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興順先生散文的創作特色說開去暨北關區作協第四期讀書會

2021-02-07 三月三詩文選刊


從唐興順先生散文的創作特色說開去

——安陽市北關區作協第四期讀書會通稿

                          作者:田  新

時序將近2020年冬至,天氣晴朗而又凜冽。洹水之畔,洹園裡各色植物都在無聲地獨奏著自己的生命進行曲。石子路旁的紅葉小檗,現在是一片鬱紅鬱紅的灌叢,看著給人以暖意。竹林邊的白皮松是真君子,幹挺葉翠,樹皮光潔而不皴。安陽市樹國槐最是感時,正在下著枯葉之雨,做一年中最後的歸根之旅。黃土地上是一層淺綠色葉毯,踩上去索索有聲,讓人頓感心惜。物序循環中,一切都在風霜晴雨中演進,一刻不曾停息。

12月14日,以「從唐興順散文的創作特色說開去」為主題的安陽北關區作家協會第四期讀書會,在位於洹園北門對面臨街樓的區作協辦公室,如期舉行。北關區作協會員及愛讀唐老師散文的社會各界人士,共30餘人參加了本期讀書會。

北關區作協主席嘉德老師,首先向大家全面介紹了安陽市作協主席唐興順先生的創作情況,和其在全國文壇的積極影響。讀書會主持人、市作協副秘書長司自鐸老師鼓勵與會人士踴躍發言,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讀書感言。大家一個接一個或長或短,娓娓講述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品評著唐老師散文的長處及對自己在今後文學創作中的啟迪。

安陽市六中高級語文教師江月和年紀稍長的劉超珺老師,先後從自己半生的生活閱歷出發,高度評價了唐老師文章對社會現實的剖析,對底層人民群眾的關注。年輕作家張馨一老師邊聽大家講,邊寫下一篇《文字,因相遇而美好》,看其中三個小標題「煮墨光陰的紅蓮」、「行走筆尖的力量」、  「大道在水的好哇」, 即可察其才思敏捷。她動情地寫到:

經歷青春、暮年、生命與靈魂,對熱愛的土地和人民禮讚的作家,才能把筆下銀鞍策馬、煮墨光陰的力量用文字暢享表露於紙間,如天,地,人在筆下更懂茶米油鹽醬醋茶,這種文字的生活方式讓我們閱之,無法自拔。唐先生做到了,流連於他的字,詞,句就如同他鄉遇知音。美景在筆下,順著優雅疑惑拾階而上,更多蘊含作家歲月沉默後對萬物的細微觀察和思量。一片葉子背面的思考,仿佛看到唐先生靜觀萬物皆自得,看到了我們未看到的本性和靈性。他將質樸的一花一木、一草一人寫得妙趣橫生,智慧雋永。遇見這樣的文字,如山中捧蓮,欣喜之餘,更多是生命無常行走在每個人心間,更加珍惜身邊的朝陽和雨露,親人和朋友的溫暖。我們都是大自然的一粒塵埃,文字漸漸在生活和光陰中化成平靜的力量,卻又是精神骨架裡最兇猛的支撐。大道在水,曾是故鄉,欣喜之餘重新找到唐先生的《山中人語聲》,行行句句,淺深入馨,聊表片句,致謝美好的文字。待山中晴日,山水鑑之,友人攜行,太行漫步,順著深情文字的方向,尋溪而上,潺潺樸素,我自心安。願我們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畏苦難,帶著如意吉祥,活出明亮與真意。

來自保安系統的張運洲老師,在讀書會後欣然寫下:拜讀唐先生的《高空出錦繡》一文,可謂「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魅力。以下幾點是值得學習的。首先可用一個「高」字概括,也就是站位高。雖然沒有高大上的驚人之語,但於無聲處見情懷。一是題目起的好,提綱挈領,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富有詩情畫意。二是文風樸實,沒有矯揉造作的字眼。雖然是寫景的散文,但我覺得他不是就事論事,就景寫景,只為寫寫花花草草,風花雪月,他是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三是高處著眼、低處著手。「高處不勝寒」。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要經受得住各種考驗,專心致志,做自己該做的事。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登高望遠,才能領略無限風光。

其次,可用一個「活」字表述。從文中描寫可知,唐先生觀察細緻入微,具有獨到的視角和洞察力,而且文筆細膩,描寫繪聲繪色,頗見功力。其表現手法,別具一格,具有大家風範。化無形為有形,形象而生動。如他沒有寫是怎麼走上山坡,登上高地的,而是說盤旋的道路就把我們抬升到高地上。這是不多見的描寫手法。又如「沒有完成過渡仍然青綠著的葉也不少,她們像時間之河彼岸的青春少女,擁擠在時間的橋頭上,爭相朝紅色過渡。有的在途中改變了主意,停頓在黃的節點上不再朝前邁步,那樣子也十分好看。在作者的筆下,一個個綠葉的變化也是有鮮活生命力的。再有,可用一個「奇」字體現。寫到紅葉的紅,他寫道「她們自然生成,是從空氣和陽光裡漂染出來的,磨不去洗不掉。她們的肉體連同靈魂都是紅的。人好說「巧奪天工」,面對柏尖山的紅葉,是應該收回這一句話的。在自然造化面前,我們真是不能亂說。這樣想著的時候,你可以把紅葉翻過來再看她的背面,一根豎立的脊骨,密集橫排的肋骨和經絡,完完全全是一架人的骨骼造型。通常寫景寫物用「巧奪天工」當屬很好的了,但這裡作者不僅不用,還說「面對柏尖山的紅葉,是應該收回這一句話的」。這裡每一句話都富有生命力,讓人讀後不得不被作者奇妙的思維和表現方式所折服。

還有,可用一個「細」字代表。唐先生所著,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了物象的本質,不惜筆墨,大書特書,表現手法細膩。如「稍微望遠一點,會看到雜色斑爛,蒼翠如染。再遠一點,樹與樹相連,葉與葉混淆,呈現出如繡如織錦緞般的圖案。毛澤東主席「層林盡染,萬山紅遍」這句詩,用在此處正合適。可以說詳略得當,恰到妙處。讓讀者的思緒,隨著文字細緻的描寫,浮現出各種生動的畫面。唐先生創作特色給我的啟示是,文學底蘊和文學素養不是短時間就能得到提升的,這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敏銳的觀察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搞文學創作必須沉下心來,不能心浮氣躁,急於求成。一個真正熱愛文學的人,對文學不能僅僅是興趣,應該上升為文學信仰,無論風吹雨打,堅持文學創作矢志不渝。

安陽縣教師進修學校牛秀蘭老師以《長了翅膀的文字》為題,對唐老師在寫景和塑造人物方面的優異之處做了重點發言。她說:

關於寫景,從四個方面來說,一個是美,一個是妙,一個是實,一個是細,共四個字。唐老師美景寫得有特色,他在《高空出錦繡》裡寫紅葉就寫得非常的傳神,他說它這個紅啊,「是從空氣和陽光中飄染出來的。抹不去,洗不掉。他們的身體連同靈魂都是紅的。」一下子就把紅葉這種紅的神韻給描寫出來。柏尖山的紅葉大片ー大片的,他用了一個詞「神氈」。「整個柏尖山區的紅葉像一張巨大的彩色地毯,平展展撐在山下,撐在天地之間,像神話傳說裡神仙變幻出來的神氈,用來覆蓋人間某些不美的東西。」一個神氈就把這漫山遍野的紅葉描寫得非常形象、非常美。再一個是妙,在《關於雪的精神裡》,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啊,就是用鐵鍁這樣的笨物鏟雪。原文是這樣的「雪很輕,但是鍁顯得太重,使人不忍心拿這樣的笨物來和雪接觸,一鍁鍁過來一鍁鍁過去,黑色的小徑在身後特別耀眼,摔在雪上的泥土令人慘不忍睹。一個普通的動作卻表達出了作者喜雪、愛雪的複雜心理。他用鍁這種笨物來託雪的輕靈、潔淨和神聖,但是卻不見這幾個詞。所以這種對比寫法我覺得是非常的妙。 

另一個是我在一篇文章裡讀到他寫這個雨,秋雨。秋雨我們老說淅瀝瀝、滴滴拉拉,但是他用了一個詞叫「蘿面雨」。這一個詞就把雨和我們生活中蘿面這個動作聯繫起來了。「粘纏,做好了長期下得架勢」,非常的生動,非常的實在,顯示出他豐富的生活閱歷。另一個方面是細。我們平常很熟悉的一些景,卻不知道怎麼描述。你看唐老師寫這樣的景,大家不知道見過沒有啊。「樹樁打成了截兒,卻沒有運走,現在淹沒在草叢間,橫截面上完整存留著樹的年輪。有的樹榾柮眼看就要爛掉了,卻在旁邊滋生出了一圈新樹,擁擠茂盛地重新生長,一ト楞一ト楞偶然形成的樣子。」大家在山坡上也見過,就是那種樹樁,周圍又長了一些新樹,咱都不把它當成景。但是呢經他這樣一描寫,哎好像這種景致就出現在腦海中了啊,非常的細。現在唐老師這本《山中人語聲》,我天天放在案頭,有時候想老家啦就讀上一篇,它成了幫我排解愁緒的一種方式。

再看看他描寫人物塑造人物,也有自己獨特的訣竅啊。他描寫的人物有美的有醜的,有普通人物,也有他心目中的大人物,英雄人物。我們看他描寫人物的美,《雲兒》裡面有一段。「小時候看不出來,越長越顯出漂亮,到十七、八歲,真像一朵鮮豔的花兒了,雲兒自己還未覺醒。」寥寥數語,你就可以想像一個從小自然長大的不事雕琢的少女形象啊,或許是你鄰家的女孩兒,或許是你旅途所見的陌生女子。就是它的美,到底有多美?隨意你去想像啊,什麼樣的美女反正就是這樣一個她 。很美,但自己還未覺醒的樣子。 而在小說陌上花中,他塑造了幾個丑角兒,秦二郎秦三郎秦四狼四兄弟,是反面角色,村託田林田紅姊妹四個的正面形象。他是這樣描寫的。「尖嘴猴腮,碩大的招風耳,眼睛眯成一條線,平時似乎著一睜眼立即打出賊亮的光。身材又都像女人細腿細腰,講話慢聲細語。雖然一副柔弱古怪的面貌,但村上人都知道這是心狠手辣的主。」你看,一個妖魔鬼怪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再看唐老師塑造的這普通人物和大人物吧。在一篇散文裡,他描寫到一個鍛石頭的人對我印象深刻。有這樣一個細節,「他一手握鑽懟在石頭上,一手掄錘打著鑽頂,打一下,鑽尖兒在石頭上移一下」。一個在山上工作的一個勞動者的形象就出現在眼前,非常的形象。還有一句對話也是非常好,「老兄,你起初的石頭是預先定了買家還是現起現賣呀。」通過這些非常生活化的語言,那個鍛石頭的人仿佛就站在我們的面前了。 最後說說他在小說《陌上花》中塑造的主人公田紅的形象,我覺得通過一段語言就把田紅這個形象塑造得立體起來。因為它那個兩家有爭端,然後田紅就腰裡綁著炸藥包,去找到那個秦二郎家裡。他這樣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非常的解氣,非常的有英雄這種氣概。「二郎,我不是批判了你嘛,你不是跟我有仇嗎?你不是刁難了我許多年嗎?你不是奪了我父親的刀要殺我全家嗎?趕快呀,我送上門來了,你拿刀先殺了我來呀,來殺我呀!」這個氣勢,那個秦二郎一看炸藥包早就嚇得腿癱軟在地上了。 總而言之,文學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歸根到底還是要來源於生活,貼著地皮去表現老百姓生活的文字,才真正會是插上了翅膀的好文字!祝願在座的各位都能從唐老師作品中汲取到精髓,寫出自己的獨特的長了翅膀的文字。 

從教育系統退休的彭學鋒老師,則以《情真言灼,滿滿收穫》為題,專題談了自己讀唐老師《山人有話說與君》的感受。她認為該文一是對生活感悟深,對人物體察透。二是有真感情,有實建議。三是文字生動準確,精彩洗鍊。她說:這篇文章讓我深深感受到唐主席對生活的熱愛,對朋友的赤誠,對山水草木的守望,對多門藝術的精通,對安陽文化的期待,對中華國學的傳承。唐主席滿懷大愛,滿懷熱情,激勵友人,悲憫不幸,用神來之筆讓我認識了林州的山水草木,用連珠妙語讓我神交安陽的眾多學者才俊。我深深感受到唐主席的博學多才,高屋建瓴,深深體會到唐主席的睿智幽默,詩意坦誠。

內黃縣田氏鎮政府幹部,文學愛好者劉學中老師感慨而言:關注唐興順先生是在結緣三月三文化沙龍之後,隨後我又在朋友圈中聆聽了唐先生散文集《山中人語聲》的幾篇連播。唐先生散文給我印象是:他和太行山是天人合一的,山中的樹像人一樣是有靈性的。他的《山中人語聲》,猶如《論語》記錄著孔子與弟子對話一樣的睿智、生動。得知北關區作協將在本周日舉辦唐先生散文專題活動,我又拜讀了《太行九記》和《天平之水》兩篇散文。讀《太行九記》,體會到作者通過文學記錄太行山村中的九人事跡,展現了太行山基層人物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故和社會變遷,體現了作者對社會觀察的深入,和對基層人物的慈憫關懷。唐先生心中充滿儒家自強不息的入世精神,廣交朋友,積極進取,不甘平庸。

讀《天平之水》,我體會到作者在工作之餘,投身太行山中,人與人對話,人與水對話,水與石對話,人與大自然情投意合,展現了作者崇尚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懷,體現著唐先生情滿山水、仙風道骨的文學氣質。《天平之水》,文章的謀篇也很妙,作者從三個層次將天平之水的故事娓娓道來,第一段落描繪雙棧道觀水的景觀景物,第二段落細說沿河床看水的水石之趣,第三段落則是親涉潭水細說天平之水的小秘密。三個層次的潑墨勾畫,把天平之水繪成了一幅生動有趣的中國山水畫,給人以多姿多彩,心曠神怡、,境無限的文學美感。我還拜讀過唐先生的《致女兒書》,信中有父親的擔當、喜悅和心理矛盾,更有為人處世的睿智和啟迪,讓我不由得愛上這位性情中人——唐興順先生。雖然我還沒有在現實中結識唐先生,但在思想和文學中,我已深深結緣了唐興順先生。

市區職工張金利老師,則以《凌霄一步 ,精神如花》為題,評議唐老師的兩篇散文——《高空出錦繡》和《天平之水》。她說:我深深被北關作協群裡濃厚的文化氛圍所包裹,所吸引。以唐主席的兩篇散文為例,談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兩年前我拜讀了唐主席的《高空出錦繡》。文章把柏尖山的紅葉描繪地美豔繁華,宛若仙境,尤其是「盤龍楓」和凌霄殿描寫地富有詩意和獨具韻味。唐主席描繪了那種令人心醉的美景,那種雲朵投下陰影籠著紅葉,同時在地上移步換形的神秘境界。我到過到了文中古樹「盤龍楓」所在,他的文章中這樣描寫,「它有一個飽含深意的名字——盤龍楓。為什麼?繞樹三匝,仔細觀察後發現,它的根一半在土裡一半在地表,在地表的部分奔突纏繞,如雕如塑。將那形狀說成是一條「盤踞之龍」似乎是不過分的。把龍和楓融為一體,把這樣一個圖騰般的符號引入紅葉腹地,是頗為耐人尋味的。佩服唐主席深厚的語言功底、豐富的想像力和對太行山深沉的熱愛,唯此才能闡發出如此優美的語言。在常人眼裡,靈霄殿不過是一座廟宇而已。可唐主席卻能從它的名字恰如其分地生發出它的深刻寓意。「靈霄諧音凌霄,即便不考慮宗教文化裡的意義,如此稱謂也再恰當不過。人從人間來,走到這個最接近天的地方,也是距理想最近的地方,煩惱化為歡喜,幸福得以張揚,凌霄一步,懷抱洞開,精神如花!」大家看,文章的境界立刻升華。再聯繫那顆古樹「盤龍楓」解讀「盤踞之龍」這一圖騰般的符號時,這種境界之美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絕!這種語言的張力引人遐思,我以為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唐主席的另外一篇《天平之水》,同樣精妙絕倫!從走棧道和走溝谷看天平奔騰之水,兩條線分別寫起,使我們欣賞了天平山中千峰萬壑,水石相搏,浪花飛濺的崖瀑美景,領略了水與石之間或智取暗鬥或光明磊落地撞擊之相處樂趣。當你隨其筆觸沉醉在水的美景中時,他卻宕開一筆說「水自己最舒服的地方,我感覺是在水潭內。」接著講述了自己和朋友在水潭內裸泳的趣事和微妙體驗。讀至此你會忍不住啞然失笑,你會為這兩個如魚得水的性情中人的那種與水相親、天人合一的感受而會心微笑。接著他告訴你一件奇怪的事,這個水潭中竟然沒發現魚。你正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又驚喜地告訴你:沒有魚,朋友卻不同尋常地發現了一條在潭邊遊動的蛇。同時想起了那句千古名言「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文章如此結尾,讀至此你不由得思索,此龍是潭中龍蛇乎?還是彼蛟龍焉?彼蛟龍不就是唐興順主席嗎?正如大家評說「林州的山水是一張硬名片,而文化軟實力方面,唐主席是林州文化界乃至安陽文化界的一張名片。」他用生花妙筆把林州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山巔廟宇乃至一片樹葉描繪地活色生香,富含哲理,啟迪心智,引人遐思,誘人前往。他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為我們這些後學矗立了一座文學的高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主席登柏尖山而有凌霄一步、懷抱洞開的慨嘆。至此方覺那年在唐主席美文誘惑下和同學登柏尖山賞楓葉,到那個最接近天的地方,也是距理想最近的地方,尋找我們的精神高地,是如此有紀念意義。此行也成為了我此生永恆而珍貴的記憶。

省作協會員田新老師,則做了《從唐興順先生的散文創作中,我們現在能夠汲取些什麼?》的專題發言。他強調學習唐老師的筆法,一是文學創作一定要把心沉下來,再沉下來,浮躁心態是要不得的。二是不刻意追求題材上的高大上,就寫你最熟知的領域。三是不搞風花雪月,應關注民生,敘寫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四是語言文字要精研,越是質樸的文字,如老僧只說家常話,也越能夠不露痕跡,直抵人心。

安陽老作家索金書先生一字一句道來:就我對唐主席及其作品的了解,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一是思想通透,認識事物高屋建瓴。這一方面來自天賦,另一方面源於對生活、書本知識的學習積累、思考。這一點在長篇的布局謀篇上,在散文折射的思想性藝術性上,都有很好的體現。文章的靈魂關鍵在於思想性,而思想性這東西需要在世界觀、價值觀上很下功夫。第二是自覺的文學使命感。唐主席的文章多於林州山水人物著筆,一草一木、一個場景、一個人物,傾注了他對家鄉深厚的感情,也反應出他對打造文化林州的強烈使命感。

三是不落窠臼的文章架構和生鮮語境。讀唐主席的文章,很少有套路的暮氣、掉書袋的夫子氣。就是來源於生活,沉思於生活、多側面多角度反應生活。可能是一棵樹、可能是一塊石等等,都能夠從中找到與生活的契合點,並把自己的思想鋪排開來。四是觀察生活細緻入微。《雲中牧》裡有一篇《大年三十》,寫到他二姨送他們弟兄三個拜節出門的時候,有意識地往街上四面看看,想讓鄰居們看到外甥們來探望自己的榮耀,結果街上無人,很有點兒失望。這個細節,不是人情世故的煉達,不是細緻入微的觀察,是寫不出來的。五是其文章透出一股禪意。對終極生命的思考,時常出現在他的散文裡。

常在《安陽廣播電視報》發文的「故事大王」沈昌運先生,高度讚揚唐主席把林州的山山水水,每處風景都活龍活現地展現在文字裡。讀其散文,更加激活了我們親臨祖國壯美山川的心願。他的散文為林州增光添彩!

一下午的時間,在溫度不斷上升的研討氛圍中,不自覺間飛渡而去。與會作協會員和社會各界讀者都感覺收穫滿滿。有三位第一次來的新作協會員,表示有找到了組織之感。這就對啦!這裡——就是北關區作協會員之家!段寶珊先生寶刀不老,他和牛秀蘭老師滿懷激情,現場朗頌,更使讀書會滿室生春。是的,詩人雪萊不是說過: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安陽市北關區作協的春天,就在前方!大家攜起手,大家同此心,向著2021年,再起徵程吧!

每一個關愛北關區作協的人,都不會被豫北文友們忘記!在這裡,我套用軍旅作家曹進先生《祖國不會忘記》一首歌中的歌詞,寫下一段,與北關區作協全體會員共勉: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

在洹水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 ? 

在中華文史的長河裡,那不倦求索的就是我。!

我要把對青春、對生命的感知,全部寫下,

把它融入洹水,把它融進衛水,讓它奔向海河!


有關圖片

(照片由劉學中 張瑞英提供)

唐興順先生簡介


唐興順,河南林州市人,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河南省作協理事,安陽市作協主席,林州市作協主席。早期寫雜文、政治評論,作品多載《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學習與研究》等報刊。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誌曾連續刊登其三篇作品。主要雜文作品有《官氣也有捧出來的》《把資本主義展開看》《無事的官僚主義》《時代呼喚政治家》。後轉向寫散文,作品多載《十月》《美文》《散文》《散文海外版》《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等。代表作有《傷殘的葡萄》《曾是故鄉》《大道在水》《致女兒書》《欲明真相》《太行九記》《花草檔案》《頂上先生》《上帝的雕塑》等,有多篇作品被《散文選刊》選登在「特別推薦」欄目,入選年度散文排行榜,並被多種全國性文學選本收錄、轉載。散文《看穀子的老人》入選2016年浙江高考模擬試卷。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獎;2012至2014年連續三屆獲中國散文年會一等獎。出版散文集《大道在水》《雲中牧》《山中人語聲》。近年多寫小說,長篇小說《陌上花》被《長篇小說選刊》2016年第3期全文轉載, 於2017年12月獲得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辦的第六屆全省優秀文藝成果獎,並被列入2017年度安陽市十大文化旅遊盛事。


相關焦點

  • 《兩江文苑》總161期|渝北作協2019散文創作分享會|劉燕:天亮了
    與其說我們愛文字,還不如說我們愛當下、愛美好、愛生活。文學體裁有多種,緊貼生活的當屬散文。在渝北區作協散文創作座談會上,區作協副主席常克說,仰慕文字的人需要柔情,這是生活的常備品,不是奢侈品。九龍坡區作協主席大窗說,散文需要生活慢慢的浸潤,作家不僅僅局限於自我情緒的宣洩,更應該要有大格局,要站在民族、大義的角度,充分利用細節的力量,抒寫新時代。莫測老師說,保持創作的激情,堅持多寫,善於觀察,用一顆敏感、細膩的心靈來感受,避免「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狀態。童鳳立教授說,要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創作才會有不竭的源泉。
  • 第四屆全國「詩意公交•精品中山」 詩歌(散文詩)大賽徵文啟事
    •精品中山」詩歌(散文詩)大賽。  一、組織架構指導單位:中山市文明辦主辦單位:廣東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 廣東散文詩學會、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單位:中山市公共運輸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協辦單位:中山市作家協會、中山市詩歌學會二、徵文要求
  • 安康人周末讀書會走進安康北醫大
    本網訊 7月27日上午,安康人周末讀書會30餘名書友到安康北醫大一樓會議室閱讀分享李永明先生的作品《潤水》。安康人周末讀書會會長朱煥之主持,北醫大領導和部分員工與讀書會書友們、本書作者和部分安康文化界名人一起參加閱讀分享活動。
  • 中國作協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成果發布暨海外推廣籤約...
    ▲10月30日,中國作協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成果發布暨海外推廣籤約儀式在京舉行▲李敬澤、張紀臣、何向陽為「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圖書揭幕10月30日,中國作家協會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成果發布暨海外推廣籤約儀式在京舉行
  • 《深喜》新書籤售暨讀者見面會在榕城舉行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0月26日福州訊(記者 梁華)10月24日下午,由北嶽文藝出版社和鰲峰坊書城共同主辦的曾建梅散文集《深喜》新書籤售暨讀者見面會在福州鰲峰坊書城舉行,中國作協會員、小說作家林朝暉,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福州市作協主席、博士生導師餘岱宗,中國作協會員
  • 長沙市天心區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暨「妙筆天心」筆會舉行
    11月8日,天心區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暨「妙筆天心」筆會在天心區暮雲鎮西湖村山有舍·野奢莊園舉行。筆會主題為「共臻風雅,妙筆畫心」。11月8日,天心區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暨「妙筆天心」筆會在天心區暮雲鎮西湖村山有舍·野奢莊園舉行,筆會主題為「共臻風雅,妙筆畫心」。這是繼10月17日成立大會召開之後,天心區作協首次舉行的重大活動。此次活動由天心區委宣傳部、天心區文聯主辦,暮雲街道、天心區作家協會、山有舍·野奢莊園承辦。
  • 第四十屆時報文學獎暨金沙書院散文獎獲獎名單出爐
    第四十屆時報文學獎暨金沙書院散文獎獲獎名單新!鮮!出!爐!1.一等獎1名。,臺灣桃園何志明。何志明,老兵的小孩,補教老師,曾獲新北市、臺中、桐花……等文學獎獎項。散文、書評偶獲省級、國家級獎項。臺灣新北陳曙萍;陳曙萍,現居新北市,喜歡在文字海中搖槳的樂趣,曾獲林榮三文學獎。,甘肅宕昌張舟平。張舟平,筆名行吟水手,男,甘肅宕昌人。甘肅省作協會員,隴南市作協理事。
  • 文學是場馬拉松,聽老作家南豫見先生談文學創作
    今天參與這個會的全稱是「河南省作協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參加入員為省作協理事,及各地市作協主席與秘書長。我與煥軍、子璋應邀出席。漯河作家協會有老中青三代作家組成的主席團己經形成,經過這些年風風雨雨的考驗,以及出現大批優秀作品、大批優秀作家的事實,足以證明市作協主席團是堅強的,是能在市委市政府及文聯黨組的引領下,堪當帶領全市作家為文學事業發光發熱之重任。
  • 閩南特色迎中秋 豪情滿懷誦祖國——中國金融作協福建創聯組在泉州...
    值此國慶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2020年9月18日晚,中國金融作協福建創聯組召集泉州市金融作家及文學愛好者,與泉州市作協會員、音樂攝影愛好者約30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國慶﹒迎中秋」詩歌朗誦會。本次詩歌朗誦會選取的作品,以泉州金融作家安安(吳遠安)、柯芬瑩、芷菡(楊婭娜)三人近年來創作的詩歌作品為主,《瀚海潮》《安平橋情思》《奔跑吧!
  • 安陽市北關區政法委與林州市政法委召開打擊食藥環犯罪座談會
    河南省安陽市北關區政法委與林州市政法委召開打擊食藥環犯罪座談會暨兩地公檢法聯合打擊食藥環犯罪研討會為深入推進展「崑崙2020」專項行動和「雷霆9號」專項行動,全力維護食品藥品、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進一步推動打擊食藥環犯罪效能
  • 關注 | 楚雄州網絡作家協會首次創作研討會暨帕男新書新歌發布會在牟定舉辦
    ,志存高遠的人在這裡的聚集,楚雄州網絡作家協會創作研討會暨帕男新書發布會徐徐拉開帷幕。 以報告文學為主,兼顧詩歌、散文創作的帕男,自2006年在新浪網開博以來,堅持時間長達13年,發表博文4691件,總字數1000萬,閱讀總量(含微博)500萬次,出版實體書《一抹秋紅》《帕男詩選》《俚語湘南》等二十餘部。尤其2020年以三部報告文學《大衝刺》《絕饗》《大屏障》分別獲得中國作協、雲南省委宣傳部重點出版入庫項目。
  • 穌燁刀刻下的《榴花詩社》才子佳人//第30期
    已發表詩歌400多首,散文140多篇,歌曲220多首。著名海派作家陶方宣說:″《風情紅樓》這樣一部長長的心血之作,是她前世的宿命,也是今生的約定。那些畫中的宮殿也是她心中的藝術聖殿。紙刻因穌燁化蛹成蝶,穌燁因紙刻鳳凰涅槃。″給予了很高評價。
  • 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舉辦 「王村鎮創作基地揭牌成立暨蒲松齡創作故...
    9月13日,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王村鎮創作基地揭牌成立儀式暨蒲松齡教學創作故地採風活動,在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隆重舉行,來自全省的著名作家、媒體人近30餘人參加了儀式和活動。  省作協副主席、《山東文學》主編劉玉棟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我們的作家一定要有擔當有作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關注現實,關注生活,創作出更多的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
  • 蔣勳美學福州讀書會第十一期 ▍《惠琳講述:你不知道的蔣勳與臺灣藝文16年》11月20日預告,現在報名!
    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多年來,他以文章和畫作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深入淺出地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來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
  • 安陽市北關區政協主席劉嶽民一行深入北關區稅務局開展指導調研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於豔彬 萌友 張翔宇/文圖12月17日,安陽市北關區政協主席劉嶽民、副主席孫立新、周灌海等一行13人深入北關區稅務局開展工作調研。劉嶽民一行首先對北關區稅務局打造的「四合院裡黨旗紅」黨建品牌進行了實地查看,接著參觀了改局建設的黨員活動室、群團活動室、文體活動室等功能活動室,劉嶽民對該局黨建稅務文化建設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同時,多次要求隨行人員向稅務局學習工作作風和管理水平。
  • 湖南作協副主席徵文比賽獲獎 價值50萬散文引爭議
    湖南省作協副主席獲徵文比賽特等獎 文章被網友質疑硬傷頗多價值50萬元的散文引爭議評委:企業徵文不能按純文學活動去要求一篇散文1936字,50萬元,每字258元,近日昨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獲獎者、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馬笑泉和主辦方。他們分別對此事表示了自己的觀點。獲獎者「文章擺在那,好不好,值不值,任君評說」被稱為湖南最貴文章《十三村記》,是怎麼創作出來的?當初為何想到寫出這樣一篇文章的?
  • 【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散文】998期︱遼寧李興柏《懷念老師崔...
    1978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散見《鴨綠江》、《河南文學》、《散文選刊》、《散文家》、《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勞動保障報》等上百家報刊。出版個人作品集《從文履痕》。有的作品,在全國大賽中獲獎;有的作品,被編入作品集出版;有的作品,進入百度文庫。
  • 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第四次會員大會暨2019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
    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第四次會員大會暨2019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獎頒獎會舉行11月26日,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秘書處主辦,中共上饒市委宣傳部、中共弋陽縣委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南帆,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理事長單位《當代》主編孔令燕,江西省作協副主席曾清生,上饒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勇,上饒市文聯主席周亞鷹等出席會議。來自全國的近百家文學報刊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綜合辦公室主任、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秘書長宋向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