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終於在國慶檔和觀眾見面了,陳可辛導演能想到讓鞏俐來詮釋郎平這個真實人物,其實這已經是對該片的質量,在選角之初就做出了最強有力的保證。
《奪冠》選在國慶檔上映,必然會被觀眾拿來和其它三部國慶檔電影進行比較,其實本質上《奪冠》更接近於紀錄片,因為是真人、真事的改編,所以在藝術加工方面,其實能發揮的空間非常小。因此,這也導致了有不少觀眾看完電影之後,覺得該片更適合叫《郎平傳》。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好的電影,也難免會有不一樣的聲音。看過《奪冠》之後,其實電影沒有毀掉「中國女排奪冠」的原型故事,並且在此基礎上,很好的為後輩觀眾呈現了中國女排一路奪冠背後的艱辛和付出,電影能夠達到7.3的評分,對於紀實類電影來說,還算是不錯的成績。
或許是因為鞏俐,或許是因為郎平對於中國女排的特殊意義,所以無論是片中的故事,還是觀眾的注意力,幾乎把眼神重心都放在了鞏俐飾演的郎平身上。雖然也有現役女排姑娘參演這部電影,但觀眾的注意力還是難以離開鞏俐。
這同時也很好的證明了,鞏俐的演技是多麼的卓越,全片135分鐘都沒有讓觀眾出戲。即便鞏俐前不久在另一部電影裡飾演的女巫,在《奪冠》上映之前,鞏俐的女巫眼妝造型還讓人「印象深刻」。但《奪冠》上映之後,相信觀眾還是非常認可鞏俐飾演的郎平,形象上幾乎逼真到讓人錯覺:鞏俐就是郎平。
鞏俐的演技,一直是華語女演員的天花板,她在影視行業的藝術成就,也是迄今為止第一人。
在近日片方曝光的一則現場花絮,鞏俐手裡拿著3頁的臺詞,一個人對著空氣演戲,那是一場戰前動員的戲。沒想到3頁的臺詞,鞏俐只拍了一條視頻就通過了。
現場的陳可辛導演,也都確認了兩遍,鞏俐用出神入化的演技,以及雄厚的臺詞功底,徵服了陳可辛導演。就連陳可辛導演評價這件事情,他也表示自己一輩子都沒有拍過一條就過的鏡頭。沒想到卻是鞏俐用3頁臺詞的獨白,輕鬆打破了陳可辛幾十年執導生涯的紀錄。
陳可辛導演更是通過這件事後,直接把導演分成兩類:一種是拍過鞏俐的,一種是沒有拍過鞏俐的。顯然,陳可辛導演是幸運的前者。
而另一件更加有趣的是,著名編劇汪海林說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某些流量明星的參與,我已經多年沒有寫過超過兩行字的臺詞了。
鞏俐在《奪冠》中的表現,希望也能給後輩演員們做一個榜樣。其實,本質上觀眾並不介流量明星進入影視行業,只是介意流量明星不夠努力和用功,怕對不起這個角色。如果流量明星都能做到鞏俐一半的敬業度,相信距離撕掉流量標籤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而回顧這部《奪冠》電影,無論該叫《郎平傳》還是該叫《中國女排》,本質上它都是必須要拍的一部作品。
紀實電影不是喜劇合家歡,大眾對於紀實電影的看法,應該帶著包容濾鏡。一部好電影,是背後太多人的心血付出,《奪冠》對於中國女排能有現在這樣的熒幕呈現,已經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