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冤人2》中,《在世界與我之間》的存在感為什麼如此強

2021-01-09 澎湃新聞

《伸冤人》於2014年上映後,片中溫和有禮、酷愛閱讀的主角羅伯特·麥考爾讓影迷印象深刻,末尾麥考爾在宜家與大Boss對戰的場景,也讓麥考爾與那些裝備高級的精英主角區分開來。四年後,由安東尼·福奎阿執導、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伸冤人2》終於與大家見面。

續集不好拍,《伸冤人2》在國外媒體中口碑一般,豆瓣評分目前只有6.9分。但本片並非一無所長,前特工麥考爾在第一部電影中留下不少謎團,而編劇和導演在第二部中花了心思讓這個角色變得更加立體豐滿。一般而言,系列作品/電影的主角必然要有些小癖好或習慣,除了「精確到秒數」的揍人方式,麥考爾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喜歡讀書。他志在讀完100本好書,第一部中他讀《老人與海》,這一部裡他讀《追憶似水年華》《流浪者之歌》,以及片中多次出現的《在世界與我之間》。

《伸冤人2》劇照

《在世界與我之間》的作者塔那西斯·科茨是目前美國最炙手可熱的作家之一,本書於2015年出版後,獲得了當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有色人種促進會形象獎,併入圍普立茲獎、全美書評家協會獎終選名單。本書中文簡體版由譯林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科茨的另外兩部代表作《美麗的抗爭》(The Beautiful Struggle)和《我的總統曾是黑人》(We Were Eight Years in Power)也已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將於明年陸續與中國讀者見面。《在世界與我之間》是科茨寫給兒子的三封家書,他憂心兒子這一代的前途,擔心他會遭遇前輩祖先曾面臨的不公和不幸。科茨從小生活在巴爾的摩的黑人社區,目睹了包括父母在內的黑人在歧視和壓迫中苦苦掙扎。在書中,他坦承身為黑人的長久恐懼,控訴美國歷史上對少數族裔的奴役以及如今依然普遍存在的種族不平等。

《美麗的抗爭》《我的總統曾是黑人》英文版封面

《伸冤人2》選擇本書作為重要道具頗有深意。本片導演福奎阿、飾演麥考爾的丹澤爾·華盛頓、飾演邁爾斯的艾什頓·桑德斯等都是非裔美國人,通過刻畫麥考爾懲奸除惡的故事,影片時時流露出對少數族裔、弱勢群體的關懷。

《伸冤人2》片頭主角麥考爾在火車上閱讀《在世界與我之間》

有意思的是,《伸冤人2》中麥考爾與邁爾斯的關係也有父子關係的投射。少年邁爾斯有繪畫天賦,哥哥死於黑幫亂鬥,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麥考爾鼓勵邁爾斯珍惜天賦,引導他走上正途,給了他一份工作,還借給他看《在世界與我之間》,導演的意圖盡在不言中。

麥考爾贈書給邁爾斯

那麼,《在世界與我之間》到底寫了什麼?除了美國的族裔問題,科茨還談了哪些與異國他鄉的讀者深深相聯的問題?

一開始閱讀本書的中文版(譯林出版社2017年版),我會因為科茨激烈而肯定的語氣而有些遲疑,讀完本書我才發現,科茨經歷的、目睹的並且如今依然存在的不平等,是如此真實,透過他的文字,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黑人承受的切膚之痛。書的開篇,他就對那些「認為自己是白人」的人以及「美國夢者」發出詰難。科茨認為,美國人長期生活在民主國家、例外主義的迷夢中,如同許多擁有不光彩的殖民歷史的發達國家,美國的成功是建立在對黑人長久的、殘酷的剝削之上,「黑人命賤,但在美國,黑人的身體是價值最高的自然資源」。很顯然,1776年《獨立宣言》稱,「人人生而平等」,實則只將「平等」賦予了少數人,美國歷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部分即平權史,然而即便有馬丁·路德·金、馬爾克姆·X以及黑豹黨成員等的不懈抗爭,即便美國已經擁有首位黑人總統,非裔美國人的處境依然艱難。

《在世界與我之間》中文版

科茨在書中回憶道,恐懼時刻縈繞在黑人心頭。即使是那些富有的黑人,在華服、別墅、跋扈的態度掩蓋之下,依然是揮之不去的恐懼。他們希望自己「如白人般行為,如白人般說話,成為白人」,他們希望自己也有資格擁有美國夢。黑人父母時刻擔心孩子的安危,挨打是許多黑人孩子的童年常態,科茨六歲時與父母一起去公園,他溜出了父母的視線,當父母找到他時,父親抽出皮帶狠揍了科茨一頓。科茨永遠記得父親話中的恐懼:「就算我不打他,那些警察也會打他。」等自己成為父親後,他終於明白了父親。恐懼與暴力是雙生子,而後者的無能和破壞性常常超出想像。科茨對兒子寫道:「黑人愛他們的孩子,那是一種近乎痴迷的愛。你是我們的一切,你來到我們身邊,也來到了危險之中。我想,比起讓你死於美國街頭,倒不如我們親手將你殺死。」

科茨與兒子

這種近乎絕望的愛從何而來?科茨從小在街頭經歷死亡,黑人的身體是如此脆弱,拘禁、毆打、槍殺、強姦,而在生死關頭黑人能依靠的唯有自己。因此,科茨的同伴們以不同方式武裝自己,抵抗恐懼: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強悍,兇狠,可怕,以暴制暴;或是信奉所謂「加倍優秀」的準則,為了在這個國家安居樂業,你必須甘於付出更多努力。可是科茨悲哀地發現,所有想要成為美國夢者的努力幾乎都失敗了,在他知曉的所有悲劇中,最讓他憤怒的是大學同學普林斯·瓊斯死於警察槍下。警察聲稱普林斯用吉普車撞自己,當時的見證人只有兇手一人,沒有調查,沒有公平,整個法律系統就這樣放過了那個警察,他依然可以履職。讓科茨憤怒的還有這個國家的健忘,人們很快就忘記了瓊斯之死,之後也同樣會忘記因為賣香菸而被警察勒死的埃裡克·加納,因為攜帶玩具槍逛百貨商店而被警察槍殺的約翰·克勞福德,因為揮舞仿真槍而被警察開車撞死的泰米爾·萊斯——他們都是非裔美國人。「不要深究,別過臉去很容易,依靠我們的歷史成果而活、無視以我們所有人的名義所作的大惡也很容易。」國家為自己的歷史而開脫,默許將公民劃分等級的行為,就像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約翰·卡爾霍恩曾說,「白人,不管是貧還是富,都屬於上等階層,都被平等地尊重和對待」,而黑人就是這個社會中被「墊在下面的人」。

塔那西斯·科茨

科茨曾看到索爾·貝婁的一句話,「誰是祖魯人的託爾斯泰?」言下之意是,託爾斯泰是「白人」,託爾斯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託爾斯泰是只屬於白人的。因此,科茨在大學時勤奮地閱讀所有關於黑人歷史的著作,他想證明,黑人有同樣燦爛、偉大的歷史,「他們有他們的優秀人物,我們也必定有我們的」。但他很快發現情況遠比想像得複雜,沒有一以貫之的黑人文明史,尋找英雄譜系的努力註定失敗,對神話的探索只是徒勞,因為歷史本就是無數支流的匯聚,統一完整的真相是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為了擺脫恐懼,為了證明黑人不比其他種族差,而去尋找所謂歷史淵源,這是永遠無解的,也是不必要的。

「託爾斯泰是祖魯人的託爾斯泰」,美國記者拉爾夫·威利的話讓科茨恍然頓悟。偉大的人類遺產屬於每一個人,不分種族、膚色或信仰;而黑人的身份,源於歷史與傳承,如果認為黑人血統必然包含著神聖的意味,這與唯種族論的意識形態有何差別?

「我反思自己為什麼需要一個英雄譜系,自己為什麼要按索爾·貝婁的標準生活,我感到自己這樣做不是為了解脫,而依舊是出於恐懼——害怕『他們』,那些所謂的宇宙創造者和繼承者是正確的。」

科茨用同樣冷靜、犀利的語調來剖析自身,他從不掩飾自己的不足,從不認為因為「我」經歷過苦難,「我」必定站在道德制高點上。

「我最大的錯誤不是接受了別人的夢,而是接受了有夢這個事實、逃避的需要以及種族區分的發明。」

「……教育不是為我提供一個美國夢,而是打破所有夢,打破有關非洲、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所有安逸神話……一個作家——我為之努力的身份——必須警惕每個夢想、每個民族,即便是他自己的民族。也許他自己的民族最值得警惕,正是因為那是他自己的民族。」

科茨給兒子起名「薩莫裡」,這個名字源於薩莫裡·圖雷(Samori Touré),「那個為了自己的黑色身體與法國殖民者抗爭的人」。他希望兒子有勇氣凝視歷史的恐怖,凝視那些模糊地帶,儘管這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是困難的,「但這是你的責任。你必須這樣做,只要你還想保持自己心靈的純潔」。謹記自己的身份與歷史,不是為了把自己束縛起來,而是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中不斷探索、發現。

《在世界與我之間》最打動人心的一點在於,面對遍布瘡痍的歷史與現實,科茨如此熱愛、驕傲於自己的身份與特質,他告訴兒子「永遠不要害怕做你自己」;另一方面,他清醒而審慎,警惕任何虛張聲勢的恐懼或令人麻痺的願景,因為只要歧視和仇恨依然存在,世界依然需要抗爭者。

相關焦點

  • 《伸冤人1/2》以暴制暴
    2》的故事架構與第一集很類似,都是以主線劇情混雜羅伯特到處助人的小故事,第一部是對付尋仇的俄羅斯黑手黨,第二部是追捕殺害好友的兇手,但是《伸冤人2》多了開導油漆小弟麥爾斯的支線,使得敘事節奏比起第一集較為緩慢、鬆散一些。
  • 電影《伸冤人2》:深入解析了沉默寡言的主角俠隱於市的生活
    他的太太、他與蘇珊之間的夥伴關係、他過去所擔任的秘密特勤工作,再到劇中角色們不斷提及的濱海小鎮,有如《追憶逝水年華》的馬塞爾,在真實世界中不斷借著記憶、模糊又虛幻的意識流,將他帶往他內心最深層之處。以書本作為推動劇情的暗示,以「調查事件」與「社區粉刷」兩大故事軸心,劇本一步步地帶著觀眾進入羅伯特的內心世界,這或許正是《伸冤人2》除了在動作場景上的營造外,更想要達到的目的。
  • 《伸冤人》《伸冤人2》
    今日推薦電影《伸冤人》《伸冤人2》主演: 丹澤爾·華盛頓 / 佩德羅·帕斯卡 / 艾什頓·桑德斯 / 奧森·比恩 / 比爾·普爾曼
  • 《伸冤人》| 「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活在正義已死的世界」
    而這次要介紹的《伸冤人》,卻讓人發現如果讓他放手去拍,他拍動作場面的能力其實相當驚人,這也讓《伸冤人》成為了他的一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像是這種私法制裁類型的電影一向受到市場歡迎,而「復仇」更是這類型的電影中永遠不退流行的主題。我們都愛看這種電影,因為我們都希望現實中能有這樣的人物存在,但是所謂時勢造英雄,這種英雄無法存在於現在這個年代。身處我們現在的世界,靠著武力私下制裁罪惡的行為是不被容許的。所以我們才愛看這種電影,因為,它至少或多或少給了我們一種,發洩的管道。
  • 觀影 | 《伸冤人》: 「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活在正義已死的世界」
    而這次要介紹的《伸冤人》,卻讓人發現如果讓他放手去拍,他拍動作場面的能力其實相當驚人,這也讓《伸冤人》成為了他的一部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像是這種私法制裁類型的電影一向受到市場歡迎,而「復仇」更是這類型的電影中永遠不退流行的主題。我們都愛看這種電影,因為我們都希望現實中能有這樣的人物存在,但是所謂時勢造英雄,這種英雄無法存在於現在這個年代。身處我們現在的世界,靠著武力私下制裁罪惡的行為是不被容許的。所以我們才愛看這種電影,因為,它至少或多或少給了我們一種,發洩的管道。
  • 看片《伸冤人2》
    導演: 安東尼·福奎阿編劇: 理察·溫克 / 麥可·斯隆 /理察·林德海姆主演: 丹澤爾·華盛頓 / 佩德羅·帕斯卡 /艾什頓·桑德斯 / 奧森·比恩 /比爾·普爾曼類型: 動作 / 驚悚 / 犯罪上映日期: 2018-07-20(美國)《伸冤人
  • 丹澤爾又回來了,伸冤人2終於來了
    我是老哈,因為在北美《伸冤人2》獲得不錯的成績,所以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伸冤人》的推薦,如果你錯過這部電影,那你就錯過2014年最佳好萊塢電影。在對付黑幫的過程中,麥可心中的正義感被徹底點燃,且一發不可收拾,他決定要挺身而出,化身為「伸冤人」,以暴制暴,為社會上所有無辜受害者伸張法律無法保障的正義。 每當遇到這種外表冰冷、內心狂熱的角色,丹澤爾·華盛頓總能演繹得出神入化。作為影片的主角,他在一個醜惡的世界裡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 前幾年那部《伸冤人》我要給它平反 | LOOK邪論
    與其說影片中的麥考爾像西部片中的正義牛仔,還不如說像中國武俠敘事中的掃地僧(麥考爾過的確實是禁慾般的僧侶生活)或者是黑澤明《紅鬍子》裡的杏林高手。一位隱姓埋名在小鎮超市工作、年過五十的老漢,身懷絕技卻深藏不露,這樣的形象在西部片中是不存在的。
  • 以暴制暴,氣氛刺激緊張:《伸冤人2》
    《伸冤人2》是丹澤爾·華盛頓從影以來首次演出的電影續集,由金像影帝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主演的犯罪電影《伸冤人》(The Equalizer),時隔4年再推出續集,逐步揭開麥考爾這個角色的神秘面紗。
  • 《伸冤人2》:一個行俠仗義的騎士,自我救贖後找回應有的平靜
    《制裁特攻》是《伸冤人》的續作,也是影星:丹澤爾·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生涯首次拍攝的續集電影,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此次譯名不是《伸冤人2》而是《制裁特攻》,而其他地區譯名則為延續第一部的譯名。
  • 《伸冤人2/叛諜裁判2》
    [2018] [歐美] [動作] [BT下載][伸冤人2/叛諜裁判2][HD-MP4/2G][英語中英雙字][1080P][丹澤爾華盛頓動作犯罪大片]
  • 北美票房:《伸冤人2》登頂《媽媽咪呀2》居亞
    超人總動員2》和《侏羅紀世界2》後勁給力《伸冤人2》《媽媽咪呀2》《解除好友2:暗網》新浪娛樂訊 北京時間7月25日消息,北美周末3天票房粗報出爐,新片對決中《伸冤人2》小勝《媽媽咪呀2》,登頂榜首,《解除好友
  • 《伸冤人》:完美主義者的暴力美學
    《伸冤人》這一點,與好萊塢影片中的其他二位像連姆尼森、基努裡維斯的動作風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崩崩響的硬漢。用餐時擺放刀叉的儀式感,常不忘帶著《老人與海》預示著男主是個不折不扣有著細節控的硬漢。與泰莉的對話帶著堅定的勸慰,這是一個和善的大叔,這點與在《安利之書》裡人物形象如出一轍—遇善更善、遇惡更惡。
  • 《伸冤人2》又暖又狠的城市守護者
    《伸冤人2》丹佐華盛頓亮眼的個人秀讓人享受,雖然劇情略為拖沓,但最後半小時的動作戲精彩好看。善良又溫情,打鬥戲爽快淋漓,寫實與平民版的超級英雄。《伸冤人》 時隔4年推出續集,依然是安東尼富誇的執導加上丹佐華盛頓主演。
  • 北美票房|《伸冤人2》《媽媽咪呀2》,續集電影成吸金利器
    索尼影業的《伸冤人2》(The Equalizer 2)險勝環球影業的《媽媽咪呀2》(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成為周末票房冠軍。《伸冤人2》海報《伸冤人2》仍由安東尼·福奎阿(Antoine Fuqua)執導、丹澤爾·華盛頓主演,這是奧斯卡影帝從影多年以來第一次肯參演自己作品的續集。
  • 《伸冤人2》強勢回歸!
    時隔4年,《伸冤人》這部動作片終於推出了續集《伸冤人2》,丹澤爾·華盛頓重出江湖,繼續大打出手。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1954年12月28日生於紐約州,現如今成就最高的黑人影星,曾於2002年憑藉《訓練日》的精彩演出,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影帝稱號,也是奧斯卡第二位黑人影帝。
  • 媽媽,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為什麼我如此空虛?
    你是否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我覺得不會有人愛我?為什麼我總覺得做的不夠好?為什麼我總感覺如此空虛?為什麼我總是不信任自己?問題的答案,也許可以在母親身上找到——你母親身上也許存在母性自戀。自戀來源於希臘神話中那喀索斯的故事。
  • 影帝丹澤爾《伸冤人2》強勢回歸!引爆你的腎上腺素!
    2014年第一部上映時,男主角由白人變成了黑人,丹澤爾·華盛頓扮演男一號,故事的主題圍繞他和一群俄羅斯黑幫暴徒之間的恩怨展開。當時,這部電影拿下了1.92億美元的高票房。現在續集《伸冤人2》強勢回歸了,而且北美上映首周就拿下票房冠軍,響噹噹的大片!
  • 《伸冤人2》拿下北美票房寶座,不給五星好評我怕挨揍!
    由好萊塢黑人影帝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動作大片《制裁特攻》,原名《伸冤人2》,近日曝光了一款正式海報,影片將於7月20日在北美地區上映,內地暫未定檔。上周末(07.20-07.22)北美票房收入總計1.67億美元,比前一周上升了1.2%。
  • 新品預告 | 《制裁特攻》(又名:伸冤人2)
    制裁特攻 EQUALIZER 2 BD/DVD 即將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