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的「X」

2021-01-08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官蕾

  何謂「半農半X」?百度解釋:是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農);另一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目的是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而回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

  「我大力提倡的『半農半X』,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今天上午,在陵水清水灣旅遊度假區藍灣綠城威斯汀度假酒店大堂,專門前來參加2017中國(海南)美麗鄉村發展大會的日本民宿專家、作家、「半農半X」倡導者鹽見直紀接受海南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彼時,鹽見直紀身後巨大的落地窗外,陽光明媚,海天一色,波光粼粼。

  「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自給自足的食糧,用簡單的生活滿足最基本的需要,同時也從事自己熱愛的理想工作,更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每個人其實早已具備今生所需要的一切,只是不自覺而已。所有的一切早已被安排、準備妥當,只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而已。」鹽見直紀個子不高,臉上洋溢著溫暖而誠懇的笑容。

  20多年前,鹽見直紀受日本作家、翻譯家星川淳先生的啟發,提出了「半農半X」的概念。他認為,這個概念應該是在各個不同的地區都具有普遍意義,理由很簡單,第一,人不吃東西就活不下去;第二,如果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人也活不下去。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的「X」。

  鹽見直紀10年前出版的《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獲得很大的反響,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該書有一個副標題,「順從自然、實踐天賦」,非常準確地表現了「半農半X」的精髓所在。「半農半X」絕不是厭世,而是用自己的天賦為社會做貢獻。「X」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是自己覺得有使命感、做起來有動力的事情。在做這件事的同時,也能夠為解決社會問題做貢獻,從而找到人生的方向。鹽見直紀認為,「半農半X」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的方向性。

  「『半農半X』不是一個奢侈的、理想化的事情。」鹽見直紀說,「半農半X」是一個單純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儘管鹽見直紀第一次來海南,但他走訪了一些鄉村後,就感受到海南生活的「簡單」和「慢」。

  「回歸自己很重要。」鹽見直紀說,很多人為了錢而奔波,不知道自己的「X」是什麼。而海南的這種「慢」,對於安靜下來找到我們內心的「X」,有非常大的幫助。他說,「慢」比起「忙碌」更容易思考,思考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鹽見直紀還發現海南外來人口很多,他認為這很重要,他說:「外來人口與當地人接觸,會產生一些變化。」

  鹽見直紀這次來海南除了參加2017中國(海南)美麗鄉村發展大會,還計劃到中國8個城市推廣他的「半農半X」生活方式,海南是其中的一個,因為海南與日本九州有相似之處,他說自己對海南更有一種迫切的心情。在海南期間,他會更多地與不同的人接觸交流,了解更多海南的情況,為海南美麗鄉村建設,為海南有使命有夢想的人們,提供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本報椰林12月9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戶一犬」?你怎麼看
    海南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戶一犬」有爭議  根據《草案》,居民在重點管理區內養犬,每戶限養一隻。重點管理區是指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區域,以及由海口公安部門根據城鎮建設現狀和人口密度等情況劃定,並報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的其他區域。  對此,不少市民表示不應「一刀切」。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爭分奪秒,只為墨香進萬家
    他人入夢 他們正忙  1月1日凌晨1時,漆黑的夜幕下,海口市金盤路30號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印刷廠的燈光格外明亮。60歲的老蒙出現在忙碌的人群中,作為發行中心物流配送部分發站站長,他的任務是組織分發員將印刷出的報紙及時進行分發、派送到各個發行站點。  老蒙名叫蒙建雄,在分發報紙的崗位上已20餘年。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魯濱遜」怒海求生
    能夠做到這一切的,是一個來自海南的青年人——潘廉。  1943年,中國正處於艱難的抗戰時期,潘廉的事跡傳來,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南華報》《陝北日報》等報刊爭相報導,1943年11月5日的《民國日報》更將其譽為「海國英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殷殷情意獻良策 拳拳之心謀發展
    陳莉感慨道,榮譽與職責同在,我們應該廣泛地學習各方面知識,紮實開展調查研究,把握真實情況,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自覺保持委員良好形象,努力履行好政協委員的職責。  「去年,一些多年難啃的硬骨頭,一些多年想做卻未做的事,都進行得很順利,改革舉措全面推進,反腐倡廉舉世關注。」陳莉高興地暢談國家發展。  歷史不能選擇,未來可以開創。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光影勾勒人性光芒與灰暗
    眼前的場景讓人聯想到高群書執導過的一部部近乎白描式的紀實電視劇,因為真實而升騰出一股煙火氣。  今年端午節前夕,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口專訪高群書。「我喜歡真實感。」閒談中,幽默爽朗的高群書回憶了自己30多年的導演生涯,並站在年過半百的人生節點上,闡述自己心中追求的藝術目標。不圖宏大意象,但求描繪世相百態,關於「真實」的追求,道出了他多年藝術創作的感悟與堅守。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音樂點燃生活
    文\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等生命老去,等青春回來,等山等海等颱風……」在2019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上,作為經過層層篩選、唯一登臺演出的海南本地樂隊,等颱風樂隊的現場演出讓不少聽眾「路轉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捏泥巴的萬寧姑娘
    確實,對這個率性簡單、無意於把事物深邃化的姑娘來說,能把捏泥巴做為自己的事業,再做出點「小名堂」,就夠了。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天早上8點,任夢香都按時吃完早餐,然後去自己的夕禾陶藝工作室待上一天,和自己的泥巴玩伴們打交道。如果昨夜剛得來靈感,那就趕緊抽紙擬稿,再初步捏個泥巴表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小鎮新生活
    沙美村村民莫泰偉深有感觸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以前沒有其他經濟收入,靠種田年收入都不到3000元,「現在,家家戶戶有人在酒店、公司上班,每個月最少2000多元,這都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帶來的效應。」  2018年,博鰲鎮對全鎮範圍尤其是迎賓路、龍潭路、文山路、嘉博路、海濱街等重點路段進行美化、綠化、亮化、淨化、彩化,深入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營造更加優質、舒適的人居環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方百計復工 爭分奪秒趕工
    「春節前,橋墩上一片箱梁都沒有,如今大橋拔地而起,都是工人們全力奮戰的成果!」儋白高速公路項目施工負責人黃華傑自豪地說。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讓我省很多在建基礎設施項目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面臨工人返崗難、材料短缺等困境。
  • 海南日報數字報-端午,公仔約你雲看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端午將至,海南各地都在為歡慶端午做準備。人們包粽子、採艾草、預備龍舟賽……在許多海南人心中,端午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日子,許多人家會像過年一樣在祖屋祭祖,然後吃團圓飯。
  • 海南日報數字報-花樣年符祈祥福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黃敏茗 通訊員 王家專  進入臘月,海南「做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僑批」匯回思鄉情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怡  每一年的春節都很相似,每一年的春節又不相同。  很多華僑雖然沒有辦法回海南老家過春節,但是很多傳統的習俗都在國外得到傳承和延續,如祭祖、吃團圓飯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3月28日,兩架滿載358名海南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員的飛機,從春寒料峭的武漢,飛回溫暖洋溢的海口,萬米高空上,這群白衣戰士大聲喊出了自己的心願。從1月27日至2月21日,先後有7批海南醫療隊、865人逆行出徵,奔赴湖北抗疫的最前線。  作為支援湖北醫療隊堅實的大後方,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終關懷前線隊伍的動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色塔昌村的綠色發展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海南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奮鬥與創造,讓滄海變桑田,讓邊陲海島實現華麗蛻變。海南日報今起開設「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專欄,多角度呈現海南70年發展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展示海南人民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敬請關注。  ■ 本報記者 李磊  塔昌村的胡椒、青橘即將迎來收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根植本土文化海南動漫走出去
    回到海南後,王傳棋活學活用,動作不斷:他們團隊先後組織策劃了「海南十大神獸」、海中「剁咦」專題、「找海南阿姨買海鮮」等多篇公眾號推文,分別獲得了3.8萬、5.2萬和25萬的閱讀量,讓「波波椰」等一系列IP開始為更多人所知。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張便利貼 一道「防疫牆」
    ■ 本報記者 梁君窮  「你們是一群平凡的人,卻擔著不平凡的使命,因有你們在前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說唱」讓「紅珊瑚」更紅
    將於本月舉辦的2019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上,就有爽子和CMCB樂隊參加,他們將為海南樂迷玩轉說唱音樂。  爽子  歌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爽子生長在北京南城,人稱中國嘻哈之王、平民之王。爽子的說唱音樂不但率真、單純,而且推翻了傳統意義的說唱形式,以更多藍調、老搖滾的編曲形式和創意融入其中,使演出現場更具張力和感染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平安銀行入駐海南25周年
    而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高效快速服務,也得益於平安銀行小企業數字金融(KYB)服務體系,這是平安銀行深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多年的創新型成果。該平臺產品實現手機掃碼自主線上申請,最快60秒完成審批,10秒放款。該服務模式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尤其在疫情期間,平安銀行KYB產品能夠讓小微企業「足不出戶」,在家就能申請貸款,線上就能實現審批、完成放款,實現全流程無紙化、零接觸。
  • 廣州日報數字報-尋找城市走失者
    而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廈門,很多城市對走失者的搜尋都有妙招可以互相借鑑。像廣州就開展了「網際網路+公益尋人」工作機制,16個月內成功找回174名走失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發動戶外工作者合力尋找  「最早的尋人是因為一些零星的求助,比如我們會遇到一些老人走失,家屬需要我們幫忙尋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只在乎你
    在海南當歌手20年,她演唱的幾乎全都是鄧麗君歌曲。  10歲開始模仿鄧麗君  一個粉紅色的卡通杯,一根吸管在杯中兜兜轉轉,有一下沒一下地戳弄著幾片檸檬。眉眼間飛揚的神採和說到興起時的撫掌大笑,讓人很難將眼前這個湘妹子與鄧麗君聯繫到一起。  「很多人通過鄧麗君的歌曲來認識她,以為她是一個非常柔弱的女子,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