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霸王別姬》中的張國榮為什麼會那麼美?

2021-03-02 國家人文歷史

      

文 | 時間的灰

轉自時間的灰(微信號:shi_jian_de_hui)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重溫電影《霸王別姬》,有很多新的感受。這部電影真是在京劇方面達到了幾乎登峰造極的專業程度,越是研讀,越能看出銀幕背後那些難以察覺的心血和功夫。張國榮飾演的名伶程蝶衣,在片中有三個戲曲造型:虞姬、貴妃和杜麗娘(還扮過一個未在片中出現的白素貞),個個都是美美噠,奧妙無窮噠,今天先來說說《牡丹亭》杜麗娘。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牡丹亭》不是一出京劇,是崑曲,明代文學家湯顯祖的巨作,可以說是崑曲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出。程蝶衣在藝術上的原型依自梅蘭芳先生,按照舊時代對京劇名角的要求,得「文武昆亂不擋」,就是文戲、武戲、崑曲、京劇四項全能,《牡丹亭》正是梅先生的崑曲代表作,曾經拍成戲曲電影《遊園驚夢》:

 

 戲曲電影《遊園驚夢》劇照

片中的梅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扮相顯老,下面這張年輕時候的《遊園驚夢》戲照,更能體現一代宗師的驚豔神採:

 

《遊園驚夢》戲照

張國榮沒受過正規科班訓練,自然不能跟專業京劇演員相比,但他老人家下的功夫不小,這扮相,這身段,也頗有些戲中的神韻了: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京劇和崑曲的造型體系基本一致,頭上戴的、身上穿的、手裡拿的,統稱「行頭」,每件都有固定的象徵意義,只要看一眼人物的穿戴,其行當、性情、身份、地位、所處場合,甚至未來命運,就都能推測個差不離兒了。杜麗娘的造型,屬於比較典型的「青衣」,張國榮為《號外》雜誌拍的那輯《奇雙會》戲照,也是青衣,裝扮基本一樣(這時候他還完全沒學過戲,神氣兒有點賊賊噠):

 

《奇雙會》戲照

大伙兒常把京劇旦角稱為「花旦」,其實旦角分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衣,主要演繹端莊賢淑的年輕女性。傳統京劇中的年輕女性都梳「大頭」:額前貼片子、腦後綰髮髻,垂下三綹長發,兩小綹在胸前,一大綹在身後,叫做「線尾子」:

 

梳大頭是一門高深技藝,得有專門的師傅來做。梳頭前要先化好妝:

 


 

妝面完成後,梳頭師傅出馬啦。第一道工序是勒頭,就是用長帶子緊緊吊起兩邊眉梢,顯得更加精神。勒頭對演員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新手勒不到半小時就會頭暈嘔吐,老演員也堅持不過幾個時辰,但是拍電影時候張國榮這扮相要保持大半天乃至一整天,遠比演一齣戲的時間長,真不知他是怎麼熬下來的……

 

勒好頭,貼片子。「片子」就是臉周這一圈黑髮,乃是真人頭髮製成,分成一綹一綹,扮戲時候用榆樹膠泡開刮平,貼在臉周,起到修飾臉型的作用。網上找張圖示意一下:

 

 傳統大頭要貼七個「小彎」,額頭正中一個,兩邊各三個;兩個「大綹」,兩腮各一個。貼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對扮相非常重要,啥樣臉型都可以通過貼片子調整成一張漂亮的鴨蛋臉:

 

張國榮這樣臉型,貼片子前後的差別還不是很大;有些演員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像咱們「四大名旦」之程硯秋祖師爺,早年風姿蓋世,後來胖得不要不要的,變成了左一這個樣子:

 

「四大名旦」 

 

那你說這張銀盆大臉要怎麼唱旦角呢,那就看貼片子的功力啦。這是他的《遊園驚夢》戲照,已經開始發福了,仍然很美(晚年的他還要更胖,需貼前後兩層片子)……

 

 《遊園驚夢》戲照

貼完片子,還有一系列的美發工序:扣網子,插大簪,綰大發,打髮髻,包水紗……滿頭烏絲完成!可以插戴頭面了……

 

 嚴格說來,「頭面」包括頭上戴的一切,發網、大發、髮簪等等那叫「軟頭面」;以下出現的首飾叫做「硬頭面」,通常也簡稱「頭面」。頭面是成套的,包括數十件,每件都有固定的插戴位置。《霸王別姬》小說原著中蝶衣也有心愛的私房頭面,段小樓隨手搶去其中一件銀釵送給了菊仙,這是個違背梨園常識的事情,首先頭面中沒有銀釵這一件;其次他搶去一件之後這頭面就不成套了,讓蝶衣還咋戴啊……到了電影裡,這細節可就講究了,瞧瞧袁四爺送給蝶衣的整套頭面,琳琅滿目的一大盒: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看看特寫:正中上方是「蝴蝶頂花」,「大頭」必戴,顧名思義是戴在頭頂;下方「腰箍」,又稱「中梁」,乃是「後三件」的一件,扣在髮髻中腰;兩邊是成對的「六角花」「串蝴蝶」,戴在頂花兩側;下角是「泡子」,戴在額頭片子上。盒中應該還有纂圍、後兜、耳挖子等等。這套頭面是水鑽製成,屬於民國時期才出現的時新貨,擱現在也要三五千塊錢,確是出手大方: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頭面分「水鑽」「點翠」「銀釘」三種,根據不同身份佩戴。水鑽頭面主要是嬌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杜麗娘戴的這種就是,bling bling亮閃閃,大家可以對照上圖,看看每一件在頭上的對應位置:

 

 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定妝照

最下方垂著一排珠串的,叫「耳挖子」,就是蝶衣拿在手裡擦拭的這件:

 

點翠頭面是大家閨秀或是皇室貴胄才戴。「點翠」是一種古老的珠寶製作工藝,以翠鳥羽毛鑲嵌在金屬底上,鮮亮的翠藍永不褪色,但一隻翠鳥只有數十根羽毛可用,而且為了保證毛色光澤要活拔羽毛,做一套點翠頭面要殘殺一百多隻翠鳥才能完成,如今已經禁絕了。現在京劇舞臺上的點翠頭面,大都用藍綢代替翠羽,稱為「點綢」,也很堂皇富麗:

 

 名旦李勝素

虞姬作為帝王后妃,戴點翠頭面,不過她還要戴一頂如意冠,所以頭面不戴整套,大夥可以看到額前那排小圓珠,叫做「泡子」,色呈皎月,是點翠泡子。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銀釘」頭面,又稱「銀錠」、「銀泡」,金屬製成,款式極簡,貧寒女子或是貞潔烈女戴。京劇講究唯美的視覺效果,所有旦角都要戴頭面,就算《生死恨》韓玉娘、《武家坡》王寶釧這樣的貧女,根本沒能力購置首飾,也都要用銀釘頭面代表貧寒。比較一下同一位演員戴三種頭面的不同效果:穆桂英的點翠,李鳳姐的水鑽,王寶釧的銀釘:

 

還有一種必不可少的頭飾是絹花,通常一枝兩朵,垂一串骨朵兒,戴在兩側耳邊,用以擋住耳朵。京劇中的旦角不可以露耳朵:

 

京劇服裝非常華美,大都真絲彩繡,絢麗異常,也有著嚴格的穿戴規範,最重要的特點是不按朝代、季節穿戴,而是按身份、場合穿戴。杜麗娘遊園這一場,穿的是「帔」,屬於家居常服,大領對襟,胸前系帶。男帔的領子是平頭,下擺及足;女帔的領子是如意雲頭,下擺及膝,露出半截馬面裙。

 

小灰畫的Q版京劇人物,穿的是花色一致的「對兒帔」,也就是京劇中的情侶裝,可以看出男帔和女帔的款式區別。

 

追本溯源的話,帔大約來自明代的「褙子」,加入了「霞帔」的元素。看看古畫中的褙子:

 

比起生活中的服裝,京劇戲服多了一個獨特的元素是「水袖」,就是縫綴在袖口的這兩段白綢。據說因為京劇戲服不能洗,所以前輩們創造出可以拆洗的「水袖」來保護袖口,但是它逐漸發展成了美不勝收的「水袖功」,動時輕舞飛揚,將細微的手勢,成倍地擴大、延長;靜時也韻味十足,這樣重疊三折,半掩於手上……

 

就算都穿帔,不同身份人物所穿的花色也各各不同。杜麗娘作為還未出閣的嫻靜少女,穿淡雅的白色或淺粉色繡花帔;《奇雙會》李桂枝作為新婚少婦,穿的是端莊喜慶的大紅團花帔。

 

就是小豆子穿著練功的這一款。可以看出緞料極佳,而且嶄新,實際上京劇演員練功時不大可能穿這麼好的帔,窮科班更不可能讓小孩子穿著練,但是電影嘛,要追求畫面效果的亮麗,也無可厚非啦。

 

杜麗娘身邊的侍女春香,身份低,就沒有資格穿帔了,穿的是襖裙,外罩坎肩,腰系汗巾子。這是京劇中典型的丫環裝束,行當多為「花旦」,髮型也是「大頭」,但是作為未成年小姑娘,要比杜麗娘多梳個抓髻和辮子,圖中可以看到髮髻上方聳起的「抓髻」。

 

京劇演員朋友跟我說:其實整部電影中最能體現張國榮戲曲功力的,是這場沒有扮上的《牡丹亭》,沒有了粉墨油彩和華麗行頭的修飾,一切神情和身段的細微處一覽無餘,你看看他的眼神,看看他的手,看看他周身的那個圓融,一個外行能演成這樣,實在令人震驚……

 

感謝張國榮,感謝京劇,感謝所有傾心投入的藝術家們,給我們留下這樣精彩的電影和好戲!

 

相關焦點

  • 《霸王別姬》國內唯一一部金棕櫚大獎影片,張國榮為什麼會自殺?
    《霸王別姬》是中國唯一一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影片留下了太多難以超越的奇蹟 直到現再中國文藝電影在西方國家最高票房的記錄保持者還是霸王別姬。同樣的霸王別姬裡面的程蝶衣跟張國榮現實可以說一模一樣,也許張國榮把自己看成電影裡面的程蝶衣,懂得人自然知道我的意思。也許正是因為把自己當成程蝶衣,演戲才會那麼投入,以至於拍完之後非常久的一段時間都不能從角色脫離出來,同樣的也加重了張國榮的抑鬱症。
  • 電影《霸王別姬》:蝶衣為什麼選擇死亡,張國榮這樣說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它是華語電影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宏大的背景描述、立體的人物刻畫、深刻的人性揭露都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不朽的傑作。其中,程蝶衣一角更是被張國榮演繹的惟妙惟肖。那麼電影為什麼要改編為蝶衣自刎於戲臺呢?兩版結局到底哪個合適呢?
  • 韓國人為什麼那麼痴迷張國榮?三次重映,張國榮讓整個亞洲痴迷!
    韓國人為什麼那麼痴迷張國榮,時光倒回到1987年張國榮成為第一位進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至今都是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保持者。再到電影《英雄本色》直接讓韓國人瘋狂的愛上了哥哥,在韓國各類影視綜藝節目中,向張國榮致敬的橋段並不少見。
  • 拍《霸王別姬》為什麼要找香港的張國榮,國內沒這種類型演員嗎?
    說到《霸王別姬》,離不開哥哥張國榮在影片裡不瘋魔不成活的演技,以至於直到很多年之後,觀眾依然無法忘卻張國榮的眼神。哥哥張國榮的許多相片,都有一種姿態,眼眸低垂,頭也低著,嘴角一彎淺笑,諷刺般的,而若他抬起眼睛,注視,就流露出千般多情。張國榮第一次扮上(虞姬)後,陳凱歌說他整個人都驚了:「最有意思的是,他扮上以後不怎麼抬眼,眼帘就那麼垂著,本來京劇的化妝和箍頭都使眼角稍稍往上,而他又不怎麼抬頭,那真是千嬌百媚。」
  • 張國榮談霸王別姬
    張國榮這次演講的主題是「如何演繹小說中的人物」,他講到了自己在主演李碧華作品改編電影時的一些體會。講座中主辦方的教授及學生先後向張國提了二十多個問題,內容主要圍繞張國榮如何演繹李碧華《胭脂扣》中十二少及《霸王別姬》中程蝶衣兩個極富爭議性的人物,以及他在戲裡戲外的演繹心聲。由於主辦方的要求,這次演講沒有留下任何影音資料。
  • 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張國榮還是那麼火?
    張國榮的成就不需多說,不知道的人實在太少。但是他為什麼能那麼紅?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更多的應該歸咎於他的人品。不管是誰在漸漸了解他之後,很難不被他吸引,將其視為偶像。 外表驚豔 記得當年香港評選過「四大絕色」,有林青霞、李嘉欣、關之琳,最後一位實在難從女星中挑出,直接頒給了張國榮,足見其外形的驚豔。 有媒體評論稱,張國榮的美跨越性別和年齡,他塑造過的角色符合美貌、毒辣、輕薄、絕望四種感覺。
  • 張國榮在1993:為什麼我們再拍不出《霸王別姬》?他就是答案
    那個沒有巨額投資,沒有頂流坐鎮的時代,《霸王別姬》為什麼能成為國產電影史詩?《英雄本色》《東邪西毒》又何以成為一代經典?或許應了電影裡的一句程蝶衣的判詞:不瘋魔,不成活。一群愛電影的瘋子一起瘋出來的電影,卻帶著一股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背後是一群電影人至死方休的熱忱。 張國榮的故事太多了,我們就先從1993年的坎城說起好了。
  • 君子雜誌(1992)給張國榮的一封私人信看尊龍為什麼辭演《霸王別姬》
    激情鏡頭,感情用神太甚,要上吸菸室按摩松解神經,席間有甚多鄰廠演乾隆皇電視劇的臺灣小演員,先生絕無架子地與他們交換反串花旦之心得,並著近身拿出花旦之劇照示之,以先生天皇巨星之尊,能與臺灣小演員共同分享反串之樂趣,他們能說先生不美嗎? 先生之美為舉世公認,從《霸王別姬》籌備開始,虞姬一角就非君莫屬,反觀尊龍先生毛遂自薦,橫刀奪角。為一條小狗,辭演虞姬,不美!
  • 張國榮和《霸王別姬》背後的故事
    但演戲的魅力,張國榮實在無法拒絕,思量良久,他再次回到了香港。1991年5月,張國榮和《霸王別姬》劇組有了聯繫。隨後,陳凱歌多次前往香港,和張國榮接洽《霸王別姬》的演出事宜,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當時,張國榮手裡有五六個劇本,《霸王別姬》是他最喜歡的一部。
  • 張國榮電影《霸王別姬》經典影評,這部電影永遠是那麼經典!
    《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迷戀與背叛——[霸王別姬]其實蝶衣是個單純的人。被師傅逼著從小唱坤角。但每次都會說「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 京劇霸王別姬的含義是什麼,和中國的文化的聯繫中張國榮的作用
    京劇霸王別姬,講述的是古代對歷史的故事主要是項羽和虞姬的故事,在中國是讓人們很稱讚的事情,所以說被改編成了京劇,記錄下來,留給了世人,那麼在京劇霸王別姬中有什麼樣的深層含義呢?霸王別姬用心記顯示出來的另一個深層的含義就是表現京劇戲曲的偉大性京劇戲曲的普及性,因為它是用京劇的形式演示了出來,更能夠體現出人們對京劇的愛好以及進去被人們普遍接受的範圍,其實也是在宣揚一種京劇文化,只不過這種宣傳是一種無聲的宣傳,在悄無聲息中就讓很多的人愛上了京劇和戲曲。那麼霸王別姬和中國的文化有什麼聯繫呢?張國榮在其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 紀念張國榮,再看《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張國榮的代表作,該片獲得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 《霸王別姬》後的《風月》同樣是張國榮鞏俐,為什麼還是撲街了?
    》這部電影大家應該很熟悉,1992年上映後就獲獎無數,按道理來說同樣的導演與兩位同樣的主演再度合作,這部電影應該很受關注才是,但結果恰恰相反,《風月》並沒有像《霸王別姬》那樣火,所以如今的大部分網友,都只知《霸王別姬》,不知《風月》。
  • 談起當年的《霸王別姬》,張豐毅:張國榮就是個妖精,他沒演戲
    陳凱歌表示,張國榮就是一個像瘋子一樣的藝術家,走下舞臺、走進現實人群的他註定是一個孤獨的人,但卻恰恰是因為這樣,他的天真誠實,甚至是偏執都顯得那麼的美、那麼的真實。作家李碧華在原著小說裡將程蝶衣描寫的可以美得殺死人,而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也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
  • 《霸王別姬》:張國榮的演技巔峰
    是《霸王別姬》成就了哥哥,還是哥哥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陳凱歌導演拍攝的《霸王別姬》成為我國影視作品中最具盛名的無冕之王。影片開拍時,陳凱歌曾經問張國榮要不要用替身?張國榮想了一下,直接拒絕了,於是他早早地來到北京,開始了為期10個月的戲曲知識學習,從身段到表情、從吊嗓到念白,電影中的每一個壓腿動作,都是背後無數個夜晚與汗水。
  • 經典電影《霸王別姬》,你會被張國榮的演技折服
    有人說,電影《霸王別姬》是陳凱歌耗盡了一生的才華,才成就了一個痴情的程蝶衣。因這部電影,中國在影視歷史上第一次接觸奧斯卡,徹底清楚了國內與國外的差距,並且還成功走進了坎城電影市場,讓世界觀眾看到了國內影視創作的努力與決心。
  • 《霸王別姬》那些人,那些事,懷念哥哥張國榮。
    他發現,在聆聽過程中,張國榮雖然面部依然平靜如水,但手指卻有微微的抖動,並且,越抖越厲害。講完劇本後,張國榮說了一句讓陳凱歌非常放心的話:我就是程蝶衣。 《霸王別姬》中有一個片段,是鞏俐飾演的菊仙和段小樓舉行婚禮,二人結婚成為夫妻
  • 硬漢姜文欲演虞姬,張國榮被放鴿子,《霸王別姬》幕後故事更精彩
    近日,有網友曬出了哥哥張國榮的證件照,照片中張國榮身穿白襯衫,打著花領帶,面露淡淡的微笑,樣子十分迷人。在一片叫好聲中,《霸王別姬》斬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 如果沒有張國榮,《霸王別姬》還能成為國產電影史詩嗎?
    在豆瓣高分電影排名中,排在第一位是9.7分的《肖申克的救贖》,第二位是9.6分的《霸王別姬》。然而,這兩部史詩電影都留有遺憾: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頒給了講述個人故事與時代情懷的《阿甘正傳》,而《霸王別姬》主演張國榮以一票之差錯失第46屆坎城影帝。
  • 為什麼是張國榮?
    為什麼連韓國也在紀念他?留下優秀作品的演員、藝人不在少數,為什麼是張國榮能讓人年復一年地懷念?為什麼愛他陳凱歌導演為《霸王別姬》選角時,曾專門到香港見過張國榮。80年代,譚詠麟和張國榮一樣是炙手可熱的明星,兩家粉絲經常吵架。但張國榮和譚詠麟私下是好朋友,為了平息粉絲的情緒,他會站出來為對方解釋,甚至在一年的獎項角逐中,張國榮選擇主動退出競爭。