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翼飛鴻欄目
這篇文字的題目如果用語法評判,「文學是場馬拉松」算病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參與文學活動是場馬拉松」,但我覺得這樣好,這樣內含更顯豐富。今天參與這個會的全稱是「河南省作協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長篇小說高峰論壇」,參加入員為省作協理事,及各地市作協主席與秘書長。我與煥軍、子璋應邀出席。漯河作家協會有老中青三代作家組成的主席團己經形成,經過這些年風風雨雨的考驗,以及出現大批優秀作品、大批優秀作家的事實,足以證明市作協主席團是堅強的,是能在市委市政府及文聯黨組的引領下,堪當帶領全市作家為文學事業發光發熱之重任。
站在這大紅的會標下邊,我浮想聯翩。1980年5月「河南省第二次文代會、省作協首屆代表會」在金水大道紅旗賓館召開,那年我27歲當選為省作協最年輕的理事,2015年11月27日「省作協六次代表會」在黃河迎賓館召開,我結束了36年的理事任職,南丁老師告訴我連任5屆省作協理事者唯你一枝獨秀,第一屆時張一弓、田中禾、張宇、李佩甫還不是理事,第四屆時我們這一茬都全退了。我笑言年齡是個寶,機會最重要。長江後浪推前浪,我不當理事了,南飛雁坐在了主席臺上,後來居上,比我的起點高。那天正是南飛雁的生日,吃早飯時,我與南丁老師、張宇兄在一塊,南丁老師說,今天這個會就是給飛雁開的,這麼多人湊在一起為他過生日。
38年彈指一揮間,第一屆理事會的成員就剩下仙居中牟的廣舉兄、客座黃河大學的教授樞元兄、在北京抱外孫的嶺群兄,我們四人了。在河南這場文學馬拉松的競技中,我屬於發令槍聲一響起步佔優,後來因準備工作不紮實鞋帶鬆了,我蹲下繫鞋帶的工夫,讓一撥哥們弟們衝在了前邊。如今生命剪割刀的利刃,也開始割我們這茬韭菜了,最好的哥們走幾個了。有的要麼心臟搭橋要麼放支架疾病歪歪的,想想人生苦短,人生殘酷,挺傷感的。在韭菜尚未割著前,這馬拉松還要跑下去呵。如今經由漫長的堅持,我們這茬人都先後重新進場,開始在跑道上進行最後的衝刺了。逐鹿中原,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年過六旬的我們,都退休了,對我們這撥人作品評價的話語權由新人執掌了,我堅信隔代之後,我們這撥人的大部作品是一堆廢紙,唯有真正的藝術品會閃著光留下來。當然是鳳毛麟角,珍稀珍稀的了。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得真好:白紙黑字,後人自有評說。
漯河作家的馬拉松方陣己有多位因年齡與身體或其它原因退出了,時下我仍在領跑,但煥軍、子璋、永紅、翠華、喜梅、戰勝、全偉、景超、彥濤、肖飛、秀洲、湧泉、春玲、趙煒、建勳、廣傑、葉青、曹敏、海方、秀平、李工、馬文等人也緊追不捨,還有更新的面孔,國宏、亞芳、亞玲、孟洋、可寒、志強、盧穎、柴森、洪濤、建政、薛桂梅、周桂梅、榮仙、胡娜、石志敏、新華、如雪、根蒂、秋菊、旭坤等人躍步入陣,奮勇爭先,為漯河的文學事業增紅添綠。
我已至耳順之年,看透了世情百態,心情也就淡定了,幸市作協碩果纍纍,繁花似錦已成定局。
文學的馬拉松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努力吧作家們。
選自《南豫見先生文學創作講座》
南豫見先生 ,1952年生於河南省唐河 縣源潭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1991年出席全國優秀青年作家表彰大會。連任五屆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四屆河南省文聯委員、三屆漯河市作家協會主席。電視連續劇《日出日落》、《生死較量》分別在央視一套與八套黃金時段播出。著有長篇小說《生命原則》(上下卷)、《百年恩公河》、《家族榮譽》、《扶貧記》等12部。中短篇小說集《小和尚拆廟》、《皇天后土》兩部。散文集《漯河文學地圖》。迄今已創作各類體裁作品700餘萬字,部分作品以多語種譯介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