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 |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2021-03-04 遵義美術館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

影像展

前言

      此次展覽從600多張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的影像作品中,挑選出超過200張精品展出,這是本館近年來收集到的老照片中,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城市、地區、國家的人文地貌等主題的影像匯集。

      儘管學界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仍然存在不同論斷,大多數學者從中國的國情和對外貿易的情況上來講,認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於近代開始(1840年之後)已然式微。另一方面,嚴格來說,用影像來表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以及文化影響,材料難免有些薄弱,畢竟從攝影術誕生的時間來看,運用影像記錄的方式與海上絲綢之路活躍的時間交集比較短暫。

      然而,自法國漢學家沙畹(Emmanuel-èdouard Chavannes)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之後,縱然有許多學者開展相關的研究,但是,由於海上絲綢之路涉及的時間之長、範圍之廣,使得海上絲路對於普通大眾來講,總像蒙著神秘面紗一樣,其輪廓和面目並沒有特別清晰。由此,本次展覽旨在藉助影像的記錄,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各國的重要港口、城市以及其中的一些相關的文化活動場景集中而有序地展示出來,通過影像再現的城市景觀和文明風貌,為觀眾勾勒海上絲綢之路的輪廓,從視覺上讓「海上絲綢之路」變得具體可見。同時,本館研究和策展團隊查閱大量文獻,重點梳理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邦交,以及主要的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載體。

      展出的作品按航海的線路和地域分為四個部分。其中,以商貿活動最為活躍的兩個主要幹線,即東海航線上的東亞地區和南海航線上的東南亞地區兩部分作為最主要展示的內容;沿線擴展到印度、西亞和北非,以及新航路開闢之後與西方各國的交流。這些幾乎跨越百年的影像中,也有不少珍貴照片,難能可貴地展示著古老都市的全景。

      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影像展可以包羅萬象的,但願我們從影像的角度上開墾的冰山一角,能引起觀眾的興趣,並從展覽末尾的參考文獻和推薦閱讀之中,找到更豐富的知識,從而對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最後,特別感謝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對本次展覽的支持!

越眾歷史影像館

黃麗平     

相關焦點

  • 開幕+直播預告|「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周六開幕
    6月15日(周六),上午十時,「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將在MoHI開幕。
  •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 | 越眾歷史影像館
    展覽名稱:「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展覽時間:2019年6月15日 — 已延期至2019年10月31日展覽地點:越眾歷史影像館主辦機構:越眾歷史影像館策展團隊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通向世界其他地區的海上通道,它把世界不同的文明連接起來,促進了中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對整個人類文明史產生了重要影響。此次展覽以「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為題,透過200餘張攝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期的歷史影像,呈現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地的人物群像、生活百態、人文建築、自然風光等。
  • 預告「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首個巡展將亮相遵義美術館
    預告「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首個巡展將亮相遵義美術館 2020-05-22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開幕回顧|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開幕啦
    他在致辭中說到:「『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展出了200餘張攝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的歷史影像。所有展出的作品皆選自影像館近年來收集到的關於海上絲路沿線上的城市、地區、國家的人文地貌等主題的影像匯集。基於對這些影像的系統整理,策展及研究團隊查閱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重點梳理了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邦交、主要文化交流傳播的載體等,通過影像再現了當時的城市景觀和文明風貌,勾勒出海上絲路的輪廓,從視覺上讓『海上絲路』變得具體可見。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引起觀眾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趣,從而對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政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 「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今日起在遵義美術館展出
    5月29日,「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影像展在遵義美術館展出,此次展出,由遵義市文體旅遊局指導,深圳市越眾歷史影像館與遵義市美術館聯合主辦,展出時間為5月此次展覽從600多張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的影像作品中,挑選出超過162張精品展出,是越眾歷史影像館近年來收集到的老照片中,關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的城市、地區、國家的人文地貌等主題的影像匯集。
  • 聚焦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
    甕城之內,一曲《絲路霓裳》凝練著絲綢之路沿線的風情與魅力華彩登場,展現著兩千多年來從長安到羅馬的絲路文明。一條由電影盛典連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穿透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在這裡鋪展。 ——在這裡,人們讀出,兼容並蓄的時代文化。 ——在這裡,人們讀出,開放共贏的絲路情懷。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絲路江心鏡》作為獻禮之作,關注著亞洲文明與世界文化交融。 《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9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書中展示唐代鼎盛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來中東與非洲海上貿易的重要見證。
  •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寫在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啟之際
    甕城之內,一曲《絲路霓裳》凝練著絲綢之路沿線的風情與魅力華彩登場,展現著兩千多年來從長安到羅馬的絲路文明。一條由電影盛典連通的國際人文交流新通道、光影世界新絲路,穿透歷史的深邃與久遠,在這裡鋪展。——在這裡,人們讀出,兼容並蓄的時代文化。——在這裡,人們讀出,開放共贏的絲路情懷。
  • 新加坡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重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絲路江心鏡》以玄幻虛構寫作為切入口,展開多姿多彩的一系列故事。張露對於江心鏡、海絲之路的沿海城市重鎮以及海上貿易之路的重要地帶的種種探尋和體驗,促成了這部作品的誕生。從萌芽到孕育創作,張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一直在思考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聯通,為此她探尋了世界很多地方,也將探尋中的觀察和收穫寫入作品中。
  • 「一帶一路」主題文藝作品《絲路江心鏡》上海首發,再現海上絲路輝煌
    《絲路江心鏡》作者、新加坡華人作家張露說:「亞洲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海上絲綢之路承載著不同語境下的多種文化,所以這不僅是一條中西貿易通道,更是友誼之路、溝通之橋。」她認為,《絲路江心鏡》的寫作是一種探索,希望能拋磚引玉,創作更多「一帶一路」主題佳作。
  • 為「黑石號」沉船中「江心鏡」創作傳奇故事 這本書再現海上絲路...
    據悉《絲路江心鏡》歷經八年創作,玄幻冒險題材,以文學形式展現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和燦爛歷史。書中有著唐朝著名畫師及長沙窯主江天白、海盜女首領莫蒂娜、坦尼沙王國悉達.吉赫魯王子與唐代皇帝之十八女紫蝶公主等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奇幻神秘的史詩冒險,宮廷權謀的殘酷鬥爭,異國之戀的愛恨糾葛,為讀者展開一幅壯麗瑰美的海上絲綢之路畫面。    今年中新建交30周年重大文化交流項目,《絲路江心鏡》作為獻禮之作,關注著亞洲文明與世界文化交融。
  • 潘魯生:影像的力量
    展覽以亞洲區域攝影藝術作品為主體,展現攝影藝術的前沿動態與學術成果,從「小孔成像」的攝影起源到攝影的東方向度解讀,再到「絲路亞洲」的國際胸懷,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關注世界,更指向未來,著眼於攝影藝術的創新發展,成為文化友好交往的橋梁。
  • 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
    在這裡,特別推薦影片薈萃世界優秀作品。由伊朗著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中國導演陸川、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斯裡蘭卡影評人阿什利·拉塔納維呼沙納、波蘭女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義大利電影製片人保羅·德爾·布洛克和中國女演員宋佳7位國內外電影業內專業人士組成的「特別推薦團」,將在面向全球徵集的3500餘部優秀影片中選取17部,在今天的電影節歡迎啟動儀式上進行推薦。
  • 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對接點在哪兒?
    「大國爭霸的世界近、現代史昭示著,在這個71%的地表被海水覆蓋的星球上,所有大國的興衰都取決於海上,近代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德國、義大利如此,現代的美國、日本也是如此。舉目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富饒美麗的國家和城市,全都分布在沿海。」高洪雷告訴南都記者。海洋不僅是文明的搖籃,而且蘊含著取之不竭、無與倫比的礦藏和資源。他堅信,21世紀依然是海洋的世紀。
  • 十大熱門博物館展覽進行時 遊客錯峰觀展體驗更佳
    遊客參觀熱情的高漲也離不開各家博物館精心策劃的展覽展出,錯過假期觀展的遊客也不要感到遺憾,還有不少熱門博物館的展覽依舊在展出,錯峰觀展體驗更佳。本次展覽展出精心遴選的294件(套)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沉船和貿易瓷器及其他相關文物,結合國內外重要遺址、沉船考古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較為全面地構畫了自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盛況,充分展示中國在全球陶瓷貿易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歷史事實,深刻揭示中國與世界基於海洋貿易不斷深化的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
  • 上海藝術展覽 | 近期42場預告
    參展的50餘位國內外優秀設計師與藝術家們共同探索裝飾如何存在且影響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手工藝品與數字科技。在此,自然、科學、工藝與藝術相互碰撞激蕩,構築起一個前所未有的不受年代和媒介束縛的跨界場域。17故宮裡的神獸世界——清宮獸譜多媒體綜合展
  • 第25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展覽以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代御製《獸譜》為藍本,依據經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統一的創作原則,運用當代藝術與設計的創意,美術館級的多媒體場景體驗,「復活」數十種古代神獸,讓觀眾身臨奇境地邂逅古人想像中鮮活有趣的神獸世界。展覽作品的形式極具當代體驗,包括動畫影像作品、多媒體互動影像以及影像燈箱裝置等當代藝術中常見的媒介。
  • 第263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為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2020年9月14日,上海博物館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文物248件/組,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邱德拔展廳精選的「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來自上海博物館館藏與國內9家借展單位的陶瓷、金銀器、銅鏡等各類文物80件。
  • 「影像的力量」中國(大同)國際攝影文化展,盡展些啥~
    9月10日,「影像的力量」中國(大同)國際攝影文化展,將在大同古城東城牆和陽美術館及北城牆雕塑博物館隆重啟幕
  • 展覽預告 |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這一策展研究計劃的起點是一條閃現在卡夫卡未完成的短篇小說《地洞》(1923-1924)與吳歷的《雲白山青》(1668)之間的躍遷路徑:從卡夫卡所描述的、一位終日被焦慮所折磨的地下居民,為了尋求完美的安全感、而無休止地建造出來的地洞空間;到吳歷在他的長卷中,以《桃花源記》為隱喻所描繪的、關於現實世界與幻象世界的出入口——我們看到那個「不斷腐蝕著我們的生命、時間和歷史」的現實空間在言說與圖像的空間中所映射出的種種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