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來森
《警世通言》有一篇小說《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是寫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文中寫道「因他性子執拗,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雖為小說家言,但材料多出自正史或文人筆記,亦有可取之處。
其實,王安石性格中的「執拗」,不僅表現在變法上,也表現在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王安石在揚州做幕府時,當時的太守是韓琦。王安石常常通宵讀書,臨近黎明才在椅子上打個盹。到上班時,為時已晚,所以常常來不及洗臉梳頭,就去上班。韓琦見他「頭面垢汙,知未盥漱,疑其夜歡,勸以勤學」,韓琦因不了解情況,就勸王安石「勤學」,面對此情,一般的人必定會進行一番辯解,可王安石卻「安石謝教,絕不分辯」。這就是王安石。當然,最後韓琦還是了解了真情,並且「心甚異之,更誇其美」。
最有趣的是他的個人生活,從不花天酒地,只是求飽而已。有一天,王安石的朋友們告訴王安石的太太,說王安石喜歡吃鹿肉絲。王安石的太太就問:「你們把鹿肉擺在什麼地方了?」大家說:「擺在他正前面。」太太說:「你們把別的菜放在他面前,他也一樣吃掉。」第二天,朋友們把鹿肉絲換掉,換成了其他的菜,王安石果真照常把面前的菜吃掉,而從不顧及其他菜餚。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宋仁宗邀請群臣垂釣,王安石竟然把魚餌誤吃了。以至於後人寫詩攻擊他「誤餐魚餌豈真情」,認為他「誤食魚餌」是矯情行為。王安石的衣著,大概也是很不講究的,蘇洵在他的著名的《辨奸論》中寫道「(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其情也哉!」。但王安石,我行我素。
王安石的「執拗」,更充分地表現在他的變法上。他有著名的「三不足」說,即「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不過,這一切對於王安石來說,都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而做的,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富強而有威力」的大宋王朝。可惜他,誤用奸人呂惠卿等人,致使熙寧變法失敗,民不聊生。最後,只能在痛罵「福建子」(呂惠卿是閩人)的遺憾中,含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