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服飾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裝飾影響頗深。本文從唐代服飾與日本和服起源上解說兩者的淵源關係,並著力從唐代服飾的裝飾部分,如顏色、紋樣、配件、袖領細節等方面,說明唐代服飾上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上裝飾的影響。
作者:吳小帆,江蘇師範大學
【關鍵詞】唐代服飾;和服;裝飾
唐代政治、文化、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服裝更是多彩、華麗、端莊、性感。由於唐朝是一個開放性的朝代,與國外存在頻繁的貿易往來,其文化滲透於眾多國家,尤其是鄰國,其中唐代服飾裝對國外服飾所產生的影響至今仍存,尤其對日本和服影響深刻。本文重點分析唐代服飾上裝飾部分日本和服上裝飾的影響。
1、唐代服飾與日本和服的起源
唐代世風開放,對外交流加強,域外多種文化如胡風、佛教文化、波斯紋樣、印度紋樣、拜佔廷紋樣等對唐朝服飾產生重要影響,使唐朝服飾款式多樣、色彩豔麗、裝飾手法創新、風格典雅。日本屬於「大和」民族,和服是其傳統服飾,日語稱之為「著物」,其除了保暖、護體外,藝術價值極高,尤其和服上裝飾更是美妙,如和服色彩豔麗、樣式美觀、和服上印有多種文案、腰部配有寬幅帶子等。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魏志·倭人傳》中述「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此種服飾簡單、單一,是和服雛形,至奈良時代,日本遣使來中國,獲贈大量光彩奪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飾,至室町時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改進,和服定型,而和服腰包則是受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影響而創造。
2、唐代服飾上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上裝飾的影響
2.1唐朝紋樣裝飾對日本和服裝飾的影響
服飾紋樣表徵了時代的審美特徵。唐代服飾紋樣豐富多樣,有連珠紋、團窠紋、寶相花紋、牡丹紋等;連珠紋多以馬、獅、鴛鴦、鳳等動物為設計對象,主紋多為圓形、曲線形,形象較為抽象;團窠紋取花草樹木為設計對象,組織結構豐富飽滿、花瓣多層多樣;寶相花紋樣多以蓮花為設計對象,有聖潔、吉祥之意;牡丹紋花團錦簇、層次豐富,有富貴吉祥之意。同時,在刺繡工藝進步影響下,服飾面料上多繡百鳥朝鳳、富貴牡丹、吉祥孔雀等,以此裝飾服飾面料,提升服飾的美觀度。
日本和服借鑑唐朝服飾紋樣,改變了傳統單布、單料形式,將一些圖文裝飾在布料及服飾上,其紋樣繼承唐朝曲線美、圓形狀特徵,多呈現循環紋樣;在紋樣原型上,選擇梅、櫻、藤、菊等植物紋樣,選擇龍、鳳、鳥、魚等動物紋樣,扇子、茶道具等器物紋樣,麻葉、龜甲等幾何紋樣,且有吉祥紋樣、正倉院紋樣、有職紋樣、唐草紋樣等,這充分借鑑了唐朝紋樣原型,且取紋樣吉祥、富貴、和睦之意。
2.2唐朝色彩裝飾對日本和服裝飾的影響
服飾色彩是裝飾服飾的利器。唐朝襦裙有紅黃紫綠等色彩,其中紅色尤勝,且同一件服飾可著不同色調,如貴婦衣色豔麗多彩,「淡青色上衣,胭脂色裙,白帔巾」,「朱色長裙,紫紗罩衫,朱色帔巾」,女傭衣色搭配清新雅致,「褐色衣,白地綠色貼花半臂,翠綠色長裙」。由此可見,唐朝服飾色彩豔麗、色調搭配雅致,整體形象美麗非凡。
唐代前,日本和服色彩較為單一,多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飾幾乎同一色調;在唐朝文化的影響下,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貴族服飾色彩進入鼎盛期,此時貴族以色彩劃分等級,如等級自上而下服飾顏色為深紫、淺紫、緋、紺、綠、黑;女性服飾顏色裝飾打破原來單一色調,而以綠、藍、紅為主調的同時,添加其他色調或紋樣,色澤豔麗,色調對比明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3唐朝配件裝飾對日本和服裝飾的影響
唐朝服飾有帔巾、腰帶、帽飾、髮型、妝容等配件,如帔巾顏色眾多,其中記載「迎風帔子鬱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寬窄不一;腰帶寬鬆束腰、飾有圖文、或是結花、或是直接束腰;帽飾多樣,有幞頭、進賢冠、平巾幘、籠冠、鶡冠、通天冠等;髮型以高髻為美,有雲髻、雙環望仙髻、螺髻、烏蠻髻反綰髻等髮式,並以金玉銀玳瑁等支撐頭飾,以簪、釵、花、步搖等樣式頭飾,簪插有橫插、倒插、斜插;妝容多樣、豔麗、精緻,如紅妝黛眉、曉霞妝、面靨、櫻桃小口、佛妝等。
隨著唐朝服飾影響的深入,及日本女子服裝要求的提升,日本和服在服飾配件上多有傳承與創新。「片月窺花簟,輕寒入帔巾」,日本和服很多增加了肩背上的服飾,其不僅有防寒、保暖功能,且提升了服飾美觀度。和服傳承了唐朝寬袍大袖,同時受唐代服飾腰帶影響,和服腰部配有精緻、色澤豔麗、富有多樣圖樣的寬幅帶子;日本在唐代腰帶基礎上創新後,現在有丸帶、半中帶、袋帶、名古屋帶等;面妝上日本女子粉面、闊眉、面靨、小朱唇、斜紅均與唐朝女子容妝相似;髮式上,日本古典女子長發梳理髮式多與唐朝相似,但同時不同於唐朝女性對長發的處理,日本女子多將長發與裝飾合為一體,現在日本傳統髮型,則是唐式髮型的延伸,且造型也以梳髻為主,頭飾多為花,用簪、釵之類,且用橫插、豎插等用簪方法。
除此之外,日本和服在唐代服飾裝飾配件中帶、結等基本配件基礎上增加了多種配件,如帶揚、帶締、帶板、帶枕、腰紐等,這些配件上均有圖案、紋樣,且有鞋類、足袋、帽飾等附屬品。
2.4唐朝袖領裝飾對日本和服裝師的影響
奈良時期的服飾傳承了唐代寬袍大袖傳統,衣領上改變了原始「閉領」,出現了「坦領」,且不穿內衣,坦胸脯於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均表現了唐代及日本寬和、開放的文化氛圍。從袖領細節裝飾來看,和服深受唐代服飾影響。唐代袖分短袖、中袖及長袖,袖口寬鬆,日本和服根據袖子長度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留袖上現在有比翼裝飾;唐代領口有圓領、方領,且低胸、開放,日本也採用唐朝領口凹陷的設計手法,加寬加大領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和服的美觀效果,且以後在領子設計上,為防止領口過大、和服走樣,設計出伊達締,這增加了和服的美觀度。
結語
隨著時代進步,中日兩國服飾均發生變化,但由於唐代服飾突顯了開放、求美等思想,其對當時眾多國家及現代服飾均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唐代服飾紋樣、色彩、配件等裝飾成分的影響頗深;當下,雖然日本多穿西洋服飾,但和服作為傳統服飾至今仍穿戴,且和服中所含的唐代文化、唐代服飾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參考文獻】
[1]高巖.中國唐代女裝與日本和服造型研究[J].遼寧絲綢,2009(03).
[2]孫瑋,康素.唐代婦女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影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14).
[3]李莉,陶輝.社會性別視角下唐代女性服飾的裝飾性研究[J].大眾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