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字報-尋找城市走失者

2020-12-24 大洋網

  「有人問:『你們為了救一個人,耗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值得嗎?』我回答:『如果這是我的親人,你還會覺得不值得嗎?』那人陷入了沉思。」過去4年來免費幫助尋找千餘名城市走失人員,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說出了他的動因。

  2017年起,廈門曙光救援隊正式開啟了城市尋人公益項目。王剛告訴記者,城市走失人員主要為精神疾病患者、阿爾茨海默病人、兒童等,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佔比最高,「如今,我們的城市尋人效率越來越高,通常走失6~8小時後就能成功找回,原因是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擴大搜尋志願者人群。」

  而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廈門,很多城市對走失者的搜尋都有妙招可以互相借鑑。像廣州就開展了「網際網路+公益尋人」工作機制,16個月內成功找回174名走失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發動戶外工作者合力尋找

  「最早的尋人是因為一些零星的求助,比如我們會遇到一些老人走失,家屬需要我們幫忙尋找。雖然他們也報了警,但這些老人走失時還可能跨轄區,不利於警方的搜尋。」王剛告訴記者,「很多走失老人都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些老人幾乎沒有自保能力,很容易有生命危險。因此我們開啟城市尋人公益項目,符合我們救援隊拯救生命的初衷,和我們的使命相適應。」

  王剛介紹,尋人項目開展一開始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發布渠道過於單一。而現在越做越好,主要是市民的踴躍幫助和轉發。每當曙光救援隊收到尋人信息時,他們就會通過家屬的描述和提供的照片,為這名走失者設計一張海報,並通過微信朋友圈的方式進行轉發。剛開始,轉發僅限於隊員及隊員的朋友,尋人的效率不高。王剛就發動那些主要在戶外工作的群體來幫忙,「為了尋人,我們同時建立了一二十個工作聯繫群,比如廈門的滴滴司機、的士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讓這些戶外工作者團體幫我們轉發信息並積極搜尋。」

  同時,救援隊還有後臺專門甄別信息,「我們有專人負責接收走失者的線索,但我們的海報不會直接把家屬的電話公布出來,因為往往一個搜人的線索,會伴隨著十幾條無效線索一起傳遞過來,家屬聽到這些信息後通常難辨真偽,情急之下又會四處搜尋,浪費時間和精力不說,對家屬的心理也會進一步造成打擊。」

  王剛說,在城市尋人項目中,家屬的焦急心態他特別感同身受。通常最關鍵的搜尋工作曙光救援隊都會親自出動,「我們會根據線索,一個接一個派出所去協調看監控,甚至不僅是警方的監控,還有路面店家的監控。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有時候為了和店家溝通看監控,不得不半夜敲門。」

  最怕走失者進山

  王剛說,城市尋人過程雖然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每找到一個失蹤者,對於家屬都是最大的幫助,這也是他多年來堅持做城市尋人的原因。

  「雖然尋人並不驚心動魄,但曲折的案例卻有不少。」王剛表示,救援隊一年尋人有幾百起。一般在走失後6~8小時左右能找到,但最長的也有花了兩三天後才找到的,「有些老人自己會坐車。我們找到最遠的一個,是坐車從廈門坐到了泉州石獅。」

  王剛說,走失的老人非常喜歡坐公交車,其中有一位,救援隊通過不斷看監控整整花了兩天才找到,「這個老人在兩天的時間內不停坐車,不停換車。橫跨廈門很多轄區,我們為此追監控,追公交,非常辛苦才最終尋找到他。」

  而由於很多老人缺乏自理能力,不少人在外出途中就已經出意外了,「有個老人我們找到她的時候手已經摔斷了,躲在草叢裡奄奄一息。我們很慶幸能夠及時找到她,否則這個老人可能就危險了。」

  王剛和隊友也曾幫助過一些外地來廈門走失的遊客,「我們有一個特殊的案例,一名臺灣遊客來到廈門遊玩,因為突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在廈門走失,當時整個導遊團隊都急哭了,最終找我們幫忙才找到了他。」

  王剛說,所有的情形中,最麻煩的就是走失者上山了,「福建山多,一旦他們上山,我們就失去監控的支持,只能大規模搜山去尋找,曾經有個老人在山上迷路了,我們翻山越嶺,最後才在一個草窩裡找到了他。」

  王剛表示:「我們隊伍中的志願者、隊員、預備隊員,只要有時間都會參與到城市尋人的行動中。最多的一個尋人任務曾有一兩百人一起參與。而現在90%的走失者是通過我們發布的信息讓有心人發現,聯繫我們後最終找到的。」

  救援期間不接受饋贈

  儘管城市尋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王剛表示,這一任務他們不會收取任何費用。「根據救援隊的任務紀律,在和家屬協作尋人的過程中,不得接受家屬的任何饋贈(包括礦泉水、煙和紅包),違者開除出曙光志願者隊伍,情節嚴重者還將通過微博及微信公號等平臺向社會公示其不當行為。」

  王剛表示:「我們救援是不收費的。但也有一些家屬要給我們曙光救援隊捐款,對於捐款,我們要求家屬過了15天的冷靜期才可以捐款,因為我希望每一筆捐款都來自認可,而不是來自感謝。有很多家屬被我們的行為感動,為我們送來了錦旗,我們救援隊辦公室早已經掛不下了,更有一些家屬被我們的精神感召,主動加入我們的救援隊伍裡來,這也是我們救援隊這些年來越來越受到本地人民愛護,越來越多市民願意幫我們轉發尋人信息的原因。」

  據介紹,2017年,曙光救援隊共啟動尋人114起,2018年,這一數字變成了341起,而2019年,城市尋人次數達到了407起。「我們尋人的次數越來越多,效率和成功率都越來越高。」王剛告訴記者。

  連結: 城市尋人的「廣州模式」

  記者了解到,2017年11月,廣州在全省率先與網際網路公司開展「網際網路+公益尋人」項目合作,創新建立便捷高效的尋人新模式,發動熱心群眾協助公安機關尋找急需救助的失蹤老人、兒童、精神智力障礙患者等特殊群體人員。項目啟動16個月,共尋回失蹤人員174人。

  據悉,廣州110接報涉及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智力障礙患者等人群的失蹤警情後,除了記錄走失地、走失者體貌特徵等信息,按規範接處警外,在徵得家屬同意、獲取走失者照片後,會將相關信息推送到今日頭條公益尋人團隊,由該團隊在網站和手機APP平臺向社會發布。團隊利用GPS地域定向精準推送技術,向走失地周邊5~10公裡範圍的手機APP用戶彈窗推送尋人啟事,藉助該平臺全國7億用戶量的優勢,廣泛發動群眾協助查找失蹤人員。

  另據了解,為保障失蹤人員警情處置規範化專業化,廣州110成立「網際網路+公益尋人」工作專班,安排具備5年以上接處警工作經驗的女接警員組建廣州110「尋人媽媽」團隊,統一處理110尋找失蹤人員警情,該團隊每天認真梳理和分析110失蹤人員警情,積極耐心與失蹤人員家屬溝通,通過電話、微信、APP平臺實現雙方快速協同、信息互通,高效及時發布尋人信息。

  王剛表示,網際網路尋人的方式非常可取,但他仍提醒,這種尋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這種方式通常只有使用APP並接收信息推送的客戶才能收到信息,而如果能發動外賣小哥、快遞小哥這類群體尋找,將會更有效。」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數字報-原來你一直都在
    長護險試點升級、穗歲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受市民熱捧、按病種分值付費結算方式(DIP)的「廣州經驗」走向全國……  為了讓更多廣州市民了解、支持、參與廣州醫保,也讓廣州醫保更廣泛深入地了解市民的需求,當好參保人的「大管家」,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聯合市醫保局推出特別策劃「我的醫保故事」徵集。  連日來,我們傾聽了許多普通廣州人家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戶一犬」?你怎麼看
    海南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戶一犬」有爭議  根據《草案》,居民在重點管理區內養犬,每戶限養一隻。重點管理區是指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區域,以及由海口公安部門根據城鎮建設現狀和人口密度等情況劃定,並報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的其他區域。  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應「一刀切」。
  • 廣州日報數字報-「黑鑽」熟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通訊員樊宇琦  11月是黑松露成熟豐收之季
  • 廣州:「數字政府」激發城市新活力
    【全周期管理,這些城市這樣做】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  3月29日,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舉行了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投試產暨全面加快推進新基建活動。
  • 廣州日報數字報- 廣州體彩今年大旺 創單年大獎數新紀錄
    體彩情報站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周婉琪 通訊員 李琪) 廣州體彩迎來
  • 數字賦能廣州城市治理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抓手打造「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建設「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廣州正為城市治理注入數位技術、數字智慧和數字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智慧路徑」。
  • 廣州日報數字報- 丹心寄期待 妙手繪百態
    廣州街頭湧現出各類夜市,由舊工廠改造的敬梓裡夜市、覺園1984廟前夜市、廣州塔下的潮墟自力市集、美式復古市集……聚美食、非遺文創、街頭表演於一體的夜市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好去處,為夜經濟升溫再添「一把火」。  隨著廣州市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越來越多人在夜間或周末踏出家門、走入市集,享受久違的都市煙火氣和線下消費樂趣。這讓有創作夢、創業夢、副業夢的新個體工商戶找到舞臺。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爭分奪秒,只為墨香進萬家
    他人入夢 他們正忙  1月1日凌晨1時,漆黑的夜幕下,海口市金盤路30號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印刷廠的燈光格外明亮。60歲的老蒙出現在忙碌的人群中,作為發行中心物流配送部分發站站長,他的任務是組織分發員將印刷出的報紙及時進行分發、派送到各個發行站點。  老蒙名叫蒙建雄,在分發報紙的崗位上已20餘年。
  • 廣州日報數字報-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有實力不等於「出圈」  11月19日,夢化樂隊的專場首演在廣州TU凸空間舉行。這支新樂隊成了周一作為音樂廠牌主理人之後籤下的其中一支樂隊。  周一是玩具船長樂隊的貝斯手,從2009年加入玩具船長迄今,他已經在「船」上漂了十多年。
  • 社區警務|85歲老人走失,社區民警快速尋回
    近日,東莞市公安局中堂分局中堂村警務室接到群眾華某(女,四川達縣人)報警稱其母親桂某(85歲,四川達縣人)在中堂海傍街89號出租屋附近走失,去向不明。因其母親是剛從四川開縣到中堂鎮,對中堂鎮不熟悉,報警人當時非常擔心其母親安危。
  • 廣州日報數字報-老有所為守初心 託起朝陽育新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通訊員穗關工委、穗文明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
  • 廣州,好看 - 廣州日報
    還有不到15天就要揮別2019年了回顧這一年,我們的城市帶給了我們哪些美麗畫面?從1月開始,廣州就帶給我們驚豔的美,廣州過年,花城看花花開似海,美得讓人心醉!2019年9月22日,3300m巨幅國旗亮相天體 圖:南方日報 董天建/攝2019年9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燈光秀在珠江兩岸絢麗開秀 圖:廣州日報2019年10月1日晚,廣州煙花璀璨 林可欣/攝2019年10月的橘子色的天空頻頻刷屏朋友圈 圖:廣州日報2019年廣州國際燈光節開幕 圖:賴宇軒/攝天氣一冷,廣州就與眾不同
  • 廣州日報數字報-紮根南粵 砥礪前行 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
    合併組建以來,依託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廣州大學的「朋友圈」逐步擴大,先後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大學、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係,不斷提升開放辦學水平。  2018年,廣州大學發起成立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現有聯盟成員大學11所,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
  • 廣州日報數字報-腰椎出問題 身子「歪了」怎麼辦?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張青梅 通訊員王簕、白恬)陳姨腰背部和右側臀部疼痛半年多了,原想著忍一忍,但近一個月來疼痛越來越明顯
  • 廣州一男童走失,仍未聯繫到家人
    12月8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荔灣公安分局西村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打電話報警,稱西灣東路16號對面附近有一小男孩走來走去有幾個小時,可能與家人走失。 接到報警後,西村派出所巡邏民警立即到場了解情況,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現該小孩無法與人正常交流,疑似自閉,附近也找不到他的家屬,遂帶回臨時安頓於荔灣區西村街派出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的「X」
    今天上午,在陵水清水灣旅遊度假區藍灣綠城威斯汀度假酒店大堂,專門前來參加2017中國(海南)美麗鄉村發展大會的日本民宿專家、作家、「半農半X」倡導者鹽見直紀接受海南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彼時,鹽見直紀身後巨大的落地窗外,陽光明媚,海天一色,波光粼粼。  「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食糧,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時也從事自己熱愛的理想工作,更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
  • 神兔俠兒童安全碼如何調動全民參與尋找走失兒童
    (原標題:神兔俠兒童安全碼如何調動全民參與尋找走失兒童) 兒童安全碼是由兒童防走失平臺
  • 江蘇一7歲男童校門口走失,只記得爺爺叫「鐵公雞」
    民警隨即趕到現場,找到了走失小男孩。據熱心村民孫某反映,當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正值下班高峰期,路上全是過往車輛,加上該路段沒有路燈,他看到這個小男孩的時候,小男孩正在漆黑的路上獨自行走,於是就把小男孩帶到路邊空地上,並報了警。民警通過詢問,了解到小男孩今年7歲,在石榴中心小學讀一年級。
  • 廣州改革開放新地標_廣州日報大洋網
    廣報記者莊小龍 攝大洋網訊 改革開放的浪潮,在南粵大地掀起巨變。廣州在經濟領域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文化產業、事業也應和著時代的節拍蓬勃發展……1998年,國內第一個山谷梯田式結構的音樂廳,在廣州二沙島珠江之畔落成,並被賜予一個意義非凡的名字——星海。它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聲學設計,使得中國音樂版圖添上了廣州這一重鎮。
  • 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品牌...
    目前,廣州日報已經構建起「報+網+端+微+數據院+智庫」全媒體矩陣,媒體融合傳播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去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把大會報導變成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課堂,《學習筆記》《學習金句》《街坊兩會》《一份來自基層的報告》等7件作品獲得中宣部表揚;今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繼續把學習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