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樓先生(1878—1938)
舊時,戲班裡提起徐、楊二家無不交口稱讚,並非僅指忝附連親,多因德、藝方面心通意會。記得,我在家學藝時,家父徐蘭沅常帶我去看楊小樓先生的戲,什麼《挑華車》《安天會》《落馬湖》等。眾人都把他演的角色前邊加上一個「活」字,例如:活猴、活趙雲、活天霸等,這樣無形中又給楊小樓的藝術平添了一層迷人的光彩。
一次,父親把我帶到後臺去見楊先生,他見了我很高興,一面用雙手給我吊眉(觀察上妝後扮相的一種簡單方法)一面和藹地說:「叫楊爺爺看看,嗯……好!夠個武生材料,哎呀,平頭,個不會太高,學短打武生吧!」從此,家父想叫我學場面的初衷也就改變了,而順從我意學京劇武生了。
《連環套》 楊小樓 飾 黃天霸(供圖:張景山)
楊先生的戲我看的較多,對他的藝術可以說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有關楊先生的一些家常裡短的事我也喜歡聽。因此,對於舅父楊長喜(與楊同科學藝)、姑母楊徐氏(楊先生的兒媳婦)和家父乾娘韓老太太(場面先生韓寶芬的夫人)給我所講的楊小樓先生驚人的藝業更是過耳不忘。現在回憶起楊先生的音容笑貌、氍毹雄姿,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握筆記下,以免被無情的時間湮沒。
一、初入小榮椿
「小英椿」是我外公楊隆壽老先生於光緒十六年辦班。當時,他在宮內當差演戲,兼給昇平署的小太監說戲,人們把此叫做「當皇差」、「吃錢糧」。他常出入於皇宮內外,看到宮內鼓樂喧譁,可外面梨園界後繼乏人,便與交往莫逆的盟兄譚鑫培和楊月樓商量,偷偷地在李鐵拐斜街的老宅私辦了小榮椿科班。當時收的都是梨園子弟,有葉春善(後為富連成班主)、蔡榮貴(馬連良先生的啟蒙師)、郭春山(與蕭長華齊名的丑角)、程春德(即程繼先)、譚小培(譚富英之父)、董春年、董春延(後改鳳年、鳳延)、郭際湘、劉春喜、楊長林、楊長喜(我二位舅父)、楊春甫(即楊小樓)。
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是名噪一時的武老生,是清「同光十三絕」之一,又因猴戲出眾,被人們譽為「楊猴子」。可惜早亡,臨終前他把楊小樓託至譚鑫培老先生膝下認做義子。所以,楊小樓入小榮椿是譚老先生一手操辦的,那時他已十四歲了,按梨園俗規來說這年齡學戲已算晚矣!我外公見他長的是瓜子臉,龍眉鳳目,但只是個高,還單薄,一張嘴就涼調,便說:「什麼文的武的,先練練功、打打把子吧。」從此,楊小樓就算入了小榮椿,開始隨楊隆壽老先生學戲了。
楊小樓開蒙的兩齣戲是《百壽圖》和《探莊》,我外公見他文武兩門相比偏長於武戲,因此又給他排了《武文華》和《黃鶴樓》等戲,從中又發現他長靠強於短打。又令他多往長靠上用心。這樣,一來合乎他的內向性情;二來可以掩蓋他個高,撩手撩腳的毛病。就這樣僅學了兩年,楊小樓就「倒倉」了(即變聲),個子又一勁地猛竄,能比同齡人高一頭,就只好在小榮椿裡一邊學戲一邊打「官中」武行。
《長坂坡》 楊小樓 飾 趙雲、劉硯亭 飾 張飛
楊小樓是楊家幾輩單傳的獨子,他生性溫順又執拗。練功、學戲非但刻苦而且心細,他拿頂、下腰、壓腿、翻筋鬥都別的師兄們「恨功」。別人拿一個「香火」的頂,他耗一個半,別人踢六百腿,他踢八、九百,所以他雖練功晚,但功底極紮實。單說他腳下的鞋子,十幾天準壞一雙,用楊老太太話來說:「我這兩手不停地做,也供不上他穿。」可見他用功之深。
我外公見楊小樓學藝確是拼命,再奈於盟兄楊月樓早故,久而久之便對他另眼看待了。所以又教了他《挑華車》《蓮花湖》《翠屏山》等戲。那時坐科的學生就怕先生「另眼看待」,因為,這就意味練功又要「加碼」了。在那打戲盛行的年代,這種小灶飯可想而知怎麼吃得起呢!
單講《挑華車》起霸裡的三偏腿吧,我外公經常拿著個舊馬鞭子,虛挑著楊小樓的靴底,教他如何偏大月亮門的要領,尤其偏到正腿時,命他用靴尖一個一個地數額子上的絨球,楊先生確是才長心細,他既能按照我外公的「領法」去做又能準確掌握偏腿的「筋節」,我外公很高興。再有,《蜈蚣嶺》一戲,是我外公一出拿手絕活,此戲集楊老先生一生心血,他廣採博收梨園眾家之長,把神、佛、道三家佛塵用法有機地溶於武松夜奔蜈蚣嶺這場走邊上,鑄成這齣眾家稱道的精品,楊老先生一絲不苟地傳與楊小樓。楊小樓本來對這齣戲渴望已久,一經練就,歡喜得他每日去科班前必在自己家中拉上一遍(那時小榮椿僅靠我外公一人的錢糧供給,所以經濟有限,學生都住家),以能多熟悉、領悟其中心、勁、氣、神為樂。
《蓮花湖》 楊小樓 飾 韓秀、王鳳卿 飾 勝英
但是,終因楊小樓變聲期長、個高顯拙,沒有在科班成「龍」,但他紮實的功底已在此時練就。入科學藝四年後又為小榮椿效力二載,後來出科的徒弟都依依別師唱戲去了。楊小樓也只好帶著半身未成的藝術,到各團去搭班。
二、禁聲一百天
楊小樓先生出科後在春臺、三慶班搭班效力(不掙戲份的借臺練戲)因嗓音噼啞渾濁、動作撩手撩腳,只扮個英雄演個靠將等爾,縱有其乾爹譚鑫培提攜也不見起色。日子不多,冷言惡語接踵而來,說什麼:瞧!楊月樓的兒子比英雄高半截,紮上靠差一塊(暗喻藝術上不行)。此事漸漸傳到楊老太太耳中,她馬上把楊小樓叫到眼前,命嘉訓(義父譚鑫培給楊起的名)唱段給她聽聽,胡琴一響他更加局促不安,一句趙雲的「黑夜之間破曹陣」把楊老太太唱得心灰意冷,楊老太太隨夫半世梨園,對技藝長短略知一二。隨令楊小樓掛靴息影,再也不讓他到外面給他父丟臉去了。此後又給他娶妻,請師,辭班改行習文,坐吃楊月樓留下遺產。
楊小樓先生雖明從母命,但梨園志業難改,自那日暗下恆心,在自己嗓子、個頭這兩大不足上再下功夫……從此啞語禁聲,與妻分房,擋門遮窗,研習藝術。眾人不知隱情,疑惑不解,以為他變啞吧了,幸好他當年在劇界未露頭角,所以張揚不大,只有其母與常陪楊老太太做伴、玩牌的韓老太太知曉(韓老太太是家父乾娘)。
在此期間楊小樓先生精神如常,只是交談時用手比畫,如:吃包餃子只向母親、妻子做捏捏的手式,食麵條也是雙手一伸,練功就做一下踢腿,外出呢,朝天劃上一圈,其餘再也無「話」可講了。
《金錢豹》 楊小樓 飾 豹子精
楊小樓先生禁聲整整一百天,連他妻、母也沒聞過他一聲咳嗽,更莫說唱一句了。這百日禁聲,後來他稱作「養功」,這養功確是奇怪得很。他每早與武行任七、於惠先生去晉泰高廟練功,天不亮已返回家中,下午必去各劇場靠大牆(最後一排站著)看戲(那時不唱燈晚),晚飯後就把自己關在「不見天日」的屋中:面壁自悟,揣度技藝和探索乃師楊隆壽教戲所傳的三昧真火;苦想其父楊月樓崇「奎」派的唱法真髓。這一百天內,最使他得意的是他悟出了用一抬、二連、三趨、四顫的法兒,解決了他武生臺步長步大腳的弊病。用惦、顫、晃(微晃)、率奠定了楊派武生趨於盡美神韻的基礎。
楊小樓先生就是這樣的「禁聲、養功」,百日後,忽地一聲驚叫「得!馬來呀!」竟把隔房的兩位老太太嚇了一跳,楊母誤以為別人來找他兒子。便說:「這是誰在喊嗓子?我們嘉訓不在家!」
《陽平關》 譚鑫培 飾 黃忠、楊小樓 飾 趙雲
楊小樓先生聽自己嗓子另換宮羽,立即告別老母,直奔大外廊營譚家,表示自己嗓子養好了。譚老先生半信半疑,心想自從大唐梨園伊始,戲班都是喊嗓、練嗓、吊嗓,沒聽過養嗓之說。隨即命楊小樓唱段聽聽。楊小樓還是那句「黑夜之間破曹陣」接著又舞又做又唱又念,直看的譚老先生興奮不已,說道:「好!是奎派嗓,又一個小楊猴子。」
張淇林
後來又是由譚老先生介紹楊小樓拜久負盛名的名武生俞菊笙為師,俞大老闆見他確實是個大武生材料,就傳給了他《惡虎村》《鐵籠山》《連環套》《飛叉陣》《混元盒》《豔陽樓》《狀元印》等戲,果然名師出高徒;又由張淇林先生給他復排了小榮椿的幾齣戲《武文華》《挑華車》《安天會》等,更是出手不凡了。從此,楊小樓便步入他風正茂、開武生一代天地的時代。
三、風靡京、津、滬
楊小樓先生初次挑班演出在北京第一舞臺,那是在民國元年,以「小楊猴子」為標榜招徠觀眾。頭天打泡戲是《水簾洞》,第二、三天,分別是《惡虎村》《鐵籠山》。恰巧是一出猴戲、一出短打、一出長靠戲,著意顯示武生掌握的三門行當。此後,過去譏諷過他的人也和他拱手言和,並從心眼裡樂意傍楊小樓唱戲了。
再說楊小樓先生頭天在《水簾洞》中,未曾出場的一句「開山那」氣足、響亮,立刻贏得一個兜底的滿堂採。繼而在假山真水的布景中現出了一個氣勢非凡的美猴王,人們又是一陣稱道,接著唱[粉蝶兒]「水波英豪」,全然蓋過海笛,一聲聲打入觀眾耳鼓,不由的內外兩行拍案叫絕!三天後,京城遍傳:不得了嘍!小楊猴又入世了。
舊社會,梨園俗規,北京唱紅不算大紅,必到天津去唱,得到天津觀眾認可才算大成。說也湊巧,天津下天仙茶園老闆正在北京,看戲後馬上約楊先生到天津演出,說好演十天,不怕翻頭(劇目不夠翻頭再演)。哪知到了天津剛演兩場,楊小樓技藝轟動津門,十天之後大街小巷的戲迷,票友俱都以能學楊小樓先生戲中唱念為榮。什麼《豔陽樓》的「閃開了!」《落馬湖》的西皮導板「明月蘆花信飄渺」等,可以說,楊先生威名大震,家喻戶曉了。
《八大錘》 楊小樓 飾 陸文龍
他鵲起的聲譽一下子傳到上海。十裡洋場的幾大武生總想領略楊小樓先生的藝術。偶有一次義務戲,楊小樓在滬與蓋叫天、呂月樵、李瑞庭、趙如泉等名武生相遇。這四位武生非陪楊先生演《八大錘》不可,這齣戲的演出可以說是明抬暗比,蓋叫天先生是以矯健幹練的短打武生著稱,何況在當地名氣比楊小樓先生大。李瑞庭是長靠、短打雙全的武生,以腳下「底樁」漂亮而顯赫,呂月樵和趙如泉也是以翻、打、摔、扔聲震江南。他們扮四錘將,楊先生演陸文龍。他穩在上身,快在步眼,與四位「幹戈起來」贏得了觀眾的矚目。此後,楊先生飆譽大江南北,成了京劇界前不見古人,後難見來者的一代宗師。
楊小樓先生首創了猴戲中「猴學人」的表演風範,確立了武戲文唱的表演風格,創造了夫子盔的用法,首開了武戲寓美重情的先河,他一生樸實無華,天性善良。表演藝術奪翠集錦,不愧是梨園界的武生泰鬥。
(摘自 《京劇談往錄》續編 北京出版社 1988年6月)
咚咚鏘微信公眾號由「咚咚鏘—中華戲曲網」為更加廣泛地宣傳梨園行的新鮮資訊而搭建的平臺,我們會將網站中的熱帖以及本站 原創 精華不定期更新至本公眾號。以優質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傳播戲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長按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也可搜索帳號:ddq9999)想了解更多梨園動態請登陸:www.dongdongqiang.com
聯繫我們:
官網:http://www.dongdongqiang.com>郵箱:sunjuefei@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