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字報-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2020-12-20 大洋網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1

  作為曾經全國流行音樂的中心,廣州曾一度吸引了毛寧、楊鈺瑩、林依輪、鳳凰傳奇等知名音樂人南下發展;但隨著北京等地的中國內地音樂市場的崛起,廣州在樂壇的地位不如以往。但即便如此,廣州依然是許多音樂人及樂隊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音樂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其次才是廣州樂隊和廣州音樂本身。

  而今年夏天,兩支紮根於廣州的樂隊——超級斬和五條人,憑藉著各自鮮明的音樂特色闖入大眾視野,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廣州樂壇所存在的多樣性。那在舞臺之下,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又是如何?為此,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livehouse及音樂廠牌,稿件將陸續推出,以期讓本土音樂產業現狀及更多本土音樂人被大眾所了解。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有實力不等於「出圈」

  11月19日,夢化樂隊的專場首演在廣州TU凸空間舉行。這支新樂隊成了周一作為音樂廠牌主理人之後籤下的其中一支樂隊。

  周一是玩具船長樂隊的貝斯手,從2009年加入玩具船長迄今,他已經在「船」上漂了十多年。與此前在樂隊綜藝裡走紅的五條人樂隊相似,玩具船長是一支使用潮汕南澳島方言演唱的樂隊,樂隊的標誌就是一頂草帽。

  實際上,玩具船長的實力不容小覷,儘管12年間樂隊發布的專輯僅有三張,但幾乎每一張專輯都是口碑佳作。11月7日,玩具船長還拿到了由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頒發的2017~2019年度榮譽獎「十佳樂隊與組合獎。」

  但即便如此,玩具船長也依然不算「出圈」。樂隊的收入構成通常包括音樂節和演出的出場費,以及livehouse演出的票房等,這些往往決定了音樂能不能「養活」樂隊。但當前的音樂人籤約運作模式,卻讓大多數本土獨立樂隊生存維艱。

  據知情人透露,樂隊的生存方式主要包括三種,一種是「全籤」大音樂公司的獨立廠牌,由此樂隊可以收到預付資金和公司提供的全方位規劃服務,相應地,樂隊需要完成合同裡對唱片數量、演出場次等的要求;而對於沒有「全籤」的樂隊,通常音樂公司提供包裝和運營服務,但最終樂隊的收入取決於唱片銷量和演出情況;再則是完全獨立、沒有籤約公司的樂隊。

  「曲線救國」成立廠牌

  但即便背靠大樹,對於大多數樂隊來說,只憑做樂隊去養活自己也並不容易。2018年,中國傳媒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79%在一線城市的音樂人中,只有14.91%能月入過萬;在受訪音樂人中,只有3成能100%依賴音樂帶來的收入,剩下7成都得靠「外快」,而在此前本報採訪九連真人樂隊時,主唱阿龍和阿麥也同樣透露,即便「走紅」,他們也依然不會放棄原本的教師職業。

  周一坦言,他剛加入玩具船長時,樂隊的開局可謂捉襟見肘,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樂隊演出時,拿到的演出費只有45元,「都不夠我打車回家。但對於加入樂隊這件事,我從來沒有後悔過,是真心喜歡。以前會覺得玩樂隊是一種叛逆,但後來才發現,音樂帶給我的是一種專注的力量。」

  之後,在與樂隊主唱小李、吉他手高飛一拍即合後,周一正式加入了這支唱著潮汕話、又帶著海洋氣息的樂隊。隨後,三個人組成的玩具船長又參加了「TU凸藝術館新年民謠音樂節」演出,這場演出讓TU凸空間的策劃人、「南中國livehouse教父」小刀對玩具船長一見鍾情,不僅邀請他們前往自己所創辦的廣州文藝地標Live House「喜窩」駐場,在演出費方面給予了樂隊一定的生活保障,後期小刀更是上了「賊船」,成為玩具船長的鼓手,而其掌舵的星外星集團旗下的留真音樂子廠牌更是直接籤下玩具船長。

  通過在「喜窩」長期的演出磨合,玩具船長得以孕育出屬於他們的特色音樂,並將來自南澳島的海風吹進了每個聽眾的心裡。而玩具船長後來創作了兩張專輯,第二張《大島小島,鹹鹹就好》奠定了強大的粉絲基礎和鮮明的樂隊風格;第三張《青春照相館》也在2018年華語音樂傳媒盛典上獲得了「年度專輯設計」和「年度樂隊」兩大殊榮。

  而今距離玩具船長的上一張專輯已過去了四年。2018年,由於團隊成員的變動以及與星外星集團「分手」,玩具船長經歷了不少變化。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一系列經歷後,玩具船長卻以一種新的方式重新「亮相」:2019年9月19日,「陀地音樂」廠牌開始運營,主理人就是玩具船長的貝斯手周一。周一說,做廠牌其實就是在「變相做音樂」,在「喜窩」的那一段歲月給了他們很深的感觸:「2015年時,我們樂隊就有過這個想法,在經歷那麼多事情後,人也變得踏實了一些。」

  想要孵化新生樂隊

  之所以給廠牌取名「陀地」,周一解釋,「陀地」意指堅持學習本地音樂文化,做更多接地氣的事。這也是周一對於這個音樂廠牌的定位,就是要扶持並關注本土樂隊,其現在的旗下藝人包括有VKnow樂隊和夢化樂隊。2020年初,他們在廣州海珠區租下工作室,既可以錄音排練,也用於辦公和聚會。疫情期間不少人把自己的錄音棚出手,可周一還是堅定要做自己的錄音棚。

  即便如此,這個音樂廠牌目前尚未找到營利點。「鋪租方面大廈方面已經給予我們優惠價格,但我們目前每個月也還是會虧大概一萬元。」這也是廣州音樂環境中的一個現狀:成規模的廠牌很少,大部分本地音樂廠牌多半會在幾年間消失。但這依然不妨礙周一繼續打造廠牌,因為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喜窩」,那個由刀哥此前打造的屬於音樂人和樂迷們的樂園。

  採訪中,周一不斷強調「抱團」二字,這也是他作為一名廣州音樂人最大的希冀:「我希望大家不管是來自哪個領域、哪個行業,不管是來自粵語圈,還是非粵語圈,大家都可以抱作一團,坐下來共同探討廣州的音樂產業和環境,只有形成一種力量,才能充分發揮廣州這幾十年積澱下來的音樂養分,重新迎來一個黃金時期。」而事實上,廣州各大廠牌之間的流動性確實需要更大。不同廠牌之間互相聯動,才會讓音樂有更多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閉環」也是周一提到的一個關鍵詞,所謂閉環模式,就是指從掌握藝人、母帶,到出版、發行、藝人經紀、演出,甚至廠牌本身的品牌合作等全方位的整合。而周一的方向很明確,就是本土原創音樂。「很多獨立音樂人的性格都不太懂得交流,我們也經歷過地下樂隊時期,就是沒有太多人幫助。我們廠牌的初衷就是紮根本土,用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動去發掘更多優秀原創音樂,孵化更多新生代的獨立音樂人和原創樂隊,尤其是年輕的樂隊,通過和Live House合作,從提供排練場地、培訓,到輔助的周邊設計、颱風等整個音樂產業鏈上的資源去進行整合,從而去對年輕樂隊提供支持。」周一稱,在高校裡有著最多的新鮮血液,如果能夠為本土高校學子提供一個音樂交流的平臺,這對於廣州音樂產業而言才是真正的可持續良好發展。

  記者觀察:

  音樂產業是城市名片,也是城市的競爭力

  去年夏天,來自廣東連平的九連真人樂隊,彈著吉他吹著嗩吶,憑一首《莫欺少年窮》闖出了那片大山;而今年夏天,來自廣東海陸豐的五條人樂隊,穿著人字拖和花襯衫,將屬於那片海域的音樂魅力帶到了全國觀眾面前。

  對於音樂人來說,方言歌曲不僅是音樂創作的「外殼」,更是如同地方志一般,能呈現出普通話等主流音樂以外的風土人情和地方萬象。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讓大眾成功地看到了來自廣東的兩種音樂文化形態,也讓無數紮根於廣州的音樂人意識到:根植於廣府文化的音樂,既是廣州本土音樂的文化寶藏,也同樣能夠推陳出新、成為流行。

  此外,音樂產業也是城市競爭力的一部分。前不久,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0)》,在報告中,課題組測算,2019年廣州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6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6.8%,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2020年隨著5G、人工智慧、AR/VR等新技術利用、文化娛樂消費支出不斷增長,廣州文化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特別是網路遊戲、媒體網站、影視音樂、VR/AR、電競、高清視頻產業等文化新興產業和新業態增長加快,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仍將達到1700億元左右。

  扶持Livehouse、音樂節、音樂產業園等,是最直接、有效推動音樂產業發展的方式。就像周一說的: 「只有當音樂人能夠靠音樂養活樂隊的時候,才能真正激發音樂人的活力。」而如今,廣州的音樂產業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全市擁有廣東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主園區羊城創意園、廣州南方廣播影視傳媒園區、廣州飛晟園區等國家級音樂園區,以及星海藝術產業園、在建的廣州珠江鋼琴產業園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相關焦點

  •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
    原標題: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作為曾經全國流行音樂的中心,廣州曾一度吸引了毛寧、楊鈺瑩、林依輪、鳳凰傳奇等知名音樂人南下發展;但隨著北京等地的中國內地音樂市場的崛起,廣州在樂壇的地位不如以往。
  • 探訪廣州Livehouse: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 「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只做本地樂隊的Livehouse說起鍾建斌,許多廣州音樂人腦海中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個「生意人」。2011年,鍾建斌在海珠區南華中路創辦了他的Livehouse品牌「廟色唇」,諧音「Musician」,看名字就能猜出,這是一個與音樂人相關的餐飲店。
  • 就在明晚|國內原創電音廠牌 MAVIS ,主理人 DJ LEORASON !
    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一個現象那些知名的DJ往往都有自己的廠牌對於創立廠牌的迫切渴望仿佛就是他們這輩子最大的終極目標一樣。國內本土有一群年輕人堅持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夢想,全身心的把自己投入電音事業,他們也渴望有屬於自己的廠牌!或許你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的努力與才華值得我們去認識他們!而他們也非常需要我們的支持!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三)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一)丨專訪玩具船長貝斯手: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二)丨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
  • 見證本土獨立音樂發展「新生代」正在發力求變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2廣州作為全國流行音樂中心之一,經歷過20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如今廣州也被許多音樂人及樂隊視為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
  • 從付費聽歌到「蝦米之死」 本土音樂人:僅靠版稅很難維持生存
    這段時間,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本土音樂人,他們的身份從前搖滾樂手到音樂廠牌主理人,從樂隊主唱再到樂隊經紀人,他們不僅聊到了「蝦米之死」會給音樂圈帶來的影響,亦涉及了音樂人通過平臺拿到的版稅收入等話題。很多樂迷都特別好奇,在付費音樂平臺上花錢聽歌,這些錢到底有多少會落入音樂人的口袋?他們給出的答案聽上去有些憂傷,就像蝦米黯然落幕那樣。
  • 探訪廣州Livehouse:「用愛發電」,積極求變
    廣州作為全國流行音樂中心之一,曾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期,廣州被許多音樂人及樂隊視為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究竟如何?近日記者採訪了多支本土樂隊、本土Livehouse(小型室內演出場館)及音樂廠牌。該篇為廣州音樂產業觀察系列第二篇。
  • 野孩子:活躍的本土音樂人讓城市更活躍
    「野孩子」也成為了被蘭州本土音樂人追捧的偶像,而每次「野孩子」回到蘭州,都會與本土音樂人進行交流,因此現在很多蘭州本土的民謠、搖滾音樂人都與「野孩子」亦師亦友。很幸運,「野孩子」巡演日前再次來到蘭州,而老記也走進了主唱張佺的住所,聽他說起「野孩子」,說起創作音樂的那些事。
  • 音樂廠牌與流媒體究竟能為獨立音樂人帶來什麼?
    《中國傳統音樂與新生》《流媒體音樂平臺與獨立音樂人- 我們如何更好的合作?》《音樂廠牌 - 挑戰與機遇》《中國獨立音樂人 - 你將如何突破海外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音樂人在本國市場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承認也驗證了市場價值,並且開始走向海外,在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有更多的中國音樂人在海外嘗試發聲,也積累了一些知名度。他們的經歷是否具備可複製性,或者還沒走出去的中國音樂人,尤其獨立音樂人可以從這些已經先期探索了海外市場的音樂人經驗裡學習到什麼?
  • 「我很慶幸當初的選擇」-貴陽日報·貴陽日報·數字報
    盛文強回憶,2009年3月份時,他與妻子都在山東濟南擔任音樂老師,得知貴陽交響樂團招考,盛文強動心了:「作為一位樂手,更希望有一個舞臺,讓自己能與觀眾交流,得到鍛鍊。」他與妻子一拍即合,雙雙到貴陽參加考試。「那天一進入考場,我吃了一驚,面前的考官都是國家交響樂團各聲部首席。我當時就感覺,這會是個很有前途的樂團。」
  • 做獨立廠牌還有機會嗎?
    依託於網際網路,如今的新生音樂廠牌反映著國內各個地區的音樂氣質,以及由一個廠牌聚集起來的,擁有相同審美的一群人的面貌和氣質。在今年的影響城市之聲論壇上,壞蛋調頻主理人伍叄伍伍與生煎唱片主理人之一Bluepills、野生唱片主理人李珂、菠蘿樂場主理人Rockie龍、氫氣唱片聯合主理人陳彥池和白貓洗衣店主理人&創始人鹿鳴進行了關於中國廠牌的分享。
  • 從冠軍到廠牌主理人的華麗轉變《中國新說唱》史上最大贏家
    從2017年冠軍華麗轉身為廠牌主理人的GAI周延,不僅在重回三年前的舞臺後,向觀眾證明了自己的說唱實力和這段時間的沉澱、積累,也帶領著自己的廠牌過關斬將,拿下五強的兩個席位,被網友稱作「《中國新說唱》四年來的最大贏家」。
  • 廣州日報數字報-原來你一直都在
    長護險試點升級、穗歲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受市民熱捧、按病種分值付費結算方式(DIP)的「廣州經驗」走向全國……  為了讓更多廣州市民了解、支持、參與廣州醫保,也讓廣州醫保更廣泛深入地了解市民的需求,當好參保人的「大管家」,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聯合市醫保局推出特別策劃「我的醫保故事」徵集。  連日來,我們傾聽了許多普通廣州人家的故事。
  • 廣州日報數字報-尋找城市走失者
    而記者了解到,不僅在廈門,很多城市對走失者的搜尋都有妙招可以互相借鑑。像廣州就開展了「網際網路+公益尋人」工作機制,16個月內成功找回174名走失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發動戶外工作者合力尋找  「最早的尋人是因為一些零星的求助,比如我們會遇到一些老人走失,家屬需要我們幫忙尋找。
  • 廣州日報數字報- 丹心寄期待 妙手繪百態
    廣州街頭湧現出各類夜市,由舊工廠改造的敬梓裡夜市、覺園1984廟前夜市、廣州塔下的潮墟自力市集、美式復古市集……聚美食、非遺文創、街頭表演於一體的夜市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好去處,為夜經濟升溫再添「一把火」。  隨著廣州市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越來越多人在夜間或周末踏出家門、走入市集,享受久違的都市煙火氣和線下消費樂趣。這讓有創作夢、創業夢、副業夢的新個體工商戶找到舞臺。
  • 38家學校、企業抱團成立重慶創意數字教育集團
    重慶日報消息,11月6日,記者從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獲悉,由市教委、市經信委、市大數據管理局、九龍坡區人民政府指導,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牽頭,38家中高職學校、企業抱團成立的重慶創意數字教育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這也是重慶市首個創意數字行業的教育集團。
  • GOSH廠牌、本土搖滾樂隊……最重慶的聲音唱本土味道 十一組本土...
    今年12月10日,來自重慶的十一組本土音樂人共同發布了這張音樂合集。專輯出品方VOX重慶相關負責人劉建宏介紹說,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疫情、水災,聽聞了科比、馬拉度納離開的噩耗,作為本土的音樂人,大家想用一種最重慶的聲音,唱出最本土的味道。
  • 從Diss吳亦凡到成立嘻哈廠牌,劉夫陽:「我知道音樂的邊界在哪裡」
    從「精氣神」、《好歌曲》到「ATR」2008年,14歲的AR加入廣州嘻哈廠牌「精氣神」。在那之前,關於嘻哈,AR只能在網上攝取有限的認知。加入精氣神之後,現場演出、收到反饋、在聚會上跟兄弟們玩音樂,這樣做音樂,與之前在網絡上的封閉狀態截然不同。也是在那一年,AR參加了第一場線下比賽Iron Mic ,並拿到了廣州賽區前四的成績。
  • 從冠軍到廠牌主理人的華麗轉變 GAI周延或成《中國新說唱》史上最...
    從2017年冠軍華麗轉身為廠牌主理人的GAI周延,不僅在重回三年前的舞臺後,向觀眾證明了自己的說唱實力和這段時間的沉澱、積累,也帶領著自己的廠牌過關斬將,拿下五強的兩個席位,被網友稱作「《中國新說唱》四年來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