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遷臺時,大陸人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

2021-02-08 理想國imaginist

電影《賽德克巴萊》

許倬雲《歷史大脈絡》,一部還不錯的中國通史通俗讀物。十年之間兩個版本,前後對比,不是單單裝幀變化,做書理念的變化也在其中。

最新一期十三邀許倬雲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聊及抗日戰爭,像個孩子一樣哇哇大哭,令人為之動容,這種感情沒經歷過那段歷史,不足以體會,你看在書中只有寫到這段歷史時,情難自禁,接連用了多個感嘆號。這八年苦戰,中國已經精疲力竭,竟是經歷了一場沒有凱旋的大戰!傷者未起,死者未葬,軍人不能解甲復員,又捲入國共內戰達三年之久!臺灣從日本殖民地回歸中國,本應是大家歡欣鼓舞的事,卻又因為內戰,海峽兩岸對立數十年。這一場史無前例的日本侵華巨災,其後遺症遠未有盡期!今日撰寫本章,強壓心中悲慟,以兩千餘字的短文交代抗日戰爭輪廓。然而少年時期所經歷種種,不斷重現眼前,喚回的血光淚痕,如錐心泣血,不能自已!盼望今日此書讀者,八年巨災長記在心,任何戰爭都是災難,願我子孫永遠遠離戰禍!不過今天與各位分享的是日本殖民統治之下的臺灣(1895—1945),「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大陸的人也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的心態。」許倬雲的講述簡明扼要。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向中國勒索巨額賠款,更要求中國割讓臺灣。馬關議和,李鴻章請求以更多的賠款代替割臺,但是日本志在以臺灣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堅決不肯,並以再開戰爭為要挾。

當時中國的北洋海軍已全軍覆沒,哪有能力再戰?於是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佔領臺灣,五十年來對臺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臺灣本身、中日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

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臺灣的人民、土地。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廷宣告獨立,不侵不叛,長為中國東藩。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臺灣民主國」只是曇花一現。

甲午戰爭後,佔領澎湖的日軍和當地民眾

日本侵略者死傷不下三萬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臺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臺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有的村莊,尤其客家聚落,往往不分老幼,全數被害!有人「走反」逃入內山,死於饑寒疾病者,更不勝計。最不忍言者:臺灣長久存在族群之間的爭鬥,在日軍鎮壓之時,竟有人乘勢侵奪他族聚落的土地田園,也殺戮婦幼,不留活口!

日本以優勢兵力,確定了在臺灣的統治權。臺灣人民的反抗並未停息,延續逾年。在日本已經完全掌握臺灣之後,仍有反抗的行動此起彼伏,例如西來庵事件便是規模較大之事件。

到了20世紀初,臺灣人民雖不再有武裝行動,但希望能以議會選舉取得參政的權利。林獻堂等人的臺灣文化協會、蔣渭水等人的臺灣民眾黨,都是領導爭取民權運動的;然而,不論是溫和地向日本當局請願,或是積極地組織民眾,都未有效果。

自從16世紀起,臺灣已是華南閩粵移民的開拓之地,當地原來居住的族群經過數百年涵化,已經融入人數較多的漢人族群。臺灣民風方言,宛如閩南與客家的原鄉。然而,這一移民社會帶去的大陸文化,民俗成分深厚豐富,而社會結構則有開拓社會樸質粗獷的特色,大陸文化的上層部分還未在臺紮根。

日本殖民臺灣,曾經允許臺胞離臺遷回大陸。當時離去的都是地方縉紳,可謂社會的領導階層。再加上日本改變臺灣的土地制度,許多墾戶失去了土地,原有的土地使用者(其實也是出租土地由佃戶耕種的二級地權所有者,小租戶)一變而為社會的上層,他們及其子孫接受了日本教育,多數是醫生或律師,成為新的社會精英,臺灣的社會結構及文化趨向遂為之丕變。

日本殖民臺灣,遵照後藤新平的主張,採取逐步同化政策,一步一步地改造臺灣。他計劃之中,臺灣人接受日本教育,但教育素質不能與日本人的教育相同,例如雖然重視臺灣的中學設施,但在1945年日本退出臺灣時,日本子弟專用的中學師資與設施都遠遠優於臺灣百姓受教的中學。1922年曾實施日臺共學,但徒具形式而已。五十年來,臺灣百姓不能選舉自己的議會,更遑論選出帝國政府的議會代議士了。

後藤新平的「同化政策」:後藤新平擔任臺灣民政長官期間,曾提出「生物學原則」,認為治理臺灣應該先了解臺灣人,據此方能定出一套有效的管理辦法。因此後藤新平積極推行各項土地、人口、習慣等調查。

後藤新平避免極端的「同化主義」,而是採取漸進的方式,在特殊統治主義和內地延長主義的爭議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他曾對一群醫校臺灣學生表示:「你們如果要求與已經三千年來對皇國盡其忠義的日本人同等待遇,則今後以八十年為期,努力同化於日本人。「

日本殖民臺灣初期,「總督」後藤新平帶領殖民地官員巡視山區。

按照後藤新平設計的日程,完全同化臺灣人當在八十年之後。為此,日本有獎勵臺灣人的「皇民化」政策:全家講日語的「國語」家庭,而又願意供奉日本神社的「麻」者,則「晉升」為「皇民」,地位超過一般臺灣人。

然而,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時,廁身「皇民」的臺灣人不過百分之四。太平洋戰爭中,臺灣人參軍,也有人因此「晉升」為「皇民」,至戰爭結束「皇民」比率已到百分之七。按照這一進展速度,大約需要八十年,方可將臺灣人完全同化。

「皇民」可以擔任公職,但是職級不高。日本殖民據臺五十年,臺灣人至多擔任街庄級的職務,在警察系統也不過是「佐」「補」類輔助之職;臺灣人能在州郡級任正職者,五十年內,數人而已。甚至在工商業界,除了所謂「四大家族」(辜、林、陳、顏)擁有巨產,經營多方之外,大型企業(例如幾家製糖株式會社)均由日本人經營。臺灣人的事業不外地方性的運輸、製造與服務行業。

於是,已如前述,臺灣的精英層是各地的醫生、律師與中學教員,他們均以知識專業為生,接受了日本教育,喜愛日本轉輸的西方音樂與藝術。這批新興的精英,即使有人是過去地方縉紳的後代,其文化內涵與生活價值均與其父祖等不同。凡此社會的改變,對於臺灣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日本統治臺灣,是在帝國擴張戰略中作為南進的基地,也以其農業生產力支持日本本土(內地)的工業化。為此,日本治臺政策是建立秩序,安撫人心,俾能有一個穩定的臺灣,支持其「大東亞共榮圈」的擴張。從20世紀初,日本逐步推行建設計劃,其中最有成效者,則為衛生、治安、農業生產幾個方面。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溼熱,常有傳染病發生。日本殖民當局用不可抗拒的公權力,設置衛生警察,督責百姓注意公共衛生。於是為時不過十年,臺灣已能排除霍亂、瘧疾等大眾傳染病,也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了麻風病與肺結核。

治安方面,殖民當局也以警察制度嚴密控制社區。警察權力源於嚴刑峻法,不容挑戰。日本法官來自日本本土,與臺灣人並無個人關係的瓜葛,是以公正無私。法律嚴峻而能無私,不是清朝統治可以同日而語。

抗日義士被日本殖民者殺害

為了發揮農業生產的潛力,日本殖民當局致力於改良農作物品種,推廣施肥、防蟲,也有系統地建設水利設施。更在臺灣設立大規模製糖工業及水果加工業,使農業與工業經過一貫作業,獲得最高利潤。凡此政策,不啻進行了全方位的農業革命。臺灣竟可說是亞洲第一個進行「綠色革命」的地區。

日本殖民當局也在臺灣推行普遍的國民教育,一般兒童都須接受六年義務教育。這一普及教育,全面提升了臺灣百姓的知識水平。當然,前面敘述的幾項設施,也必須有受過基本教育的人口,方能真正生效。

日本的殖民政策經過上述幾項設施,使臺灣百姓的生活水平及社會秩序,都有所提高。清末期雖有劉銘傳著手進行若干建設,但臺灣還是在開拓社會的階段,公權力不能有效地保護人民。

日治時代,臺灣於十餘年內經歷了巨大變化。雖然臺灣人至多只是日本的二等國民,一般百姓也已安於新生活,至於「晉升」為「皇民」的少數人,則完全認同日本,感激殖民者「賜予」的「現代化」。

這一歷史現實,大陸的中國人並不知悉,在1945年臺灣回歸中國,以及1949年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大陸的人也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的心態,以致兩個族群間長期的誤解至今不能融合無間。

電影《賽德克巴萊》

相關圖書

歷史大脈絡

許倬雲 著

點擊書封,即可購買
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以中國史為經線,將中外歷史採合為一體,為補充一般歷史教科書而撰寫了這樣一本類似教科書的讀物。本書是關乎人類歷史諸多方面的論述,比如文明、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小書一冊盡顯歷史大脈絡,以全球的視角,縱橫交錯,顛覆你對歷史常識的刻板印象。本書的安排是把中國納入世界:為了今日,理解過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內,立足中國,關心世界。

點擊進入專題,了解更多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臺灣有些人為什麼對日本殖民統治不反感,日本在臺灣留下了什麼?
    1949年國民黨遷臺時,大多數來自內地的人,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日本統治的心態,以致於1949年遷臺的「外省人」和1949年以前就居住在臺灣的
  • 五十年殖民史,日本人在臺灣都幹了什麼
    日本侵略者,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臺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臺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有的村莊,尤其客家聚落,往往不分老幼,全數被害!有人「走反」逃入內山,死於饑寒疾病者,更不勝計。
  • 五十年殖民史,日本人在臺灣都幹了什麼?
    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廷宣告獨立,不侵不叛,成為中國東藩。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共和國只是曇花一現。日本侵略者,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臺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臺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有的村莊,尤其客家聚落,往往不分老幼,全數被害!
  • 日本殖民臺灣 50年,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這只是曇花一現。日本侵略者亦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臺灣損失更大,官方報告中國軍隊死亡一萬餘人,實際傷亡遠大於這一數字。單以嘉義以南,日軍攻擊掃蕩村莊,不加選擇,臺灣百姓死者不計其數。有的村莊,尤其客家聚落,往往不分老幼,全數被害!有人「走反」逃入內山,死於饑寒疾病者,更不勝計。
  • 日本殖民臺灣50年,在臺灣都幹了些什麼?
    這對臺灣的發展留下深刻的歷史刻痕,於臺灣本身、中日關係及東亞整個情勢,都有重大影響。日本以重兵登陸,接收臺灣的人民、土地。臺灣官民不願淪為日本殖民地,成立臺灣民主國,向清廷宣告獨立。欲以此為由,與日軍決戰。昭告皇天后土,不侵不叛,長為中國東藩。然而,在日本重兵攻擊之下,這只是曇花一現。日本侵略者亦死傷不下三萬餘人,其中死於疾病者不少。
  • 臺灣94歲國民黨老兵:民進黨憑什麼拿走大陸黃金
    94歲國民黨老兵:民進黨憑什麼拿走大陸運來的黃金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國民黨主席洪秀柱9日南下高雄拜訪去年獨自搭高鐵北上黨中央捐助16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5500元)特別黨費的94歲老奶奶趙王秀琴,並頒贈華夏三等獎章和獎狀表達感謝,令王奶奶笑開懷。
  • 抗戰跟臺灣無關?臺灣學者反駁:當年5萬臺灣人赴大陸參戰
    然而,如今島內部分人卻聲稱「抗戰跟臺灣沒關係」。對此,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藍博洲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反駁,這種論調是一種「愚民」宣傳。「不少臺灣人以閩籍身份參加抗戰」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島內有一種論調,抗戰跟臺灣沒關係,您怎麼看?
  • 臺啤酒新包裝:「媽祖+日本皇軍」|臺灣人都"親日媚日"嗎?
    有不少網友轉發了該網友的臉書,諷刺稱「設計太腦殘」,「媚日連包裝都不放過」,更有不少網友直接表示「今後拒買金牌(啤酒)!」臺當局「媚日」早已不鮮見,只是這次臺啤金牌新包裝不知又該作何解釋?!盤點臺灣「媚日」事件「媚日」的話題在島內一直備受爭議,網友曝光的臺啤最新包裝只是其中個例,這樣的事情在臺灣並不少見。
  • 為「臺獨」張目,國民黨內當權派遭批|臺灣|民進黨|大陸|立法院|...
    10月6日,以林為洲為總召的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在無預警情況下提出「臺美恢復邦交」「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兩件提案,在臺「立法院」順利成案。這是自臺美斷交以來,由國民黨人提出的「臺獨」主張。提案自然震驚臺灣朝野,也引發兩岸各界撻伐。
  •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很多國家都對大陸進行了物資支援,近日日本民間自發組織向大陸提供物資捐助,對於這種行為大陸網友表示感受到了溫暖,而臺灣的一部分網友竟然因此嘲笑日本民眾,對於這種現象,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則感慨到:自己不願意支援大陸,沒有愛心,為什麼還要嘲笑其他國家付出愛心的人呢?
  • 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給臺灣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下)
    所以說臺灣對中國巨額順差也可以理解為大陸對臺灣巨額逆差,而且臺灣是中國的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地。下圖為臺南地區的商販抵制中國貨的大字報(也是招攬客人的廣告):李登輝掌權後,開始去中國化,臺大的皇民意識形態學術理論迅速復活,多數民進黨重要政客都畢業於臺大,例如陳水扁、蔡英文、謝長廷、蘇貞昌、呂秀蓮、段宜康等等,臺大的綠營學生團體多達上百個,其中以林飛帆為代表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就是太陽花學運的中堅力量,甚至連醫學院都可以出現柯文哲教授這樣的皇民(雖然他打敗國民黨連勝文擔任臺北市長後對中國大陸沒發表聲明惡意言論,但在清算藍營企業,引進日本核災食品上,比民進黨很多官員還要積極
  • 臺灣有一百萬人是日本血統?
    歡迎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知臺分子」。臺灣和日本的親近,是大陸人難以理解的。這種親近到了什麼程度?最近網絡流傳,民進黨之所以搞臺獨、去中國化,原因是臺灣有很多日本人後裔,搞臺獨的這些人可能就是日本人的後裔。按照大陸流行的說法,這些日本人後裔可是算「臺奸」。
  • 回不了家的臺灣人——《1946·被遺忘的臺籍青年》
    離別1946年,臺灣,基隆港。抗戰勝利,寶島光復,然而歡欣鼓舞的日子卻十分短暫,悲情與離別的氣氛很快籠罩著這座港口。隨著日本戰敗,1946年,約30萬在臺日本人被遣返回國,基隆港成為其中很多人在臺灣的最後一站。他們在這裡上船,駛往他們的祖國,那片不少人從未踏足的土地。
  • 臺網民:很多臺灣人拼了命想逃離臺灣定居日本
    臺灣中時電子報10月9日報導,最近一名曾去日本做短期交流的臺灣網民在狄卡論壇(Dcard,臺灣匿名論壇)發文表示,「日本雖然環境舒適、交通便利、守規矩、素養高、安靜,以上這些都是事實沒錯,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臺灣媒體把日本過度美化了!很多臺灣人拼了命想逃離臺灣定居日本,甚至想成為一個日本人」,其實日本存在著校園、職場霸凌、種族歧視與女性地位低下等問題。
  • 國民黨光復臺灣的那些塵封往事
    但現在一些明獨、暗獨分子企圖歪曲光復的涵意,它們只強調臺灣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絕口不提臺灣回歸中國這一鐵一般的事實。民進黨當局連「光復節」都極力淡化,國民黨這邊則說什麼臺灣回歸的是「中華民國」,迴避中國兩字,再引申到「中華民國」在臺灣的荒唐邏輯。如果不承認祖國統一,不追求祖國統一,那國民黨紀念「光復節」又有何意義?
  • 國民黨黨產大曝光後,大陸網友炸了!
    國民黨在發布「黨產報告」時承認,1949年敗走臺灣時,從大陸帶走了227萬兩黃金及外匯,合計約10億美元。
  • 怎樣理解外省人臺獨
    今天,我就試著理解一下外省人臺獨的邏輯思路。臺獨,有複雜的內涵和面向,比如法理臺獨、事實臺獨、臺灣獨立、維持現狀、臺灣自決等等。外省人本來應該僅僅指1949年左右跟隨老蔣撤退到臺灣的這批大陸人(主要是士兵),約50-90萬人。到1987年小蔣開放老兵大陸探親的時候,這些外省人還有約40萬。
  • 蔡英文48小時沉默氣炸臺灣,國民黨質問:你是「日本駐臺總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天因援助臺灣遊客不力而被罵慘的臺「駐日代表」謝長廷11日終於發聲,先表明他一貫的立場是「譴責暴力」,譴責破壞臺日友好的行為,「但藤井的行為不等於日本人,也不等於日本政府」,他還宣稱將此事上綱成政治事件無益於臺日關係。
  • 國民黨「意淫大陸,手淫臺灣」
    蔣介石「對於行政組織改革的構想」國民黨「意淫大陸」的最大遠景鏡頭是:它不承認它被趕出大陸了,它自認它仍是大陸的主宰者、統治者,因此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完全是「全國」性的氣派。首先,國民黨保存了氣派豪華的「中央政府」,雖然此一「中央政府」,國民黨早已明知不過小島臺灣一省和小小島金馬兩個而已,實與地方邊陲無異。
  • 社評:國民黨紀念臺灣光復 紊亂的史觀
    民進黨向來不願面對臺灣光復,獨派拒絕承認日本戰敗投降後將臺灣、澎湖主權交還中國,部份臺灣教科書與「臺獨」人士扭曲歷史提出的「臺灣地位未定論」,狡辯日本只宣布放棄臺、澎,並未明言將臺、澎移交給誰。相關說法似是而非,不論從國際法還是班班可考的歷史證據來看完全站不住腳。如果臺灣地位未定,何有臺灣光復之後75年的建設與發展?民進黨如何兩度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