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山有「臺灣黃飛鴻」之稱,他家中世代習武並教授氣功、武術等中國傳統養生術。自創的平甩功法,因功法簡易、隨地可做,便於掌握動作和竅門,逐漸流行臺灣,臺灣眾多政要及企業界、演藝界人士到他門下學習,並傳播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全球華人就有上百萬人天天練習。
平甩功為深度呼吸的有氧運動,持恆鍛鍊,有助於促進氣血循環,讓身體氣脈暢通、筋骨鬆開,提升免疫力,改善各種身心病症。
「平甩功」來自兩大派系,一為達摩老祖的「易筋經」,一為張三丰祖師的太極功,主要在「平」的意境上下功夫。
李鳳山不喜歡分門分派,所以每逢有人問起,他都說自己是「沒派」。一次,有人聽了誤以為是「梅派」,還寫了「梅派」兩字送他,李鳳山覺得有趣,梅花象徵中國,京劇中也有梅派,所以就「將錯就錯」,索性改叫梅派。
「平甩功」可以站著練也可以坐著練,練習時只要呼吸自然就好,沒有什麼練習禁忌,對場地和外界要求少,人人都適合練習,屬於細水長流型的慢夫。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練的時候全身放鬆,手自然擺動;要松中有動,動中又有松,講究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剛開始練習「平甩功」,可能會出現「酸、痛、麻、癢、脹」等排毒效應,表明身體在排出毒素,體質正在改善,應堅持練功。
中醫認為「氣血」阻滯百病叢生,「氣血」通暢,百病自去。十指連心,「平甩功」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氣血又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全身氣脈暢通,筋骨鬆開。
「平甩功」通常甩500下約10分鐘,第一個10分鐘可以完成氣血的全身循環。平甩的屈膝動作,非刻意負重與用力,要保持輕鬆,長期鍛鍊之後,膝蓋會更靈活有勁、不老化,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
這個功法雖然簡單易學,不會走火岔氣,但需要經過持恆鍛鍊,才能起到改善身心病症,治癒慢性病,強健身體的目的。
1.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2.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
3.心中默默數,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輕鬆地彈兩下,然後繼續。
4.如果想達到最佳效果,做甩手功時,不聊天,內心安靜清淨,做到一定程度會體會其中好處。
1.選擇一張無椅背板凳,高度適中,坐下後,膝蓋彎曲不超過90度。輕鬆坐,呼吸自然,雙腳平行,與肩同寬。
2.雙手舉至胸前,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
3.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保持輕鬆,不要刻意用力。
1.一開始就要培養一種心境﹕不取巧、不求快、不貪功。
2.腳踏實地,呼吸自然。
3.雙手在前面始終擺平,微微舒指,高度不過肩。
4.身形中正,左右平衡。
5.蹲的時候,保持膝蓋彈性,視個人放鬆狀況,可高蹲亦可低蹲。
6.速度和緩,保持規律。
7.每回至少甩10分鐘(約500下),一日甩三回。
若能一次持續甩到30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8.練完之後,慢慢喝杯溫開水,更有助氣血循環、氣機穩定。
「平甩功」還有習練歌訣,記下來,很有幫助哦!
用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恆心;
能去頭重腳輕病,精力充沛體輕鬆;
甩手治病的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
氣血不通起百病,氣和心平病難侵。
歡迎關注覺悟文化廣西公眾號!
廣西覺悟文化是一家以傳播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公司,集禪修、身心靈成長、國學、養生、親子教育於一體的專業文化交流平臺。
平臺定期分享關於國學,禪修,親子教育,身心靈成長課程及相關好文。同時,平臺線下還定期舉辦公益瑜伽,公益讀書共修會,公益英語等課程。
歡迎「回家」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