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華」講壇:探索文化創新之路

2020-12-23 騰訊網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王 媛

6月6日至7月5日,「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建築》,先後帶領近千萬(人次)的網友雲遊太原晉祠、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和五臺山佛光寺等四處千年古建築。這趟穿越時空的田野調查,旨在紀念中國營造學社成立90周年,傳承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輩學術報國的精神,重新發現古建築的壯麗和輝煌,以及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基因,為今日中國尋找文化根源,探索傳統文化發展創新的路徑。

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人文清華」講壇邀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史學者賈珺、劉暢、王南三位老師來到古建築現場,為觀眾詳細解讀古建築的奧秘,並與主持人、「人文清華」講壇製片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小琴展開深入交流。

6月6日,賈珺老師在太原晉祠講授《千年一園看晉祠》,指出晉祠不僅是美輪美奐的園林,也是意蘊深厚的文化博物館,周柏唐碑宋殿明清戲臺,如一出建築史的千年大戲,隨著移步換景徐徐展開。6月13日,王南老師在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講授《千年一窟看雲岡》。他認為,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不僅要保護有形的東西,更要傳承其中的「文法」,將文化遺產當作一整套文化語言來看待。6月20日,王南老師講授《千年一塔看應縣》,與主持人一起登上這座世界現存最高大最複雜最卓越的純木結構建築,攀爬到塔剎基座的南天門,共同感受梁思成與莫宗江冒著生命危險進行測繪、以學術報國的拳拳之心。7月5日,在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發現唐代建築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同一天,「人文清華」在佛光寺收官:劉暢老師講授《千年一寺看佛光》,同時與主持人、中日嘉賓隔空探討了古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梁思成先生的弟子、著名古建築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先生在節目中明確指出花錢蓋怪房子不是中國建築應該有的發展方向,鼓勵建築師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從古建築裡吸取思想文化,激發創新欲望。

1914年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發表名為《君子》的演講,勉勵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提醒大家「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九十年前,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即將燃起的民族危亡之際,篳路藍縷手胼足胝,展開大規模的古建築考察,積累了大量珍貴資料,並在抗戰全面爆發的前兩天發現唐代殿宇佛光寺東大殿,打破了日本學者關於中國境內沒有唐構的斷言。八年抗戰期間,梁思成、林徽因顛沛流離貧病交加,依然筆耕不輟,完成了恢弘的《中國建築史》,他們的精神燭照一代代清華人砥礪前行。

今年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嚴峻挑戰,「人文清華」系列特別節目,是「人文清華」講壇第一次走出校園,把講壇開到古建築現場,也是一次逆風揚帆。文脈傳承,需要更多年輕血液。除大型直播外,「人文清華」講壇還同步推出了對古建築學者的深度訪談、《神奇建築在哪裡》系列短視頻節目及VLOG,以年輕人的視角對話古建築,引領更多年輕人傳承文化血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的直播,也是一次大型公開課,九百萬人次的觀眾通過特別節目獲得了「在家上清華」的體驗。

相關焦點

  • 「人文清華」講壇 | 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山西古建考察之路
    「人文清華」講壇 | 清華師生重走梁思成林徽因山西古建考察之路 2020-05-19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文清華」雲講壇古建築之旅收官
    83年後的同一天,7月5日,由清華大學與山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的「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第四場收官之作「千年一寺看佛光」隆重開講,梁思成再傳弟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館長劉暢帶領大家走進千年古剎,追憶先賢,重回宏偉大唐。
  • "人文清華"講壇 | 江小涓:數字經濟,解構與連結
    11月20日晚,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表示,中國在世界十大數字經濟指數最高的國家中名列第九,貢獻了全球創新網絡專利的15%,我們的數字經濟消費並未見頂,憑藉先進數位技術、巨大人口數量、龐大製造基礎、企業活力等優勢,中國數字經濟將全面發力。
  • 拋物線・兩岸人文名家講壇 -- 文化創新與傳承 大師齊聚臺北開講
    華夏經緯網2月9日訊:「拋物線・兩岸人文名家講壇」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聯合主辦。兩岸重量級文化名家姜昆、劉雪楓、龔靜染、羅智成於今(9)日聚首臺灣師範大學,展開一場跨海峽兩岸、充滿激蕩火花的大師對話。
  • 探索發現《魔窟》
    央視欄目 | 等著我 | 開講啦 | 科教21點檔 | 百家講壇
  • 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創新載體啟用儀式舉行
    12月20日,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創新載體啟用暨合作籤約儀式在江蘇省蘇州高新區舉行,標誌著清華大學與蘇州市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邁向新階段。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等為研究院創新載體揭牌。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2007年3月,孫立群在《百家講壇》講了《李斯》,當年5月,講了《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當年9月,還講了《範蠡》。2008年5月,他在《百家講壇》上講了《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易中天稱讚他的主講風格是「滿腹經綸,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 師說| 清華大學江小涓:數字經濟,解構與連結(人文清華講壇演講實錄)
    11月20日晚,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表示,中國在世界十大數字經濟指數最高的國家中名列第九,貢獻了全球創新網絡專利的15%,我們的數字經濟消費並未見頂,憑藉先進數位技術、巨大人口數量、龐大製造基礎、企業活力等優勢,中國數字經濟將全面發力。
  • 張齡之,文化講壇追夢者——奮鬥的芳華最美麗
    張齡之(原名張健),江西省九江市人;尋廬講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賢母文化傳播大使、江西書院文化研究會會員、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贛圖大講堂、湖南湘圖講壇講座嘉賓、泰國清萊中華文化促進會愛心大使、九江文化研究院教授、「江西社科大講堂」專家庫講師。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人民中國》對日文化外宣的創新探索
    如何發揚70年光榮傳統,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守正創新、再立新功成為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如何做好因國施策、精準外宣,外文局旗下的對日外宣刊物《人民中國》的對日報導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對外宣傳中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人民中國》近年來提煉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現代流行文化等諸要素,拓展外宣內容的努力不啻為有益的探索。
  • 薈萃中外琴韻,勾勒藝術之美 -- 上海樂器展文化主題活動
    多年來潛心打磨的文化主題活動諸如華樂國際論壇、藝術沙龍有幸得到眾多名家鼎力支持,已在上海文化產業領域成功打響品牌,成為浦江之畔一座華章流彩的人文會客廳。 在這個特殊的2020年,我們相信疫情之後的世界比過去更需要音樂,上海樂器展也愈加精心打造文化主題活動 -- 名家講壇,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打造精神文化的新陣地。
  • 酷我音樂與《百家講壇》達成戰略合作 長音頻重磅內容再下一城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百家講壇》,二者達成戰略合作,酷我音樂將發力人文歷史品類有聲書,拓展《百家講壇》的IP價值。  近日,酷我音樂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發布《百家講壇》欄目戰略合作,宣告網際網路音頻平臺傳播主流文化的新探索。
  •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央視《百家講壇》,實現長音頻「聲態圈」擴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綿延不斷。近日,酷我音樂宣布獨家冠名央視CCTV-10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未來,酷我音樂和央視強強聯合,還將更多打造IP大咖並定製內容,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煥新。酷我音樂致力於通過多元化、創新化、年輕化的方式,不斷輸出優質長音頻內容。
  • 本周日安徽人文講壇 請聽姚瑩聊如何「完三立人」
    就人生價值而言,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並追求「完人」。本期安徽人文講壇,主講嘉賓將和大家說一說「完人」姚瑩的故事。如果您感興趣,可於本周日下午3點前往省圖書館東二樓學術報告廳聽講。什麼是「完人」?具體來說,就是實現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人物。
  • 泉州企業管理創新「名家講壇」第十三講走進順美集團
    11日,由泉州市經信委主辦,泉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泉州國信管理諮詢公司等聯合承辦的泉州市企業管理創新「名家講壇」在德化順美集團舉行,200多名企業界人士「零距離」觀摩順美集團陶瓷文化生活館,並與順美集團董事長鄭澤洽及高管團隊「面對面」,感受順美近年來是如何致力於探索「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打造優秀企業文化,成就標杆性陶瓷文化企業的獨特魅力。
  • 成語變形記,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密中華成語的「成長」日記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錘鍊和積累下來的語言精華,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本周,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最新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帶大家領略成語魅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 清華大學與米蘭理工大學聯合舉辦中意設計創新在線沙龍
    他說,希望兩校藉助中意設計創新基地這一優質平臺,探索在創新設計、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新型合作模式,打造藝術和技術創新資源鏈,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和應對全球挑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引領藝術設計領域的高水平發展和企業孵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楊斌表示,今年恰逢中意兩國建交50周年,期待兩校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發展新機遇,為兩國深化務實合作和科技人文交流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