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讀者福利丨姥爺,我們天上見(感人至深)

2021-03-04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文 | 蔣雯麗

來源:《姥爺,我們天上見》

姥爺的臨終遺言是:不能火葬。

為了給姥爺弄一口像樣的棺材,毫無積蓄的媽媽,只能賣掉姥爺的盆景,來付棺材錢。

那是一九七九年,已經不允許土葬了,一切必須秘密進行。爸爸在郊區的山上,給姥爺找到了土葬的地方。城裡已經沒有人做棺材生意了,只好託人到鄉下,找到了會做棺材的師傅。

有一點我一直想不明白,姥爺已經住院半年了,而且也九十三歲了,為什么爸爸媽媽不早一點為姥爺準備好棺材和墓地呢?為什麼到了最後時刻才開始找呢?

我想是媽媽不想讓姥爺走吧。

我的姥爺

出殯那天,下著小雨。

一大早,天蒙蒙亮,爸爸跟著從單位借的卡車去了鄉下,要把剛剛做好的棺材拉回來。媽媽借了輛帶鬥的平板車,在姥爺的幾位生前好友幫助下,悄悄地,把姥爺的遺體從醫院太平間裡運出來,板車上蓋著雨布。

媽媽告誡我們不許聲張,萬一讓居委會知道,姥爺就不能土葬了。幾位跟姥爺在一起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被媽媽請過來,打開雨布的一角,讓他們悄悄地看一眼姥爺,就算告別了。

我被姥爺去世這件事嚇著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面對死亡。我也被媽媽嚇著了,視姥爺的生命如同自己生命一般的媽媽,經過這半年的煎熬,經過姥爺離世的打擊,人已經脫了形。

我不敢隨大家一起去瞻仰姥爺的遺容,我不敢相信,那個平板車裡躺著的,就是我的姥爺。

小時候的我

我們肅穆地走著,無言地走著。從早晨走到了下午,從城市走到了農村。

我從沒走過這麼遠的路,但卻一點都不覺得累。

漸漸地,我忘了自己的使命,忘了這是在給姥爺送葬的途中。

我想,這就是小孩子吧,不會像大人一樣,持續地沉浸在一種情緒裡,總是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而忘了自己的角色。

姥爺和我

趕到山腳下的時候,已是下午三四點鐘了。

姥爺的棺材還沒有運到,我們把板車拉到了一個平坦的打穀場上,靠著麥垛避雨,休息,等待。

淋過雨水的麥垛,圓圓滾滾,像一個個大饅頭。我爬上麥垛,悄悄地從背著大人們的一面滑下去,又爬上來,再滑下去。我讓姐姐也跟著我一起滑,我們越滑越起勁兒,膽子也越來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

突然,我碰到了拉著姥爺的板車。

板車震顫了一下,我和姐姐們都嚇了一跳,趕緊跑過去,看看姥爺是否安然無恙?

我和兩個姐姐

我們輕輕地揭開了蓋著姥爺的塑料布的一角,這是自姥爺去世以後,我第一次看到他。姥爺安詳地閉著雙眼,面色紅潤,臉上掛著微笑。

這完全不是我最後一次在醫院裡見到的那個插著氧氣管,滿嘴塗著紫藥水的姥爺,那個被綁在床上,眼神空洞的姥爺。這也不像是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那紅潤的面頰不是化妝化出來的,那個年代還沒有這項服務,並且,姥爺是從醫院的太平間直接拉到這兒來的。

那為什麼他是這樣的慈祥可親,一副天使般的面容?他的面頰白裡透紅,完全沒有讓人感到一點點對死去的人的恐懼。

是我記錯了嗎?這是我主觀的願望嗎?我曾經很多次跟我的兩個姐姐回憶那天的姥爺,兩個姐姐也很清晰地記得那像嬰兒一樣粉粉的微笑著的臉。

我覺得姥爺沒有死,他還活著。

那會兒,我常常夜裡醒來,怕睡在我身邊的姥爺死了,就把手指頭放到他的鼻尖下,感受他的呼吸。如果吹到手指的氣息均勻、平穩,我就會安然入睡。

此刻,我不需要用手指去試探,看著姥爺那鮮花盛開一般的面龐,我已經感受到姥爺那均勻平穩的呼吸。我們互相望著,那一秒似乎是一萬年,我跟姥爺穿過時間的荒漠,回到了我的兒時,回到了小院,回到了我們臉對著臉睡覺的大床。

我的心裡很歡暢,姥爺並沒有死去,我從心裡覺得,姥爺還活著。

姐姐把我拉到一邊,輕輕地,把揭開一角的塑料布又蓋了回去。

雨還在下,姥爺的棺材還沒有運到,天漸漸地就要黑了。大家都很著急,爸爸的一個同事跑回來給大家報信說:「因為下雨路滑,拉棺材的汽車在回來的路上撞人了,送到醫院,傷勢不是很重,但是,人家糾纏著不讓走,要求賠很多錢。」

這下該怎麼辦?

我孤零零地站在姥爺的板車前,看著越來越黑的天,覺得自己應該為姥爺做點什麼。我走到一個叔叔面前,神情肅穆地說:「許叔叔,你騎上自行車,帶我去迎一迎他們吧。」

許叔叔看著我,點了點頭,推上自行車,帶著我,就往淮河水壩方向騎去。

我的爸爸

淮河水壩,是拉棺材的汽車開過來時的必經之路。我們頂著風,冒著雨,騎到了水壩上。一趟趟卡車,帶著濺起的水花,從我們的眼前呼嘯而過。

我仰著頭,看每一輛開過的車。可是,一直等到天完全黑了下來,也沒有等到爸爸,也沒有等到拉棺材的卡車。什麼都看不見了,四周黑茫茫的一片,我們這才往回騎。

摸著黑,回到打穀場,打穀場上已經沒有人了。

遠遠地,我好像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深更半夜的大山裡,那一定是爸爸媽媽和叔叔們。我們朝有聲音的地方摸了過去。

我的媽媽

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伴隨著鐵鍬、鐵鍁挖土的動靜,我們斷定那應該就是姥爺的墓地了。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我們精疲力竭地爬到山上,在微弱的篝火下,我看到姥爺那還沒有來得及上漆的棺材,已被安置在墓穴中,爸爸和叔叔們正在用鐵鍬往棺材上填土。

我其實只看到了一眼棺材蓋子,棺材就被土全部蓋上了。我張著嘴,站在那兒喘息。沒有人注意到我,沒有人知道我走了,也沒有人知道我回來了。我站在那兒,看著坑裡的土越埋越多,越埋越高。

突然,有個聲音在我心裡說:「文麗,你的童年結束了。」

我真真實實地聽到了這個聲音,它是從我的心裡發出來的,是我的心聲。

小時候的我

姥爺安葬以後,我得了心肌炎,媽媽說我是因為過度悲傷。我不好意思反對媽媽的說法,但是,我並沒有像媽媽說的那樣,過度悲傷。不是因為我對姥爺的感情不夠深,是我並沒有覺得姥爺已經離開了我。

有一天,爸爸問我:「你跟許叔叔那天去哪兒了?」

「我們去水壩上迎你們,沒有迎到。」

「怪不得,我路過水壩的時候,看到路邊站著個穿雨衣的小女孩。」

爸爸沒有認出我,我也沒有認出爸爸,我們在風雨中失之交臂。我沒有看見姥爺下葬的一幕,我跟姥爺入土的瞬間也失之交臂了。我最後看到的姥爺,就是板車中那安詳微笑著的姥爺。

難道這一切都是姥爺安排的?是姥爺不想讓我看到他下葬,特意讓我離開的?

長大了,我才懂得,是姥爺不想讓我悲傷,他去了天上。姥爺去了天上,他去了天堂,像個天使一樣。

姥爺和我

姥爺離開我四十年了。每當我遇到危險的事情,而最終化險為夷的時候,我都會向著天空看一看。我知道姥爺在天上,在保護著我。

我相信人是有靈魂的,而靈魂是不死的。

二〇〇四年的春天,在經歷了「非典」,經歷了漫長的一年裡每天都在片場工作的生活後,有一天,我的眼前出現了無數兒時的畫面。

而那一刻,我問自己:「如果明天我死了,我會有什麼遺憾嗎?」第一個跳進腦子裡的念頭是:「我還沒有為姥爺做些事情。」

曾無數次想要寫一篇散文,或者一本小說,來描述我跟姥爺在一起的生活,寫寫我心中的姥爺和姥爺對我的愛。又總覺得自己沒這個能力,別糟蹋了這份情感。但是,那天,我想拿起攝影機,把眼前出現的這些畫面拍攝下來。

《我們天上見》電影海報

我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電影《我們天上見》。

拍攝時,我跟攝影師描述我想要的一個鏡頭:移動攝影機,從大院門口跟著一路蹦跳的小蘭,穿過曲曲折折的巷子,經過一片殘舊的老房子,最後停在一扇紅色的小門前。隨著小蘭伸手推開院門,一個美麗的天堂一般的花園出現在鏡頭裡。

有一天,我大學的老師跟我說:「你的姥爺一直在幫你。」

我說:「為什麼?」

他說:「你考電影學院的時候,你講述的跟姥爺的最後一面就打動了所有的考官。今天,你又用跟姥爺的感情打動了觀眾,姥爺不是一直在天上幫你嗎?」

有一位觀眾問我:「你覺得姥爺給你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我說:「是愛。」

姥爺用他的愛,給了我幸福的童年。如今,我也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愛」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唯一的理由。

-End-

本周讀者福利

歡迎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且不屏蔽好友

將轉發後的截圖發送到讀者公眾號後臺

我們將給所有分享的朋友發送電子書下載連結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相關焦點

  • 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
    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日前,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她把與姥爺朝夕相處13年的點滴記憶,拍攝成文藝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 《姥爺,我們天上見》蔣雯麗書寫中國式親情
    日前,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問世,這本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蔣雯麗寫作的溫情之書,在寒冬給讀者帶來暖意。記者採訪出版社了解到,書中,蔣雯麗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更書寫著「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
  • 蔣雯麗溫情回憶《姥爺,我們天上見》:花棉襖
    媽媽跟姥爺商量,姥爺點頭同意,但有一個要求:不要紅顏色,不要太花。為什麼不能是紅顏色?那可是每個女孩子都喜歡的顏色啊!可是我不敢反對,生怕一反對,連做新棉襖的機會都沒有了。盼星星盼月亮,直盼到有一天,媽媽帶回來一塊淡藍底子小白花的布,很素雅。姥爺表示滿意,我,欣喜若狂。
  • 時隔八年逐字打磨 蔣雯麗推出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
    這本溫情的書,在寒冷的冬日裡給讀者帶來了暖意。12 月,蔣雯麗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她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 " 潤物細無聲 " 的中國式親情。有一位觀眾問蔣雯麗:" 你覺得姥爺給你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她說:" 是愛。" 姥爺用愛給了她幸福的童年,她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因為 " 愛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唯一的理由 "。
  • 蔣雯麗新書《姥爺,我們天上見》|書寫「潤物細無聲」中國式親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日前,蔣雯麗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問世:她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她把與姥爺朝夕相處13年的點滴記憶,拍攝成文藝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致逝去的姥爺最洶湧的思念
    聽過一句話「好人去天上,壞人去地下」說起來每個人死後都想去天堂,也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去天堂,這樣去了上面也不會孤獨,如果兩邊都有親人陪,死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天上見》是一部很奢侈的電影,那裡留下的全部都是極其私人私密的記憶,激發的共鳴有限,但看過電影的人還是會哭。
  • 文藝片屢遭冷遇 《我們天上見》如何見?
    反差明顯——  全國口碑好:親情故事感動影迷  《我們天上見》2日全國上映以來,憑藉感人至深的劇情在影迷間引起轟動,許多影迷都看得感動不已。在百度貼吧和時光網,記者發現了不少稱讚《我們天上見》的帖子。
  • 《姥爺,我們天上見》:借錢並不是真的沒有錢
    "吳大姑,又要問你借錢了" 這是每個月的8號,姥爺必說的一句話。吳大姑早已經習慣,每月早早把錢準備好,姥爺一來,不等張口,就把錢遞過去, 姥爺15號發完工資,第一件事就是去還吳大姑的錢。這姥爺讓人看得是又哭又笑。姥爺和媽媽每月工資加起來有百多元,這可是在70年代,這可是可以過很奢侈的生活呢,姥爺確實也是花銷很大,煙,酒,茶,糖等一樣都不能少,姥爺還要買花,魚等,本身姥爺也愛吃肉,喝雞湯。
  • 我們天上見!
    文/陳園園寫這篇文章之前一直在想用什麼題目,直到前幾天從一個影評節目得知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該片是蔣雯麗執導的一部懷念她姥爺的電影。而我也正想寫寫我的姥姥姥爺。因為片名的關係,我特意搜出這部電影看了一下。看完我知道了「我們天上見」這句話,對於片中的姥爺和外孫女而言,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對於我和姥爺而言,確是真真切切的盼望!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又有些慢熱的我,姥姥姥爺對我來說就是過年過節過生日的時候見一面的長輩。
  • 薦片丨蔣雯麗自傳方言電影《我們天上見》,喚醒的是我們的私人記憶
    今天想為大家推薦的是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同時也是她的半自傳電影《我們天上見》。
  • 電影《我們天上見》:人是會在天上相見的
    深夜裡做了一個很美好的夢,飛到天上。譏笑她的孩子們都一臉羨慕的追著她跑。她很快樂。醒了之後,就半夜裡爬上煤車,想去新疆找爸爸媽媽。不過不小心掉下來了。小蘭抱著破損了的油紙傘拿著戒尺請姥爺責罰,姥爺卻帶著小蘭去坐火車,並且親自上車指揮。姥爺在月光下講起以前的輝煌事跡,原來姥爺以前就是開火車的,小蘭仰起頭來認真聽。鄰居家的小翠姐姐死了。小蘭問爺爺怕不怕死。
  • 電影《我們天上見》:人是會在天上相見的
    小蘭與姥爺相依為命,小蘭的爸爸媽媽遠在新疆,而其他的親人都得肺結核死了。小蘭常常調皮,姥爺要教訓她,就說「戒尺「,小蘭就哭唧唧地去櫃裡拿戒尺,忽聽得門外有人乞討,姥爺要小蘭拿五分錢給他。最後也不知到底打了她的手板心沒有。姥爺一生忠實,踏踏實實,對小蘭也很好。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看到流著同樣血的親戚,乃至至親,我不知道怎樣的高端詞彙才可以彰顯這段異乎尋常的緣分,等看到蔣雯麗自傳式的第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時潸然淚下抽泣不已,才知道一直以為不曾感動的是這份輕視已久的情。蔣雯麗自編自導的電影《我們天上見》講述一個小女孩與她姥爺上世紀七十年代一起生活的故事。影片是喚作蔣曉蘭(小蘭)的她在生命的傳承與代代相傳中逐漸看到了社會的變遷。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叫蔣小蘭的女孩,父母在她三歲時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因此從小跟著姥爺長大。
  • 蔣雯麗溫情回憶《姥爺,我們天上見》:在一起
    南京回來不久,我遇到了一個重大抉擇:跟姥爺分床。  從兩歲開始,我就不再跟媽媽睡在一起了,而是搬到姥爺的大床上,跟姥爺一起睡覺。  姥爺請來補棕床的師傅,把被我跳漏的地方補起來。補一次棕床得花不少錢呢,可是,姥爺並不生氣,也依然允許我在上面載歌載舞。跳著跳著,我長大了,棕床的補丁也越來越多。  那張床,也是我跟姥爺的天堂。  每天晚上,洗漱完畢,躺到床上,我跟姥爺就開始做我們每日一次的床上「八段錦」。
  • 電影《我們天上見》:生離死別中感受親情的溫暖
    直到有一天,你離我遠去了,但我沒有哭,因為,說好的,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姥爺,你怕死嗎?」「不怕。去了天上有你舅舅,活著有你。」「人死了都到哪去了?」「好人在天上,壞人在地下。」以上對話出自蔣雯麗導演的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全篇沒有任何煽情,只是平淡的溫馨中帶些許憂傷,卻看得人淚流滿面。
  • 【花形秀影】終有一日 《我們天上見》
    終有一日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是由蔣雯麗自編自導,朱旭、姚君、朱一諾、劉燁、馬思純等主演的人物自傳電影。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雙親不在身邊的女孩小蘭與姥爺之間的深沉情感從頭到尾都透著細膩與感人。該片於2010年4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我們天上見》:關於蔣雯麗的少女時代
    今天推薦一部老電影,演員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本片可以說是蔣雯麗的自傳,小女孩和姥爺的故事70%都曾發生在蔣雯麗自己身上,影片全部由回憶構成,以平鋪直續的手法講述,雖說情節並不是那麼完整,卻也勝在樸實自然,感情深沉、細膩和溫情。
  • 朱旭老爺子,我們天上見!丨毒藥頭條
    《我們天上見》Lan《我們天上見》上映於2009年,是蔣雯麗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也是朱旭銀幕的封鏡之作。《我們天上見》其實算作導演蔣雯麗的一部私人記憶影像,雖然內容上沒有多大出彩,但是電影中的每個細節都飽含著強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