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記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人生短暫藝術永恆

2020-12-23 多藝堂傳播

轉眼2020下半年了,今天多藝堂要紀念一位近代臺灣著名作曲家,他在世時間很短,英年因病早逝,年僅38歲。但在他短暫的青春裡,一共譜寫了50多首不朽的閩南語歌曲,一度被譽為臺灣歌謠之父。

2014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先生紀念特展

在臺語流行歌曲中,有所謂經典的「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臺語歌,這四首歌都是他上世紀30年代的作曲。其中《望春風》更在2000年《歌謠百年臺灣》票選中獲得第一名。

懂音樂的現在應該想起他是誰了,他就是鄧雨賢(1906-1944)。如果你還想不起來,就去聽一聽鄧麗君曾演唱的這首《望春風》,歌星齊秦也唱過,這首歌一直經久不衰。小編我不太懂閩南語,但很喜歡KENNY G薩克斯版《望春風》,如痴如醉非常好聽!

在114年前的今天,即1906年7月21日鄧雨賢出生在臺灣省桃園縣龍潭鄉,今天是他的誕辰之日。

鄧雨賢15歲在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上學,19歲畢業,24歲遠渡日本,專業學習作曲。27歲回國加入臺北文聲曲盤公司,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28歲加入古倫美亞唱片,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名曲。35歲因日本在臺灣施行皇化運動,禁止漢語歌曲傳唱,即辭去工作,回到老家芎林,在芎林國小任教。不幸發生在38歲,1944年中日戰事趨於白熱化,臺灣時局亦很緊張,缺醫少藥,鄧雨賢原本就體弱,不幸因肺病與心臟併發症病逝,未能熬過日本統治臺灣的最後一年。一世英才就此黯然消逝,正如當時日據時期的臺歌,充滿了憂傷調性。

說到鄧雨賢的譜曲之美,上世紀90年代,香港詞作人林夕為《雨夜花》譜上了粵語詞,老歌新唱意境相當優美,不信去音樂APP再回味一聽。

相關焦點

  • 「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與他的「四月望雨」歌曲分析
    1992年2月15日,桃園縣龍潭鄉鄉公所為這位音樂家舉行了「鄧雨賢先生音樂會」。同年7月14日,臺灣「文化總會」主辦「鄧雨賢作品音樂會」在「國家音樂廳」演出。鄧雨賢,臺灣客家人,生於1906年7月21日臺灣桃園縣龍潭鄉。早在清朝嘉慶年間,鄧氏家族便從廣東省梅縣渡海來臺,在龍潭落籍生根,長輩大都是以教育為職業的名門望族。
  • 臺灣歌謠之父後代到鬆口尋根祭祖交流文化
    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嫡孫、臺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理事長鄧泰超,與該協會音樂總監、長笛演奏家華佩一行,來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尋根交流。
  • 二馬音樂匯 四月望雨 傳世歌謠
    在臺語流行歌曲中,有所謂的"四月望雨",指的是由鄧雨賢作曲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和《雨夜花》。
  • 《望春風》——「臺灣人音樂心靈的圖騰」
    《望春風》的原唱者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臺灣的當紅閩南語歌手劉清香(1914-1943),藝名純純。劉清香命途多舛(chuǎn),人生短暫,演唱過許多鄧雨賢作曲的歌曲,如《跳舞時代》、《江上月影》、《四季紅》等等。《望春風》的歌詞質樸傳神,旋律委婉優美,被收錄在許多歌手和樂手的專輯中。
  • 他在世上只活了38年,但譜寫的歌謠足以流芳百世.
    在臺語流行歌曲之中,有所謂的「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臺語歌謠,這四首臺語歌謠在當初面世之時都曾造成一時轟動作詞:李臨秋  作曲:鄧雨賢        自1933年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臺灣最受歡迎的臺語流行歌曲、臺灣歌謠之一。
  • 臺灣桃園市春之聲管弦樂團在市文化藝術中心演出圓滿成功
    應河南省文化廳邀請,臺灣桃園市春之聲管弦樂團一行65人,在桃園市政府文化局長莊秀美率領下,於7月19日至7月26日到河南許昌市、漯河市、平頂山市巡迴演出
  • 臺灣歌謠永遠的鄉愁
    文聲開啟之初,便聘請作曲家鄧雨賢入社,而他幾乎包辦了該時期所有文聲流行歌作品,其中備受矚目的作品為《大稻埕行進曲》。嚴格說來,這首曲子其實並非鄧雨賢最初的創作,但其實是因為這首歌曲,他才被古倫美亞相中,進而再邀請他進入古社進行創作。  因此,如果沒有這首《大稻埕行進曲》,臺灣現在很可能沒有《雨夜花》,也沒有《望春風》,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想像呀!
  • 每周一歌-《望春風》
    最後介紹<望春風>,望春風這首歌學問可大了,我知道這首歌不錯,但從來就沒有想到那麼偉大。去年10月聯合報和臺北市政府合辦一個活動叫做<歌謠百年臺灣>,期間一個月,總共收到22萬張明信片,票選結果,第一名是望春風。<歌謠百年臺灣>以1945、1980為界,將臺語歌分為三類給讀者票選,票選結果,老歌第一名是望春風,1945以後的第一名是舊情綿綿,1980以後的第一名是酒後的心聲。
  • 《星星知我心》+《媽媽再愛我一次》,兩位叫秋霞的臺灣苦命母親,終於聚首同框
    臺灣電視公司(臺視),於2月6日正式開播了一部單元劇《四月望雨》,以臺灣歌謠音樂之父鄧雨賢先生的四首不朽閩南語名曲
  • 曠世經典《望春風》
    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臺灣最受歡迎的臺語流行歌曲、臺灣歌謠之一,並被很多歌星演繹。臺灣最早開始流行歌曲就是搭配中國電影的《桃花泣血記》。1932年,由上海「聯華影業公司」製作,阮玲玉主演的電影《桃花泣血記》來臺放映。片商為了招攬臺灣觀眾,委由詹天馬、王雲峰作成的同名宣傳曲意外走紅、擔任主唱的是當時古倫美亞唱片會社當紅的歌手純純(劉清香)。不只此,該曲在隨後的單曲黑膠唱片發行上,更有一定的唱片銷售成績。於是,臺灣流行歌曲或「曲盤」(即臺語的唱片)藉由電影的影像化而起步。
  • 《望春風》的時節,自己買花自己戴,愛恨多自在
    《望春風》,是整個華語世界裡最為知名的閩南語民謠。1932年,阮玲玉主演的電影《桃花泣血記》在臺灣上映,詹天馬、王雲峰寫的閩南語同名宣傳曲爆紅(純純演唱),發行商古倫美亞大賺。這間叫古倫美亞的公司,是日本人開的,代理日本哥倫比亞公司的唱片在臺灣銷售。
  • 【閩南】臺灣精典閩南語民謠《雨夜花》
    在1934年,由周添旺作詞,鄧雨賢作曲。由日本人柏野正次郎所經營的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灌錄成78轉的唱片,其旗下歌星「純純」主唱。《雨夜花》這首歌曲一開始不叫《雨夜花》,它的本名叫《春天》,這原本是一首在日治時期由當時的臺灣新文學健將廖漢臣,在1933年為臺灣兒童所寫的一首兒歌,交由鄧雨賢譜曲。
  • 【合唱欣賞】《望春風》--臺北室內合唱團
    (建議您戴上耳機聆聽,以獲得更好的聽覺享受)請在WIFI環境下欣賞李臨秋作詞、 鄧雨賢作曲、
  • 【合唱欣賞】《望春風》-- 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
    (建議您連接音箱聆聽,以獲得更好的聽覺享受)請在WIFI環境下欣賞李臨秋/詞 鄧雨賢
  • 臺灣的洞簫考級曲目——一級!
    臺灣的洞簫考級曲目——一級!洞簫的音色優美,價格便宜,入門容易,它迷人的優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愛好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洞簫一級曲目的信息吧!望春風歌曲原唱:純純望春風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據時期臺灣,歌曲作曲者為知名作曲家鄧雨賢,作詞者為李臨秋。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臺灣最受歡迎的臺語流行歌曲、臺灣歌謠之一。2000年,一項由臺灣官方與民間媒體舉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臺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