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中國民謠「神仙陣容」,文化廣場跨界呈現《回到民謠》

2020-08-21 光明網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近日開播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中,「野孩子」樂隊的一曲《黃河謠》又將「民謠」這一音樂流派重新帶回到了大眾面前。8月14日至15日,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首度呈現《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匯聚中國民謠「神仙陣容」,帶觀眾們回到劇場,回到民謠,重拾那些屬於音樂與生活最純粹的聲音。這也是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探索跨界演出內容和多元音樂領域的新嘗試。

疫情讓傳統演出市場停擺近半年。在此期間,各地的演藝空間和音樂人們紛紛嘗試了直播、雲演出等不同的演出形式,而對於民謠這種長期以來依託現場演出傳達情感的音樂風格,音樂人或多或少遭遇了一些「不習慣」和「尷尬」。音樂人張瑋瑋直言自己並不喜歡直播:「因為無法和觀眾直接交流,屏幕上的信息都是碎片的,而現場有大家的呼吸和彼此的眼神,那才是真正的分享。」此外,直播的音質對於重視音樂質感的民謠音樂人來說,也遠遠不夠。

出於對「回歸現場演出」的強烈共鳴,文化廣場最初在與音樂人小河進行此次演出的接洽時便一拍即合,而音樂會標題中的「回到」二字更是道出了「回到現場、回到劇場、回到民謠演出本來面貌」這一初衷。文化廣場也希望通過這次音樂會,讓民謠回歸現場,完整體現音樂的美與質感,也希冀觀眾能在現場再度收穫最初聆聽民謠現場的感動。

在國內疫情逐漸平緩,演出行業逐步回暖的當下,小河也道出此次音樂會主題的另一層含義:「我覺得疫情給大家、給全世界的人,都帶來了很多反思,甚至很深刻的教訓。可能我們以前忘記了生活,或者是忘記了我們腳下生活的這片土地真正的樣子,忘記了我們周圍的朋友,忘記了我們從事的職業真正的意義。讓我們停下來,回到一個我們曾經忽略或者不注意,拋在身後或者身邊的一個東西,能讓我們重新獲得一種出發的力量,重新充滿對走向未來的信心。」

此次《回到民謠》音樂會聚集了當代民謠音樂界的「神仙陣容」。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這些名字喚起了樂迷對於民謠音樂的初心。《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不會說話的愛情》《森林裡的一棵樹》《米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裡》等經典曲目,帶觀眾重回那個背起吉他淺吟彈唱的年代。《回到民謠》的第二場音樂會則以「尋謠計劃」為主題,讓消逝在大眾視野許久的上海童謠在劇場唱響。

「尋謠計劃」由小河和他的團隊於2018年8月發起,是一個對全國範圍內的老童謠進行挖掘和新編的音樂計劃,旨在把老童謠用最自然美好的方式,傳遞給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和孩子們。小河說:「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頭腦中的許多東西都沒有被保存下來,如果再沒有人記錄可能就再也聽不到了,這是我們特別想去找到這些老人的一個原因。」而「尋謠計劃」便是在這些記憶的唱腔裡,尋找和傳承故鄉的意味。

自發起以來,「尋謠計劃」已走過了北京、長沙與杭州三座城市,小河以及演耳團隊在每一站都會成立一支與這個城市有關的樂隊。上海是「尋謠計劃」到訪的第四座城市。在《回到民謠:尋謠計劃上海站專場音樂會》上,一些失傳已久的上海本土童謠《救枯苗》《浦東搖籃曲》《四句頭山歌》一一展現。當晚,這些童謠的寶貴記錄者——倪明生、奚保國、蘇杏娟三位八旬老人也被邀請至演出現場,與「尋謠計劃」上海站樂隊同臺演唱,呈現更地道的滬語味道和上海情懷。

在國際疫情難以預測的今天,引進國外音樂劇難以為繼,行至運營第九年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在深挖國內演出、維繫市場活躍度的同時,也面對追求更高藝術品質、更廣藝術涉獵的發展要求。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說,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十年中,如何建立更多元、更鮮活的演出模式和節目體系,如何將方寸舞臺上塑造的故事與價值傳達到更廣泛的受眾之間,是文化廣場要認真答好的兩道重要課題。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維琦)

相關焦點

  • 《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唱響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同時,民謠音樂對藝術和音樂品質的追求,也與文化廣場一直以來對演出內容的甄選標準不謀而合。8月14日、15日,文化廣場首度跨界呈現《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齊聚這個時代最擲地有聲的民謠名字:萬曉利、周雲蓬、小河、張瑋瑋、莫西子詩……帶觀眾們回到劇場,回到民謠,重拾那些屬於音樂與生活最純粹的聲音。
  • 小河、周雲蓬、莫西子詩都來了……《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匯集...
    視頻提供: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央廣網上海8月14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民謠在當下是小眾還是大眾?」「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在今天《回到民謠》雙場音樂會媒體見面會上,著名民謠音樂人小河再次用這句話回答。
  • 去文化廣場看脫口秀,聽民謠
    「我們笑果工廠要首次進入文化廣場這樣的大劇場演出了,平常我們自己也只會買三樓的票去看音樂劇」,笑果文化副總裁劉凱麗昨天站在位於新天地廣場五樓一角的自家小劇場裡這樣感慨。 「今年文化廣場年末演出季首次沒有一部國外音樂劇。」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則表示了擁抱國內藝術家的熱情。
  •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說這句話的小河集結「圈內大神」劇場開唱
    「真正的民謠是流傳不是流行。」《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野孩子」樂隊的一曲《黃河謠》又將「民謠」這一音樂流派重新帶回到大眾視野,也讓這句對民謠音樂的定義深入人心。事實上,這句話正是出自「野孩子」樂隊的好友——著名民謠音樂人小河之口。
  •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年末大戲」發布 承包一季非凡戲劇體驗
    每每臨近年關,滬上音樂劇迷們最關注的莫過於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年末大戲」,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儼然已賦予年末歲初的文化生活以一番獨特的儀式感;同時,近年來高品質的內容與豪華的陣容也令「年末大戲」成為滬上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 2014太湖迷笛民謠與世界音樂節全陣容公布
    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瑞典、模里西斯等國家的優秀音樂組合將與中國本土的民謠音樂人和世界音樂藝術家一起在風景秀美的太湖之濱獻上三天精彩演出。距本次音樂節還有一個月時間,組委會正式公布了參加演出的全陣容名單。
  • 將民謠唱到爵士音樂節,張尕慫用行動詮釋跨界
    上周末,北京十三月文化創始人、新樂府廠牌主理人盧中強攜新樂府廠牌音樂人張尕慫、新樂府金牌製作人周俠參加了2020廣州爵士音樂節系列活動,兩場主題沙龍,一場專場演出,用跨界音樂的魅力點燃廣州星海音樂廳。
  • 「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劇場開放50%座位後民謠專場「爆滿」的背後
    這個平常在雲南酒吧等小型演出場所流連的中國民謠「神仙組合」,這兩天首次登上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不得不把大舞臺「橫切一半」,直接在舞臺景深一半處掛上天幕。兩場「回到民謠」主題音樂會,在劇場開放50%座位後開票就被秒殺,文化廣場不得不把平常不太用的三樓都開出來。演出火爆的場面,印證了他們的代表作《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
  • 中國民謠音樂史:民謠從何時起變成了流行歌曲?
    隨著港臺音樂大量引入,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從眾、迎合和媚俗,大陸音樂市場的不健全,大眾審美視覺化共同瓦解了大陸校園民謠,校園民謠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歷了極度興盛到迅速衰落。校園民謠的短暫綻放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種學校的文化氛圍、一代莘莘學子的夢想與追求和對易逝的青春歲月的懷念。隨著內地流行音樂式微,民謠也受到強大衝擊,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 在劇場看到一場民謠演出,需要多少個偶然性?
    大合影/圖源: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其實這個陣容對許多文青樂迷來說相當耀眼,說他們是中國民謠圈的一個時代也不為過。這一天,這些對的人,出現在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主辦的《回到民謠》媒體通氣會上。 回到通氣會的氛圍更像是樂迷見面會。
  • 從民謠和嘻哈,看「小眾文化」與「大眾文化」
    《中國新說唱》早已結束,可席捲了整個夏天的嘻哈熱卻仍未褪去。最近爆發的針對《新說唱》中的人氣選手那吾克熱的節奏,更是狠狠地吸了一波眼球。可我對嘻哈文化知之甚少,不敢對此高談闊論。我只是看到很多視頻中的彈幕:「滾回聽你的民謠去,別玷汙了嘻哈這個圈子!」感到很奇怪,什麼時候嘻哈和民謠如此水火不容了?
  • 榕樹下民謠在路上 開啟中國流行音樂民謠時代
    4月23日,由盛大文學旗下「榕樹下」網站與十三月唱片共同發起的「榕樹下 民謠在路上」全國巡演將在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拉開帷幕。這一橫跨北京、上海、青島、武漢、南京等近10個城市的大規模民謠巡演集合了萬曉利、周雲蓬、李志、鍾立風、冬子、山人、馬條等眾多中國內地民謠唱作人,這樣的陣容可以說是代表了當下中國民謠音樂的最高水平。榕樹下總經理張恩超表示:文學和音樂一直以來都是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從宋詞元曲開始,中國音樂史上的不少文字,都成為了經典的文學作品。而當代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民謠和文學的關係也一直頗為緊密。
  • 新樂府助力即墨古城國際民謠季 奏響一帶一路音樂融合最強音
    來自上合組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國兩岸三地的30組百位音樂家,將在即墨古城參與音樂家駐留、跨界融合創作、外景錄製、日常演出、大型音樂會、藝術作品出版留存、音樂家親子互動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與融合,打造一個「民謠無處不在」的充滿生活溫度的即墨古城。
  • 中國民謠三十年
    作為中國第一個大學生金屬樂隊,每一本記錄中國搖滾史的書籍裡,都會有細微的篇幅是留給「青銅器」的。 1993年,大地唱片的企劃和製作人黃小茂想做一張校園民謠的合輯,於是他去見了清華的高曉松。 當時的高曉松正在經營一家廣告公司,對於他來說並不缺錢,他只有一個條件——必須由老狼來唱他的歌。
  • 「民謠熱」冷卻:民謠被嘲低俗、濫大街,民謠歌手或轉型或消失
    樂評人楊波曾發文《李健們的背後是一群殭屍文青》,如此評價那一時期的民謠音樂人:「(李志、宋東野、馬頔、趙雷等)該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曲目無一例外地呈現出同一種無情來——對,無情,這幫人沒有熱血,甚至連冷血都沒有,他們歌聲裡刻意偽飾的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深情可類比於《非誠勿擾》中咄咄逼人的婚戀觀……(邵夷貝、陳粒、程壁等)其女性成員更讓人提不起精神,只因她們幾乎更肆無忌憚
  • 中國民謠音樂史:從《同桌的你》到《南山南》,民謠變成了流行歌曲?
    如今它已經不算小眾音樂門類,快男左立把宋冬野的《董小姐》一夜唱紅,馬頔的《南山南》也被《中國好聲音》冠軍張磊演繹成了最新流行曲,高曉松、李健等人的名字也已經家喻戶曉。接下來的這篇推送,是一篇梳理民謠音樂發展史的舊文。民謠如今可以和流行音樂畫等號嗎?這要從中國民謠音樂史的發端講起。
  • 古城唱響戀戀風塵 即墨古城民謠音樂節十一開演
    除了精彩演出,古城自帶的吃、住、行、逛豐富配套將全方位滿足你的十一復古文化之旅。  此次民謠音樂節歷時兩天,期間老狼、水木年華、張磊、張淺潛、丟火車樂隊等內地新老民謠歌手、樂隊組合將登上古城舞臺,為到場觀眾帶來一場純粹極致的民謠作品音樂會。作為內地民謠領軍人物的老狼出現在已曝光的演出陣容名單中可謂令人驚喜,也可見音樂節組織方奉獻高質量演出的誠意。
  • 上海文化廣場「年末大戲」就位 阿雲嘎變身「快遞小哥」脫口秀進大...
    昨天,「從戲劇,到遠方」——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20年末演出季發布會於「笑果工廠」舉辦,音樂劇《靈魂擺渡之永生》《流浪之歌·河樂隊》《在遠方》《白夜行》《春之覺醒》《恐龍復活了》,話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以及笑果脫口秀共九部風格、質感各異的作品,組成了今年的陣容。
  • 中國民謠30年的大浪潮與小浪花
    在夏天結束後,樂評人郭小寒從「樂夏」二樓專業樂迷的看臺回到了自己胡同裡的小屋,她回顧和翻檢自己往日那些珍貴的時光和記憶,作為中國當代民謠以及搖滾樂發展的親歷者與觀察者,郭小寒將自己10年間書寫記錄的樂隊文章、採訪經過增訂與修正,結集出版了《沙沙生長》與《生而搖滾》兩本書。
  • 中國民謠的百年演變與發展軌轍
    全面抗戰爆發後,「集體意識」和「革命元素」逐漸融入民謠創作過程中。20世紀3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抗戰情緒和群眾意識貫穿民謠主題,功能作用方面的豐富使得民謠內容更具時代屬性。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校園民謠與革命歌謠實現「合流」,內容形式呈現多樣化特徵,中國民謠步入了新的發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