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脫歐』歷史性的一天結束了,今天起,我們又進入一個新的開始。」2月1日凌晨,英國人喬·穆尼跟朋友坐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吧裡,舉杯慶祝。
當地時間1月31日23時,英國正式脫離歐洲聯盟。當天一早,穆尼和朋友就從一百公裡外的住處乘車,趕到倫敦市中心議會廣場,身披英國米字旗,待了一整天,為了「紀念這個大日子」。
也是從這一刻起,英國進入「脫歐」過渡期。根據目前安排,過渡期到2020年底結束。在此期間,英國將失去歐盟成員國資格,但仍需遵守歐盟規則、繳納歐盟預算費用。英歐關係特別是雙邊貿易協議的談判,成為英國未來任務「清單」上的優先項。
英國首相詹森1月31日晚發表電視講話時表示,「脫歐」日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句話用來描述過渡期的英國再形象不過。由於英國議會立法禁止延長過渡期,多方認為,英歐要在11個月內達成一份雙方都滿意的貿易協議,難度超乎想像,漁業、航空業、醫藥、安全等領域的談判難度更大。
「等過渡期結束之後,英國就能發展更多的自由貿易夥伴,而不必處處受歐盟條款約束,」穆尼說,「雖然未來並非坦途,但我相信政府有能力做好談判。」
然而這一天的到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卻意味著無法承受之痛。
「因『脫歐』不確定性影響,都快5個月了,我的房子還沒賣出去。」在英國海港城市多佛幹了20多年的貨運代理商約翰·雪利告訴記者。他認為「脫歐」將給多佛貨運業帶來衝擊,因此準備賣掉公司和房子,離開英國。
「光多佛每天就有1萬多輛卡車進出,『脫歐』之後通關手續繁瑣,每輛車可能因此滯留幾天,而不是幾分鐘,這可不是開玩笑啊!」頭髮花白的雪利憂心忡忡地說。
英歐談判中,貿易談判是重中之重,能否在11個月內達成一份免關稅的自由貿易協議,關係著成千上萬個企業的命運。如談判不理想,食品飲料、汽車製造等行業將首先受到衝擊。
英國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協會執行長邁克·霍斯認為,英國應該儘快跟歐盟達成一份自貿協議,否則,在世貿組織框架下進行貿易,行業可能面臨巨額關稅。受「脫歐」影響,英國汽車產量已連續三年下滑。
英國一家出口食品飲料公司的執行長科林·瑞因福斯告訴記者,「英國準備用11個月完成別人花幾年才能達成的協議,這意味著我們很可能失去歐盟大市場。我們目前正在加大對美國和中國市場的布局。」
不過,對於大多數英國人來說,這天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這麼多年了,我現在對『脫歐』這個詞都煩了,」70歲的老人阿利斯泰爾在一家咖啡館門前曬著太陽說,「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就朝前看吧。」
歷時約三年半,經過幾度延期和多輪談判,一場漫長而痛苦的「長跑」暫告一段落。然而,這並不是終點,迎接英國的將是另一場「馬拉松」的起點。(參與記者:金晶、梁希之、張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