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戴著頭盔看房!售樓處8秒視頻瘋傳!網友慌了:人臉識別還能這樣...

2020-12-23 環球網

近日,

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視頻中的字幕顯示:

「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

視頻發布者在評論中提問:

有課代表知道為啥戴頭盔嗎?

有網友回答稱是因為

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系統

事實上,

以「買房」搭配「頭盔」、「口罩」、

「面罩」、「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

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

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

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被人臉識別拍到,

致優惠審批沒有通過

房地產自媒體「重慶地產news」在去年底發布的一篇文章中稱,某項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購房優惠,只要購房者第一次到訪項目並當場下單,各種折扣算下來可以少花30萬元。但購房者必須是第一次到訪,或者說此前沒有被攝像頭拍到過。

該傳聞的真假暫且不論,但消費者因為被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拍下,而無法享受優惠的故事確實發生過。

據寧波晚報今年6月報導,去年7月,來自寧波的宋先生的姐姐在餘姚某樓盤買了一套房子,後來宋先生也想買房,於是對該樓盤進行了了解。

宋先生姐姐的房子是通過一名姓吳的售樓經理買的,去年下半年,吳經理從宋先生姐姐那裡得知他也想買房後,便給宋先生打來電話拉他買房。

吳經理向宋先生介紹,因為他姐姐買房之後介紹了他,所以能給他享受「老帶新」返利2萬元的優惠活動。

「當時吳經理就說,2萬元返利只要我們自己承擔一點稅費就可以了,就是衝著這個『老帶新』我才買了那套房子。」宋先生說,去年11月,他支付了首付款,籤定了購房合同。售樓處說,2萬元的「老帶新」返利要有一個審批流程,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給他。於是宋先生一直等著。

期間,宋先生一直按照要求配合辦理手續,以便獲得2萬元的返利。但今年6月中旬,售樓經理卻反饋說「老帶新」審批沒通過,2萬元返利給不了了。

該樓盤售樓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宋先生的「老帶新」返利優惠的審批沒有通過,「我們規定業主來售樓處之前,要在公眾號上進行『老帶新』備案,並且備案一個小時後來售樓處才能算數,這位業主當時備案不到一個小時就到售樓處了,我們售樓處都有人臉識別的,所以審批沒通過。」

為何售樓處要使用人臉識別?

據南方都市報,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

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中介)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如果是中介拉來的客戶,那房企就要給中介一定的佣金,而中介為了獲取更多佣金,就會給客戶提供一定程度的額外優惠,以此吸引更多客戶,這導致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搶客戶的「混戰」經常發生。

這時候,售樓處的人臉識別這時候就派上了用場,它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

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可以發現,有關售樓處用人臉識別判斷客戶類型的消息比比皆是。

比如上圖中的網友就表示,如果是自己去售樓處看房的話。當邁進售樓處大門的時候,自己的臉就會被記錄下來。然後如果看房的人在看房後想去附近的中介問有沒有優惠。就會被告知只要是自己走進售樓處大門,被人臉識別記錄下來了,那麼售樓處就會認定這個人是「自然到訪」客戶,不可以享受中介渠道的團購優惠。

今年8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稱,天津「XX文苑新房售樓處」擅自採集了他的人臉信息。

原來,一個月前,這位網友通過中介購買了XX文苑的一套房屋。但在8月4日,他被售樓處告知,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曾經識別到與他相似的人獨自看房,因此他屬於自然到訪客戶,不屬於中介渠道客戶,不能享受渠道優惠。

戴口罩也沒辦法

為了避免被人臉識別認出,一些客戶也想出用頭盔、口罩、墨鏡之類的辦法,遮擋住面部,但這又有多大用呢?

據南方都市報,深圳市明源雲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表示:「我們做過測試,可以同時識別50個人,戴口罩也可以識別。」這名銷售說,與傳統的安防視頻不同,系統可以識別並預測看房者的行動路徑,框選其必經路線,設置攝像頭進行抓拍。

等看房者確定買房,用「人證一體機」進行身份驗證時,系統後臺就會將身份證信息綁定到此前的記錄上,「相當於人、人臉、手機號、所有來訪記錄進行比對」。

這位銷售還表示,人臉識別攝像頭和監控攝像頭的外觀一樣,可以全程「無感」抓拍。「他們是不知道的,之前確實聽說過相關的案例(戴頭盔看房),但是現在慢慢沒有了。」

據「明源雲」微信公眾號2016年5月18日的一篇名為《飛單問題屢禁不止腫麼破?解決方法竟然是「看臉」》介紹:

飛單問題的核心是客戶識別和歸屬,以前手機號碼是作為客戶身份識別的唯一依據,但是號碼容易隱藏、變更,所以飛單問題屢禁不止。

但是只要銷售案場安裝了明源雲客的人臉識別設備後,客戶到訪過案場,攝像頭就會抓拍客戶的面部特徵,並自動錄入系統,每天下班時,營銷管理人員對人臉識別系統記錄的到訪客戶進行歸屬和關聯,每個客戶都有了明確歸屬,自然到訪客戶就不可能通過隱藏號碼、更換號碼、場外攔截來實現飛單了。

在知乎平臺上,據一個名為「優房售樓系統」的帳號發布的名為《「口罩」也封印不了優房算法人臉識別》文章稱:

由於疫情後人們普遍戴口罩,優房軟體算法工程師第一時間對現有的模型表現進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數據評測與標註,全新的人臉識別系統進一步升級為人眼虹膜識別...

升級後的模型,大大提升了案場戴口罩人臉識別圖片建模的成功率,與平時不戴口罩相差甚少,在上千萬數量級的幹擾數據下,用戴口罩抓拍搜索,最高命中率高達97%。

後來,在房地產項目的實際使用中,利用渠道風控對佩戴口罩的客戶進行識別,人臉識別效果有了明顯提升。譬如某項目,近一個月都是戴著口罩來訪的的,但識別率仍然高達97.77%。

人臉識別技術不能濫用

《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今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下稱「規範」),提供了更加詳細的操作指南: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

據新華網,我國法律對於個人信息在消費領域的收集、使用雖未予禁止,但強調對個人信息處理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即個人信息的收集要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和徵得當事人同意;個人信息的利用要遵循確保安全原則,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被侵害時,經營者需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據央視新聞,在日前宣判的我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中」,申明「人臉識別技術不能濫用」原則,顯然很有必要。我們應看到,該案受到廣泛聚焦,背靠的現實背景就是:如今人們已進入「看臉」時代,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面越來越廣,從原來主要用於行動支付和機密領域到「哪哪都有它」——業主進小區要「刷臉」、員工進單位要「刷臉」、學生進圖書館要「刷臉」……人們對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的伴生風險漸次敏感。

這份敏感並非多餘:包括人臉、指紋、虹膜在內的生物特徵,幾乎是個體信息安全最後的防線,因為這類「人體密碼」不像數字密碼那樣可以更改。如果被人隨意採集、販賣跟盜用,那可能將我們置於沒有基本安全可言的境地,其風險不容小覷。正因如此,雖說集成了人工智慧、機器識別學習、模型理論、動態圖像處理等技術的人臉識別是AI(人工智慧)轉向「強智能」的重要標誌,但必須站在生物安全的高度去審視其潛在風險。

在此之前,網上已曝出打包販賣人臉數據與「明星換臉」的非法利益鏈,這也在提醒著全社會: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濫用風險與亂用隱患,必須有前瞻性預判與系統性防範。

人臉識別涉及身份信息識別與隱私權保護議題,現行刑法等對非法獲取個人隱私不乏規制舉措。鑑於人臉識別應用的「出圈」化,專門針對人臉識別的倫理規約與法律規定也在完善。

相關焦點

  • 「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網上熱傳!售樓處人臉識別為了啥?中介:事關佣金
    近日,一條「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雖然視頻是否是人為策劃目前還難以判斷,但記者採訪發現,目前濟南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並非個例。  11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戴頭盔看房」涉及的濟高瓏悅府營銷中心。
  • 售樓處人臉識別背後的「暗戰」
    來源: 中國房地產報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男子之所以戴著頭盔,是為防止被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抓拍而多付房款。由此,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引發了社會關注,也引起了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重視。實際上,在網上搜索一下還會發現,除了頭盔,不少看房者還會用「口罩」、「面罩」「墨鏡」等方式遮擋面部去售樓處看房。
  • 人臉識別成北京售樓處標配?業內人士:目的在於區別客戶
    近日,一條「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熱傳。人臉識別技術竟已無孔不入?記者走訪發現,人臉識別系統在北京各售樓處同樣已成標配,甚至絕大多數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無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體驗:進趟售樓處就被抓拍25日下午,記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後走訪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臺湖金茂悅兩個樓盤的售樓處。
  • 杭州人臉識別系統.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近期一名男子「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一時間,保護好個人信息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這也引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短短幾天時間多地出手了:天津、南京、杭州紛紛出臺政策,禁止非法採集人臉信息、禁止強制進行人臉識別。
  • 全國人大回應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將作出專門規定
    打開APP 全國人大回應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將作出專門規定 站長之家 發表於 2020-12-21 15:06:58 12月21日 消息:據中國網報導,在今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上,針對人臉識別隱私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的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個人的權利和處理者的義務,進一步增強法律規範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 買新房是找中介還是去售樓處?來吧,都是乾貨!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的字幕顯示:「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 事實上,以「買房」搭配「頭盔」 「口罩」 「面罩」 「墨鏡」等詞在網上檢索,類似的故事並不少見。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 售樓處購房又一「套路」!被「人臉識別」拍到能省30萬,你怎麼看
    去售樓處買房需要戴頭盔?這種只有在影視劇裡才能看到的情節,最近卻真實發生了,帶著頭盔的購房者表示,現在的售樓處裡帶有攝像頭,在和銷售討論房子細節的時候,這個攝像頭正在對客戶進行「人臉識別」,即使帶著口罩也能識別出來。
  • 天際ME7人臉識別測評_易車網
    近期,為了防止被售樓處人臉技術識別,「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刷臉」這事再一次成為熱點。隨著物聯網和人臉識別技術的飛速發展,從手機解鎖、支付、安檢,到考勤、疫情防控等領域,人臉識別早已被廣泛應用於現代智能生活的方方面面。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人臉識別」系統...
    最近,一名男子 「戴著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 ▽▽ 視頻字幕顯示 「為保護個人信息 只能戴著頭盔去看房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明年1月1日起施行
    人臉識別信息的法律保護終於來了!12月2日,天津人大官網消息顯示,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於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並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立法意義和主要內容。《條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全國首個公開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的法規。
  • 隨意識別人臉,此風不可長
    不久前,「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買房者被拍到臉將多花幾十萬」的新聞引發網友憤怒。日前,江蘇南京相關部門已發出通知,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見12月1日《新京報》)  大數據應用帶來了機遇與便利,也帶來了用戶對自身隱私安全的擔憂。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但這樣的案例並沒有阻擋人臉識別全方位覆蓋日常的腳步。根據@南方都市報 的一則報導,全國多地的售樓處如今也紛紛裝起了人臉識別系統。而在某售樓中心,如果看房者第一次看房時被系統記錄到,意味著他二次上門時將失去最高30萬的購房優惠。
  • 全國人大回應人臉識別爭議:應先告知並取得同意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出現在網絡平臺中,引發爭議。(資料圖)針對人臉識別侵犯個人隱私的爭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回應稱,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立法機關將對此進一步聽取意見,深入研究論證。12月21日上午10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情況。
  • 危險的人臉識別
    而這些以假亂真的素材,極有可能成為新型敲詐或詐騙的趁手工具。就像網友擔心的那樣:視頻欺詐很快會成為最流行的犯罪玩法,對騙術識別能力差的老人有極高殺傷力.卸載ZAO(很多人這麼做了),也許能減少一些你的擔憂。但一個嚴峻的事實是,除了ZAO之外,收集並使用我們人臉數據的機構和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多。
  • 人臉識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近日,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受害人達數十人之多;早前,「某市民為防止人臉識別戴頭盔逛售樓處」、「人臉識別第一案」法院判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刪除原告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新聞都使「人臉識別」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 售樓處出賣我們的人臉信息?
    售樓處出賣我們的人臉信息?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踏進售樓處大門的那一刻你的臉就已經被偷拍了下來案場的入口
  • 只有iPhone沒被破解的人臉識別,一門在違法邊緣跳舞的暴利生意
    >某樓盤疑似用人臉識別收集用戶信息做精準銷售推廣,導致用戶不得不戴頭盔看房。相關資訊下,網友們的真實評價(頭像和ID已碼)1.今年 6 月,微軟刪除了世界上最大的人臉識別資料庫,該資料庫存有近 10 萬人的人臉信息,且大部分都未取得授權。「一般人對類似人臉識別這樣的高科技運用,大概都是一種『用就用了唄』的無所謂態度。不過,當人臉識別和購房優惠掛鈎,一張臉算下來有好幾十萬的折扣時,恐怕沒人能夠淡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