解釋的概念更多,但除了第一次解釋,後面真的就是倆人在敘事節奏呼吸空間裡幹說(當然撞完飛機後那次是喝著水說的,不幹),沒有奇觀展示,沒有劇情推動,難道是因為小諾蘭沒有參與編劇?
這個,我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