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第1天,不可不知

2021-01-13 百觀生活88

新生兒,孕齡滿37周至42周,體重大於(等於)2500克,身長大於(等於)45釐米的新生兒,稱為足月新生兒。

新生兒分足月兒、早產兒等,平時所說的新生兒,一般是指正常足月產的小兒。

新生兒出生的第1天,是獨自生存的第1天,是從安靜、無菌、恆溫、舒適的環境接觸到新世界的第1天,許多器官將發生重大調整。只有了解新生兒生理特點,給予適當護理,方可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由此,新生兒出生的第1天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事情不可不知:

母乳:新生兒初生,一定要讓寶寶及時吃上母親的初乳。一般認為,母嬰正常,0.5~2小時就可以開奶。不宜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可採用適當的新生兒配方奶粉。

外觀特徵:膚色紅潤,皮下脂肪豐滿,胎毛少,頭髮有光澤,耳殼軟骨發育良好,輪廓清楚,指(趾)甲長至或長過指(趾)端,四肢較短、靈活、取外展和屈曲的姿勢。兩個眼球呈黑褐色,眼瞼有些浮腫;眼常定視。男、女嬰乳房都有紅暈,乳腺可摸到結節。足紋理遍及足底。哭聲響亮,吸吮、吞咽和擁抱等反射良好,能吃、多睡,富有生命力。外生殖器發育良好。

呼吸:呼吸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表淺而頻率較快,每分鐘約40~60次,且時有節律不均、深淺交替的呼吸。若呼吸急促、費力、暫停等於或大於20秒、皮膚青紫,則屬異常。

心率:新生兒出生最初數日,偶爾可聽見心臟雜音。心率較快,每分鐘約100~140次,若啼哭、吸乳等,還會升高。隨著出生時間延長,心率會慢至每分鐘120次。

體溫:新生兒一般腋下溫度在36~37度之間。新生兒要注意保暖。及時給新生兒增減衣被。遠離通風口和風扇外。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2~34度。新生兒體表溫度要保持在30度。

皮膚:新生兒剛出生時皮膚柔軟、嬌嫩,要注意清潔和保護。表層灰白色胎脂有保護皮膚的作用,不必洗去,數小時後逐漸被吸收。若胎脂過厚或存留過久,可引起皮膚糜爛,需處理。

血液循環:新生兒血液多集中於軀幹及內臟,四肢末梢容易發冷及出現紫紺。

小便:新生兒出生後約6小時內排尿,極個別24~36小時後排尿,若48小時仍未排尿應引起注意。新生兒第一天的尿量很少,約10~30毫升。尿量的多少還與周圍環境的溫度及衣被多少有關。新生兒尿液呈淺黃色,清亮無味,有時會有淡紅色或紅色沉澱,適當多餵水即可好轉。

大便:新生兒多數在24小時內排胎便,極少到24~48小時才排。48小時仍未排便需檢查。胎便呈墨綠色或棕褐色,黏稠。出生3~4天後轉為乳便。

消化:新生兒易溢乳,母親餵養姿勢要正確。新生兒消化蛋白質能力較好,消化澱粉能力較弱。

酶系統:新生兒出生3~4天出現不同程度黃疸,5~6天加重,足月兒兩周、早產兒三周退盡,為生理性黃疸,否則為病理性黃疸,需治療。

神經系統:新生兒大腦皮質發育不完善,常出現無意識、不協調動作。出生後有覓食、吸吮、伸舌、吞咽、擁抱、握持等反射,隨著年齡增長,除吞咽反射外,其他反射逐漸消失。新生兒從出生就有觸覺、味覺、視覺、聽覺。喜歡接觸質地柔軟的物體。嘴和手是觸覺最靈敏部位。喜歡看人的臉和紅色物體。20天以內色盲。

免疫:新生兒免疫能力不完善,但出生前從母體獲得的以及從母親的乳汁中獲得的某些免疫抗體,在出生6個月內對風疹、麻疹、猩紅熱和白喉等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新生兒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有限,易患其他感染,如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臍帶:3~半個月脫落,正常7~10天脫落。1個月內持續做臍帶護理至2個月,保持乾燥,否則患臍炎。

早產兒:特別需要保暖,必要時放入保溫箱。易患吸入性肺炎。血管易破裂、易出血。易出現嗆咳、嘔吐、黃疸重、驚厥等症狀。易感染,反應弱。

生長發育指標: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為47~53釐米。平均體重為2500~4000克。平均頭圍為33~34釐米,個別大於35釐米。頭髮多少不一定。頭形奇怪多由分娩壓迫所致,2周後可恢復正常。頭頂部軟區為前囟門,早閉、遲閉、飽滿都屬異常。胸呈圓桶狀,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平均胸圍為32釐米。皮下脂肪厚度在1釐米左右;剛出生時達不到,餵養得當,滿月可達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護理新生兒一定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以使新生兒健康成長。

好啦,今天僅簡單說說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情況,以後會陸續詳盡新生兒各方面生長變化,有興趣的小夥伴們留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寶寶出生第1天,最不能做的兩件事!
    寶寶出生了,你懷著興奮的心情,仔細研究這個「小傢伙」,寶寶出生的第1天,你對這個小傢伙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生命當中的第一次。對於新手媽媽而言,照顧寶寶的「第一次」通常會緊張又興奮。你知道嗎?寶寶出生第1天,你最不該做錯這2件事哦。
  • 新生兒自帶10個「秘密屬性」,新手爸媽若是不知,會耽誤嬰兒護理
    新生兒自帶10個"秘密屬性",新手爸媽若是不知,會耽誤嬰兒護理 秘密屬性1:新生兒的胃, 殊不知,新生兒的胃,其實是非常小的,小到只有豌豆般大小。在剛出生的時候新生兒的胃容量只有5ml左右,出生3天左右,胃容量也只有十幾、二十幾毫升。 新生兒的胃在一天天長大,母乳也在一天天變多,因此,絕大多數時候,新生兒吃母乳就已經足夠了。
  • 月嫂犯困,出生2天新生兒摔出顱內出血,負責人:她太累了
    月嫂犯困,出生2天新生兒摔出顱內出血,負責人:她太累了!但是隨著這方面需求的增長,市場上也難免出現魚目混珠的情況,最近就有一位媽媽在月子時請了位非正規公司的月嫂來照顧自己和孩子,結果卻把剛出生才48小時的寶寶給摔出了腦出血。寶爸說,當時已經是凌晨時分了,自己是在一旁玩手機,寶媽是的坐在床上休息,然而月嫂正抱著寶寶餵寶寶喝奶。
  • 新生兒出生第1天!別忙著報喜,注意「5大忌」
    孩子出生後不能以為在醫院有大夫就可以放心了,要知道醫院只能治病不能預防,他不能給你全方位服務,寶寶出生第1天的5個禁忌需要牢記!並且剛剛出生的小寶寶,醫生不會怎麼給他清洗,要洗也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晨洗時統一洗,難免口鼻中有髒東西。所以,寶寶回到病房後,可以讓他身子稍微側著睡,防止口鼻中的髒東西流出後,堵塞呼吸氣管。
  • 新生兒患溶血症 出生第一天就要「大換血」
    近日,一名產婦於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剖宮產誕下一名男嬰,本來全家皆大歡喜,可由於新生兒溶血症,孩子命懸一線,剛出生 17 分鐘就被緊急送往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急需全身換血。所幸醫護人員打開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緊急救治,順利完成了嬰兒全身血液置換,目前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新生兒出生6天泡藥浴,舒服到對媽媽吹口哨
    之前在巴西就有一位新生兒寶寶在出生以後,第一件事情不是啼哭,而是睜開眼睛「怒視」給自己接生的產科醫生,那小表情好像就是在說「我就不哭」的樣子,也是十分有趣。近日,在網上有一個小寶寶剛出生6天左右,在家裡人給他洗澡的時候,這位寶寶竟然舒服得直接吹起口哨來。
  • 在娘胎裡就被確診患巨大骶尾部畸胎瘤,才出生五天,這位新生兒獲救...
    一名出生僅僅5天的新生兒,即因受益於胎兒結構畸形診治平臺而獲得救治。國家兒童醫院中心出生缺陷臨床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主任鄭珊教授介紹說。萌萌出生後即被轉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團隊在曹雲主任和張蓉副主任的組織下立即組成專門診療團隊,緊張而有序的對萌萌進行生後全面性評估,據張蓉副主任介紹,萌萌的腫瘤巨大且位於骶尾部,容易產生皮膚壓瘡導致腫瘤破潰,同時腫瘤靠近肛門口,極易引發感染。
  • 產房裡新生兒出生,除了父母外,可以隨第三方的姓氏嗎?
    為了孩子的姓氏,而放棄一個家庭的完整,網友也跟著吵炸天!有的支持女方的觀點,有的贊成男方的意見,爭論的不亦樂乎。說到冠姓權,無非是新生兒姓氏隨誰的問題。因為約定俗成的關係,中國孩子的姓絕大多數還是隨男方,不光在中國,在國外也是如此。
  • @各位新手父母,去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新生兒請在今年6月30...
    記者從蘭州市醫保局獲悉,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出生的新生兒,監護人應在 2020 年 6 月 30 日之前按規定為其辦理 2020 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並繳納相關費用;2020 年 1 月 1 日之後出生的新生兒,在 2020 年城鄉居民參保繳費期限內按規定正常辦理參保登記並繳納相關費用
  • 出生1周齡寶寶的護理與餵養小筆記
    出生一周的小baby要注意什麼呢?我特意為暖心的寶爸寶媽們準備了日常小便籤,幫助更好的護理新生兒。第1周①關注體溫:因為母體宮內溫度一般高於室內,胎兒娩出後體溫一般都會下降,然後再逐漸回升,小寶寶出生時身上的胎脂雖然看起來髒髒的但卻有很好的保暖作用也能滋潤寶寶皮膚,所以寶寶出生後身上的胎脂不必擦得乾乾淨淨,適當添加衣物一起保暖就挺好。
  • 贛服通可辦新生兒出生證明
    新生兒出生證明可以在網上辦理啦!昨日,記者了解到,支付寶贛服通在9月推出了「婚育戶一鏈辦」服務,開通了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辦理和新生兒落戶等多種功能,不過仍有不少群眾不清楚甚至不知道這些服務如何辦理,為此,贛服通發布了有關服務的詳細操作流程。
  • 寶寶出生15天,喉嚨有「痰」?新生兒喉鳴你了解嗎
    記得我女兒剛出生不久,老是覺得她喉嚨有痰,為此,還專門去看了兒科醫生。但兒科醫生,似乎經驗也不豐富,然後就給我們開了3天的抗生素,就是那種粉色藥末的,吃了幾次也沒見好。後來就沒再吃了,過了不久自己就好了!
  • 鄭州新生兒出生登記可掌上辦理
    4月8日,記者從「鄭好辦」App便民服務「一件事」上線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生兒「一件事」已於4月2日在「鄭好辦」上線,目前已完成系統測試,面向市民開放。 新生兒出生登記(戶籍登記)、新生兒醫保參保、新生兒社保卡申領等事項可實現「掃臉秒辦」。
  • 新生兒出生時因「臉太臭」火了,怒視醫生:誰讓你把我弄出來的?
    但寶寶出生後,就需要建立起呼吸循環,小寶寶越是哭就越代表其身體尤其是肺部是健康的,哭出聲音也代表寶寶已經有了意識。因此,新生兒出生後一定要哭出來才是最好的,這代表著一個生命的降臨。其實,在小寶寶出生之後的24小時裡,除了第一聲啼哭之外,還需要經歷很多意義重大的第一次,寶爸寶媽們都知道嗎?
  • 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指南
    其次,證明出生人口的血親關係;再次,作為新生兒獲得國籍的醫學依據;第四,作為戶籍登記機關進行出生人口登記的醫學依據;第五,作為新生兒依法獲得保健服務的憑證;二、辦理《出生醫學證明》的流程所以說《出生醫學證明》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證件,在中國出生的新生兒的寶媽寶爸,務必要重視。
  • 危險的新生兒敗血症如何預防?醫生分享了3個病例
    不久前,頂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分享了一例「患Covid-19的遲發性新生兒敗血症」的病例。一患兒男,3周,因「鼻塞、呼吸急促和進食減少2天」入院。患兒為第3胎第1產,36周。其母21歲,B群鏈球菌攜帶者,接受過治療。
  • 新生兒出生為什麼有的睜眼、有的閉眼?視力發育時間軸,了解一下
    新生兒的視力發育,有什麼標準嗎?小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睜開眼睛的呢?新生兒出生五天沒有掙開眼睛,爺爺說:沒「瓜熟蒂落」?前段時間閨蜜剛生了寶寶,小傢伙胖嘟嘟的非常可愛,昨天去探望了一下,閨蜜就跟我抱怨,孩子出生後一直沒掙眼睛。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出生前3個月,新生兒護理要注意啥
    伴隨著寶寶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新手媽媽就正式上崗,投入到了照顧新生兒的忙碌工作中。對於「初次見面」的寶寶,剛開始照顧的時候,新手媽媽難免有些不適應,剛出生後的寶寶也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在護理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今天糖媽就著「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的這三點,來分享一下經驗:一月睡:月子娃護理重點就是睡眠新生兒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
  • 寶寶出生後被放在新生兒操作臺上,會經歷什麼?產婦很難親眼看到
    經社會調查研究表明:每年出生的嬰兒有一千多萬。這一千多萬的新生兒其中就有99%的是在醫院裡出生的,1%的是在去醫院的路上出生的。新生兒在醫院出生後還沒出產房時經歷了哪些過程,下面就來揭開這一神秘環節。1、清理身體婦產醫院的陳院長指出,因為嬰兒在出生前一直生活在媽媽身體內,周圍被羊水所包圍,隨著孕期的進行,胎兒後期生活的羊水環境較之前渾濁,所以新生兒出生後身體上帶有羊水中的髒的物質和生產時的少量血液。
  • 新生兒為何出生就哭?並不是剪臍帶疼哭,看完第三個原因恍然大悟
    其實剛出生的新生兒會哭才是正常的表現,如果不哭的話,新生兒往往會接受「被動刺激」,即被其他人拍打下發出哭聲。有過生育經驗的父母肯定都知道,產婦生孩子時候,若是聽到一聲聲嘹亮的啼哭聲那就證明孩子順利出生了,甚至很多人還會以新生兒的哭聲來判斷孩子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