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守正創新 以文化人
——曲阜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特色科研發展紀實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曲阜師範大學共有8項成果獲獎,創造學校歷史最好成績。其中,以第一單位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以第二單位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以第三單位獲二等獎1項,實現了學校在該評選中一等獎零的突破。學校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71位,全國師範類高校第17位,山東省屬高校第1位。在本屆評選中,曲阜師大成為全國60所榮獲一等獎的高校之一,也是山東唯一獲得一等獎的省屬高校。
從「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到山東省首家「國學院」,從「孔府檔案學」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兩漢《尚書》學研究」……決勝「十三五」收官之際,曲阜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的重磅成果頻頻湧現,這既得益於建校六十五載以來的深厚學術積澱,也彰顯了「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使命擔當。
「人文社科研究要有頂天的氣度和立地的情懷。「曲阜師大黨委書記戚萬學說,學校始終堅守教育報國初心,自覺擔當「為國弘文」使命,努力在守正開新中構築具有儒學特色、齊魯氣派、曲師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新高地。
凝練特色:解碼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的這一重要論述,給文化遺產保護建設指明了努力方向。也就是在這一年11月,曲阜師大獲批了山東省屬高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歷代孔府檔案文獻集成與研究及資料庫建設」,開始了孔府檔案整理的新徵途。時隔七年之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近期又給予這一研究項目60萬元滾動資助經費。
孔府檔案歷經明、清、民國400餘年的歷史,共計30餘萬件,是我國現存數量最多、收藏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豐富、時間跨度最長的家藏檔案文獻,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對諸如孔府檔案這樣的珍貴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和整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作為這一課題的核心成員和日常負責人,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成積春認為,數位化和資料庫建設無疑是讓歷史文獻和檔案「活起來」的關鍵,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讓古老文化遺產走近民眾,可以更好地展現文化魅力,讓民眾對這些文化遺產形成親近感、擁有感和文化自豪感,進而也能讓學者專家以高度使命感投入到研究工作當中,最終促進全社會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該研究自立項以來,課題組與原曲阜市文物局孔府檔案館 (現整合至孔子博物館)密切合作,相繼完成了9000餘卷近30萬件共191萬餘畫幅的檔案彩色掃描工作,所有明代、民國卷檔案和部分清代檔案的題名和摘要撰寫工作,以及3萬餘件散檔、殘檔的初步整理工作。在研期間,課題組成員共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和一般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3項,在國內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的標誌性成果《孔子博物館藏孔府檔案彙編·明代卷》在學界引起強烈反響。曲阜師大對於孔府檔案的深入整理和研究,已經使得「孔府檔案學」成為與「敦煌學」一樣備受學界矚目的地方顯學。
作為一所設學孔子故裡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自建校之始便以儒學研究為己任,65年來薪火相傳、弦歌不輟,興教育人的儒學特色日益鮮明、治學問道的儒學積澱愈加深厚。尤其是近年來,學校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深入實施「文化立校」戰略,充分整合人文社科領域的科研力量,以儒家元典為核心,深度挖掘、整理傳統文化資源,努力尋找其與現代社會的結合點,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依託優秀傳統文化和學術資源,該校在《論語》《尚書》《周易》三部儒家最重要的元典研究中已經佔據重要地位,被譽為「國內八大經學研究重鎮」之一。「十三五」以來,學校聚焦儒學與傳統文化,在學科交叉融合中打造「學術特區」,推出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總數列全省高校前3位,連續9年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發表儒學與傳統文化有影響力核心論文近200篇,出版著作40多部。
諮政育人:瞄準戰略需求打造「新型智庫」
社會科學研究要走出「書齋」,既「頂天」又「立地」。這是學校人文社科管理的一個重要理念。以問題為導向,瞄準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以改革實踐為立足點,以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為著重點,提煉和概括出有學理性、規律性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成了該校文科學者的自覺追求與「智慧擔當」。
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張英魁教授為攥寫《關注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打造」》智庫專項研究報告,多次深入基層、研究當地產業結構,謀劃「好路子」,努力推動鄉村振興改革攻堅,為山東鄉村振興事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紮根社會大課堂,從實踐中取材立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是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倡導的風格與品質。」曲阜師大社科處長杜曙光說。近年來,該校高度重視服務地方工作,主動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充分發揮學科特色,緊密結合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省八大發展戰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等戰略,在鄉村振興、食品安全、區域經濟規劃等方向展開服務地方工作,形成了多個優秀的科研團隊。
「接地氣」的人文社科研究樹立了曲阜師範大學的「智庫品牌」。該校從重視聚智輔政、突出務實管用、實施精準攻關出發,為破解改革發展難題開出「良方」。其中,「孔子與山東文化強省戰略協同創新中心」「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外交遺產研究中心」成為服務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諮詢平臺,每年接受外界委託的調查、研究、諮詢等規劃決策達200餘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所反映出來的經濟社會問題,圍繞如何戰勝疫情、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和影響、實現公共衛生重大風險防控治理體系現代化、促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治化治理等主題,開展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對策研究,推出高質量的諮政報告,為打好抗疫阻擊戰貢獻社科力量。
執著「深耕」:釋放人才引擎的強勁動力
在曲阜師範大學有個「地理與旅遊教師團隊」,這支隊伍入選山東省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經常開展「教授午餐會」「青年學習沙龍」,深度參與青年教師學術發展,是這支隊伍的「制勝法寶」。
這個勤奮而有活力的團隊,以80後、90後國內外名校博士為主,主要從事新型城鎮化、耕地保護、旅遊扶貧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團隊濃厚的科研氛圍,既讓每個人爭分奪秒地工作,也使每個人收穫滿滿。這幾年,該團隊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1項,省部級課題18項;發表SCI/SSCI一區、二區及CSSCI檢索首位、前20%等優質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成為該校近年來發展最快的一支科研「勁旅」。
辦學之初,曲阜師範大學就把人才第一資源的理念根植於學校發展的各個階段。近年來,學校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在「引」上用心,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和全方位服務機制。2019年,姚鵬博士依託曲阜師大「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正式加盟曲園,成為學校「區域經濟研究團隊」的學科帶頭人。學校為其配備高層次人才科研經費,為區域經濟研究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來校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已在諸多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籤訂橫向課題6項,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諮政建言,贏得了業界同行的高度認可。
短短幾年,僅孔子儒學方向,學校匯聚了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全國文化名家暨 「四個一批」人才3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儒學泰山學者8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文史館員、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等40餘人。高端儒學人才的集群優勢極大地提高了學校高水平人才的層次內涵。
在引進高水平人才的同時,學校在「用」上發力,構建激發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針對本校教師積極探索實施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通過推行國際化工程、設立科研啟動基金、引入特別聘任機制等措施,全方位構建教師培訓培育體系。
目前,一支結構合理、高端引領、成果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人才隊伍在該校已初步形成,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步提升 。2018年以來,學校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6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2項,重點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247項。在軟科發布的2020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該校共有17個學科進入排名榜單,學科上榜數量位居山東省屬高校第4位。其中,教育學學科位居全國高校排名前10%,名列上榜高校第12位。(孫琪)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活動來了,典型案例持續徵集中!
徵集郵箱:dzrbx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