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專門指向電子音樂,依然將話題擴散到所有音樂風格。不聊編曲,不聊作詞、作曲,我們就聊演唱和演唱的後期。對於大部分「只聽電音的那種」電音愛好者來說,似乎對歌手的關注度並不是那麼高,我們的「偶像」似乎都是一些DJ/Producer。
這裡聊的是歌手,但我們不把它歸為聲學音樂版塊。這是有原因的,把文章看完你就知道了。當然,我們不可能去歧視歌手這個職業,不可能因為自己喜歡製作人就把歌手貶低,那不是媒體的作風,也不是我們真正會去提倡的。
為什麼我們經常聽說歌手頻繁地在現場假唱呢?為什麼我們所知道的很多歌手都被曝光過現場只會假唱甚至不開麥呢?為什麼有些娛樂節目、綜藝節目、電視臺上的歌手表演瘋狂地被曝光「集體假唱、全陣容假唱」?
答案是肯定的,這件事無風不起浪。除了小部分是「Hater造謠」、「Hater惡意詆毀」以外,絕大部分假唱事件,都是存在可能性和依據的。歌手為什麼要假唱?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們的真實人聲遠遠無法達到錄音棚的效果。
問題接二連三地來了,為什麼這些歌手的真聲難以媲美錄音棚的效果呢?是什麼讓他們發行的音樂當中,成品人聲比真聲要高出了好幾截?是錄音師,是修音技術,是Auto-tune。這是一個絕大部分歌手都依賴修音的時代,修音就跟修圖一樣那麼普遍。
修音,指歌手在完成Vocal的錄音以後,由錄音師或者專門的修音師,對歌手的Vocal進行美化。與修圖的概念十分相似,但修音要更加專業也要困難得多。早期的修音主要依賴昂貴的硬體,但現在的修音只要Auto-tune就可以完成了。
除了Auto-tune以外,Melodyne是與Auto-tune平分天下的修音軟體。但是在國際範圍內,Auto-tune受到的認可程度比Melodyne大得多,可以說Auto-tune早就已經一手遮天了。Youtube有關於修飾人聲的教程也以Auto-tune為主。但Melodyne操作往往更簡單。
這麼說起來,如果沒有電子音樂,就沒有電子音樂樂器,也沒有電子音樂技術。人聲雖然屬於聲學音樂的一部分,但是,修音卻絕對屬於電子音樂技術的一種。它利用軟體的原理,通過數碼的手段,來為歌手的Vocal起到一個完美的人工改良效果。
這在古代聽起來是不可能的,古代的人們也確實想不到人聲可以經過電子化的處理而好起來,以至於讓聽眾根本聽不出這是電子化的人聲。你聽到的所有Vocal可能都是Auto-tune工作幾個小時的結果,但是它聽起來還是那麼真實。
正是因為當今歌手的人聲在他們已經發行的單曲裡都已經經過Auto-tune這種電子技術的處理,而變得與他們的真實人聲大相逕庭,比他們的真實人聲美妙得多。所以,他們的真實人聲已經無法媲美修音後的人聲,假唱是迫不得已的決定,雖然真的很不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