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40多歲的小劉(化名)因劇烈胸痛被送入福州市晉安區醫院,命在旦夕!
急危重症科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下簡稱PCI),醫療小組立即行動,30分鐘內病人在醫生的陪同下完成了心電檢查、CT檢查、身體評估、血管造影。隨後,完全閉塞的血管被開通,轉危為安!
據了解,由急診危重症科成員實施導管介入手術,在福州為首創。
30分鐘!
入院檢查、送入導管室、植入支架
小劉被工友送到醫院時已胸痛1個多小時,已出現心衰症狀。
心電圖檢查後,該院急危重症科醫生考慮是心梗。
「心臟左主幹急性閉塞引發的心梗是最危重的一種情況,意味著患者一半的心臟沒有了血供。如果按照過去的做法,轉送上級醫院搶救,他很可能就沒命了。」晉安區醫院副院長、急危重症科主任林攻平介紹。
醫生立刻陪同小劉做CT檢查送入PCI導管室協調PCI小組第一時間給病人做了造影造影顯示心臟左主幹急性閉塞緊急實施了心臟介入手術,在心臟左主幹內植入支架,開通血管。
全程僅30分鐘!這標誌著對小劉的搶救贏得了最關鍵的一步。
隨後小劉被轉入ICU繼續治療,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血液斷流
放置支架後
投入1000多萬元建PCI導管室
30分鐘,完成全過程,這在二級醫院實屬難得。
這得益於晉安區醫院急危重症科團隊摸索出的福州首創的模式:由急診危重症科成員實施導管介入手術。
林攻平介紹,以往,晉安區範圍內的醫院都不具備急性心梗介入的條件,患者送來後,必須轉送位於鼓樓區的上級醫院,轉送過程至少要20分鐘,加上抵達醫院後還要進行一系列檢查評估,至少另外需要30分鐘左右。一些情況危急的心梗患者,很可能等不到轉院。即使保命,心肌大面積受損也會影響日後的生活質量。
在晉安區醫院急危重症科,每年都會遇到幾十例心梗患者。一直以來,國家大力推動基層醫院胸痛中心建設,最大限度縮短開通血管時間。林攻平意識到,如果在二級醫院的急診室能擁有自己的PCI導管室,並讓急危重症科醫生學會介入手術,將大大縮短搶救時間。
林攻平的想法得到了醫院的支持。該院去年11月投資1000多萬元,引入了PCI導管室。
晉安區醫院的急診科也成了全省唯一擁有PCI導管室的急診科。
導管室與重症醫學科相鄰,便於病人的互轉;此外,科室還加強急危重症科醫護相關技術的培訓,加強與省級醫院的交流,積極參加心臟介入技術基層培訓班。
目前,危重症科組建了介入亞專業組,由4名醫生、2名護師組成,每天安排1人值班;同時,優化救治流程,值班醫生全程陪同,實現救治的無縫對接。
截至目前,晉安區醫院已完成58臺急診心梗PCI手術, 降低了區域內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記者:陳坤)
【責任編輯:李琳珊】
來源: 福建衛生報微信
【來源:福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